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倍于日本的中国军队为何战败 揭秘淞沪会战

Posted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两倍于日本的中国军队为何战败 揭秘淞沪会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两倍于日本的中国军队为何战败 揭秘淞沪会战

1937年的淞沪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其中中国军队75万余人,日本军队30万余人。参战日军无论武器,还是战斗力都是远远超越中国军队的,惟独那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精神为中国军队所独有。此役中国国力和军力虽不如日本,但军民拼死杀敌,终以25万人伤亡的代价,毙伤日军9万余人,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日本3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美梦。

但淞沪会战最终失败了,导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多取守势又无险可守

除了淞沪会战初期中国军队主动实行攻势作战外,从整个战争全盘来看,中国军队一直处于被动防守地位,在战役中的各主要作战阶段,亦多取守势。在敌强我弱时消极防御,单纯与敌人拼消耗,打阵地战,只能是死路一条。蒋介石在淞沪会战中所采取的消极防御,被动挨打,以70万大军的血肉之躯构筑阻挡侵略洪水的堤坝的作战指导是非常愚蠢的。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沪、宁、杭三角地带犹如一只巨大的乌龟,头是上海,龟脚是杭州和江阴,上海地区实际上是夹在杭州湾与长江口之间的一个半岛,而龟尾即是南京,龟背则是一片河网的太湖流域。

在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条件下,把70余万大军投入这样一个地域狭窄、水网密布、沼泽遍地的半岛地区只能是被动挨打,没有回旋余地,正好适应了日本军国主义速战速决、聚而歼之的战略计划。淞沪战场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地面工事构筑不易,给防御作战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条件下,中国数十万大军,既未作纵深梯次配置,又未实施战役机动,加之一线部队过分靠近海岸及江岸,长时期遭受日军舰炮袭击,徒然增加了兵员伤亡。8月23日以后,中国各部队即被日军紧紧咬住无法脱身,往往为一城一地之得失,浴血相拼,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极大限制,无力改变战场局势。仅有的一次主动进击,还因组织指挥不力而失利,此后再未能有任何转机。

而在整个会战中,蒋介石采取逐次添油的战术,只有战役战斗的反击而没有战略上的进攻,战斗多采取短促突击的方式进行,如此呆板的战略战术指导,中国军队怎么能不处处被动,处处受制于人呢?而失去了主动权的消极防御的军队,又怎么能不失败呢?中国军队在战役战斗中的某些主动终究弥补不了蒋介石在战略指导上的消极被动,因而必然导致失败。

对侧背杭州湾未给予重视

淞沪会战蒋介石和中国统帅部指挥上所犯的重大错误是对侧背的战略要地杭州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蒋介石在会战初期,曾经设想过日军从金山卫登陆包抄中国军队战线的背后可能,因此在沿岸建有简单的防御工事,以及留有部队监视。但是后来由于会战越打越激烈,因此将防守杭州湾的部队陆续抽调,支援淞沪。蒋介石与德国军事顾问都认为,日军也已经全力投入上海正面作战,不会有兵力再投入登陆杭州湾。等到日军真的登陆金山卫,蒋又惊惶失措,迟迟不愿作出撤兵决定,直到4天后面临全线崩溃、全军覆没的时候,蒋才下令在上海作战的部队,进行全面的撤退。撤退失机,仓皇下令最终造成兵溃如山倒的不光彩局面。

蒋及其统帅班子所犯的另一大指挥错误是,在淞沪会战长达3个月之久的期间,竟然没有派少量部队,或是参谋督导人员,认真实际地检视长江三角洲的国防工事,进行作战之前必要的整理与准备,以及整体防御的规划。结果等到中国军队从上海地区溃退到防线之后,才发现无法顺利地进入阵地应战,也没有任何的支援与接应,部队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国防线作战,结果几百万元投资的所谓“东方马其诺”防线,变成了纸糊的防线,被日军不费吹灰之力突破了。上海失守,南京遭殃,国门就这样门户大开。

假如蒋介石能够在10月中旬,开始有计划地将参战部队逐步地退出上海市区,把阵地的纵深拉开到苏州河南岸,并且将增援的桂军主力部队,负责接应前线有计划退出战线的部队,这样中国的部队能够带着完好的装备,开始部署在事先建好的国防线上,并且动员地方政府与民众,开始打扫整理防御工事、补充粮食、饮水以及燃料,后续增援的部队也尽量留在京沪与京杭地区,成为防御作战的预备队,这样将淞沪会战拉开成为京沪会战,那么日军的进攻恐怕就会遭到更大的麻烦与更多的损失了。

相关参考

淞沪会战开始之后,长谷川清为何接二连三向日本国内发求援电

战斗开始后,我八十八、八十七师官兵向日军发起全线攻击,激战整日。因日军阵地修筑有牢固的混凝土工事,守敌拼命抵抗,而我方缺乏重炮武器,一时不能攻克,我军伤亡巨大。第八十八师第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在持志大学

中国一王朝骑兵实力远超蒙古,战力两倍于秦汉,连开创两盛世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南北朝时期算是中国的一段黑暗时间,由于中原势力的衰弱,少数民族势力乘虚而入,开始洗劫中原,在很长一段时间,汉族人都是被当作奴隶看待,甚至有的狠毒民族做出杀死汉族人作为口粮的行为,这

为了扩大淞沪会战,日本军队将战略重心转移向何处

日军确定的新目标是调兵南下上海,在淞沪一线将中国军队彻底击败,其着眼点不仅仅是缓解“上海派遣军”之危急,而是要彻底打败已集上海战场达75个师之众的中国军队主力,并切断上海与周边之联系,使中国政府屈服,

日军竟泡在泥泞里喝尿 揭秘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卢沟桥事变一个月后,中国军队在蒋介石的直接指令下,在上海主动发动了反击日寇的淞沪战役。此一役改变了日军侵华的进攻方向,由原来的从北往南,改成自东往西,使得当时的国民政府有空间西撤

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事件·淞沪会战

中国现代史·历史事件·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三个月之久的大会战,也叫“八一三上海抗战”或“八一三事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

历史军事 淞沪会战中哪一战役惨烈悲壮被称为血肉磨坊

《抗日战争规模最大最惨之淞沪会战:碎日本速胜迷梦》“八一三”淞沪会战,90天顽强抗击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日军在淞沪会战“速胜”战略的破产

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日本陆军并未计划出兵时即先发制人,围攻日海军陆战队,大大出乎日方之预料。在淞沪开战后,日本最初的计划是以2个师团与海军协同作战,击败上海中国守军的进攻。8月下旬,日军增援的2个

历史百科 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淞沪会战

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淞沪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在淞沪地区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规模最大、作战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事情还得从上海

中国军队惨败背后有何隐情? 淞沪会战中日交战

1937年的淞沪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其中中国军队75万余人,日本军队30万余人。参战日军无论武器,还是战斗力都是远远超越中国军队的,惟独那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精神为中国军队所独有。此役中国

日军史料记载的“淞沪会战”

重兵集结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说起淞沪会战,一般人总会想到国军2个装备精良的“德械师”啃不下不足3000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但其实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并非只有3000人,而且日军综合实力也远远强于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