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淞沪会战中哪一战役惨烈悲壮被称为血肉磨坊

Posted 日军

篇首语: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淞沪会战中哪一战役惨烈悲壮被称为血肉磨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淞沪会战中哪一战役惨烈悲壮被称为血肉磨坊

《抗日战争规模最大最惨之淞沪会战:碎日本速胜迷梦》

“八一三”淞沪会战,90天顽强抗击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战役概况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侵占北平、天津以后,日本准备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8月9日,日军蓄意制造事端,派遣士兵乘军车闯入虹桥中国军用飞机场,开枪打死1名机场卫兵。中国军队自卫,击毙日军官兵2名。日本遂以虹桥事件为借口,向上海大举进攻。

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军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我国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下设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中央军(总司令张治中、朱绍良)、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份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余师,奋勇迎战。

战争一开始,我军采取进攻态势,猛烈攻击日军在沪据点,压迫敌军滞于黄浦江左岸狭隘地区,予敌重创。8月下旬,日军大批援军在吴淞、川沙登陆,我军在宝山、月浦、罗店、浏河等地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至9月17日,我军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双草墩一线,坚持防御,直至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的金公亭、金山嘴等地登陆,封我上海阵地的侧背进行远后方的迂回,我军才被迫于11月9日开始从上海周围撤退。至12日,上海除租界“孤岛”外,全部沦陷。

罗店争夺战“血肉磨坊”不忍卒睹

暮春的午后,宝山临江公园内。树阴下,几位老人悠闲地下棋。他们为自己的妙招得意,为臭棋懊恼。不远处,头发花白的奶奶牵着蹒跚学步的孙辈在公园里玩耍。风轻云高,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平和。

可是78年前,一场恶战就发生在这里。中国军队以劣势的装备对抗日本最为精锐的部队和陆海空立体化大兵团进攻。与对方抗争的惟有不屈的精神、空前的斗志。此次会战,规模之巨大、作战之持久、伤亡之惨重、战斗之激烈、影响之广泛,不仅在中国抗战史上绝无仅有,就是在中外战争史上也极为罕见。

宝山是淞沪抗战的主战场。惨烈无比的罗店争夺战、 藻浜两岸的阵地战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在淞沪会战第一阶段作战中,中国军队在杨树浦、宝山、吴淞、刘行、罗店、浏河多处与日军展开血战。其中打得最有名也最惨烈的当属罗店争夺战。

8月25日凌晨,第67师201旅在旅长蔡炳炎带领下奉命向陆家宅之日军第11师团一部3000余人发动攻击。日军是重炮、飞机开路,步兵紧随其后冲锋,我军官兵殊死相拒。激战中,蔡炳炎旅长向全旅官兵立下军令:“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其各凌遵!”

战至午后,全旅伤亡殆尽,402团团长李维藩及多数营、连、排长阵亡,蔡炳炎情急之下率领惟一的特务排和1个营杀入敌阵,正当此时,一发子弹飞来贯穿蔡旅长的胸部,当即倒下,牺牲之前兀自扬手高呼:“前进!前进!”

多年后,蔡炳炎儿子蔡浙生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说,父亲率全旅官兵于8月20日抵达常州洪庙待命。父亲深知此去意味着什么。8月21日、22日他连续疾书四封家书,两致妻子赵志学,一致长女慕兰,一致次女惠兰。在给妻子的信中,他写道“殊不知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他详细安排了身后事,包括家里日常用度的管理,甚至连大女儿的婚姻、小儿子的抚育都做了考虑。可谓儿女情长,丈夫气概。

8月27日,战况更趋惨烈。当夜,罗卓英调集部队由月浦、新镇、罗店、蒲家庙之线继续向登陆日军冲击,日军主力第11师团以大炮、飞机、坦克应战,小小的罗店再度被炮声、杀声淹没,双方来回拉锯,反复冲杀。

我军主力彭善的第11师和李树森的第67师,携手作战,轮番上阵,坚守5昼夜之久,无数次打退日军进攻。在给敌以重创的同时,两个师的官兵承受巨大的伤亡,数字达到令人惊骇的地步。相继阵亡1个旅长、2个团长,营、连、排一级的军官战死更是数不胜数,第67师师长李树森负重伤后,无法继续指挥,黄维被从德国紧急应召归国指挥战斗。

日军在后继部队到来之后发动更猛烈的攻势。28日,坚守罗店的中国军队与敌连日激战后,因伤亡过大,阵地被敌突破。29日,黄维率第67师重新夺回,受到敌人强大火力轰击,尚未站稳又被迫撤出,罗店终告陷落敌手。

后来有军事专家评价,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是一架“绞肉机”,淞沪会战中的罗店则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血肉磨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整个城镇片瓦无存,惟余焦土,惨酷之状,不忍卒睹。

临江公园至今还保留着几处战场遗迹。1937年淞沪会战时,任第18军98师292旅583团第三营副营长的姚子青率部在此战斗,坚守城垣。全营600多名官兵最后全部壮烈殉国。牺牲时,姚子青年仅29岁。临江公园的陈化成纪念馆西南侧的草坪上竖立着“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石刻纪念碑。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坐落于临江公园里。目前,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新展馆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今年8月13日,新馆将正式开放。目前正在向社会各界征集文物,已征集到3000多件。

中国空军首次出动

  击落日机6架击伤1架

1937年,日本有海军航空队、陆军航空队的各种飞机800多架,而当时国民政府空军能作战的飞机约有300架。日本拥有飞机生产工业,国民政府的空军装备却完全依赖进口或外援,日本空军不但在数量、质量上占优势,还拥有战时消耗后自行得到补充的绝对优势。但即使如此,当时的中国空军仍然顽强应战,血拼到底。

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第一次战斗就取得击落日机6架、击伤1架,而我方零伤亡的辉煌战果。日军梅津航空队队长为此愤而剖腹自杀。当时的国民政府为纪念首次空战的胜利,也为了进一步激励前线士气,鼓舞人民斗志,将这一天定为“空军节”。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淞沪抗战史料丛书》收录了民国时期有关上海抗战的通讯、纪实、回忆录及报告文学等鲜为人知的孤本、藏本。责任编辑张树介绍,其中收录的《空中抗战纪略》和《远东第一次空中大战记》是首次发现的关于空中抗战的通讯、纪实。在《空中抗战纪略》中有记载“八月十四日下午,敌机十一架由台北出发,往浙江海面飞向杭州广德袭击,十七时五十分左右,敌机出现于钱塘江上空,我机即起飞迎击,敌机不支,队形瓦解。此役计被我击落七架,余机狼狈飞逃。”而《远东第一次空中大战记》中收录的《空军的处女战》中一文中写出了天空中出现自己的飞机时,国人欣喜的心情。“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的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已的心!”

郑振铎在《我空军炸敌目击记》中则写道:“‘我空军出动了!’这是今晨,最可纪念的‘九一八’以来的一个早晨,所听到的雷似的欢声。‘我空军出动了。’含垢忍辱已久的吾军,自今晨以后是改取攻势了!是要以蓄养已久的空军的威力,来轰炸敌人在上海的根据地与他们的进入中国海的舰队了!……上午,我在法租界的西区办公,听见陆陆续续的炮弹的炸声。‘这是高射炮!’一位同事说。另一位同事刚从外面走进,欢容满面地说:‘我空军出动了!’立刻,全办公室里的人都交流着喜意,久郁的愤闷仿佛为之一舒。”

死守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奋战4昼夜

西藏路桥,光复路。夕阳下,人来人往,热闹平和。今天看来普普通通的西藏路桥,过去曾是租界和华界的分界点。1937年,在大桥北堍的四行仓库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激战。

“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中的谢团长就是谢晋元。“八一三”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带领400余人,号称“八百壮士”,据守四行仓库。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日本军队,“八百壮士”孤军奋战4昼夜,从10月26日战至30日,毙敌240余人,直至接到撤退命令后,才冲出重围,退入英租界。

“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这是激战中谢晋元留下的文字。在八百壮士英勇行为鼓舞下,上海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各界人士捐赠了大批食品、药品……女童子军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设法送入国旗一面。后因国旗太小,父亲打电话,由市商会派人送去特大国旗一面,长竹竿两根和旗绳……当代表国家尊严的国旗压倒周围的太阳旗在晴空中飘扬时,租界观战的民众纷纷脱帽敬礼,欢声雷动。”

现在的四行仓库正在紧锣密鼓地改造之中。未来四行仓库纪念地将由“一个广场、一堵墙、一个雕塑、一个展示馆”组成。

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的金公亭、金山嘴等地登陆,我军11月9日开始从上海周围撤退。至12日,上海除租界“孤岛”外,全部沦陷。

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中国军队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会战落下帷幕。

李宗仁曾这样评价:“淞沪会战,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上海战事爆发后,在中共推动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是有什么目的吗?

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在上海采取了主动反击的策略,发动了淞沪会战,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和日本两方投入了非常大的兵力,共计约有一百万人,死伤人数也非常多,成为整个战争时段最惨烈的战役。这场战役前后持续了三个

历史人物 黄维的身份是什么 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简介

黄维(1904年-1989年),字悟我,出生于江西贵溪一农户家庭。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在淞沪会战号称“血肉磨坊”的罗店战役中表现神勇。曾

历史人物 最英勇的抗战名将,为何在淞沪会战最惨烈之际, 突然离职呢

>1931年“一二八”淞沪战役和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只有一位抗日将领同时参加了这两次战斗,此人就是张治中。>在第一次淞沪战役,张治中在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军的情况下,向蒋介石主动请缨,率领两个

淞沪会战的简介和他的意义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

淞沪会战中国有可能赢吗 中国抗战史上著名战役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

淞沪会战有多惨烈 胡宗南叹“黄埔部队已打完”

淞沪会战有多惨烈:1937年7月7日,北平卢沟桥抗战爆发。消息传到徐、海地区,第一军官兵抗日热情高涨。胡宗南应召前往庐山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在8月上旬赶回部队,在全军团、营长以上军官短期学习班的

最惨烈时十个人活了俩 抗战老兵忆淞沪会战

夏继勋,1914年出生,家住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北街66号。为混口饭吃,夏继勋于1933年参军抗日。1937年,夏继勋参加了抗战中最惨烈的战斗——淞沪会战。之后,夏继勋被日军俘虏,关押在南京直至抗战胜利

历史军事 淞沪会战:中国坦克首次大量参战的现代化战役

 奋战上海街头的“维克斯”6吨坦克因为国力有限,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很少将装甲兵投入交战,其中淞沪会战是第一场有大量中国坦克参战的现代化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来自英国的“维克斯”6吨坦克成为重要的作战力量

海军真正做到了破釜沉舟 淞沪会战的中国三军

淞沪会战:在淞沪战场,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部队,全无派系争斗中的推诿,全都抱一死的守土职责。第8师参战近3星期,全师作战人员从参战时的8000余人减员至700人!在战争最为激烈的蕴藻浜战场,第78师467团迎击渡河日军,1个...

血战三个月,15位将军殉国、30万国军伤亡!

  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