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1933年3月美国在拉美推行“睦邻政策”
Posted 政策
篇首语:知识是种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国 1933年3月美国在拉美推行“睦邻政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 1933年3月美国在拉美推行“睦邻政策”
1933年3月美国在拉美推行“睦邻政策”
“睦邻政策”,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新政”时期对拉丁美洲国家所推行的一项外交政策。1933年正式提出。1933年3月,罗斯福在其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美国在国际政治中将“遵循睦邻政策”。拉丁美洲国家将“睦邻政策”理解为仅对西半球而言的一项美国外交政策,而罗斯福本人则默认了这一解释。故通常所谓“睦邻政策”为特指30年代以来美国的拉美政策。这一政策由一系列条约和会议决议构成。1933年12月,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蒙得维的亚泛美会议上宣称,一国无权干涉他国内政。故在“睦邻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先后实现了从尼加拉瓜和加勒比地区撤军、废除《普拉特修正案》以及放弃干涉巴拿马的权利等步骤。但在此时期,美国却加强了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渗透及侵略,并且在一些其所认为有利的时机,仍对拉美国家进行了武装干涉。
相关参考
1933年3月4日睦邻政策的宣布睦邻政策是美国罗斯福政府所奉行的拉丁美洲政策的俗称。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发表总统就职演说时宣称。“在对外政策方面,应该奉行睦邻政策”1936年9月14日,罗斯福
美国牌的绥靖政策——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8月31日,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中立法》,这是美国牌绥靖政策的产物。3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拉丁美洲推行“睦邻政策”;在远东继
“睦邻政策”难掩帝国本性——美国干涉古巴内政30年代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拉丁美洲各国极其严重的打击,工农业濒于崩溃边缘,商业停顿,各国失业人数的比例高达50%—75%。原来就处于半饥饿状态的
1933年3月新政实施美国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3月至1939年期间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政策措施的总称。新政旨在以保存资产阶级民主为前提挽救资本主义制度,防止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控制美国。新政包括三
1923年3月25日第五次美洲国家会议召开二十年代,拉丁美洲人民群众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比以往更为激烈和尖锐。为了抗议美国的经济渗透,拉美各国普遍开展了大规模抵制美国货的运动。在拉美各国反美情绪日渐高
1933年1月17日《豪斯—卡廷法案》通过1933年1月17日,美国参议院在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和美国食糖托拉斯的影响下,以60票对26票否定胡佛总统的否决权,重新通过1932年12月由国会通过而遭到胡
1933年2月15日罗斯福险遭暗杀1933年2月15日晚,新当选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迈阿密的贝佛朗特公园结束演讲后受到刺客的袭击。罗斯福当时站在敞篷汽车上向聚集在公园内的1万多群众发表了简短的演讲
1918-1933年拉丁美洲人民反美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及军事实力,以泛美联盟为主要工具,通过贷款、收购土地、设置银行、开办工矿企业等方式,加紧了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渗透。美国势力逐
1933年2月25日“漫游者号”航空母舰服役1933年2月25日,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为美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漫游者号”在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下水,开始投入现役。航空母舰的出现导致海军作战方式
1933年6月16日国家复兴署设立1933年6月16日,国会通过《全国产业复兴法》,决定设立国家复兴署。这是罗斯福政府为应付大萧条建立的旨在刺激企业复兴的政府机构。法案规定,国家复兴署有权指导劳资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