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特殊的民族舞蹈有哪些 羌族舞蹈
Posted 羌族
篇首语: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羌族特殊的民族舞蹈有哪些 羌族舞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羌族特殊的民族舞蹈有哪些 羌族舞蹈
忍木纳.耸瓦
羌语意为:“尊敬客人,以礼相待”,是迎送宾客的礼仪性舞蹈,多由老年人表演。 表演时,男女舞者数人,分别站立成扇面形,面向宾客,用小指扣住两侧人的腰带,缓歌慢舞,用赞美的歌词,表达全寨人对宾客的尊敬。进人高潮时,只由男舞者伴唱,女舞者合着歌声,两脚交换踏地,以胯为轴,由右向左,反复作“胴体环动”的动作,舞姿端庄、典雅。羌族民间舞蹈的形式虽然不多,但很有特色,给人以亲切之感。这些古拙的舞蹈形式,在羌族人民生活中, 发挥着团结和鼓舞人们奋进的作用, 体现出重文尚武、 诚挚豪爽、 热情好客的古风。 今日羌族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的限制,经济生活和民间舞蹈的发展等方面,和周边民族相比尚不够快速,若从民间舞蹈文化的特殊性看,羌族民间舞蹈中,古羌人所创造的农牧文化遗存则是非常丰富的,对中国舞蹈发展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盔甲舞
羌语称:“克苏巩.黑苏得”,也叫“盔甲舞”“大葬舞”。原为有功将士举行大葬时跳的舞蹈,后来一般葬礼中也跳此舞。舞者为男子,身着生牛皮铠甲,戴皮盔,插野鸡毛或麦草,持兵器。表演时先唱哀歌、祭歌,诉说死者生前的好处,表达对他的怀念,然后挥兵器,抖铠甲,在“嗬哈、嗒哈”的呼喊声中稳步起舞。坚实的步伐声,铿锵的皑甲声和悲壮的呼喊声,融汇成威武、肃穆的气氛。最后,舞者高举双手,抖动双肩,同时爆发出一阵强烈的大笑声作为结束。羌族自古以来,英勇善战,以为民族捐躯为荣,此舞即带有古代战争舞蹈的遗风。
席步蹴
羌语意为:“办酒席时跳舞”,是为丧事或祭祀举办酒席之后跳的舞蹈,一般没有固定的程序,自娱性强,舞蹈跳法和韵律与“萨朗”近似,只是因活动的目的、唱词之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例如:在有威望的老人故去时跳的“席步蹴”,舞者联臂歌舞,以唱为主,两脚交替前踏,重而有力,膝部微颤,徐缓前进。有些歌词自古相传,因袭而唱,词意多已不明,但祝祷死者灵魂安息,慰藉其家属的气氛非常浓郁。祭祭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为目的“席步蹴”,则充满虔诚、恳切的气氛,寄寓着人们的无限希望。表现欢快情绪时,在领舞者示意中,放开相牵之手起舞,多作对称的动作,“一顺边”体态“胴体拧倾环动”,频频出现,热情美妙。
“席步蹴”有首名为《莫连筛筛》的歌曲,舞蹈中出现劳动的形象:舞者左腿跪蹲,拉着自己的衣襟作“胴体环动”,很像晒谷场上筛簸谷物的动态。又一首名为“石奎余奎”的歌舞,舞者边舞边展示服饰上的精美饰物,欢快风趣。
相关参考
羌族生活的区域因长期与藏族比邻,而深受影响。使羌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文化现象和语言均融入藏族成分。例如,羌语的“圆圈舞”本应称作“洒朗”,但因随藏俗现在被人们几乎都称作了“锅庄”。羌族“锅庄”的种类很多
形式:羌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祭祀性、礼俗性三种类型;但从活动的目的性看,许多形式都带有祭祀神灵,祈福攘灾的含义。主要形式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跳盔甲”“忍木那.耸瓦”等。舞蹈多是
羊皮鼓舞羌语称“莫恩纳莎”,原是祭神、驱鬼、求福、还愿以及送死者灵魂归天等,由巫师表演的法事舞蹈。羌族巫师称“许”或“释比”,是多种信仰中一种不脱离农业生产的专职巫师。进行的法事舞蹈,根据祭祀活动的需
在羌族习俗中,举行任何祭祀仪式以及欢乐歌舞之前,都要先饮咂酒。在举行《铠甲舞》前,人们首先将大酒瓮摆在举行活动的麦场中央,然后有人还抬来了盛满开水的大木桶。当一切准备就绪,负责整个“仪式”的司酒,手拿
解放前,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羌族信仰喇嘛教外,其余普遍相信万物有灵,在屋顶上供奉白石以为天神。相传羌人的祖先因一次战争失利,由北迁入岷山一带,与当地土著氏族戈基人发生大战,戈基人是狩猎氏族,身强善战
色尔古地区还有一种“女子洒朗”特别好看,姑娘们的屁股甩得最圆,哪里的姑娘也甩不过她们。对“姑娘们的屁股甩得最圆”的夸奖吸引了我们。为了对“哪里的姑娘也甩不过她们”的好奇心所驱使,我们改变了行程。色尔古
...后(右手执鼓槌同时还要拿一铁响盘,左手执单面皮鼓)。羌族风俗,人生病或死后举行葬礼时均要跳皮鼓舞,必由巫师领跳,亲朋都要参加。击鼓的动作习惯是由右舞到左,再由左舞到右,名“两边打”,速度由慢至快,逐渐加...
“夸耳环”舞蹈的圆圈不封口,青年们饮完咂酒后,在大家的哄闹中,第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首先分别站到圆圈的首尾位置,舞蹈在羌、汉两种语言相互混合的歌曲中进行。每段歌曲的前半部,由这一轮舞蹈的两位男女“主角”
羌族人民在欢度年节、举行婚礼或亲朋聚会时最爱跳喜事锅庄。大家边唱边舞,通宵达旦,非常热闹。喜事锅庄包括在传统婚礼仪式上跳的“仪礼舞”、“祝贺舞”以及“农节舞”、“游戏锅庄”等。在举行传统的羌族婚礼时
“羌寨锅庄”,即沙朗,也是一种“锅庄”舞蹈,是羌族人祭祀时必跳,后经发展,这种祭祀舞蹈被慢慢取消,但每逢羌族人节日的时候人们还是会跳起“羌寨锅庄”这种舞蹈,然后边吃边舞。以庆祝重要的节日。随后这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