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兴城的袁崇焕雕像人们以为雕错了但却符合历史
Posted 雕像
篇首语:身体的财富是健康,思想的财富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兴城的袁崇焕雕像人们以为雕错了但却符合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兴城的袁崇焕雕像人们以为雕错了但却符合历史
兴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明朝时,兴城称为宁远),当年袁崇焕就曾在此抗击过清军入侵,并取得了宁远大捷。而兴城火车站前的一座袁崇焕塑像却争议颇多。>>明朝末年可谓是内忧外患,国内有李自成与张献忠等起义军揭竿而起,在关外还有满洲骑兵的蚕食鲸吞,明王朝面临着即将倾覆的命运。而此时,多疑的崇祯皇帝更不敢擅用武将,反而是将不少文官推上战场,以求维持官场内各种势力的平衡。>>在这种状况下,进士出身的袁崇焕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收复辽东的重任,担在了他的肩膀上。袁崇焕弃笔从戎,在宁远的保卫战中,展现了他过人的才干和智慧。>>兴城似乎到处充满了袁崇焕的影子,火车站前的袁崇焕雕像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尊雕像威武霸气,袁崇焕将军顶盔贯甲,左手握剑鞘,右手呈欲拔剑之姿态,前方还有一口巨大的火炮,似乎随时准备与敌人开战。>不过,这个雕像却引来了很多争议,不少游客都认为袁崇焕是一位文官,而雕像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位顶盔贯甲的将军,二者的身份有着天壤之别。他们认为,身为文官的袁崇焕,应该是以手执笔的羸弱形象出现,毕竟一个书生不可能承受住如此沉重的甲胄。>>对于这个问题,确实应该进行一下思考和探索,还原一下袁崇焕的真实面貌。在《辽师入卫纪事》曾经记载了很多关于袁崇焕的真实事件,而其中的一段记载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书中这样写道:“时贼矢雨骤,公与余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意思是说刺客在行凶之时,对他们射来的乱箭如雨,袁崇焕与该书作者浑身上下都被射满了箭,两个人就如刺猬一样,幸亏身上披了甲胄,否则早就被乱箭穿胸而死。>由此可以看出,袁崇焕在上战场时也是穿盔甲的,毕竟刀剑无眼,双方真要是杀得红眼,谁管你是文臣还是武将?先砍上个十刀八刀权当做是“见面礼”。>>此外,在该书中还记载了另外一件事情,书中记载:“二十四日,召对,赐公狐裘一领,盔甲一副”,这是崇祯皇帝在听说袁崇焕战场上遇险后,特意将其召入京城,赐其御寒用的皮大衣一领,还有一副上好的盔甲,以资鼓励与拉拢。>以上记载都能表明,袁崇焕在战场之上也是要披铠甲的,虽然身为主将有人保护,可一旦主将受伤,必然会动摇军心,影响全盘战略计划。>不少人之所以会在袁崇焕雕像之上起疑心,正是古代文臣武将形象两极化的原因,认为文臣定然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武将则是膀大腰圆的壮汉,其实这种现象并不绝对。>>唐代的李白号称诗仙,总给人一种喝酒之后风吹即倒的感觉,可大家却不知道李白是一个出了名的剑客,其剑术精湛甚至超过了不少的武术大家。>擅写宋词的文人辛弃疾,虽也是文弱书生的形象,可他却曾经带领着小部队夜袭敌营,杀得七进七出安全而归,不亚于长坂坡上的赵云。就连号称文圣人的孔子,据说也是一位运动健将,不但善于骑术而且还长于射箭,这与我们心中的固有形象大为相悖。>>兴城火车站前袁崇焕顶盔掼甲的形象,并非创作者的主观臆造,而是根据真实的历史形象刻画而成。袁崇焕虽是书生,却也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汉,在国难危急之时,他挺身而出,而顶盔挂甲的将军石像,正是他舍身报国的真实写照。相关参考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北京城一派肃杀,凌迟袁崇焕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多次遭受后金军队骚扰的北京吏民无不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袁崇焕这个引狼入室的汉奸终于要遭到应有的惩罚了——袁崇焕是以勾结后金、
宁锦之战 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等率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围攻锦州(今属辽宁)、宁远(今辽宁兴城)的作战。 宁远之战后,袁崇焕升任辽东巡
宁锦之战 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等率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围攻锦州(今属辽宁)、宁远(今辽宁兴城)的作战。 宁远之战后,袁崇焕升任辽东巡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北京城一派肃杀,凌迟袁崇焕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多次遭受后金军队骚扰的北京吏民无不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袁崇焕这个引狼入室的汉奸终于要遭到应有的惩罚了——袁崇焕是以勾结后金、
本文摘自《品明朝:明亡往事》,夏维中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皇太极相比,崇祯帝的表现要差多了。各路兵马的败报频繁传来,令崇祯帝又急又恨,而更多的是无奈。他一度竟躺倒不干了。他不理朝政,不见群臣,急得大
雕像 只要是学习过明朝历史的人,大家都会了解袁崇焕。袁崇焕作为明朝最为著名的军事将领,最终却落的一个叛国罪名,被千刀万剐而死。那么,袁崇焕的罪名究竟是不是真的? 袁崇焕罪名 袁崇焕从进入官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毛文龙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提起袁崇焕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抗金名将(后金),做到大明蓟辽督师的位置,此人曾长期镇守在山海关外的辽西重镇宁远(辽宁兴城),其
清乾隆年间绘袁崇焕像,此图为虚构描绘,与历史上「”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相差甚远袁崇焕处死当晚,一佘姓义士冒死将朝廷打算「”传视九边”的袁首级偷葬于家中,被称为「”冒死葬忠魂”,临终前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袁崇焕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那么真实的袁崇焕是什么样的?从他杀害毛文龙这件事上就能够看出,袁崇焕性格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至于说他巴结魏忠贤,给魏忠贤立
公元1629年十二月初,多次取得对清战争胜利的袁崇焕,被崇祯帝逮捕下狱,随后以“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既用束酋,阳导入犯,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效,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