历史百科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Posted 文献
篇首语: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马端临,字贵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中国古代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多识录》。
说起马端临,就会想到他用毕生精力编写的《文献通考》。这部史书,是他经过十年挖掘整理的准备,十年苦心撰修和琢磨的编写,以及三年的校对和订正,才最后完成的。
马端临是宋代杰出的史学家。他自幼生长在官宦之家,父亲马廷鸾,曾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酷爱文学。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他继承父辈求学上进的传统,广泛涉猎了各种典籍。读书不仅使他学到了许多为人之道和求学之术,而且渐渐地形成了癖好,一日不读书仿佛缺少了什么,读书读到了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地步。通过读书,他发现历代的典章制度,都没有很好地总结编纂,于是决心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入手,以“变通弛张之故”,警戒后人。为了使这部《文献通考》得以实施,他披阅了大量有关著述,比较分析了《资治通鉴》、《通典》等著作。经过反复研读,细心领会,得出了:“《资治通鉴》详于理礼兴衰,而略于典章制度;《通典》虽‘纲目宏大,考订该洽’,但内容欠精审,纲目不完备”的科学结论。他不仅广读书,而且求甚解。一次,他在编写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一直没有弄清的问题,为了搞清楚,他查遍了过去的卡片及有关图书,终于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像这种追根寻底的求实事例,在马端临二十三年的编纂岁月中是极为平常的。
这部三百四十八卷的《文献通考》,在经历了二十三个春秋后,终于在编者五十四岁时宣告完成。待到这部著作刊行于世,马端临已年近古稀。马端临返乡后仍然执掌家塾,为家乡培养人才,一直到八十七岁病逝于家中。
◆马端临一生淡泊功名利禄,潜心治史学,以《文献通考》这部鸿篇巨著流芳后世;他执著地为家乡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行为和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南宋史学家马端临简介,《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有何经历
综述家庭中国宋末史学家。字贵与。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其父马廷鸾为南宋右丞相,曾任南宋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以忤贾似道归里。端临侍父家居,博极群书。咸淳年间,漕试第一,以荫补承事郎。宋亡,隐
通考(汉语拼音:Tongkao),汇集中国历代典章制度并作贯通考察的史书。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以汇集考核典制为特点,故以后凡与此同类之书均称通考。“通考361218”2
典志(汉语拼音:Dianzhi;英语:Dianzhi),中国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文章书籍。通考 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典制通史。汇编某一朝代各项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会要,也属典
信阳毛尖的历史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
何谓“三通”唐杜佑撰《通典》二百卷,宋郑樵撰《通志》二百卷,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合称之为“三通”。
缘起明亡于万历,此说自明末清初起已深入人心。但理由是否充分、证据是否确凿却仍有探讨余地。尤其自万历以后,政治生活空前活跃,但随之出现的改朝换代及清朝对明代史料的严厉禁毁,形成诸多空白和历史谜团,使人对
通志,同名条目,分别指:通志(史书),以人物为中心的中国纪传体通史。全书200卷,作者郑樵,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撰成。通志(年号),文献通考为中华民国初年四川起义起事者察都的年号,1915年
有没有写两宋历史的好书分三个层次来讲吧。第一,学术层级的,宋史的基本史料是:《宋史》(不是《宋书》,《宋书》里面写的是南朝刘宋的历史)《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建炎以来系年
中国历代财政历史是个很大的题目,我是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可以给你推荐一些基本参考资料,有选择的看一些,你就会明白的。古籍中有很多论述经济的,如《史记货殖列传》、《汉书食货志》、《通典》、《文献通考》
一、有没有写两宋历史的好书分三个层次来讲吧。第一,学术层级的,宋史的基本史料是:《宋史》(不是《宋书》,《宋书》里面写的是南朝刘宋的历史)《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建炎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