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半坡人面鱼纹陶盆
Posted 彩陶
篇首语:有时候总感觉别人忽略了自己,想想可能是自己太闲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半坡人面鱼纹陶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半坡人面鱼纹陶盆
半坡人面鱼纹陶盆
半坡人面鱼纹陶盆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是以细泥为原料,捏成型后着彩放在窑里烧制而成的彩陶器。盆的底部略平,腹部突出,也比较深。盆内壁光滑,外表粗糙。盆的内壁和口唇绘有对称的人面纹和鱼纹。陶盆本身是红色,盆上的花纹是黑色。红底黑花表现了当时绘画艺术水平和人们丰富的想像力。
半坡人面鱼纹陶盆
人面鱼纹盆内壁的人面为圆形,头顶有三角形高髻或头饰。五官部分近似人面的形象,口衔双鱼。人面的耳部各绘??条鱼,衔着人耳。鱼形用三角、圈点表示鱼头,用交叉斜线画出鱼身、鱼鳞。整个陶盆的构图,人面居主位,鱼纹居人面纹两旁,表现了人与鱼之间的亲密关系。在人面鱼纹盆的口沿上,还有许多又像花纹又像符号的图案,据考古学家推测,这些原始居民刻画的符号,可能就是中国文字的萌芽。半坡人面鱼纹盆的发现,说明了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制造彩陶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学习建议:这幅图画是为说明第2课半坡原始居民能够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彩陶上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以实物说明历史,可以增强学生对远古居民生活的深刻印象和引发他们对历史课本内容的兴趣。
相关参考
半坡的鱼纹陶盆这是1953年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鱼纹盆。盆高17厘米,口径13.5厘米。半坡彩陶盆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具,也是一种原始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鱼纹是半坡遗址彩陶中最突出的纹饰,有
1、人面鱼纹陶盆此彩陶盆呈红色,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
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是中国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形成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发现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母系氏族
谜团重重的文明故址奇妙的人面鱼纹盆——半坡遗址之谜神秘微笑的女神——牛河梁遗址探秘江南水乡的玉器博物馆——良渚文化遗址之谜突然消失的文明——巴蜀文明刻在甲骨上的神秘符号——殷墟文字在烈火中永生的人间美
1七年级(上册)一、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是半坡聚落的和河姆渡聚落。黄河流域的代表半坡聚落培植世界上最早的粟,会制作彩陶(鱼纹彩陶盆)刻有符号,房屋是半地穴式结构。长江流域的代表河姆渡聚落培植出世界上
发现半坡遗址导读1953年,中国的考古队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半坡遗址,在随后的几年中,考古工作者又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这个沉睡了6000多年的原始村落,渐渐被考古工作者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个原始村落在60
半坡出土的纺轮这是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直径6厘米,中间有一圆孔,是陶制品。它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最早的捻线工具,即在纺轮中间的小孔插一个杆,利用纺轮的旋转把纤维拧在一起,并用同样的方法把
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半坡遗址的房屋有圆形,也有方形,大多采用“半地穴式”的建筑形式。这种“半地穴式”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的一种土木合筑的建筑。每间房屋的面积多在二十平方米
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骨器是以哺乳动物的骨骼为材料制成的器具。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的远古居民就已经制造出骨器,与石器并用了。到了新石器时代,尤其是在半坡原始居民的遗址中发现了骨制的箭头、渔
1952年,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一个叫半坡村的地方发现了—个氏族部落遗址。经过发掘,找到了我国著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一一半坡氏族。 大约在5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从原始人群时期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