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老婆是谁?苏轼与乌台诗案

Posted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老婆是谁?苏轼与乌台诗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轼的老婆是谁?苏轼与乌台诗案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诗词书画及散文成就都极高。苏轼是谁,想来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这么一位大才子的妻子又是何等佳人,想来大家都不了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么一首苏轼为亡妻所作的《江城子》,骗走多少女儿泪,苏轼的深情也展现在人眼前。

  “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说的是苏轼的结发妻子,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王弗至16岁嫁给苏轼起,就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两人感情甚好,王弗是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传闻苏轼虽然为人旷达,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在待人接物上时有不妥,于是每每苏轼招待客人的受,王弗都会在屏风后旁听,时不时的提醒和建议苏轼。

  苏轼曾记过王弗对其的劝告,言:“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轼愧而止”

  公元1065年,27岁的王弗去世,苏轼“于汝母坟茔旁葬之”。王弗的离世让苏轼极为哀伤,言:“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这样的情感一直不曾淡去,十年在贬谪密州知府时,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情思哀痛,寄托了作者对自己妻子的难舍深情,被称为悼亡词千古第一。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比苏轼小十一岁,在王弗去世三年后嫁给了苏轼。值得一提的是,王闰之是苏轼原配的堂妹,自小就对苏轼极为崇拜,陪伴了苏轼26年,也是苏轼最重要的26年。

  起起伏伏,苏轼被贬愁苦郁闷之时,是王闰之陪在他的身边,想尽法子的逗他欢笑。两人同甘共苦的情谊,自是不轻。

  在与苏轼共度26年之后,王闰之也先苏轼离世,苏轼哀之,写祭文以悼:“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苏轼人生中第三个重要的女人,是他的妾室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王朝云于公元1074年,被王闰之买回家,收为侍女,当时的王朝云年仅十二岁。王朝云长大之后,被苏轼收为侍妾,取字“子霞”,为苏轼生养一子,苏轼甚爱之“云蓝小袖者,近辄生一子,想闻之一拊掌也”。孩子洗三之时,苏轼作《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起起伏伏,自有生活困顿之时,那个时候他身边的侍妾纷纷离去,王朝云却一直陪伴其左右。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第一落便是极为有名的“乌台诗案”。

  此事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刚刚转知湖州,作下一诗《湖州谢上表》。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被关在台州四个月,期间多次陷入身死的境地,若不是有宋太祖不可杀士大夫的国策,想来早就身死,也没有后世那么多佳作的传世。

  4个月后苏轼被放出,直接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官小地偏,还毫无实权。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舒��与乌台诗案 他为什么要上告苏轼

  舒是南宋时期著名大臣,也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人士。相当于新党中的领袖王安石、章这类人,舒在后世的声名并不响亮。而最能让后世人听见舒这个名字的,还不是新法,而是大文人苏轼。  苏轼是旧党人士,与所

历史人物 舒与乌台诗案 他为什么要上告苏轼

  舒是南宋时期著名大臣,也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人士。相当于新党中的领袖王安石、章这类人,舒在后世的声名并不响亮。而最能让后世人听见舒这个名字的,还不是新法,而是大文人苏轼。  苏轼是旧党人士,与所

舒亶与乌台诗案 他为什么要上告苏轼?舒亶代表诗词

  舒亶是南宋时期著名大臣,也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人士。相当于新党中的领袖王安石、章惇这类人,舒亶在后世的声名并不响亮。而最能让后世人听见舒亶这个名字的,还不是新法,而是大文人苏轼。  苏轼是旧党人

历史人物 沈括梦溪笔谈_沈括与苏轼_沈括简介_沈括与乌台诗案_沈括与达芬奇

本名:沈括字号: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杭州钱塘县出生时间:公元1031年去世时间:公元1095年主要作品:《梦溪笔谈》《良方》主要成就:地方治绩、自然科学沈括——北宋

宋朝历史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

   乌台诗案变化原因:首先,生活环境的改变是苏轼作品发生变化的客观原因。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谪居黄州,远离官场。在黄州,他在给好友章淳的信中写道:“现寓僧舍,布衣蔬饮,随僧一餐

宋朝著名的“乌台诗案”,一代文宗苏轼差点身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苏轼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在这一年,宋朝爆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案发前夕,暗流涌动。“乌台诗案”发生以前,没有人会想过苏轼有一天会沦为“鸡犬”

乌台诗案以后,苏轼的心境经历了什么变化

“乌台诗案”毁掉了苏轼的仕途,但却成就了一个苏东坡。入狱一百零三日今后,苏轼仿若历经一梦,从绝望叹伤“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一度盼望“致君尧舜”的苏轼陷入无尽的痛恨和落寞之中。承蒙当朝士医

宋朝历史 大文豪苏轼与北宋乌台诗案

   宋神宗时的文字狱:北宋御史台院内,柏树苍苍,常有乌鸦在此栖居。一代文豪苏东坡被囚此地103天,几乎陷于被砍头之绝境。著名的“乌台诗案”就发生于此。  神宗元丰二

历史人物 什么是乌台诗案 北宋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

  乌台诗案简介: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是被

宋朝 宋代·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神宗元丰三年(1080),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等弹劾苏轼谤讪朝政,作诗讥讽神宗实行新法。列举苏轼所写之诗20余首,如以《秋日牡丹》中“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为讥讽执政,以“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