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河套之患如何给明朝边境留下了什么隐患
Posted 明朝
篇首语: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分析河套之患如何给明朝边境留下了什么隐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析河套之患如何给明朝边境留下了什么隐患
河套之患是指的明朝时期北方的蒙古部落占据了河套地区,频繁的以河套地区为根据地袭扰明朝的事实,明朝没有能力拱卫好河套地区的边防,让蒙古族占据河套地区可以说是明朝的一大战略失败,明朝最终也尝到了丢失河套地区给自己带来的重大的隐患,从此明朝边境不再安稳。下面说一下河套之患背景。
元朝灭亡之后蒙古族盘踞在北部草原地区,河套对于蒙古族和明王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区,称得上是蒙古与明朝的必争之地,明朝统治者虽然曾经对蒙古用过几次兵,但是却没有能够将蒙古族完全的制服,在后来的明朝统治期间都对蒙古族采取了防守的策略,为了防备蒙古骑兵的南下,明朝统治者在河套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防御体系,特别是建立在河套地区附近负责河套防务的大宁、东胜、开平等卫所都是极其重要的防卫措施,后又在边地逐渐形成九边军镇重点,可以说这一针对蒙古的防御体系起到了非常大的防御作用,有效的对抗蒙古族的入侵。
但是明朝朱棣统治时期将大宁都司和东胜卫陆续撤到内地,这使得明初在河套地区完整的防御体系上出现了漏洞,河套地区从此直接暴露在蒙古势力面前,蒙古诸部并以河套地区为常驻之地频繁南下骚扰明朝边地及中原地区,从而形成了明朝的河套之患的存在。
河套之患过程
河套之患是说的蒙古族占据河套地区经常性的骚扰明朝边境地区,并且以此为据点侵扰明朝内地的事情,河套之患是明朝存在着的主要的边患,河套之患从1461年,蒙古鞑靼部落的孛来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朝穆宗的“俺答封贡”之后,持续的时间长达近一个世纪,边区人民深受其害,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河套之患过程。
蒙古族的也先死后,瓦剌部落衰落了,但是蒙古的鞑靼部落却强大了起来,明英宗时期,鞑靼部落的阿罗出率部潜入了河套地区,公元1461年,鞑靼部落的孛来多次带兵袭扰河套地区,但是都被明军的凉州都督毛忠打败。后来孛来派出使者想明朝称臣入贡,得到了明英宗的批准,但是图谋不轨的孛来却要求从陕西兰县入贡,一般情况下蒙古族的使者入贡都是从大同进入明朝内地,大同是明朝的军事重镇,防守非常的严密,而兰县防守很松弛,而且是蒙古进入河套地区的必经之路。
蒙古族的使者从兰县入贡之后回到河套地区就赖下不走了,后来在河套地区定居下来,并且以此为据点频繁的袭扰明朝的边境和内地,每年到秋收的时候蒙古族就到明朝抢劫粮食,从此河套成为了蒙古族骚扰明朝内地的一个主要的基地,河套之患成为了明朝主要的边患。这种边患一直到明穆宗时期的“俺答封贡”之后才与蒙古族的关系有所缓和。
河套之患结果
河套之患是指明朝时期蒙古族以河套为根据地频繁的袭扰明朝边境和内地的祸患,这种祸患的出现是由于明朝统治者的腐败与无能造成的,明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允许蒙古鞑靼部落的孛来从陕西兰县入贡导致了蒙古族盘踞在河套地区,另一方面明朝统治者无力收复河套地区才导致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河套之患,下面说一下河套之患结果。
河套之患长期的困扰着明朝统治者,河套之患的存在使得明朝边疆甚至是内地受到蒙古族的抢掠烧杀的威胁,由于明朝统治者没有能力通过军事打击收复河套地区因此这种祸患一直延续到了明武宗时期,明穆宗时期通过“俺答封贡”最终于蒙古族结束了军事对峙的局面,蒙古族最终臣服于明朝,可以说“俺答封贡”是明朝通过非武力手段做出的对蒙古的袭扰的最大的成就。
从此之后明王朝与蒙古俺答真正成为了君臣关系,明王朝正式的完全开放了自己的边塞进行互市贸易,蒙古族可以通过互市贸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而明朝通过这种互市贸易避免了再遭受到蒙古族的抢掠,可以说对明朝和蒙古族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从此之后明王朝与蒙古族部落之间罢兵息战,“俺答封贡”彻底的解决了明王朝的河套之患,从此明王朝的北方边境维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比较太平的日子。
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明朝与蒙古部落之间的关系正是应了这句话,分分合合一直是蒙古族与明王朝的主旋律。
明朝河套之患的影响
河套之患是指的蒙古族长期盘踞在河套地区,并且以河套地区作为自己袭扰和入侵中原地区的基地给明朝带来的边患。河套之患其实是明朝统治者无法审时度势及时的开放边塞进行互市贸易导致的,蒙古族在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必须的生活用品的时候只能是通过劫掠获得,所以造成了明朝长期的河套之患,下面说一下河套之患的影响。
河套之患的影响一:河套之患首先是影响了明朝的边境的安全,蒙古族经常性的借助河套这一根据地频繁的骚扰明朝的边境,进行烧杀掳掠,大大的影响了明朝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使得边塞地区的人民苦不堪言,大量的人民因此迁往内地,导致了边塞地区的人口变得异常稀少,对于边境地区的发展极为不利。
河套之患的影响二:河套之患大大的加剧了明朝统治者对蒙古族的仇恨,这种仇恨最终导致了明朝统治者对蒙古族要求开放边境城市进行贸易的有利于双方的要求置之不理,这种置之不理更是加剧了蒙古族的劫掠,使得双方的矛盾更加的激化,但是鉴于明朝统治者的无能,无力收复河套地区,所以导致河套之患长期得不到解决,一直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
河套之患的影响三:河套之患长期存在着,总是需要解决的,明朝没有能力通过武力解决,只能是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于是催生了后来解决明朝与蒙古长期矛盾的“俺答封贡”事件的发生。
相关参考
河套之患是指的明朝时期北方的蒙古部落占据了河套地区,频繁的以河套地区为根据地袭扰明朝的事实,明朝没有能力拱卫好河套地区的边防,让蒙古族占据河套地区可以说是明朝的一大战略失败,明朝最终也尝到了丢失河套地
原标题:困扰明王朝上百年的河套之患为何不能消除?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赵培文。>元末,经过数年之久的农民战争,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攻克元朝首都
尼布楚条约留下了什么隐患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1689年签订的一个关于边界问题的条约,正式名称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这个条约签订的时候清政府正面临着西北地区的准噶尔叛乱,为了能够尽快的解决中俄双方的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忧外患,民族矛盾越加严重,阶级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政府国力日益不足,形成了西强东弱的客观形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治体制竟一波三折,引发一系列错误,更使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趋
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也给他留下了一个定国大将
汉朝初期的时候,一个相对比较安定富足的时代就是有名的「”文景之治”,在汉文帝即位之后,因为天下初定,人民的日子过得还比较苦,所以汉文帝不仅仅延续了之前休养生息的政策,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对待民众更加宽松。
朱元璋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残暴不仁,有人说他再造中华。奇怪的是,仿佛朱元璋借钱不还,或者吃了某些人的肉夹馍,导致这些人对他口诛笔伐,譬如袁腾飞等人!>客观的说,朱元璋的确是一个狠人,但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最牛父女,老爹搞垮曹操江山,女儿给晋朝灭亡留下隐患
若说起三国牛人,很多人会想到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人的确牛,正因为牛所以为后世人所熟知。>本文为大家介绍一对三国最牛父女,后世人不熟悉,但他们是真的牛。一个拆了拆了曹魏江山,一个则毁了司马懿留下
明朝建立初年,正是日本的南北朝分裂时期,国内经济下滑、社会动荡,掌握实际权力的足利幕府希望借助和明朝通商来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缓解财政困难。但在分裂割据状态下,占有土地的地方诸侯和大封建领主并不听幕府
议复河套嘉靖年间,明朝防卫能力日益削弱,南有倭寇频频骚扰,北有蒙古骑兵不时南下,令朝廷穷于应付。“土木之变”后,瓦剌部衰弱,鞑靼部强盛起来,成化年间,鞑靼一部进入河套地区,这里三面凭河,土地肥沃,可耕
大明的军事跟宋代的积弱相比,其实是有自己高明的一面的,尤其是大明时出现的红衣大炮,曾在军事作战中发挥中强大的作用。在北宋开始就已经到了比拼军事技能和兵器的时代了,但是在明朝面对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