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威力成就袁崇焕威名 宁远大捷
Posted 袁崇焕
篇首语: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火炮威力成就袁崇焕威名 宁远大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火炮威力成就袁崇焕威名 宁远大捷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是明朝对抗后金连续八年失败以来的首次胜利,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最大意义就是证明了火炮在战争中将会扮演主要角色,它和以往的冷兵器战斗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而此战不仅鼓舞了明朝军民的士气和决心,同时也成就了一位杰出的将领,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袁崇焕。袁崇焕当时43岁,以一介书生文官“初历战阵”,却以此战赢得生前身后名。
公元1621年开始,后金军队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扫荡山海关外的明军城堡,连续拿下四十多座军事要寨,铁蹄一步步逼近山海关。加之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击溃明朝四路大军,还杀死明军的杜松、马林等三员主将,大大地震慑了明朝野,当时明朝内部已经出现放弃山海关以北领土的论调,认为与其浪费人力物力,不如收缩兵力,全力坚守山海关以内。
当时反对向南退缩的有兵部尚书孙承宗和袁崇焕。袁崇焕单枪匹马跑出山海关巡视,气壮山河地说:如果给我足够的粮草武器,我一个人可以守住阵地。
不过,主战派的豪言壮语并不能阻挡退缩派的南撤。主持辽东防务的高第,坚决执行南撤入关的路线,仓促间打算撤走所有兵马和粮草辎重,一副仓皇北顾的模样。当高第要撤防与山海关相距二百里的宁远城时,袁崇焕不答应了,说:宁远是我负责的地方,不能再撤了,再撤关外就完蛋了,我袁崇焕要死就死在这里,“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高第于是留下袁崇焕等少量部队,继续南撤,路上居然丢掉十多万石粮草和大量军械,徒以资敌。
袁崇焕决意守宁远,也不是毫无准备,当年他早就苦心经营宁远城,加固城防,而且具有突破性思想的是,宁远城的防御工事是和火炮相配合的,城楼适合安放火炮,而且不同侧面的火炮可以互相补充,火炮射击没有死角。
例如正面城墙上的火炮,虽然射击覆盖面大,但也有灯下黑的短处,近距离的地方不能照顾到,于是侧面城墙的火炮可以补上这个死角。袁崇焕以热兵器思维经营宁远城的防御,得到了兵部尚书孙承宗的大力支持,孙承宗也一向推崇西洋大炮的战斗力,在他的《车营扣答合编》里就提到“用火在叠阵”,主张发挥火器的威力,并且将步兵、骑兵和炮兵重叠配置,科学地发挥火炮的战斗力。
公元1626年正月二十三,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大军攻至宁远城下,而宁远城中只有两万兵力。后金部队动用强弓硬弩,战车钩梯等从四面强攻宁远城,从早到晚攻势十分迅猛,潮水般地涌向宁远城头。而城中的明军回应后金军队的只有一件东西——火炮,威力巨大的11门火炮,朝四面八方的敌军无死角地射击,连续击退后金军的攻势。后金攻城部队作战也十分勇猛,曾一度避开火炮的轰击,匍匐前进至城下挖掘城墙,宁远城岌岌可危,袁崇焕、满桂和祖大寿等积极组织补修防御工事,再度将敌军击退。
连续三日的攻防,长于骑射的后金军在明军强势火炮的打击下,攻城意志完全瓦解,仅仅跑到城墙下抢回将士尸首就回到阵营。尤其是在传说连努尔哈赤都被大炮轰成重伤之后,后金军更是军心动摇,匆匆撤退。史书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这证明火炮的射程很远,一直打到努尔哈赤的指挥所。
宁远大捷其实也被清朝方面所承认,据清廷的史料记载:“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后金军队一向无坚不摧,从来不考虑撤军的问题,但碰到袁崇焕,这个规则变了,第一次战败撤军。
相关参考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是明朝对抗后金连续八年失败以来的首次胜利,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最大意义就是证明了火炮在战争中将会扮演主要角色,它和以往的冷兵器战斗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而此战不仅鼓舞了明朝军
【宁远大捷】袁崇焕以少胜多经典之战 宁远大捷,明朝军队与后金军队数次交战以来首次取得的胜利,之前两军对战,明朝军队均处于下风。宁远大捷发生在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明军在主战场——宁远城取得部分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竖立后金。此后,他见明边关防务松懈,就络续动员攻击,到1622年,关外的大片地盘已归后金,而且直接威胁山海关。明廷一片慌乱:事实是退守关内,照样在关外拒敌?大臣们分持两种定见,
“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后,乾隆为何要为其翻案?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末大将袁崇焕曾在辽东任职,有幸得到孙承宗赏识镇守宁远,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来因为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明思
通过对宁远大捷简介,了解明军和后金的交战历史,也能对明朝末期的大将袁崇焕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宁远之战发生在明朝最后第二个皇帝天启六年。当时的后金(后称满清)势力在辽东崛起,统一了女真族,并开始对明朝发
通过对宁远大捷简介,了解明军和后金的交战历史,也能对明朝末期的大将袁崇焕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宁远之战发生在明朝最后第二个皇帝天启六年。当时的后金(后称满清)势力在辽东崛起,统一了女真族,并开始对明朝发
袁崇焕是明末抗金名将,率军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重创后金。袁崇焕在当时明朝可以说是顶梁柱般的人物,但是其人物结局却并不好。 后金努尔哈赤之死,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攻打明朝之时,被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
兴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明朝时,兴城称为宁远),当年袁崇焕就曾在此抗击过清军入侵,并取得了宁远大捷。而兴城火车站前的一座袁崇焕塑像却争议颇多。>>明朝末年可谓是内忧外患,国内有李自成与张献忠等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