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16岁民族英雄夏完淳的传奇故事
Posted 少年
篇首语: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16岁民族英雄夏完淳的传奇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16岁民族英雄夏完淳的传奇故事
这样一个人,有了他的存在,一部浩瀚中国文学史,平添几多豪气,几多傲骨;有了他,那国破家亡的凄凉,又陡增几许悲壮,几许轩昂。可是数百年来,他的诗,很少有人读到;他的名字,很少为人所知。至少当代公众中,知道夏完淳这个名字的,为数不多。但是,这个16岁为国赴死的少年诗人,应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有了他,自宋以来至民 国,中华民族萎靡不振,几度亡国的千年屈辱史,也见一线亮色。> 夏完淳,生于1631年,卒于1647年,松江华亭人(今上海人)。他才华横溢,胆识过人,9岁即能赋诗为文,名重一时。不幸生于动荡年代。明末,朝廷昏庸,宦党专权,政治极其黑暗。又连年大灾,饥荒尤烈,民众以野菜树根为食,饿死者甚多。政局动荡不安,内战不断。李自成起兵,明灭。斯时夏完淳年仅14岁,随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太湖抗清,征战于长江流域。夏家本为江南名门望族,富甲一方,为救国复明,父子倾尽财富,毁家抗清。历经两年血战,无奈明朝大势已去,独木难撑。夏完淳16岁兵破被俘,壮志未酬。生死关头,凛拒苟且偷生,慷慨赴难。> 少年如此英雄,还难得才思敏捷,写下几多诗文,辑有《夏完淳集》传世。他的诗文,写军旅艰辛,追思死去的同仁志士,写赴死前的心情,慷慨激烈,高亢雄壮。他写道:「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莲花剑淬胡霜重,柳叶衣轻汉月秋。励志鸡鸣思未楫,惊心鱼服愧同舟。一身湖海茫茫恨,缟素秦庭矢报 仇。」少年英雄倚剑报国形象跃然纸上。兵败入狱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以表心曲:「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魄;九天八表,永厉英魂。」英雄恨,泪满巾,何年三户可亡秦。」少年的侠肝义胆,激越豪情,英雄气概,吞山河,盖宇宙。> 少年英雄更难得有柔情万种。临刑前写《遗夫人书》与妻诀别:「三月结缡,便遭大变,而累淑女,相依外家,未尝以家门盛衰,微见颜色。虽德曜齐眉,未可相喻!贤淑和孝,千古所难。不幸至今吾又不得不死;吾死之后,夫人又不得不生。上有双慈,下有一女,则上养下育,托之谁乎?……言至此,肝肠寸寸断,执笔心酸,对纸泪滴……身后之事,一听裁断,我不能道一语也,停笔欲绝……吾累汝,吾误汝,复何言哉?呜呼。见此纸如见吾也。」少年英雄视死如归,绝无贪生之念。> 四百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少年英雄的侠骨、诗章、柔肠,穿越时空,撞击我心。短短一生,竟如此不凡,实乃旷世之英才。>相关参考
夏完淳生于1631年,去世于1647年,是明朝末年著名神童、少年英雄,柳亚子赞扬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名声都不
夏完淳生于1631年,去世于1647年,是明朝末年著名神童、少年英雄,柳亚子赞扬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完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名声都不
夏完淳 夏完淳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华夏先烈,尽管16岁殉国就义,但他在明末文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他的诗歌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能引起人强烈共鸣,深深影响着后人。 夏完淳作品 夏完淳在世只有
少年英雄夏完淳少年英雄夏完淳史可法扬州殉国后,清兵南下,很快就占领了南京。明朝弘光皇帝的小朝廷土崩瓦解了,奸臣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投降了清朝。清朝统治者派了大汉奸洪承畴驻扎南京,同时派兵攻占了江苏、浙
夏完淳从小就有强烈的爱国心。12岁时,他看到清兵就要南下,明朝危在旦夕,他写下一篇《大哀赋》,人人争看。 清兵南下后,14岁的夏完淳跟随父亲、老师起兵抗清。战斗中,父亲兵败,老师被捕,先后都跳水自杀
人物档案: 姓名:夏完淳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松江府华亭县 出生时间:公元1631年 去世时间:公元1647年 职业:诗人、词人、散文家 主要成就:诗
人物档案: 姓名:夏完淳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松江府华亭县 出生时间:公元1631年 去世时间:公元1647年 职业:诗人、词人、散文家 主要成就:诗
夏完淳是明朝末年少年英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神童。自幼早慧,“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即随父抗清,为抗清义军出谋划策,侃侃而谈。 说实话
夏完淳是明朝末年少年英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神童。自幼早慧,“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即随父抗清,为抗清义军出谋划策,侃侃而谈。 说实话,中国历史上神童还是不少的,不过大多
说到神童,我们脑海中就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大堆名字:5岁能指物作诗的方仲永、6岁辨弦音的蔡文姬、7岁咏鹅的骆宾王、9岁出诗集的夏完淳、12岁拜相的甘罗……在中国古代,神童不胜枚举。那么到了21世纪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