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舒��与乌台诗案 他为什么要上告苏轼

Posted 御史台

篇首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舒��与乌台诗案 他为什么要上告苏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舒��与乌台诗案 他为什么要上告苏轼


  舒是南宋时期著名大臣,也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人士。相当于新党中的领袖王安石、章这类人,舒在后世的声名并不响亮。而最能让后世人听见舒这个名字的,还不是新法,而是大文人苏轼。
  苏轼是旧党人士,与所属新党的舒能有什么关系呢?除却私交,至少两人在政治立场方面是敌对的。不过从私交来看,两人之间也不见得有多好。将苏轼和舒两个名字牵连在一起的,是北宋宋神宗时期发生的一件著名的文字狱,这场文字狱与苏轼和舒都有关系。
  一场文字狱,又与大文人苏轼有关系,想来了解北宋这一时期历史的人们应该都知道是那场事件了。没错!就是那件差点让大文豪苏轼丢了脑袋的乌台诗案。此次事件之后,苏轼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却被一贬再贬,仕途坎坷。
  所谓的“乌台”,指的是御史台。因为汉时御史台外面的柏树上停有许多乌鸦,于是人们便将御史台称为乌台。
  乌台诗案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当时因为新旧党派争斗而被贬官湖州的苏轼,在自己所作的诗文中表露自己对新政的不满而引发的事件。
  苏轼在今日被公认为是宋朝文学上成就最高,最能代表宋朝最高文学成就的人,在诗词书画,散文歌赋上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能有这么高的评价,苏轼的文名在当时也自然不低。
  苏轼在当时就已经成为大文豪,是文坛的领袖。他的诗词文章一旦作出,流传度广而迅速。他在自己的诗词中批评新政变法,对于新政的推行十分不利。得到宋神宗名支持的新党,针对此次事件,自然会有所行动。
  在宋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御史台,受到审问。新党派人士,四处搜集证明苏轼有罪的词句。以前所作的诗词都被拿来推敲,为了给苏轼定罪,甚至许多根本没有意义的词句都被人强词夺理,成为苏轼的又一罪证。
  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关了四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在治罪之时,宋神宗十分气愤,一度想要将苏轼直接推出去斩首。最后还是王安石等人出面求情,言明宋太祖时期曾经说过文人不至死,于是得以保全性命。
  虽然免除死罪,但是苏轼仍然被贬为黄州团练,成为一个无实权的微末官吏。不过也因此,苏轼在此后仕途低谷之时,作出了诸多诗词佳句,也算是后世之幸。
  舒在乌台诗案中的表现,成为他日后无法抹去的污点。后世人在评价舒这个人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这次事件。虽然舒总体来说,是一位正直的好官,但是因为此次事件,却让后世有诸多的误会。
  舒为什么会作出如此行为,其实很简单,正是因为他与苏轼在政治立场上的不同。为了保证新法的顺利实施,对苏轼做出攻击也是正常的。政治就是这样,党争残酷,危机四伏,明枪暗箭齐上场。
  舒除了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外,文学方面也不落后,写了许多诗词,赵万里所著《舒学士词》就辑录了他不少诗词。
  《临江仙—送鄞令李易初》
  折柳门前鹦鹉绿,河梁小驻归船。不堪花发对离筵。孤村啼_日,深院落花天。
  文采弟兄真叠玉,赤霄去路谁先。明朝便恐各风烟。江山如有恨,桃李自无言。
  《醉花阴—试茶》
  露芽初破云腴细。玉纤纤亲试。香雪透金瓶,无限仙风,月下人微醉。
  相如消渴无佳思。了知君此意。不信老卢郎,花底春寒,赢得空无睡。
  《菩萨蛮—席上送寅亮通直》
  小池山额垂螺碧。绿红香里眠。波面翠云开。仙槎天上来。
  吹将红日落。懊恼严城角。风月此时情。知君华发生。
代表苏轼诗词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舒与乌台诗案 他为什么要上告苏轼

  舒是南宋时期著名大臣,也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人士。相当于新党中的领袖王安石、章这类人,舒在后世的声名并不响亮。而最能让后世人听见舒这个名字的,还不是新法,而是大文人苏轼。  苏轼是旧党人士,与所

舒亶与乌台诗案 他为什么要上告苏轼?舒亶代表诗词

  舒亶是南宋时期著名大臣,也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人士。相当于新党中的领袖王安石、章惇这类人,舒亶在后世的声名并不响亮。而最能让后世人听见舒亶这个名字的,还不是新法,而是大文人苏轼。  苏轼是旧党人

苏轼的老婆是谁?苏轼与乌台诗案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诗词书画及散文成就都极高。苏轼是谁,想来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这么一位大才子的妻子又是何等佳人,想来大家都不了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历史人物 沈括梦溪笔谈_沈括与苏轼_沈括简介_沈括与乌台诗案_沈括与达芬奇

本名:沈括字号: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杭州钱塘县出生时间:公元1031年去世时间:公元1095年主要作品:《梦溪笔谈》《良方》主要成就:地方治绩、自然科学沈括——北宋

宋朝 宋代·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神宗元丰三年(1080),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等弹劾苏轼谤讪朝政,作诗讥讽神宗实行新法。列举苏轼所写之诗20余首,如以《秋日牡丹》中“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为讥讽执政,以“化工”

宋朝历史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

   乌台诗案变化原因:首先,生活环境的改变是苏轼作品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谪居黄州,远离官场。在黄州,他在给好友章淳的信中写道:“现寓僧舍,布衣蔬饮,随僧一餐

宋朝著名的“乌台诗案”,一代文宗苏轼差点身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苏轼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在这一年,宋朝爆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案发前夕,暗流涌动。“乌台诗案”发生以前,没有人会想过苏轼有一天会沦为“鸡犬”

乌台诗案以后,苏轼的心境经历了什么变化

“乌台诗案”毁掉了苏轼的仕途,但却成就了一个苏东坡。入狱一百零三日今后,苏轼仿若历经一梦,从绝望叹伤“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一度盼望“致君尧舜”的苏轼陷入无尽的痛恨和落寞之中。承蒙当朝士医

宋朝历史 大文豪苏轼与北宋乌台诗案

   宋神宗时的文字狱:北宋御史台院内,柏树苍苍,常有乌鸦在此栖居。一代文豪苏东坡被囚此地103天,几乎陷于被砍头之绝境。著名的“乌台诗案”就发生于此。  神宗元丰二

历史人物 什么是乌台诗案 北宋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

  乌台诗案简介: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