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Posted 夏完淳

篇首语: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2、历史人物 夏完淳讽刺洪承畴的故事 夏完淳的诗歌

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聿音yù)即位,历史上称为隆武帝。另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这样,就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
为了对付抗清力量,清朝廷派了在松山战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总督军事,招抚江南。
这时候,在松江(在今上海市)有一批读书人也在酝酿抗清,领头的是夏允彝(音yí)和陈子龙。夏允彝有个年才十五岁的儿子叫夏完淳(音chún),又是陈子龙的学生。夏完淳自小就读了不少书籍,能诗善文,在他的父亲、老师影响下,也参加了抗清斗争。
靠几个读书人要组织义军是不行的。夏允彝有个学生吴志葵,是吴淞总兵,手下还有一些兵力。他们说服吴志葵一起抗清。吴志葵答应了,派出一支人马担任先锋队攻打苏州。一开始打得挺顺利,先锋队攻进了苏州城,但是吴志葵临阵犹豫,没有及时增援,结果进诚的义军被围牺牲,吴志葵的主力在城外也被击败。
不久,清军围攻松江,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清兵包围,到乡下隐蔽起来。清兵到处搜捕,还想引诱夏允彝出来自首。夏允彝不愿落在清兵手里,投到河塘里自杀。他留下遗嘱,要夏完淳继承他的抗清遗志。
父亲的牺牲引起夏完淳万分悲痛,也激起他对清朝的仇恨。他和陈子龙秘密回到松江,准备再组织起义军。这时候,他们打听到太湖长白荡有一支由吴易领导的抗清义军,正在重整旗鼓。夏完淳把家产全变卖了,捐献给义军做军饷,在吴易手下当了参谋。他还写了一道奏章,派人到绍兴送给鲁王,请鲁王坚持抗清。鲁王听说上书的是个少年,十分赞赏,封给夏完淳一个中书舍人的官衔。
吴易的水军在太湖边出没,把清军打得晕头转向。但是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义军失败,吴易也牺牲了。
过了一年,陈子龙又秘密策动清朝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这次兵变不幸又失败了,吴胜兆被杀害,陈子龙也被清军逮捕。陈子龙不愿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挣脱绳索,跳河自杀。
夏完淳正在为失去他的老师而悲痛,因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清军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
夏完淳在监狱里被关押了八十天。他给他亲友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和书信。死亡的威胁并没有使他恐惧,他感到伤心的就是没有实现他保卫民族、恢复中原的壮志。
对夏完淳的审讯开始了,主持审讯的正是招抚江南的洪承畴。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想用软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服。他问夏完淳说:“听说你给鲁王写过奏章,有这事吗?”
夏完淳昂着头回答:“正是我的手笔。”
洪承畴装出一副温和的神气说:“我看你小小年纪,未必会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回头归顺大清,我给你官做。”
夏完淳假装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畴,厉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
这番话把洪承畴说得啼笑皆非,满头是汗。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提醒他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崇祯帝曾经亲自设祭,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
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洪承畴被骂得脸色像死灰一样,不敢再审问下去,一拍惊堂木,喝令兵士把夏完淳拉出去。
公元1647年九月,这位年才十七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害。他的朋友把他的尸体运回松江,葬在他父亲的墓旁。到现在,在松江城西,还留着夏允彝。夏完淳英雄父子的合墓。
洪承畴

历史人物 夏完淳讽刺洪承畴的故事 夏完淳的诗歌

  夏完淳生于1631年,去世于1647年,是明朝末年著名神童、少年英雄,柳亚子赞扬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名声都不弱。而他之所以广为人知,不仅仅是因为他神童和少年英雄的名号,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在殉国前消遣讽刺过叛明投清的将领洪承畴。

  事情是这样的,夏完淳在组织抗清活动中,被清政府追捕,后来躲避到自己岳父的家里。尽管谨小慎微,却仍然没有躲过一劫,被清军逮捕。

  夏完淳幼年成名,被逮捕之时也才年仅十七岁,但是却已是才华彰显,所以洪承畴决定亲自审问。洪承畴如此为,目的还是希望劝降夏完淳,说服他为清朝出力。

  洪承畴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院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说明审问大人正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

  你说夏完淳不知道堂上坐着的不是洪承畴?怎么可能!夏完淳正是知道来人是洪承畴,才说出了下面一番话。表面上夏完淳将洪承畴捧到了天上去,但是这一切都是基于洪承畴未曾降清,而是“战死殉国”为前提的。

  事实上却是洪承畴降了清,并且调转矛头,将锋利的刀剑对准了曾经的旧土。所以夏完淳的一番话,实际上就是一个隐晦的嘲讽,他捧洪承畴捧的越高,实际贬的也就越低。所以洪承畴的脸色才会变的很那看,并且无言以对。

  说了这么一番话之后,夏完淳自然活不了多久。不久就被押解到刑场,斩首示众。

  夏完淳十七年留下各体诗337首,词41首,当中许多都是彰显其爱国之情。

  即事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精卫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夏完淳讽刺洪承畴的故事 夏完淳的诗歌

  夏完淳生于1631年,去世于1647年,是明朝末年著名神童、少年英雄,柳亚子赞扬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名声都不

历史人物 夏完淳讽刺洪承畴的故事 夏完淳的诗歌

  夏完淳生于1631年,去世于1647年,是明朝末年著名神童、少年英雄,柳亚子赞扬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名声都不

历史百科 少年英雄夏完淳

少年英雄夏完淳少年英雄夏完淳史可法扬州殉国后,清兵南下,很快就占领了南京。明朝弘光皇帝的小朝廷土崩瓦解了,奸臣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投降了清朝。清朝统治者派了大汉奸洪承畴驻扎南京,同时派兵攻占了江苏、浙

夏完淳作品 夏完淳是一个怎样的人

  夏完淳  夏完淳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华夏先烈,尽管16岁殉国就义,但他在明末文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他的诗歌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能引起人强烈共鸣,深深影响着后人。  夏完淳作品  夏完淳在世只有

爱国诗人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夏完淳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松江府华亭县  出生时间:公元1631年  去世时间:公元1647年  职业:诗人、词人、散文家  主要成就:诗

历史人物 爱国诗人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夏完淳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松江府华亭县  出生时间:公元1631年  去世时间:公元1647年  职业:诗人、词人、散文家  主要成就:诗

神童夏完淳为什么能成才?如何评价夏完淳此人?

  夏完淳是明朝末年少年英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神童。自幼早慧,“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即随父抗清,为抗清义军出谋划策,侃侃而谈。  说实话

为什么人们把夏完淳尊为民族小英雄

夏完淳从小就有强烈的爱国心。12岁时,他看到清兵就要南下,明朝危在旦夕,他写下一篇《大哀赋》,人人争看。  清兵南下后,14岁的夏完淳跟随父亲、老师起兵抗清。战斗中,父亲兵败,老师被捕,先后都跳水自杀

历史人物 神童夏完淳为什么能成才

  夏完淳是明朝末年少年英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神童。自幼早慧,“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即随父抗清,为抗清义军出谋划策,侃侃而谈。  说实话,中国历史上神童还是不少的,不过大多

历史人物 夏完淳和父亲老师一起为国尽忠

  明靖交迭之际,壮烈殉国牺牲的仁人志士和儒生士大夫数以十万计,但均湮灭于历史的烟尘之中。时至今日,国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知道「我大清」的雍正、康熙、乾隆、多尔衮以及「刘罗锅」、纪晓岚等满州帝王及驯奴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