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神童夏完淳为什么能成才
Posted 神童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神童夏完淳为什么能成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神童夏完淳为什么能成才
夏完淳是明朝末年少年英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神童。自幼早慧,“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即随父抗清,为抗清义军出谋划策,侃侃而谈。
说实话,中国历史上神童还是不少的,不过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就像是王安石《伤仲永》
的方仲永一样。
像方仲永是因为自幼未曾接触过学具即可作诗,且诗词富有灵气,让周围人都十分神奇。当时周围的富绅财主,为了求伤仲永的一首诗,会拿出不少的钱财给方仲永的父亲。方父有了这样一个赚钱的法子,于是便让方仲永时常给人写诗,不让他上学继续深造学习,由此发家致富。
学习一直都是不进则退的,方仲永长久时间没有进行学习,最终等到年少之时已经泯然众人,再不复年少之时的才华。方仲永这样一个神童的夭折,还算是客观原因。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未曾进入史册资料的神童,是因为主观原因而泯然众人的。
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就会受到周围大人的不断赞赏。这些赞赏并不是不好,但是如果长时间如此,会让孩子失去进取心,认为自己生而聪慧,一切都是小问题,不会再认真学习。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那么在天赋异禀的才华都会白白浪费。孩子们在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中挥霍自己的天赋,最终泯然众人。
夏完淳”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是典型的神童,但是他的才华却未曾辜负。在他短短十七年的人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当中许多文章诗篇,都让时人读之为之感慨不已。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神童,为何他人泯然众人,而夏完淳却能长大成才,成为青史留名的少年英雄呢?
夏完淳虽然自幼早慧,但是到底还是一个不知事的孩子。俗话说的好,孩童就像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大人在上面写画,所以最后成为一张名画还是一张不知名的涂鸦,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亲友十分重要。
夏完淳本人在这方面就具有十分好的优势,夏家是江南有名的书香世家,而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本人也是江南名士,才华极高,君子品性。与夏允彝来往的一干人都是忠君爱国的儒家名士,这些人的思想品质对夏完淳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夏完淳幼时受父亲启蒙,教授他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同时在教授学识的同时,还不忘注重爱国主义的教育。后来年少之时又拜陈子龙、张溥这些才华极高之人为师,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所以夏完淳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
除了名师的教导,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夏完淳并不是夏家嫡子,而是由偏方陆氏所出。古时候极为重视嫡庶之分,但是夏完淳的嫡母却是一位十分贤良之妇。凭借自己在诗词书画上的优势,悉心教导夏完淳。同时对夏完淳亲近生母,也表现的十分大度。所以也许最开始的时候,夏完淳会有一点不平衡之心,但是久而久之,在嫡母的关爱下,也解开了心结。
正是因为各方面条件的出色,最终才使得夏完淳没有辜负自己的天分,最终成长为一位让世人和后人都为之称赞的少年英雄。
夏完淳是忠君爱国的代表,当然因为历史原因他的爱国思想是与忠君思想等同的。夏完淳奉朱明王朝为正统,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为国牺牲的强烈爱国精神,却仍然值得后世人赞扬。
相关参考
夏完淳生于1631年,去世于1647年,是明朝末年著名神童、少年英雄,柳亚子赞扬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无论是在当
夏完淳生于1631年,去世于1647年,是明朝末年著名神童、少年英雄,柳亚子赞扬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名声都不
夏完淳生于1631年,去世于1647年,是明朝末年著名神童、少年英雄,柳亚子赞扬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名声都不
夏完淳 夏完淳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华夏先烈,尽管16岁殉国就义,但他在明末文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他的诗歌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能引起人强烈共鸣,深深影响着后人。 夏完淳作品 夏完淳在世只有
人物档案: 姓名:夏完淳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松江府华亭县 出生时间:公元1631年 去世时间:公元1647年 职业:诗人、词人、散文家 主要成就:诗
人物档案: 姓名:夏完淳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松江府华亭县 出生时间:公元1631年 去世时间:公元1647年 职业:诗人、词人、散文家 主要成就:诗
少年英雄夏完淳少年英雄夏完淳史可法扬州殉国后,清兵南下,很快就占领了南京。明朝弘光皇帝的小朝廷土崩瓦解了,奸臣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投降了清朝。清朝统治者派了大汉奸洪承畴驻扎南京,同时派兵攻占了江苏、浙
夏完淳从小就有强烈的爱国心。12岁时,他看到清兵就要南下,明朝危在旦夕,他写下一篇《大哀赋》,人人争看。 清兵南下后,14岁的夏完淳跟随父亲、老师起兵抗清。战斗中,父亲兵败,老师被捕,先后都跳水自杀
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聿音yù)即位,历史上称为隆武帝。另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
明靖交迭之际,壮烈殉国牺牲的仁人志士和儒生士大夫数以十万计,但均湮灭于历史的烟尘之中。时至今日,国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知道「我大清」的雍正、康熙、乾隆、多尔衮以及「刘罗锅」、纪晓岚等满州帝王及驯奴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