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第一将军袁崇焕到底是不是死有余辜

Posted 明朝 袁崇焕

篇首语:总有一些人路过你的人生,微不足道又无比重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明朝第一将军袁崇焕到底是不是死有余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揭秘明朝第一将军袁崇焕到底是不是死有余辜

2、明朝历史 揭秘袁崇焕为什么被杀的原因 是受奸人所害吗

揭秘明朝第一将军袁崇焕到底是不是死有余辜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第一,袁崇焕的骄傲

宁远城是明朝天启年间山海关外的一个军事重镇,倘若宁远失守,则满清铁骑可直捣京师。1626年与1627年袁崇焕两次击退强于自己的清兵,取得宁远之役和宁锦之役的胜利。《清武皇帝实录》记载宁远之败时说:“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忿恨而回。”努尔哈赤也因炮伤于1626年9月病死。

有了几次战役的胜利,袁崇焕开始目中无人,骄傲起来。第一是宁远大战后,袁崇焕为了加固关外防线,派遣使者与清兵议和,但是袁崇焕致书皇太极议和并没有先向明朝统治者请示,致使朝臣猜忌,被排挤回乡。二是,崇祯元年七月,崇祯向他询问对付后金的方略,袁十分轻率地回答:“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当时朝中无一人相信他的话,事后给事中许慰卿询问袁具体打算时,而袁漫不经心地说:“圣心焦劳,聊以相慰耳。”为了这句不负责任的话,他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二,擅杀——毛文龙。

毛文龙,字振南,明朝末期将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曾开创了军事重镇东江镇,在与后金的战争中颇有战功,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但为人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过多,也被怀疑贿赂魏忠贤,并有志与后金勾结。

1629年夏,袁崇焕为了重申自己的权威,也为了与后金直接谈判,对毛文龙采取了行动。将他斩杀于帐前。有关于这次擅杀毛文龙的经过,有两种说法,一是,袁以检阅将士为名,将毛文龙与其他部众隔离,然后袁列举毛所犯的12项斩罪,并且声称已在皇帝面前对毛文龙提出了弹劾,遂斩杀于帐前。(见于《明史》、《东江始末》)二是,袁崇焕率众至双岛后,毛文龙于帐中一连数日盛宴款待。之后,袁崇焕设宴答谢。正当酒酣之时,袁崇焕手下一员将领率刀斧手突然从幕后闯入,将毛文龙当场斩杀。(见于《山中闻见录》)。

毛文龙虽有错,但罪不至死,且事关国家安危,阵前斩杀大将,对明军而言弊大于利。首先,文龙一死,皮岛马上陷入了混乱,客观上为清军消除了后顾之忧。其次,杀文龙后,朝中权臣失其贿赂,加剧了袁崇焕与部分官员的矛盾。最后,袁崇焕是擅自斩杀毛文龙的,事前没向崇祯请示,这点和袁崇焕个人的结局最相关的。

第三,朱由检生性多疑——对袁崇焕猜忌

崇祯是个生性多疑的帝皇。他的这种性格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从小生活在党争激烈的年代,群臣之间经常为一己之利不分黑白倾轧、诋毁对方,令崇祯对朝臣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二是,他生活与明末多事之秋,其对手皇太极、李自成都是乱世枭雄,另一方面明朝末年内部矛盾加剧,各种弊端日益显露。崇祯帝年少,血气方刚,急于通过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中兴大明。但事与愿违,导致他愈加怀疑臣子不尽责,不忠于朝廷。

皇帝多疑的性格缺陷导致崇祯一朝十七年,用了五十相,除了温体仁、周延儒在位时间稍长一点,其余皆是走马观花。对待边关将领崇祯帝也是不信任。对于他自己一手提拔的袁将军—为明王朝边疆屡立奇功的将领,因敌人的一出离间计就落得千刀万剐的下场。君臣间的信任度由此可见。

明朝历史 揭秘袁崇焕为什么被杀的原因 是受奸人所害吗

袁崇焕为什么被杀

明朝是一个极富盛名的朝代,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明太祖,而末代皇帝则是朱由检崇祯皇帝。明朝出过很多的名将,而袁崇焕就是最出名的一位。袁崇焕出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以及抗击清军的计谋。但是他却因清军的离间计,遭到崇祯皇帝的不信任,最终落得惨死的结局。

袁崇焕画照

袁崇焕的才能是不受他人质疑的,而崇祯皇帝也了解袁崇焕的才能,从而对于袁崇焕十分的信任。当崇祯皇帝开始起用袁崇焕时,袁崇焕就是蓟辽督师,而袁崇焕为了感激崇祯皇帝的信任,也做出了承诺,在五年之内收回辽境。这一个承诺在当时并非不能实现,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个承诺,为后来崇祯皇帝失去对袁崇焕的信任埋下了种子。

袁崇焕刚刚开始上任时,十分了解清军的进攻方法,接连取得胜利。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还训练出来一支极为强悍的关宁铁骑,五年复辽的诺言指日可待。但是,当清军领导人努尔哈赤死掉之后,皇太极上台,一切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皇太极将己方的战争打法进行了更改,不再一味的进攻防守严实的辽境,而是进攻适合清军骑兵的平坦地区。袁崇焕一时之间疲于应对,来回奔波,导致五年复辽无望,最终袁崇焕结合了己方与清军之间的军力以及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提出议和。而明朝朝廷之内早就被清军挑拨,崇祯皇帝也不再信任袁崇焕,认为袁崇焕是卖国求荣,最终将袁崇焕处死。

袁崇焕墓

明末清初,战事纷纷,民不聊生。而在明朝当中,就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将领,帮助百姓摆脱了战争的苦痛,他就是袁崇焕。袁崇焕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限,不断的抵御清军的进攻,保证边疆地区的安宁。但是,由于敌军使用了反间计,失去了崇祯皇帝的信任,最终被判处叛国罪,被千刀万剐。并且受到军国上下的唾弃,百姓食其肉,以泄愤。

袁崇焕墓照

关于袁崇焕是否真的是叛国,多年以来都是人们关心的事情。直到乾隆皇帝极为,在乾隆四十七年,乾隆皇帝才命令自己的下属,彻查袁崇焕一案,将袁崇焕所受到的冤屈洗刷干净。而人们为了纪念袁崇焕,就为袁崇焕修建了坟墓,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膜拜。

在明朝时期,袁崇焕被判叛国罪处死,全国百姓都十分的怨恨袁崇焕。所以,在袁崇焕被执行死刑的时候,纷纷向刽子手购买袁崇焕的肉,然后生食,场面极为血腥。死刑执行结束之后,袁崇焕的身体就只剩下一个头颅,加上片肉无存的骨架。最终,袁崇焕的家奴佘氏冒着生命危险,将袁崇焕的剩余的尸身领回,埋葬在入境的北京市广渠区。

1952年,北京井计划进行城市整改,而在城市整改的地区就是北京市内所以的坟墓。当时,许多的爱国人士纷纷上书给毛泽东,希望毛泽东可以保护袁崇焕的墓。从此以后,袁崇焕祠墓被充分地保护起来。

袁崇焕故居

袁崇焕是我国明朝是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在抵抗清军进攻明朝边界的时候,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保证了边疆地区百姓的安定生活。但是,由于敌军战争策略的改变以及朝堂内部的不和,导致袁崇焕蒙受了不白之冤,最终被处以死刑。

袁崇焕石像照

直至乾隆四十七年,乾隆皇帝才下令调查袁崇焕一案,洗刷了袁崇焕所受的不白之冤。于是,人们便在袁崇焕的故居修建了袁崇焕纪念园来纪念袁崇焕。

袁崇焕生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但是祖籍是广西梧州。由于袁崇焕基本上一生都是在广东市东莞市石碣镇,所以,人们就将袁崇焕故居定为石碣镇,并且修建了袁崇焕纪念馆。

在袁崇焕纪念馆占地面积达到了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而在袁崇焕纪念馆当中设有很多的经典,例如袁崇焕祠堂、袁崇焕故居、袁崇焕衣冠冢等等,供以游客观赏,了解袁崇焕的事迹,感受袁崇焕的爱国情怀。

此外,袁崇焕的故居也因为袁崇焕而变得盛名。在2007年2月25日,我国的元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就来到了袁崇焕的故居进行参观,高度赞扬袁崇焕的爱国主义情怀,呼吁全国人民都有学习袁崇焕的爱国精神。.

经过国家政府对于袁崇焕故居的关注,并且投入了很多的资本来进行修建,使得袁崇焕的故居变成了一个旅游胜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得当地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所以,袁崇焕不仅仅对于明朝百姓作出了贡献,对于后人也造就了福荫。

袁崇焕手下大将

袁崇焕是明朝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但是最终却因为朝廷党派之争以及清军的反间计,被崇祯皇帝以叛国罪处死,还被明朝百姓分食其肉,悲惨之至。袁崇焕在抵御清军进犯明朝边境时,除了拥有强大的军事才能,同样很有很多的良将相伴左右。袁崇焕麾下的有很多,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祖大寿、赵率教以及毛文龙。

袁崇焕塑像照

祖大寿是袁崇焕手下最为得力的干将,在众多的战役当中,祖大寿都听从袁崇焕的指挥,率领将士进行征战,并且取得佳绩。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以及北京保卫战,立下的汗马功劳数不胜数。但是,祖大寿也是袁崇焕帐下的辽东将士当中唯一一个亲眼看见袁崇焕被捕入狱的。当时祖大寿一怒之下,带领麾下的将士反出山海关。

赵率教的高祖父赵升生前位居高管,可谓是名门之后。明万历十九年,赵率教成为了一名进士,之后因为功绩卓越,被唯一重任,成为了袁崇焕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北京保卫战当中,北京北清军偷袭,袁崇焕名赵率教带领四千骑兵进行拦截,最终因过不敌众,全军覆没,赵率教也壮烈牺牲。

在袁崇焕会下的将领当中,毛文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将领。首先就是毛文龙虽然是袁崇焕的下属,但是在朝堂之上,两人却是不同的党派。后来袁崇焕主张议和,又被毛文龙拒绝。袁崇焕一怒之下将毛文龙杀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崇祯皇帝才彻底认为袁崇焕要叛国,袁崇焕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袁崇焕被吃

说到千古以来蒙冤受屈,最终惨死的忠臣义士数不胜数,例如商朝的比干,被挖心而死;明朝的袁崇焕被千刀万剐,百姓分食其肉,这些都是历史上极为著名的事件。那么,在明朝袁崇焕被吃的事件背后,到底有什么不得而知的原因呢?

袁崇焕画像

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人爱戴的将领,在袁崇焕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仅仅只是一名七品芝麻官,但是却一直在为百姓谋福利。之后,随着政绩的不断上升,袁崇焕的职位也开始往上升,在天启二年就已经成为了兵部主事,官阶已经达到了三品。在天启四年,更是成为了兵部尚书,高居二品。

在崇祯皇帝上位之后,对于袁崇焕十分欣赏。在加上袁崇焕在官场上以及军事上,得到了孙承宗以及熊廷弼两人的指点,军事与政治才能已经彻底的展现出来。所以,崇祯皇帝上位后不久,就要袁崇焕担任了督师一职,负责管理明朝边境的一切事物,特别是宁远宁锦等地,清军不断的进犯,需要进行抵御与反击。袁崇焕向崇祯皇帝许下了五年内收复辽境的承诺,但是随着战事的变化,以及明朝内部的一些党派之争,导致五年收复辽境成为泡影。

除此之外,清军将领皇太极还是要反间计,挑拨了崇祯与袁崇焕之间的信任。利用党派之争,为袁崇焕扣上一顶叛国求荣的帽子,使得明朝举国上下对袁崇焕恨之入骨。在崇祯皇帝下令处死袁崇焕时,百姓为了泄愤,花钱买袁崇焕的肉来食用,导致袁崇焕最终死无全尸。

相关参考

袁崇焕罪名是什么

  雕像  只要是学习过明朝历史的人,大家都会了解袁崇焕。袁崇焕作为明朝最为著名的军事将领,最终却落的一个叛国罪名,被千刀万剐而死。那么,袁崇焕的罪名究竟是不是真的?  袁崇焕罪名  袁崇焕从进入官场

被凌迟了3543刀,袁崇焕千古第一冤臣

原标题:被凌迟了3543刀,袁崇焕千古第一冤臣历史上,名将被「诬以谋反」的例子很多。岳飞身受「莫须有」的奇冤,之后的宋孝宗为岳飞洗刷冤屈,总算是沉冤得雪。更为不幸的是明朝镇守东北的名将袁崇焕。他被「诬

崇祯皇帝一生最后悔的事,并不是处死袁崇焕,而是重用这两个人,否则明朝不亡

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投降于李自成,二是自杀殉国。没有任何的犹豫,崇祯帝选择了第二条路,在煤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做到了祖训所规定的“君王死社稷”

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

袁崇焕作为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深受人们的敬仰。但是,在袁崇焕的政治生涯后期,却做出了很多的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其中就包括了杀害毛文龙。毛文龙是袁崇焕手下的一员大将,不论是在战场上浴血杀敌,还是在幕后出...

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

袁崇焕作为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深受人们的敬仰。但是,在袁崇焕的政治生涯后期,却做出了很多的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其中就包括了杀害毛文龙。毛文龙是袁崇焕手下的一员大将,不论是在战场上浴血杀敌,还是在幕后出...

乾隆为何把抗清名将袁崇焕推上神坛

袁崇焕与钱谦益都是晚明末世人物,生前也许在一起喝过酒,都是明朝的革命干部嘛!死后却难以尿到一壶去。倒不是钱谦益是一文,袁崇焕是一武,文与武隔行如隔山,而是因了气节问题,一个高入云霄,一个踩入土底,委实

袁崇焕惨遭凌迟而死,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袁崇焕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那么真实的袁崇焕是什么样的?从他杀害毛文龙这件事上就能够看出,袁崇焕性格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至于说他巴结魏忠贤,给魏忠贤立

如果袁崇焕和毛文龙通力合作,会不会形成对明朝很有利的局面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章亚军我们都知道历史面向的是历史事件。历史工作者所要做的是将历史事实的予以全面描述。理性地分析出事件的发生的原因。准确给出事件对于后世的影响。>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要有想象力

从民族英雄到凌迟处死,袁崇焕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北京城一派肃杀,凌迟袁崇焕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多次遭受后金军队骚扰的北京吏民无不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袁崇焕这个引狼入室的汉奸终于要遭到应有的惩罚了——袁崇焕是以勾结后金、

袁崇焕究竟该不该死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这时候的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了。早在万历皇帝时期,明朝就已经是问题百出了,只不过这时候的皇帝没有看出来,到了之后明朝的问题越来越多。以至于根本无法将明朝的问题解决,于是明末时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