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 中英警察历史简单比较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国历史 中英警察历史简单比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国历史 中英警察历史简单比较

   文/刘仰

  近来偶然翻读了一本对比专业的书,《国际差人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陈真、陈合权主编)。此书关于作业人士以外的人群,不太有通读的价值,当作材料对比适宜。这本书的书名有点疑问,已然书名叫做《国际差人概论》,竟然不包含中国。莫非中国在国际之外?“国际”一词的运用习气,常常不包含中国,而特指外国,这种表象很常见,例如“国际知识”、“国际旅游”等。运用“国际”好像显得敞开,运用“外国”好像显得隔膜,因而,用词上多计较也没含义。可是,这种运用方法也会构成一个欠好的暗示,好像中国的东西在国际面前都何足挂齿,这是需要留意的。  翻了该书前面有些,主要是讲英法等国的差人前史。我发现,假如“国际”不包含中国,书中对英国差人前史的描绘,大致都没有疑问,因为,它凭借了许多外国的材料。假如“国际”相同包含中国,那么,英国差人的前史,放在中国前史的布景下做一个简略对比,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或许会对咱们的知道有新的协助。所以,我想就我所知道的状况,对该书中关于英国差人史的简略描绘,做一个简略对比。  该书第1页第1句话是这样说的:“英国是国际上最早树立自治体系差人的国家”。它的论据是,早在西元1——5世纪罗马帝国控制英国时刻,罗马戎行的有些战士就充当了差人功用。此后,英国呈现了居民互保制,到西元12世纪时,正式实行了“十户联保制”,也即是治安疑问的“连坐”准则(不要说只需中国古代有连坐,英国也相同)。我以为,该书开篇的这段描绘是有疑问的。  首要,罗马帝国占据英国时,英国还十分落后,假如罗马战士在英国当差人,就成了“国际最早”,那么,其时比英国领先许多的罗马帝国,它没有相似的差人准则?因而,这种描绘显然是照抄英国史学家的观念,只站在英国自己的立场上,把“英国最早”当成了“国际最早”,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使不放在“国际”布景下,只放在欧洲的大布景下,这种观念也有疑问。  其次,假如把居民互保、联保视为“自治体系”的差人,那么,中国至少在周朝就现已呈现了这种“差人准则”,比英国早1000年都不止。春秋时期的管仲推广过“闾伍制”,25户为一闾;战国时期,商鞅等法家推广的“什伍制”,毫无疑问也是居民互保的准则,具有清晰的社会治安的功用。宋朝时,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即是要康复古代的居民联保制,称之为“保甲法”。联保准则作为差人准则的辅助方法,在中国前史上长期存在。因而,只需视野放宽一点,就会发现,英国的差人前史真的不算啥。  关于差人的概念,有几个疑问需要澄清。首要,在国际各地的前史上,曾经差人和戎行都是不分的。因而,要承认差人的存在,第一个要素是,差人的功用与戎行分隔。其次,居民联保准则等于差人是业余的,或许说是老百姓兼职的。所以,承认差人准则的第二个要素是,差人变成作业。第三,因为办理社会治安牵涉到违法活动,关于违法活动就要有法令审判,人类前史上,早期的差人实行拘捕和审判也是不分家的,因而,差人的另一个要素是,制止违法、预防违法与审判违法的功用分隔。第四,差人变成作业后,它是戎行的一个特殊军种?仍是文职?是差人的另一个要素。因而,真实含义的差人,应该包含这几项要素:非戎行、作业化、文职化、没有审判权。在此之前,有差人功用并不能算真实的差人。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参照英国差人的前史和中国的前史,就会发现许多在《国际差人概论》一书中被无视的内容。  英国在西元13世纪的时分,差人作业由居民推选“警务官”,依然是布衣兼差人,带领咱们巡夜。这种“警务官”也即是居民推举的“保长”。西元18世纪中期,英国的差人叫做治安法官,它有几个特点。首要,治安法官开端作业化,是拿薪水的,而不是由布衣兼任。其次,担任差人功用的治安法官,既能够抓人,也能够审判,因而,它只完成了差人准则的一有些,还没有变成真实含义上的差人。第三,巡查变成此刻英国差人的平常准则。可是,这种准则在很长时刻里,只限制在舰队街,到西元18世纪末才推广到整个伦敦区域,到西元19世纪中期才推广到全英国的村庄。对照英国差人的前史,咱们再看中国。  中国自秦朝开端实行郡县制,在那个时分就设置了非布衣、拿薪水的“县尉”,专门担任社会治安。到了宋朝,法令清晰规则县尉由文职担任。在某些特殊区域,例如边境区域,或许社会治安格外差的区域,也有武官担任县尉的,但不是普遍表象。在郡县准则下,县尉的责任之一,即是固定巡查,而且巡查规模包含乡镇和村庄,只不过乡镇和村庄的巡查频率不太相同。乡镇频繁些,村庄因为面积大,巡查频率稀松些。关于面积大小不一的县,宋朝法令有清晰的巡查规则,有的需求一月巡查全县一遍,有的需求半月一遍。为了避免偷闲和做弊,法令还规则,各村村口要有“告示牌”之类的东西,巡查抵达后,要在“告示牌”上留下记载。这倒像是旅游景点“到此一游”的源头。此外,宋朝法令已清晰规则,县尉只需拘捕权,没有审判权。而且拘捕权也不完满是县尉能够独自决议。因而,咱们看到,至少在西元18世纪末,英国的差人准则,还没有抵达宋朝的规范。  英国在西元19世纪才真实确立了全体差人的文职准则,差人与戎行的差异才真实分隔。在西元19世纪英国新差人准则下的作业差人,穿上作业制服指挥交通,通常变成英国新差人的象征。可是,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个专门的作业“野庐氏”,即是政府派遣的专门担任道路交通秩序的“交警”,而且,也是在大街上执勤,还包含水路。英国到工业革命今后,城市消防也变成差人的一项作业。而在宋朝,大城市的专业消防部队现已十分老练,只是消防手法与现代不一样而已。  咱们再对比一个有意思的表象。英国中世纪的布衣联保差人准则中,有一个“大喊大叫”规则。这项规则需求,居民在发现和追捕罪犯时,都必须“大喊大叫”,听到叫喊声响的人必须停止手中的作业,加入追捕,不然就被视为撑持罪犯,要遭到赏罚。比英国这一差人准则更早的宋朝,也有一个相似的准则。宋朝的差人有专业的刑事侦办和法医查验,当发作凶杀案时,法令规则当地官员及刑事差人和法医必须在法定时刻段内赶到现场。咱们如今报警后,差人赶到现场的时刻以分钟核算,比方说10分钟之内。宋朝即使是在乡村,抵达现场的时刻也以小时核算。其时的交通条件,应使咱们对这种时刻规则表明敬意。  宋朝的行政官员、刑侦人员和法医抵达凶案现场时,与现代不一样,要安排当地大众围观,特别要让当地有身份的人物参加围观。法医在查验尸体或案发现场时,每一项查看内容的成果都要大声叫喊,以便让在场的一切人听见,而且记载在案(那时的英国还没有纸)。比方说在啥部位有一处刀伤,创伤尺度和深度,一共有多少创伤等。不光要文字记载,还要画成图。宋朝的这一“大喊大叫”准则,首要确保了现场勘查依据的准确性,记载在案的内容,变成日后抓捕凶手或审理案件的依据(英国差人的专业刑侦部队,在西元18世纪才呈现。后来,“福尔摩斯”这个私人侦探,也没把作业差人放在眼里);其次,在场的一切围观者,因为听到了叫喊的内容,也能够变成证人,一起也对法医查验的进程进行监督。为啥要进行监督?古代尸体保留的方法不像今日,很快就会腐朽,叫喊构成的现场证人,其实即是替代了今日重复查验、屡次查验的方法。由此咱们看到,中国差人前史上的“叫喊”准则,比英国差人前史上的“叫喊”准则,不知道要领先多少倍。  最后简略总结一下。中国前史上的差人准则比英国领先许多。英国构成现代差人准则,并变成国际差人的榜样,有几个缘由。首要,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有一个广泛学习中国准则的期间。在那个期间,其时的中国准则在欧洲人眼里被称为“理想国”。作为中国前史上的差人准则,是如何传播到欧洲,如今缺少这方面的前史研究,可是能够必定,中国古代的差人准则即是在那个时期传入欧洲的。英国的现代公务员准则,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做法,这已是结论。英国差人的作业化、文职化也呈现于这一时期,两者是有必定联络的。其次,英国并没有照搬中国准则,而是根据工业化社会的现实,学习中国准则的理念,创设了符合英国需要的现代差人准则。因为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无穷不一样,现代差人在方法上与中国古代“差人”确有很大差异,但在理念上,两者有着必定的联络和逻辑上的天然延伸。因而,否定中国前史,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彻底过错的。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英国据缅侵华的中英《缅甸条约》

中法战争刚刚结束,英法之间争夺中国西南地区的矛盾就表面化了。英国从法国据越以侵华阴谋的得手受到了启发与鼓舞,企图如法炮制,于是就加紧了对缅甸的吞并。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8月,英国商人从缅甸私运木

中国历史 中英《天津条约》

1856年(清咸丰六年),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在两次与清政府的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英国制造了“亚罗”号划艇事件,并以此为借口一度攻入广州,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英国联合法国,派出远征军到中国

历史百科 “一国两制”的典范——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协议

“一国两制”的典范——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协议1984年9月26日,中国和英国草签了香港问题的协议。12月19日,中国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

历史人物 是中英建交的最好见证历史名人

  毛泽东的信件价值60.5万英镑到底是什么信件?英国媒体称,这封珍贵的书信写于抗日战争期间,接收者是当时的英国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中共领袖同西方政界人士最早的书信交流之一

中英关系历史演变

形式与政策谈中英关系历史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仅三个月,英国政府经仔细权衡,不顾美国阻挠,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法律上的政府"。应中方的要求,中英两国从1950年上半年开始了艰苦的建交谈

高中历史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国情概况

   17世纪中叶,中国和英国几乎同时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大动荡。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制度,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取得了政权,而四年以后,中国的明王

高中历史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国情概况

   17世纪中叶,中国和英国几乎同时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大动荡。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制度,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取得了政权,而四年以后,中国的明王

濒临灭亡的明朝为什么能战胜崛起的英国

对于中英战争,人们大多会很自然地联想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那是一段充满了屈辱悲愤的历史,腐朽封闭的满清政府的「”天朝美梦”被「”弹丸小国”英国的舰炮一举轰碎。很多人都以为,中英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的第

中英长江炮战 新中国成立前夕外交较量

英国船员返回香港,受到在港英国人欢迎>“紫石英”号的英国船员>英军受伤船员>上海虹桥举行英军遇难船员安葬仪式>“伦敦号”在转运阵亡者遗体>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

历史百科 中英藏会议

1912年6月,早已叛国的达赖十三世,在英军保护下由噶伦堡起程返藏,组织傀儡政权,并袭击巴塘、里塘。7月,川督尹昌衡派兵阻击,滇督蔡锷也遣军参加会战,击败叛军。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竟提出“不允许中国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