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后,乾隆为何要为其翻案
Posted 后代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后,乾隆为何要为其翻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后,乾隆为何要为其翻案
“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后,乾隆为何要为其翻案?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末大将袁崇焕曾在辽东任职,有幸得到孙承宗赏识镇守宁远,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来因为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明思宗统治时期,袁崇焕被朝廷重新启用,多次出兵击溃皇太极,但是在朝中大臣弹劾以及皇太极的反间计下,袁崇焕失去信任,最终被处死,家人都被流放。>袁崇焕一生争议极大,引来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武侠宗师金庸十分仰慕袁崇焕,在他的著作《碧血剑》中,塑造了一个行侠仗义的年轻人——袁承志,“承志”意为“继承父亲的遗志”,而他的背景就是袁崇焕的儿子,除此之外,金庸还创作了《袁崇焕评传》,全面解读“抗清名将”袁崇焕的一生。> >小说终究是小说,从金庸的各种描述手法来看,饱含着满腔热血,但是金庸始终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学者,至于袁崇焕究竟有没有留下后代,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金庸曾在评传中写到袁崇焕被处决之后,全部家当被充公,家里人也都被发配边境,这与历史上的记载如出一辙。>《明史》中也没有袁崇焕子孙后代的记载,不过也有的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当时清政府在辽东地区掳走大批汉族百姓充作奴隶,如果袁崇焕有子孙后代,很有可能都被掳走了,众人都知道袁崇焕“冤死”,清乾隆年间才被翻案,洗刷千古冤屈的袁崇焕,终于能堂堂正正的挺起脊梁,如果他有后代也会感到欣慰了吧。> >《袁崇焕传》中曾经记载,皇太极曾命人在明朝内部散布留言,说袁崇焕勾结清兵入关,双方达成了秘密协定,诬陷袁崇焕叛国,生性多疑的崇祯信以为真,处死了守卫边疆的大将,这些事在清乾隆年间被揭露,虽然说此时早已改朝换代,但是乾隆皇帝认为正义永远都有意义,而且乾隆十分同情袁崇焕的遭遇,决心为他翻案,还发布圣旨昭告天下,寻找袁崇焕的后代,但是搜遍全国也只找到了为数不多的旁系亲属。>难不成袁崇焕真的没有后代吗?研究表明确实没有,在乾隆决定为其翻案的时候,曾让人仔细查找,全国上下撒网式排查,依旧没有结果,结合《明史》上面的记载,袁崇焕没有后代发现,只有旁系亲属,也让普通大众认定了袁崇焕没有后代这一个事实。> >不过《清史稿》中的一处提到乾隆皇帝大力搜索下,终于找到了一个直系子孙,原文写到:“戊子,予明辽东经略袁崇焕五世孙炳以八九品官选补。”不仅找到了人,还加官进爵,这与金庸评传中“远方旁系血亲”存在一定出路。>话说乾隆皇帝彻查,集中在两广地区,按照袁崇焕自己的说法,本来自己家境贫寒,赶上收成不好的时候,全家人都要靠自己一人养活,父母兄弟生活的极为困苦,史料记载:“臣父已矣。止一幼弟崇煜,少不谙事,诸一切生待养而死待葬者,俱靠臣一人。臣自为令至今,未尝余一钱... ...”> >起初乾隆皇帝让人在两广地区彻查袁氏族人,但是袁氏不止这一支血脉,袁崇焕这一支并没有被朝廷发觉,那么又是谁找到了袁崇焕的后代呢?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个人——富阿明,富阿明是清朝末期的一名大将,曾祖父名叫袁文弼,被证实是袁崇焕的后代,史料记载:“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汉军正白旗人,明兵部尚书 崇焕裔孙。崇焕裔死,家流寓汝宁,有子文弼,从军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五传至富明阿。”>富阿明曾经参与过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斗争,只不过因为战乱而改了姓名,当地县志记载,富阿明曾表露过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袁崇焕的直系后代,虽然很多人提出了质疑,但是经过查验,袁崇焕不只有汉人后代,还有八旗子孙。> >袁崇焕在辽东任职的时候,曾经娶了当地两名女子,其中一个在袁崇焕被打入大牢的时候,就有了身孕,也就是说袁崇焕有一个孩子留世,孩子长大之后就在东北生活,两广地区自然查不到,而且袁崇焕的后代中,除了一些将领之外,张作霖的五姨太袁氏也是。>说出来不可思议,袁崇焕一生抗击清朝,死后后代却在清军任职,富阿明在清军战功不断,屡屡升迁,后来在喀什葛尔屡创辉煌,咸丰年间富阿明升任副都统,一直活到了光绪年间,后来因病去世,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威勤”。相关参考
凌迟,俗称千刀万剐,即用锋利的小刀将犯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地割掉。根据犯人罪行大小,凌迟刀数有差异,最少八刀,最多三千多刀。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描述名将袁崇焕被凌迟的全过程:「”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
世界历史 袁崇焕被凌迟后,其贴身侍卫发了3个毒誓,子孙后代执行400年
中华民族5000年兴盛不衰,靠的不是武力的强盛,靠的不是金钱的满足,而是一种传承,对古代英雄的崇敬和对其精神、气节的坚守和继承,几千年不改其志,这才是我们民族的气节和兴盛不衰的根本。而袁崇焕被凌迟后,
袁崇焕与钱谦益都是晚明末世人物,生前也许在一起喝过酒,都是明朝的革命干部嘛!死后却难以尿到一壶去。倒不是钱谦益是一文,袁崇焕是一武,文与武隔行如隔山,而是因了气节问题,一个高入云霄,一个踩入土底,委实
崇祯刚愎自用,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皮肉已尽,叫声不绝,身死国灭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袁崇焕不是死于反间计,而是死于“己巳之变”。袁崇焕的死真的是一个惨!凌迟至死,凌迟是古代最重的一种刑罚,只有行为及其恶劣的人才会被判凌迟处死的刑罚。袁崇焕在死之前共被割了3543刀,
袁崇焕被凌迟,部下冒死将他埋葬,并立下一个祖训,后人恪守几百年
导读: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了进士,此时他刚满35岁,并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做县令的这几年,不仅政绩显著,处理了不少冤假错案,当地百姓也对他赞不绝口。当时明朝已经出现了衰微的迹象,袁崇焕就开始研
乾隆对满清夙敌袁崇焕恩遇有加,他对曾经被统战成功而成其满清功臣的钱谦益,是怎么对待的呢?敌不是敌来,友不再是友,乾隆把袁崇焕请入神榜,却把钱谦益打入另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钱谦益与袁崇焕都是晚
乾隆对满清夙敌袁崇焕恩遇有加,他对曾经被统战成功而成其满清功臣的钱谦益,是怎么对待的呢?敌不是敌来,友不再是友,乾隆把袁崇焕请入神榜,却把钱谦益打入另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钱谦益与袁崇焕都是晚
历史秘闻 袁崇焕被凌迟,部下冒死将他埋葬,并立下一个祖训,后人恪守几百年
导读: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了进士,此时他刚满35岁,并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做县令的这几年,不仅政绩显著,处理了不少冤假错案,当地百姓也对他赞不绝口。当时明朝已经出现了衰微的迹象,袁崇焕就开始研
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147》)这是继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之后历史上最令人扼
崇祯三年,镇守边关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被以“谋叛”大罪论死。“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147》)这是继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之后历史上最令人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