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理中丸与平胃散

Posted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理中丸与平胃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理中丸与平胃散

理中丸主治中焦虚寒证。中焦虚寒证的舌苔当不腻、不燥。倘在中焦虚寒的基础上,舌苔偏腻而挟有湿邪者,可以苍术易方中白术,组方即为人参、干姜、苍术、炙甘草。
如舌苔腻、中焦寒湿较甚而正虚不显者,或治疗当先祛寒湿后治正虚者,则可以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甘温补中之人参,加温化畅中之厚朴、陈皮,组方即为:苍术、厚朴、陈皮、干姜、炙甘草。也就是平胃散方加干姜。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平胃散方的基础上,以干姜易苍术,制出一张新方名和胃饮:「治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气,胃脘不清,呕恶,胀满,腹痛等证。」之所以不用苍术者,因「凡呕吐等证,多有胃气虚者,一闻苍术之气,亦能动呕」。(《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治疗中焦寒湿证,每用平胃散方加干姜。如中虚而寒湿较甚,也常以平胃散方加干姜为首用方,理中丸方为善后方。
至于呕吐明显,笔者也往往不去苍术,而合用小半夏汤。如考虑到药味,笔者也常加焦山楂以作调味之用。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与理中丸同治中焦虚寒,都用到了辛甘化阳法。但小建中汤中尚有酸甘化阴法,适用于中焦阳虚伴有阴虚者。多数伤寒学者将小建中汤看作温养中气之方,而冯世伦教授在临证中反复体会到,小建中汤方中所用桂枝、生

医学百科 理中丸与理阴煎

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乾坤思维,亦即阴阳思维。中医学的最基本思维方式也是阴阳思维。阴阳相随,不离不弃。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无阴即无所谓阳,无阳也即无所谓阴。明代医家张景岳熟谙这种思维方式。《景

医学百科 理中汤与桂枝人参汤

《伤寒论》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别切)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上五味,以

医学百科 四君子汤与内伤脾胃学说

读李东垣《脾胃论》,在「脾胃盛衰论」一节中,提到了平胃散、黄芪建中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五苓散,并谓:「予平昔调理脾胃虚弱,于此五药(即前面这五方)中加减,如五脏证中互显一二证,各对证加药无不验。」可

医学百科 消食更需强胃

治疗饮食所伤,如单纯着眼于邪实,即食积,我们通常会选用平胃散、保和丸、小承气汤或大承气汤等方,「焦四仙」、牵牛子等为常用药物。显然,枳术丸与上述用药有别,方中重用白术为君,侧重着眼于正气,即「胃气」(

医学百科 益气温阳理中丸

理中丸,又名人参丸,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的方剂,原书中5处涉及此方。理中丸益气药有人参、白术、甘草,温阳药有干姜,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以益气为主,温阳散寒为次。理中丸既是主治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

医学百科 理中丸(汤)临证活用

《伤寒论》中有2条关于理中丸的方证,《金匮要略》中有1条关于人参汤的方证。理中丸方证后注解说,理中丸「丸」的应用「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由此可见,

医学百科 理中丸方中的甘草

读《临证指南医案》,见叶天士使用理中丸加减方,每每不用甘草。《临证指南医案·湿》:「张四五,阳伤痿弱,有湿麻痺,痔血。生白术、附子、干姜、茯苓。」吴鞠通据此案制定出术附姜苓汤。《温病条辨·下焦篇》四十

医学百科 理中丸加减治疗痞满

治疗中焦虚寒而兼有气滞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载有两方:一方是治中汤,即理中丸加青皮、陈皮;一方是枳实理中丸,即理中丸加枳实、茯苓。「治中汤: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痺心

医学百科 附子理中丸附子的用量

关于附子理中丸中附子的用量,原方为诸药各等量。倘改丸为汤,医生在实际临床应用时,多不用等量。其中附子的用量,有用大量以「两」计者,有用小量以「分」计者。尽管方药的用量总宜因证而施,但临床指导理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