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附子理中丸附子的用量

Posted

篇首语: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附子理中丸附子的用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附子理中丸附子的用量

关于附子理中丸中附子的用量,原方为诸药各等量。倘改丸为汤,医生在实际临床应用时,多不用等量。其中附子的用量,有用大量以「两」计者,有用小量以「分」计者。尽管方药的用量总宜因证而施,但临床指导理念不同,用量自也有别。
倘在附子理中汤中,使用附子的着眼点在于邪气,用其温散阴寒,自当使用大剂;如使用附子的着眼点在于正气,即用其温振阳气,便需使用小剂。
张璐在《张氏医通》附子理中汤方下有一段按语:「方中用参三钱,仅可用附一钱;若峻用温补,用参一两,方可加附三钱;如寻常小剂,用参一钱,只可用附三分。设不审此,而附过于参,下咽之后,壮火食气,反招竭泽之殃,制剂不可不讲。」
论中附子用量,是着眼于正气而言。「制剂不可不讲」,此语对今日中医临床,仍有实际意义。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四逆散合附子理中丸治崩漏

王某,女64岁,2015年4月22日,初诊。5年前因家庭变故渐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色淡,时有腹痛,时轻时重,情绪波动时月经增多,一直延续至今。曾行刮宫术,服用益气养血、固摄冲任为基本方的中药,效果不佳

医学百科 慎用附子小议

当下有不少临床医生逢病必用附子,蔚然成风,遣方用附子量经常50~100克,甚至多达200、300克,用量之重着实令人咋舌。如此用药纵使清人郑钦安再世也自叹不如。这样用药不但有违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原则,

医学百科 乌头附子无蜜不热论

中医界有句经验之语,谓「附子无姜不热」,此诚真谛也。考仲景之书,乌头、附子与姜同用之方不少,代表方如四逆汤、理中汤,这些方剂对于寒痛证有显效。笔者叔父详查仲景之方及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乌头、附子无

医学百科 理中丸方中的甘草

读《临证指南医案》,见叶天士使用理中丸加减方,每每不用甘草。《临证指南医案·湿》:「张四五,阳伤痿弱,有湿麻痺,痔血。生白术、附子、干姜、茯苓。」吴鞠通据此案制定出术附姜苓汤。《温病条辨·下焦篇》四十

医学百科 理中汤治疗少阴病

通常认为,四逆汤是治疗少阴病的主方,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四逆汤可用于治疗太阴病,但理中汤一般不用于治疗少阴病。即使是附子理中汤,也是以治疗太阴病为主的。读清代医家郑重光《素圃医案》,见郑氏治疗三

医学百科 理中丸加减治疗寒中

在李东垣「内伤脾胃学说」中,有「初为热中,末传寒中」之说,李东垣对「热中」论述多而对「寒中」较少论述。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载一案,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寒中」,可供参考。「真定府武德卿,年四十六岁。至元

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下)

仲景用附子不仅配伍精当,而且在用法、剂量及毒性的杀减等方面都非常审慎细致,示人以规矩。附子的生熟用法和煎服法纵观有关附子的经方不难发现,仲景凡取附子回阳救逆之功则生用,凡取其温阳补肾,温经逐湿止痛之功

《冯氏锦囊秘录》 理中汤(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治脏腑中寒,四肢强直。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水煎服。[b]一方[/b]干姜橘红半夏白术(麸炒)浓朴(姜汁炒)茯苓桂心甘草水煎服。[b]一方[/b]用食盐,同吴茱萸炒,绢包,熨儿脐腹。

医学百科 临证用附子的一点思考

作为一名曾经崇拜过火神派的中医师,临床用药常常要开附子这味药,谈起附子,就不得不谈一谈它的剂量和毒性。当下火神派、扶阳派主张大剂量运用附子。已故山西著名中医学家张子琳在《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中,介绍其

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上)

附子乃阴证要药,用之得当功效非凡,然用之不当则为患不浅,故近代名医恽铁樵云:「附子为最有用亦最难用的药物。古代医家中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在其所注《伤寒杂病论》一书(后世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