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的建造历史?
Posted 龙门石窟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龙门石窟的建造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龙门石窟的建造历史?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
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
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
此后在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复和续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关参考
北齐文宣帝高洋开北齐佞佛之风,朝野热衷于传抄佛经、建造寺庙、开凿石窟,佛教刻经事业尤为炽盛。北齐骠骑大将军唐邕发愿将佛经刻之于名山,公元568年起在北响堂山开凿石窟,并在窟内外壁上镌刻《维摩经》《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样貌、长像,是历代历史人物、皇帝当中留下来最鲜明的一位。这么说好了,如果你想知道武则天长怎样,就到洛阳龙门石窟看看就晓得。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裡面,武则天曾下令建造高达六十六丈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样貌、长像,是历代历史人物、皇帝当中留下来最鲜明的一位。这么说好了,如果你想知道武则天长怎样,就到洛阳龙门石窟看看就晓得。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裡面,武则天曾下令建造高达六十六丈
关于龙门石窟的资料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
龙门石窟佛像这是北魏时期龙门石窟宾阳洞西壁上的佛像,主佛高842厘米,为释迦牟尼佛,他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裙下垂遮压佛座。头发作滑旋纹,面相清癯秀美,眉呈弧形,眼若新月,嘴角上翘,微露笑意,显得亲切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龙门石窟中国著名石窟之一。位于河南洛阳南12.5千米(25里)伊阙西岸的龙门山。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第二年,北魏宗室比丘慧成在龙门山开凿称为古阳洞的大石窟。500~52
龙门石窟,一个佛教洞窟复杂位于城南13公里处洛阳在中国的河南省,形成了一些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最显著和精致的表示。这些石窟始建于公元493年,历时大约五个世纪,连同里面雕刻的雕像和铭文,为了解北魏晚期和
龙门石窟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另外两大石窟为
如今的几处龙门:●海南省定安县龙门镇●山西省河津县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的龙门,今称禹门口,也是“鲤鱼跳龙门”的典出处(参见词条禹门口)。●河南省洛阳市南10公里的龙门,以龙门石窟闻名于世。●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