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凿云冈石窟

Posted 佛像

篇首语:有学问和有知识的人是不同的。记忆造成了前者,哲学造成了后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魏凿云冈石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北魏凿云冈石窟

2、历史秘闻 北齐凿石窟刻经

北魏凿云冈石窟

  北魏统治者为了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佛的高大形象,进一步宣扬君权神授,他们征集了大批民工和石匠,劈山削崖,开凿了许多石窟,雕刻了许多佛像,让人们到那里去顶礼膜拜。
  位于北魏故都平城(今大同)附近的云冈石窟是北魏皇室修功德、做佛事的场所,开凿于公元453年。负责监造石窟的是名僧昙曜,文成帝即位不久,就把昙曜请到皇宫,尊称他为法师,请他负责云岗石窟的营建工程。昙暇经过精心筹划,叫工匠先开凿了一个七丈多宽、六丈来深的大佛洞,然后在洞口筑了四层高的大楼阁,楼阁中心雕刻了一尊五丈多高的巨型佛像。佛像的脚有一丈四尺长,脚的中指长七尺,比一个普通的人还要大。大佛的脸上和脚上都嵌有黑石,这些黑石是按照文成帝身上黑痣部位镶嵌的。昙曜造这样一个大佛,是为了说明文成帝是佛的化身,把皇帝的统治地位加以神化。
  按照昙曜的设计,在大佛的周围,工匠们又雕刻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佛像。这些佛像一个比一个矮,紧紧地围绕着大佛,是群臣的象征。另外,还配有许多更矮的小的人像,象征民众和奴隶。洞顶上刻着姿态不同、凌空飞舞的仙女,把大佛衬托得更加雄伟庄严。这一切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位,象征着人世间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昙曜总共开凿了五个石窟,被人称为“昙曜五窟”。
北魏

历史秘闻 北齐凿石窟刻经

  北齐文宣帝高洋开北齐佞佛之风,朝野热衷于传抄佛经、建造寺庙、开凿石窟,佛教刻经事业尤为炽盛。北齐骠骑大将军唐邕发愿将佛经刻之于名山,公元568年起在北响堂山开凿石窟,并在窟内外壁上镌刻《维摩经》《李经》《弥勒成佛经》各一部,前后历时四年才完成。
  北响堂山刻经洞开我国佛教史上镌刻石经之风气,而且刻经地点集中于邺都附近及鲁南兖州一带山区。除北响堂山刻经外,还有南响堂山刻经(公元572年)、宝山刻经、祖徕山刻经(公元570年)、泰山刻经、水牛山刻经、尖山刻经(公元575年)等。宇文邕灭北齐后,亦在境内灭佛,而佛徒依旧刻经不辍,陆续又有邹峰铁山刻经(公元579年)、冈山刻经(公元580年)、葛山刻经(公元580年)、峄山刻经等,都是书刻面积巨大,空前绝后的摩崖大字。或楷或隶的刻经书体,既不同于北魏碑体楷书,也不像东汉隶书,风格雄浑简静,为后世欣赏和模仿。
北齐

相关参考

北齐凿石窟刻经

  北齐文宣帝高洋开北齐佞佛之风,朝野热衷于传抄佛经、建造寺庙、开凿石窟,佛教刻经事业尤为炽盛。北齐骠骑大将军唐邕发愿将佛经刻之于名山,公元568年起在北响堂山开凿石窟,并在窟内外壁上镌刻《维摩经》《

历史秘闻 北齐凿石窟刻经

  北齐文宣帝高洋开北齐佞佛之风,朝野热衷于传抄佛经、建造寺庙、开凿石窟,佛教刻经事业尤为炽盛。北齐骠骑大将军唐邕发愿将佛经刻之于名山,公元568年起在北响堂山开凿石窟,并在窟内外壁上镌刻《维摩经》《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云冈石窟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云冈石窟中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位于山西大同市(北魏时称平城)西约15千米(30里)的武州山北崖。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年),令沙门统(主管僧寺的人)昙曜开凿5个大石窟(

细说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

  说起北魏,人们大都知道书法史的“魏碑”,佛教雕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贾思勰所着《齐民要术》等等,在其他方面知道的恐怕不多。  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鲜

云冈石窟是在哪一年不再限于皇室开凿的

从北魏和平元年(460)起,沙门统昙曜于平城武州塞开凿石窟。沙门统昙曜经北魏文成帝同意,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西面的武州塞即云冈开凿石窟。昙曜共开凿五窟,后世称为昙曜五窟,均为穹隆顶椭圆形平面,仿天竺草

中国历史 北魏《帝后礼佛图》(局部)

北魏《帝后礼佛图》(局部)礼佛图也称供养人像,是我国古代石窟寺艺术中常见的一种题材。它一般刻或绘在石窟寺主佛的侧面,书写供养者的姓名,以示虔敬。《帝后礼佛图》取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中的《皇后礼佛图

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简介

...文成帝,杀宗爱。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长子拓跋弘即位。生平概述少年时期拓跋濬少年时聪慧明达,深受祖父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常随祖父左右巡游;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龙门石窟中国著名石窟之一。位于河南洛阳南12.5千米(25里)伊阙西岸的龙门山。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第二年,北魏宗室比丘慧成在龙门山开凿称为古阳洞的大石窟。500~52

云冈石窟的历史沿革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

龙门石窟的建造历史?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