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关系历史演变

Posted 关系

篇首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英关系历史演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英关系历史演变

形式与政策谈中英关系历史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仅三个月,英国政府经仔细权衡,不顾美国阻挠,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法律上的政府"。

应中方的要求,中英两国从1950年上半年开始了艰苦的建交谈判。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英国在对台问题上所持的骑墙态度致使两国关系一直麻烦不断,建交谈判曲曲折折,曾因朝鲜战争的爆发而一度搁浅。

但中英两国都有改善彼此关系的诚心与愿望,双方能够扩大共识,减少分歧,日内瓦会议后不久,两国便互派代办,这种代办级"半建交"关系的建立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创举。分析这段特殊的外交历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利益的驱使--外交承认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民族近百年屈辱的外交史一去不返。毛泽东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1]同日,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把中央人民政府的上述公函致送各国政府,周恩来在公函中说:"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需要的。"[2]当时,中国制定同外国建交的三项原则是:与台湾断交、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尊重中国主权。

新中国的中英关系也是基于上述原则开展的。 1950年1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从即日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之合法政府",表示愿意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新中国建立关系。

英国政府同时发表声明,撤销对国民党残余集团的外交承认。[3]纵观中国近百年革命史,英国政府历来对中国革命采取不同情的态度,甚至在一系列问题上采取了敌对的行动,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英国如此迅速地做出这一外交决策呢?这并非是权宜之计,而是英国政府权衡利弊后的务实政策。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都是根据本国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需要制定的,这就决定了英国的对华政策不是消极地追随美国,而有自己独立的一面,它更多地体现了英国自身利益。战后,英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扩大英国在华的一切利益。

首先,英国在旧中国有很大经济利益。它在旧中国的庞大投资,虽然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前抽走了很多,但据估计,仍有10.33674亿美元,[4]占各国在华投资的1/3,居第一位。

中英贸易也是英国所重视的。二战前,英中贸易总额达1.06亿英镑。

二战后,由于美国霸占市场,英中贸易呈下降趋势,1948年降至600万英镑。这时,美国不仅不愿意承认新中国,甚至认为考虑这个问题的时机还未到来。

[5]中国革命胜利后,必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而四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使英国对华贸易具有良好的前景和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美国既然甘愿退出中国市场,英国便自然想趁机填补这巨大的贸易空白。

要恢复战前在华经济地位,英国就必须与新中国政府建立稳定的健康的关系。其次,英国承认新中国也着眼于英国在香港地区的地位和利益。

中国大陆的解放使英国对香港的前途深感担忧。香港沦入英国手中是历史上不平等条约的产物,而中央人民政府已宣布不承认这些条约。

此外,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大陆。英国无意放弃香港这个重要的商业和金融据点,力图维护对香港的统治。

英国人希望香港免遭共产党控制,方法是强调香港在对华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并表示愿意就香港的政治前途与共产党进行讨论。他们认为,只要承认共产党政府,这两个方法就能加以利用。

最后,还应当指出:英国的外交承认除了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外,还有其政治目的。冷战中,英美两国一样,都不愿看到中苏结盟,而试图通过外交承认来争取中国,至少使中国不过分倾向苏联。

1949年12月16日,英国在给新西兰首相的一份绝密电报上宣称:"对抗俄国影响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共产党与西方接触,越早接触越好"。[6] 综上,英国是基于自身利益才率先承认新中国,并试图协调与新中国的关系,但我们应当赞赏此举,认为这种外交承认是明智的,务实的。

当时的上海《大公报》指出:"英国的承认扩大了英国同美国的分歧,并且将英国人民的友谊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截然区分开来。[7]的确,这一外交承认有助于新中国在对西关系中打开缺口,发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二、分歧与斗争--建交谈判 英国承认新中国并不表明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赞同和肯定。正如战时首相丘吉尔声称:"承认一个人的存在并不一定是一种赞同之举。

。建立外交关系并不是表示恭维,而是要获取便利。

"[8]由于中英两国对"承认"的理解和立场存有差异,英国尚未断绝与台湾的一切官方关系,因而尚不具备正式建交的条件,两国遂从1950年3月2日起开始建交谈判。 中国政府在谈判中要求英国政府澄清三个问题,即:英国政府必须彻底断绝与台湾国民党的关系,澄清它的代表在联合国对中国代表的投票行为,以及英国政府在英国、香港和其他英国属地的国民党的各种机构和中国的国家财产所持。

“中英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是2007年1月18日来华访问的英

①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中英双方面对现实,着眼未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规划两国关系,指引着两国关系健康发展。②坚持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中英两国从共同的国家利益出发,摒弃前嫌,求同存异,创造性地发展了两国关系。③正确对待事物前进中的困难。

面对矛盾与摩擦,中英两国坚定信心、友好磋商,积极谋求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迎来了中英关系发展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对发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双方妥善处理关系发展中的困难,着眼于未来,采取可行的措施,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在分析的过程中,将相关信息与发展的有关观点进行对接。

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英关系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历史上的中英关系是赤裸裸的帝国和半殖民地的关系,中英之间爆发过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俄北京 留守北京和洋人周旋的恭亲王奕欣 条约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 3、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4、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 5、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地主阶级分化,部分满清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迎来了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

6、丧失大片领土。 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半岛只是弹丸之地,而割让给沙俄的领土则前后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巨,奠定了后来中华民国的版图基础。

7、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腾出手来镇压太平天国,勉强维持了其统治。《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

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其镇压内乱。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的统治得以继续维持.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国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国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但是,广大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他们在英法联军所到之处,奋起进行保卫祖国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各个历史时期中美关系的变化并举史实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人战争。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后在朝鲜两国进行战争。

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前进道路,一波三折。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外战略进行收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美国始终末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相关参考

中英鸦片战争为何对日本影响如此重大?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历程,所以鸦片战争的历史地位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中国,关闭已久的国门被它打开,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封建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近代史虽然只有150年,但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所带来的政...

中国与拉美关系历史演变与影响因素ppt

1.中国和拉美国家关系的发展会对世界局势产生什么影响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快演变。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作为一支快速崛起的新兴力量,继续保持和平、稳定、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演变进程中的特殊状态

在中国历史上,「”相父”是一个相当特殊的角色,能够当得起「”相父”的,他们或是托孤之臣,跟随先主打下了江山,先主中道崩殂,临终将少主托付与之,希望其能尽心辅佐,以成千秋霸业;或是在征伐过程中,结下深厚

回忆英国女王1986年盛大访华

女王夫妇访华期间登上长城。>1984年中国和英国签署协议解决香港问题,消除了两国关系中最大、也是最后的障碍。中英各方面的关系和合作迅速发展,一度被誉为中英关系的“史上最佳时期”。1986年,英国女王伊

美国历史中英文简介

一、美国历史介绍,要英文版的~在线等UnitedStatesofficiallyUnitedStatesofAmericaFederalrepublic,NorthAmerica.Itprises48

结合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历史,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中美关系的走向是十分复杂的,本人精通19世纪欧洲史,二战史,冷战史以及当今的政治经济演变,本人不喜欢简单的抄袭或者有那种纯意识形态理论,希望您能尊重,以下完全个人原创且手打对中美关系的认识,主要在于界

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

林则徐使"贸易摩擦"激化为"贸易战争"。  由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连中英贸易都被宣布中断、这样中英关系就由原来&quo

美国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列表中英对照

1845年:《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生活叙述:一个美国奴隶的自传》出版。1846–48年:墨西哥-美国战争中,美国获得从德克萨斯到加利福尼亚的西南部领土。1847年7月24日:杨百翰领导摩门教先锋人物在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

历史八年级上册求高手求讲解

B主要内容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梁海燕提供《江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