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 周康王叫什么名字?周康王是怎样做到“成康之治”的?周康王姬钊的简介?
Posted 太保
篇首语: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夏商周 周康王叫什么名字?周康王是怎样做到“成康之治”的?周康王姬钊的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商周 周康王叫什么名字?周康王是怎样做到“成康之治”的?周康王姬钊的简介?
姬钊,生卒年不详,即康王。成王子。成王去世后继位,前995—前979年在位,共16年。
成王临死时,把召公、毕公等大臣召到御前,立下遗嘱,这就是《尚书·顾命》。他说:“呜呼!疾大惭,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在后之侗(同rong年幼无知),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敬昏逾。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兹。”大意是说自己已经不行了,要求群臣以遗嘱为准则约束嗣王。一是“奠(定)丽(法)陈教(令),则肄肄不违。”即要制定法律教令,谨小慎微不得违背。二是嗣守文武大训,无敬昏逾。”即严格遵守文王、武王的遗训,不要昏乱妄为,逾越法纪。三是“弘济于艰难”,“安劝小大邦国”,要群臣同舟共济度难关,教育大小诸侯安抚治理臣民。成王死后,康王继位,根据成王遗嘱精神,遍告诸侯,作《康王之诰》。所以在《尚书》中这两篇实际是合为一篇的。《康王之诰》用大量篇幅叙述康王登基礼制和诸侯朝仪,是研究周初礼制的重要资料。《尚书·康诰》,既是成王葬礼的记述,也是康王即位的实载。《今古文尚书·顾命》记载:太保召公命仲桓、南宫毛随太公望的儿子吕伋,二人分别拿着一干一戈,率领百名奋勇之士,在南门外迎接太子钊,太子钊入居侧室主持葬事。丁卯(前1030年8月)这天,太史作册制定丧礼的议程和法则。到了癸酉(9月)这天,召公下令官员们准备发丧时用的各种器物。成王后期,社会经济繁荣,葬品十分丰厚。祖庙派军士严格保护,内外都有卫士。
一切布置妥当后,太子钊“戴着麻礼帽,穿着绣有斧形花纹的礼服,从西阶上来。卿士和众诸侯戴着麻质礼帽,穿着黑色礼服,进入中庭,各人站在规定的位置上。太保、太史、太宗也都戴着麻质帽,穿着红色礼服。太保捧着大圭,太宗捧着酒杯和瑁,从东阶上来。太史拿着册本,从西阶走上来,迎着康王宣读策书,说:‘大王靠着玉几,宣布他的临终遗命,命令你继承父王、武王的大训,继承王位,治理周国,遵守大法,和谐天下,宣扬文王,武王的明训’康王拜了又拜”,从这里可知,周同殷商一样,太史的地位是崇高的,先王遗嘱及诰文均由他宣读,而不是太保,同时,也可看出周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观念是森严的。
太子继位的礼仪也十分隆重,细密,完备。礼仪如下:康王接过酒杯和瑁,前进三次,祭酒三次,奠酒三次。太宗说:“王啊!请喝酒!”康王喝酒后,太保接过酒杯,下堂洗手,再上堂,用另一种酒杯自饮作答。《仓颉篇》云:客报主人曰酢。古代礼节,主人献酒,宾当酌酒回敬主人。只有主人给尊者献酒,不敢受尊者回敬,就酌酒自酢。这里是说太保自酌自酢。册命以后,康王即位,太保复用臣礼,然后把酒杯交给宗人(太宗的助手),对王下拜。王也回了一拜。太保又从宗人那里接过酒杯,祭酒、尝酒、奠酒,然后再把酒杯交给宗人,又拜。王又回拜。太保走下堂,礼毕,撤出所有的陈设仪仗。诸侯卿士们都走出祖庙门,康王视朝。《顾命》所记之祖庙,与周原凤雏村周宗庙建筑基本相同。
康王在宗庙接受王位后,走出庙门,走到应门内,接受朝贺。康王按礼节辞谢,之后升位答拜。接着便是天子与大臣的互答。
太保召公与芮伯互相作揖后,叩头拜康王,奏劝天子要保命,修文王、武王之道,行成王之德政,使王业更加昌盛、兴旺。这是由太保和有威望的诸侯,代表百官和众国劝勉天子的一种仪式。接着便是天子答辞,即继位演说。康王说:“侯、甸、男、卫的各位邦君诸侯! 现在我姬钊答复你们的劝告。过去先君文王、武王很公平,仁厚慈爱,不滥施刑罚,致力施行中信,因而文王、武王的光辉普照天下。还有那些象熊罴一样勇武的将士,忠贞不渝的大臣,安定治理我们的国家,因此,我们从上帝那里接受了端正天下的大命。上天顺应先王的治理之道,把天下交给先王。先王于是命令分封诸侯,树立护卫,眷顾着我们后代子孙。现在,希望我们的同姓诸侯互相顾念王室,继续象你们的祖先臣服于先王那样。虽然你们身在朝廷之外,你们的心不可不在王室,要辅助我考虑理顺国家的办法,不要把羞辱留给我!”。司马迁据《尚书》写《史记·周本纪》曰:“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王之诰》。”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司马迁说:“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记·周本纪》)《集解》应劭曰:“错,置也,民不犯法,无所置刑。”也就是说,康王守成王之业,继续执行成王的法令、法规,犯法者少而刑不加。“成康之治”是西周盛世。当然,康王的盛世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保存下来的康王时代青铜器《大盂鼎》上的铭文可以看出当时的阶级关系。铭文说:“锡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锡夷司王臣十又三伯,人鬲千又五十夫。”(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人鬲”指“黎民,驭是赶马车的家内奴隶,“庶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邦司”是管理家奴的奴隶头,“夷司王臣”是殷人管理夷人的管家奴隶。“’鬲”即后来的鼎鍋,鼎鍋是黑色的,形容在太阳下劳动的奴隶被晒成黑色。这说明康王时代把奴隶比成黑鍋一样的工具,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待。他们被主人当作牲畜一样赠送给别的奴隶主,到哪里都过着非人的生活。铭文中还有“不(丕)显玫(文)王,受天有大命”,“受民受疆土”等,这正如《尚书·梓材》所说:“皇天既付(给予)中国民越(与)厥疆土于先王(文王)。”把周王的权力,当做“皇天”所授的,奴隶反对奴隶主的统治,被视为反抗天命,大逆不道。
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鬼方(今陕西西北部)和东南各地,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在一次战争中俘虏犬戎士兵13000多人,赏给参战贵族,作为奴隶使用,并将此事用文字铸在鼎上,这个重500多斤的鼎至今还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这说明姬钊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天下统一,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史称“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儒家将这段时期和成王统治的末年合称为:“成康之治”。
前979年,康王病死,葬于毕原,庙号为康王。康王死后由子姬瑕继位,是为昭王。
《尚书》中的《康诰》、《毕命》等篇,记载了康王的言行。
相关参考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成康之治有什么历史意义?如何评价成康之治?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为慑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
西周成康之治指的是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眩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东都成周城落成后,辅政
成康之治是西周成王、康王统治时期40余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成王为西周第二位国王。西周初期,为慑服殷顽民而建的东都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旦还政于成王,西周进入巩固时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文
上回说了成康之治的周成王姬诵,今天就是第二位天子,周康王姬钊了。姬钊是姬诵的儿子,姬发的孙子,也就是西周时期的第三位君主。这位君主自然没有他的爷爷名气更大,但是,老鼠的儿子尚且会打洞呢,作为周武王的后
历史人物 周康王主要事迹 周康王人物生平 周康王轶事典故简介
本名:姬钊 别称:周康王 所处时代:西周 民族族群:华夏族 去世时间:公元前1057年 主要成就:创立成康之治,征伐鬼方www.cha138.com 身份:西周君主 在位时间:公元前
历史人物 周康王姬钊简介 周朝周成王姬诵怎么死的 姬诵和叔父周公旦的故事
中文名:姬钊 国籍:中国西周 民族:华夏族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 职业:君主 主要成就:成康之治征伐鬼方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www.cha138.com
周代天子本名:姬钊别称:周康王所处时代:西周民族:中原族作古时候:公元前996年主要造诣:创立成康之治,挞伐鬼方身份:西周君主在位时候: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谥号:康王葬地:毕原姬钊人物平生
周成王靠周公的帮助,将周朝变成了一个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到成王的儿子康王继位时,周王朝的兴盛已经达到了顶点。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成康之治”。但自康王的儿子昭王开始,周王朝便日渐衰落了。到了周朝的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