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合合是蒙古族与明王朝的主旋律 河套之患
Posted 蒙古族
篇首语: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分分合合是蒙古族与明王朝的主旋律 河套之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分合合是蒙古族与明王朝的主旋律 河套之患
河套之患是指的明朝时期北方的蒙古部落占据了河套地区,频繁的以河套地区为根据地袭扰明朝的事实,明朝没有能力拱卫好河套地区的边防,让蒙古族占据河套地区可以说是明朝的一大战略失败,明朝最终也尝到了丢失河套地区给自己带来的重大的隐患,从此明朝边境不再安稳。下面说一下河套之患背景。
元朝灭亡之后蒙古族盘踞在北部草原地区,河套对于蒙古族和明王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区,称得上是蒙古与明朝的必争之地,明朝统治者虽然曾经对蒙古用过几次兵,但是却没有能够将蒙古族完全的制服,在后来的明朝统治期间都对蒙古族采取了防守的策略,为了防备蒙古骑兵的南下,明朝统治者在河套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防御体系,特别是建立在河套地区附近负责河套防务的大宁、东胜、开平等卫所都是极其重要的防卫措施,后又在边地逐渐形成九边军镇重点,可以说这一针对蒙古的防御体系起到了非常大的防御作用,有效的对抗蒙古族的入侵。
但是明朝朱棣统治时期将大宁都司和东胜卫陆续撤到内地,这使得明初在河套地区完整的防御体系上出现了漏洞,河套地区从此直接暴露在蒙古势力面前,蒙古诸部并以河套地区为常驻之地频繁南下骚扰明朝边地及中原地区,从而形成了明朝的河套之患的存在。
河套之患过程
河套之患是说的蒙古族占据河套地区经常性的骚扰明朝边境地区,并且以此为据点侵扰明朝内地的事情,河套之患是明朝存在着的主要的边患,河套之患从1461年,蒙古鞑靼部落的孛来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朝穆宗的“俺答封贡”之后,持续的时间长达近一个世纪,边区人民深受其害,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河套之患过程。
蒙古族的也先死后,瓦剌部落衰落了,但是蒙古的鞑靼部落却强大了起来,明英宗时期,鞑靼部落的阿罗出率部潜入了河套地区,公元1461年,鞑靼部落的孛来多次带兵袭扰河套地区,但是都被明军的凉州都督毛忠打败。后来孛来派出使者想明朝称臣入贡,得到了明英宗的批准,但是图谋不轨的孛来却要求从陕西兰县入贡,一般情况下蒙古族的使者入贡都是从大同进入明朝内地,大同是明朝的军事重镇,防守非常的严密,而兰县防守很松弛,而且是蒙古进入河套地区的必经之路。
蒙古族的使者从兰县入贡之后回到河套地区就赖下不走了,后来在河套地区定居下来,并且以此为据点频繁的袭扰明朝的边境和内地,每年到秋收的时候蒙古族就到明朝抢劫粮食,从此河套成为了蒙古族骚扰明朝内地的一个主要的基地,河套之患成为了明朝主要的边患。这种边患一直到明穆宗时期的“俺答封贡”之后才与蒙古族的关系有所缓和。
河套之患结果
河套之患是指明朝时期蒙古族以河套为根据地频繁的袭扰明朝边境和内地的祸患,这种祸患的出现是由于明朝统治者的腐败与无能造成的,明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允许蒙古鞑靼部落的孛来从陕西兰县入贡导致了蒙古族盘踞在河套地区,另一方面明朝统治者无力收复河套地区才导致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河套之患,下面说一下河套之患结果。
河套之患长期的困扰着明朝统治者,河套之患的存在使得明朝边疆甚至是内地受到蒙古族的抢掠烧杀的威胁,由于明朝统治者没有能力通过军事打击收复河套地区因此这种祸患一直延续到了明武宗时期,明穆宗时期通过“俺答封贡”最终于蒙古族结束了军事对峙的局面,蒙古族最终臣服于明朝,可以说“俺答封贡”是明朝通过非武力手段做出的对蒙古的袭扰的最大的成就。
从此之后明王朝与蒙古俺答真正成为了君臣关系,明王朝正式的完全开放了自己的边塞进行互市贸易,蒙古族可以通过互市贸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而明朝通过这种互市贸易避免了再遭受到蒙古族的抢掠,可以说对明朝和蒙古族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从此之后明王朝与蒙古族部落之间罢兵息战,“俺答封贡”彻底的解决了明王朝的河套之患,从此明王朝的北方边境维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比较太平的日子。
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明朝与蒙古部落之间的关系正是应了这句话,分分合合一直是蒙古族与明王朝的主旋律。
相关参考
河套之患是指的明朝时期北方的蒙古部落占据了河套地区,频繁的以河套地区为根据地袭扰明朝的事实,明朝没有能力拱卫好河套地区的边防,让蒙古族占据河套地区可以说是明朝的一大战略失败,明朝最终也尝到了丢失河套地
原标题:困扰明王朝上百年的河套之患为何不能消除?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赵培文。>元末,经过数年之久的农民战争,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攻克元朝首都
前言河套平原大概是如今中國的內蒙古西部和寧夏全境,其歷史可追溯到夏朝,秦朝統一之後,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並為了牢牢掌控此地,采取“徙謫戍以充之”的措施,遷徙3萬戶秦人在此戍邊,設立雲中
历史秘闻 被迫定居河套平原的漢人,對蒙古和明朝有著怎樣的影響
前言河套平原大概是如今中國的內蒙古西部和寧夏全境,其歷史可追溯到夏朝,秦朝統一之後,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將匈奴逐出河套,並為了牢牢掌控此地,采取“徙謫戍以充之”的措施,遷徙3萬戶秦人在此戍邊,設立雲中
有句老话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说的是黄河虽然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自古黄河泛滥让百姓苦不堪言。但是,唯有一个地方,是由于黄河而变得富饶,这个地方就是——河套平原。河套,指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
有句老话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说的是黄河虽然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自古黄河泛滥让百姓苦不堪言。但是,唯有一个地方,是由于黄河而变得富饶,这个地方就是——河套平原。河套,指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
议复河套嘉靖年间,明朝防卫能力日益削弱,南有倭寇频频骚扰,北有蒙古骑兵不时南下,令朝廷穷于应付。“土木之变”后,瓦剌部衰弱,鞑靼部强盛起来,成化年间,鞑靼一部进入河套地区,这里三面凭河,土地肥沃,可耕
在中国历史上,蒙古人和汉人的关系是纠缠复杂的一个大命题,除却了一个元王朝之外,在明清之际的打打合合之际,蒙古就一直被王朝册封等各种形式,将土地和人民列入了大中国的版图。但是国运有兴衰,清廷的腐朽和败落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凯旋的秦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凯旋的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