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朱元璋留下的祖训,导致清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Posted 倭寇

篇首语: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朱元璋留下的祖训,导致清朝的灭亡埋下隐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朱元璋留下的祖训,导致清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朱元璋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残暴不仁,有人说他再造中华。奇怪的是,仿佛朱元璋借钱不还,或者吃了某些人的肉夹馍,导致这些人对他口诛笔伐,譬如袁腾飞等人!>客观的说,朱元璋的确是一个狠人,但他的狠是对贪官和有野心的官员而言,尤其对百姓而言可谓很仁义!所以,从普通百姓角度说,朱元璋是一个好皇帝,至少比视百姓如草芥的清朝皇帝要好一些吧!> >鲜为人知的是,在朱元璋一生中,却有不少遗憾,最典型的是太子朱标早逝。但他还有一个大遗憾,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清朝酿成大祸,如今仍在!这就是日本不臣之心!>众所周知,朱元璋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并且写入《皇明祖训》中,告诫后世子孙照办!看到这里,有些读者糊涂了,既然日本是朱元璋的一个大遗憾,说明朱元璋想攻打日本,或者日本对朱元璋不尊敬,那么他却为何又不征伐呢?> >朱元璋登基之后,“四海称臣,万邦来贡”,这时候出现了三件事,让朱元璋对日本非常愤怒!>第一,实际上,元朝一建立,就已经有了倭寇沿海作乱了,并非从明朝开始。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时,曾多次剿过倭寇。甚至他书房里挂了一把日本扇子,就是明军剿灭倭寇战斗中缴获献上的。倭寇犯边挑衅,让老朱不爽!>第二,朱元璋接见日本使者时,日本使者非常狂妄的说,“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言外之意,日本比明朝更好更和谐!>第三,1369年,朱元璋派使者去日本,当然诏书写的非常霸道。结果让朱元璋颜面大失,因为使团中,有5个人被杀了,其他人被拘禁3个月放回。所以,朱元璋大怒,准备效仿忽必烈伐日!> >然而,朱元璋想来想去,还是冷静了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1)忽必烈征日失败的教训,加之劳师远征,胜败难料,(2)日本土地贫瘠,打下来也得不偿失,(3)当时大明主要战略是攻打蒙古残余势力,而非日本!>基于这样的认识,虽说朱元璋“怒日本特甚”,最终还是展现了优秀政治家的风貌,冷静了下来。由于害怕后世子孙“拍脑袋”,攻打日本使得国力受损,所以就作出了不征伐日本的决定!> >虽说如此,但朱元璋还是《皇明祖训》中,留下一句注释告诫后人,即:“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意思是日本虽然朝拜,但实际上很狡诈之类云云!所以说,朱元璋虽然对日本很愤怒,但持重不敢出兵!客观的说,这绝对是优秀政治家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朱元璋知道后来有日本祸乱中国的事情,估计会兴兵伐日吧!当然,朱元璋的这一大遗憾,在甲午战争之后,让中国吃尽苦头,直至今天,还深受其害!

相关参考

朱元璋有没有杀沈万三?埋下大明灭亡的隐患

沈万三知名度极高,是当时中国首富,家资巨万,甚至民间传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生财不息。更为甚者,他和明太祖朱元璋故事也被传的活灵活现,隐隐传递说一些欲说还休的秘密。据《明史》记载:沈万三曾经帮朱元璋修

明朝颇具争议的将领,立下不朽之功,却为明朝灭亡埋下巨大隐患

明朝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朝代,不仅是由于它距今时间较近,只有三百多年,更是因为它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确切来说是大一统王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尽管被之后的满清所取代,但明朝很多方面是清朝

明朝历史 朱元璋反腐却埋下腐败隐患

古代的皇帝是怎样花钱的?看似这是个无需讨论的话题,因为在帝制时代,整个中国都是皇帝一个人的,那么他当然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但是,为了花的方便,皇帝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内库――也就是区别于国库的

历史人物 朱元璋留下了什么祖训 为什么明朝后世皇帝都不听

朱元璋立了一条祖训,叫做“异姓生前不封王”。当然这是为了维护朱明的统治,怕藩王作乱,窃取国运而代之设定的。所以在明朝,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封王,其他人只能是追封,追封了一些功臣为王爵,但这些王爵实际上只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最牛父女,老爹搞垮曹操江山,女儿给晋朝灭亡留下隐患

若说起三国牛人,很多人会想到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人的确牛,正因为牛所以为后世人所熟知。>本文为大家介绍一对三国最牛父女,后世人不熟悉,但他们是真的牛。一个拆了拆了曹魏江山,一个则毁了司马懿留下

春秋战国 第6节 埋下隐患

  赵武灵王是个帅哥,身高形伟,龙颜鸟,广鬓虬髯,面黑有光。而且心高气盛,大大才丰,喜欢创新,标新立异。>>  他继位时年龄小,五年后娶韩侯的女儿为夫人,生了个儿子赵章,立为太子。有一次游览大陵(今山

赵匡胤曾拟迁都洛阳长安 遭群臣反对埋下隐患

北宋疆域图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河南开封。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赵匡胤曾拟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但遭到群臣及晋王赵光义极力反对,迁都计划搁浅。自古统治

汉中之战,刘备打败曹操,一个细节为蜀汉国力不振埋下隐患

三国时期出现了三大战役,分别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无论是哪一场战争,都对三国的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从赤壁之战开始,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出现了,这时候的孙权、曹操和刘备成为了一方诸

历史人物 蒙古大汗一条妙计征服中国,却埋下巨大隐患

忽必烈生于1215年,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第四个孩子,他的生母是唆鲁禾帖尼。据说他是成吉思汗最钟爱的孙子。从小,忽必烈就同父亲拖雷一起征战沙场,父亲去世时他才17岁。>然而直至过了而立之年,忽必烈才掌

为清朝走向灭亡埋下伏笔? 弘历即位实行闭关锁国

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即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并且是最长寿的一位皇帝。雍正皇帝去世后,弘历即位,成为清朝新任国君,这一年弘历二十五岁。在他在位的六十三年,开启了清朝社会最为繁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