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宋代·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Posted 文献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宋代·马端临与《文献通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宋代·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马端临是饶州乐平人,字贵与,度宗时宰相马鸾之子。咸淳九年 (1273) 漕试第一。宋亡后,为慈湖、柯山两书院山长、台州儒学教授。

马端临秉承家学,穷二十余年之精力,撰成史学巨著 《文献通考》382卷。其书以杜佑《通典》为蓝本,贯穿古今,会通历代典章制度,博加考察。所载宋代制度最为详备,多为 《宋史》 各志所未载。因身当亡宋之痛,故于南宋统治者的腐败,时有愤慨的批评。其书刊于元英宗至治二年 (1322)。

《文献通考》 分24门,其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仕、宗庙、王礼、乐、兵、刑、舆地、四裔19门,皆因 《通典》 成规,而离析其门类。天宝以前加以补充,天宝以后续写至嘉定之末。其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5门,则为《通典》所未有,采录诸书以成之。其中所载宋制尤详,其案语亦多贯穿古今,折衷至当。虽简严稍逊《通典》,而详赡则过之。其自序说: “引古经史,谓之文; 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故以名书。”

《文献通考》 为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之重要史籍,尤其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的必备之书。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南宋史学家马端临简介,《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有何经历

综述家庭中国宋末史学家。字贵与。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其父马廷鸾为南宋右丞相,曾任南宋国史院编修官与实录院检讨官,以忤贾似道归里。端临侍父家居,博极群书。咸淳年间,漕试第一,以荫补承事郎。宋亡,隐

通考

  通考(汉语拼音:Tongkao),汇集中国历代典章制度并作贯通考察的史书。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以汇集考核典制为特点,故以后凡与此同类之书均称通考。“通考361218”2

罗山茶叶历史

信阳毛尖的历史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

典志

  典志(汉语拼音:Dianzhi;英语:Dianzhi),中国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文章书籍。通考  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典制通史。汇编某一朝代各项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会要,也属典

历史百科 何谓“三通”

何谓“三通”唐杜佑撰《通典》二百卷,宋郑樵撰《通志》二百卷,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合称之为“三通”。

中国宋代历史研究网

一、有没有写两宋历史的好书分三个层次来讲吧。第一,学术层级的,宋史的基本史料是:《宋史》(不是《宋书》,《宋书》里面写的是南朝刘宋的历史)《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建炎以来

宋朝历史好书

有没有写两宋历史的好书分三个层次来讲吧。第一,学术层级的,宋史的基本史料是:《宋史》(不是《宋书》,《宋书》里面写的是南朝刘宋的历史)《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建炎以来系年

宋朝历史 宋代军事训练概述

   两宋时期的军事力量孱弱历来为人所诟病,而军事训练作为决定其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更值得进一步探讨。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认为宋代施行募兵制,庞大职业军队的战斗力需要以高强度的军事训练

宋朝历史 宋代“乡原体例”与地方官府运作

  宋代文献中,“乡原体例”一类的词汇时有出现,其含义大致是一定区域内被多数人所认可的地方惯例。从其实际内涵来看,包含“民间”与“官方&rd

宋朝历史 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