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美国牌的绥靖政策——美国通过《中立法》

Posted 政策

篇首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美国牌的绥靖政策——美国通过《中立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美国牌的绥靖政策——美国通过《中立法》

美国牌的绥靖政策——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5年8月31日,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中立法》,这是美国牌绥靖政策的产物。

3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在拉丁美洲推行“睦邻政策”;在远东继续维护“门户开放”政策;在欧洲则实行所谓“中立政策”。美国在欧洲实行中立政策,主要原因有三:(1)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在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重新抬头。这时美国人的注意力大多集中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于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2)经济危机加深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争夺,特别是英美两国围绕债务问题争夺最为激烈。英国一直在纠集欧洲各债务国,企图一齐赖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拖欠美国的大量战债,从而影响了美国政府的欧洲政策。(3)希特勒上台后,加紧扩军备战,策划对外扩张,但对美国并没有构成直接的威胁,而且美国在德国还有大量的经济权益。1924—1930年间,德国向外国借了大约70亿美元的外债,其中大多数来自美国。为了保护在德国的巨额投资和债权,美国不会轻易冒犯德国。因此,美国认为,对欧洲最好采取中立政策,不偏向任何一方,以免危及美国在欧洲的投资和债权,不然势必引起国内激烈的争吵。采取了中立政策,让欧洲的德国、英法和苏联3种力量相互牵制,相互削弱,对美国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有好处。

1933年,罗斯福要求国会授权总统:当总统认为将武器输往某个国家会危及和平时,有权自行决定不向该国输送武器。这可以说是中立法的最早的原型,因为所谓中立法,其主要内容就是实行武器禁运。1934年2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设立了一个以极端孤立主义分子奈伊为主席的军火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美国卷入上次世界大战的情况。这个委员会发表了长达数百页的调查报告,有意泄露内部的大量机密,揭露第一次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和英、法相互勾结的内幕,以此证明美国是被大银行家、大军火商拖进上次大战的。美国舆论大为震惊,进一步煽起了反对卷入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情绪。国内反战运动风起云涌,对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征集2.8万人的签名,反对卷入一切战争。国务卿赫尔说,奈伊的活动“给孤立主义者一个跳板,引出了我们现时代的第一个中立法”。

从1934年3月起,美国开展了对中立法案旷日持久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由于德意法西斯相继上台,欧洲的形势日益紧张,美国应采取何种政策。虽然国会议员大多数赞成中立法,但对制订一个什么样的中立法才更符合美国的利益,却分歧很大,争论不休。极端孤立派主张美国对欧洲一切事情都不要过问,只要禁止出售军火和禁止贷款给交战国,美国就能避免卷入战争。而反对孤立派的人认为,美国应当避免卷入欧洲战争,但是不能完全孤立于世界事务之外,主张执行灵活的中立政策,即为了维护和平,可以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美国国会经过长期而激烈的争论,参众两院联席会议终于在1935年8月31日通过了《中立法》。当天,经罗斯福总统签署后生效。法案规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自美国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中立法》从法律上把美国的欧洲政策固定下来。在签署《中立法》时,罗斯福宣称中立法“旨在避免卷入战争”。但美国的《中立法》客观上对当时欧洲的绥靖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 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的原因

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的原因  文/刘淑梅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各地肆意的侵略,美国政府推行了一种表面上看起来不偏不倚的中立主义政策。这种政策同英法的绥靖政策如出一辙

美国 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废止中立法和通过租借法

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废止中立法和通过租借法1931年5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即:不准向交战国(或内战国)输出军火、军械和军用物资;禁止向交战国贷款;禁止美国船只为交战国运送一切物资。

美国 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

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德意法西斯执掌政权并不断扩军备战,企图推翻凡尔赛体系,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美国统治阶级出于自已国家利益的考虑,借口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对侵略者

历史百科 美开始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美国修订《中立法》

美开始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美国修订《中立法》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但希特勒一心称霸世界,慕尼黑协定签订之后他又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这种局势使罗斯福“很快便消除了他起初

美国 美国·1939年11月4日《中立法修正案》签署

1939年11月4日《中立法修正案》签署面对纳粹德国日益加剧的战争威胁,罗斯福总统认为美国的国防线就在欧洲,多次向国会提出修改中立法。美国国会经过长期争论,于1939年11月3日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美国 美国·1914年9月26日《联邦贸易委员会法》通过

1914年9月26日《联邦贸易委员会法》通过1914年9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一旨在消灭州际贸易中不公正做法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有权实行严格管制一切企业活动的政策。它要求彻底取缔而

历史百科 1939年11月4日罗斯福签署“新中立法”

1939年11月4日罗斯福签署“新中立法”1937年美国国会制定《中立法》,不准向交战国(或内战国)输出军火、军械和军用物资;禁止向交战国贷款;禁止美国船只为交战国运送一切货物。但由于法西斯各国在全世

屡次保护日本间谍 甲午战争美国并非中立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场改变东亚局势的战争中,美国的表现似乎没有英、俄、德、法等国家突出,始终声称奉行“中立”政策,实际上却发挥了其他列强不曾起到的

历史百科 美国内战以来的重要民权立法——美国通过《民权法》

美国内战以来的重要民权立法——美国通过《民权法》1964年6月19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这是自美国内战以来最重要的民权立法。民权法,泛指美国联邦和各州立法机关制定的关于保护公民

美国 1951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禁运法》

1951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禁运法》《禁运法》即美国《1952年共同防御援助管制法》。1951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次年1月24日生效。原由美国众议员巴特尔提出,故又名“巴特尔法”。主要内容:禁止把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