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夏完淳讽刺洪承畴的故事 夏完淳的诗歌
Posted 洪承畴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夏完淳讽刺洪承畴的故事 夏完淳的诗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夏完淳讽刺洪承畴的故事 夏完淳的诗歌
夏完淳生于1631年,去世于1647年,是明朝末年著名神童、少年英雄,柳亚子赞扬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名声都不弱。而他之所以广为人知,不仅仅是因为他神童和少年英雄的名号,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在殉国前消遣讽刺过叛明投清的将领洪承畴。
事情是这样的,夏完淳在组织抗清活动中,被清政府追捕,后来躲避到自己岳父的家里。尽管谨小慎微,却仍然没有躲过一劫,被清军逮捕。
夏完淳幼年成名,被逮捕之时也才年仅十七岁,但是却已是才华彰显,所以洪承畴决定亲自审问。洪承畴如此为,目的还是希望劝降夏完淳,说服他为清朝出力。
洪承畴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院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说明审问大人正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
你说夏完淳不知道堂上坐着的不是洪承畴?怎么可能!夏完淳正是知道来人是洪承畴,才说出了下面一番话。表面上夏完淳将洪承畴捧到了天上去,但是这一切都是基于洪承畴未曾降清,而是“战死殉国”为前提的。
事实上却是洪承畴降了清,并且调转矛头,将锋利的刀剑对准了曾经的旧土。所以夏完淳的一番话,实际上就是一个隐晦的嘲讽,他捧洪承畴捧的越高,实际贬的也就越低。所以洪承畴的脸色才会变的很那看,并且无言以对。
说了这么一番话之后,夏完淳自然活不了多久。不久就被押解到刑场,斩首示众。
夏完淳十七年留下各体诗337首,词41首,当中许多都是彰显其爱国之情。
即事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精卫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相关参考
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聿音yù)即位,历史上称为隆武帝。另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
少年英雄夏完淳少年英雄夏完淳史可法扬州殉国后,清兵南下,很快就占领了南京。明朝弘光皇帝的小朝廷土崩瓦解了,奸臣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投降了清朝。清朝统治者派了大汉奸洪承畴驻扎南京,同时派兵攻占了江苏、浙
这样一个人,有了他的存在,一部浩瀚中国文学史,平添几多豪气,几多傲骨;有了他,那国破家亡的凄凉,又陡增几许悲壮,几许轩昂。可是数百年来,他的诗,很少有人读到;他的名字,很少为人所知。至少当代公众中
夏完淳 夏完淳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华夏先烈,尽管16岁殉国就义,但他在明末文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他的诗歌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能引起人强烈共鸣,深深影响着后人。 夏完淳作品 夏完淳在世只有
人物档案: 姓名:夏完淳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松江府华亭县 出生时间:公元1631年 去世时间:公元1647年 职业:诗人、词人、散文家 主要成就:诗
人物档案: 姓名:夏完淳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松江府华亭县 出生时间:公元1631年 去世时间:公元1647年 职业:诗人、词人、散文家 主要成就:诗
夏完淳是明朝末年少年英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神童。自幼早慧,“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即随父抗清,为抗清义军出谋划策,侃侃而谈。 说实话
夏完淳从小就有强烈的爱国心。12岁时,他看到清兵就要南下,明朝危在旦夕,他写下一篇《大哀赋》,人人争看。 清兵南下后,14岁的夏完淳跟随父亲、老师起兵抗清。战斗中,父亲兵败,老师被捕,先后都跳水自杀
夏完淳是明朝末年少年英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神童。自幼早慧,“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即随父抗清,为抗清义军出谋划策,侃侃而谈。 说实话,中国历史上神童还是不少的,不过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