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敦煌石窟之开凿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敦煌石窟之开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敦煌石窟之开凿
敦煌石窟之开凿
公元4世纪前后的十六国时期,北方军阀割据,互相混战,致使生产遭到破坏,社会动乱不定。各族人民深受战祸之苦,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西汉末年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便在这个苦难的时代得以迅速和广泛地传播,各地建寺刻石造佛成风。敦煌(今甘肃敦煌)是沟通中西交流的丝绸之路上的—个重要据点。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于敦煌三危山对面的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其后,法良禅师开凿了第二个洞窟。经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共十代千余年不断的开凿,在三华里长的岩壁上凿成了一千多个洞窟。因风沙长期侵蚀和人为的破坏,现今仅存492个洞窟,有彩塑20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若将其展开排列起来,可布置成长达五六十华里的画廊。这些彩塑和壁画,既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宝贵文物。
相关参考
从北魏和平元年(460)起,沙门统昙曜于平城武州塞开凿石窟。沙门统昙曜经北魏文成帝同意,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西面的武州塞即云冈开凿石窟。昙曜共开凿五窟,后世称为昙曜五窟,均为穹隆顶椭圆形平面,仿天竺草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
文成皇帝为何要开凿云冈石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如此生动描述了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气势宏伟的盛大
北齐文宣帝高洋开北齐佞佛之风,朝野热衷于传抄佛经、建造寺庙、开凿石窟,佛教刻经事业尤为炽盛。北齐骠骑大将军唐邕发愿将佛经刻之于名山,公元568年起在北响堂山开凿石窟,并在窟内外壁上镌刻《维摩经》《
北齐文宣帝高洋开北齐佞佛之风,朝野热衷于传抄佛经、建造寺庙、开凿石窟,佛教刻经事业尤为炽盛。北齐骠骑大将军唐邕发愿将佛经刻之于名山,公元568年起在北响堂山开凿石窟,并在窟内外壁上镌刻《维摩经》《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
北魏统治者为了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佛的高大形象,进一步宣扬君权神授,他们征集了大批民工和石匠,劈山削崖,开凿了许多石窟,雕刻了许多佛像,让人们到那里去顶礼膜拜。 位于北魏故都平城(今大同)附近的云冈
最早的石窟寺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最早的石窟寺,维语“克孜尔”是“红色”的意思。它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的悬崖峭壁上,依靠明屋达格山、木扎提河和雀尔达格山,绵延数千米。这座石窟寺大约开凿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
北魏统治者为了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佛的高大形象,进一步宣扬君权神授,他们征集了大批民工和石匠,劈山削崖,开凿了许多石窟,雕刻了许多佛像,让人们到那里去顶礼膜拜。 位于北魏故都平城(今大同)附近的云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