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

Posted 贸易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

2、历史人物 在禁烟运动中,穆彰阿是彻底的卖国贼吗

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

林则徐使"贸易摩擦"激化为"贸易战争"。    由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连中英贸易都被宣布中断、这样中英关系就由原来"贸易争端"变成了一场"贸易战争"。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国开始与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大国之间处在一种战争状态。本来中英贸易完全可以采取相互竞争和相互协商的办法解决,即便严禁"鸦片贸易",但也不需要在两国民众之间发动战争,但由于林则徐从一开始解决这一问题,就企图通过暴力驱逐的办法,其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解决贸易争端,而且带来双方的战争。实际上中国自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不仅没有消除,而且更加猖獗。    四、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助长了中国的民族排外主义。    世界有许多国家和民族,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自己长处,不同的民族应该互相交流和学习。但是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看高于别人的国家和民族,这就是民族排外主义。中国是一个有几千文明历史的古国,自然也有许多的长处,从十五以后,中国的发展显然一步步落后于世界,十八世纪当欧洲社会开始向"工业社会"过渡时,中国还处在"农业社会",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眼里,中国仍然是一个"天朝大国",其国内无所不有,不需要借助于外国,本来国内的一些守旧分子时时都在寻找借日,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助长当时国内民族排外情绪的增长。    五、"鸦片战争"的影响    林则徐的激进"禁烟运动"中断中英贸易的作法,尽管对于维护当时的满清王朝的闭关销国政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中国贸易的长远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往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战争的危险。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提供了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一八四0年二月二十日,英国政府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为对华谈判正副全权代表,四月英议会通过对华战争议案,六月,乔治·懿律率领四千英军,分乘四十余艘舰船,从印度进入中国广东海面,封锁了珠江口,两国进入了战争状态。鸦片战争尽管以鸦片为起因,但是双方却是代表着不同的文明程度,英国政府是当时世界文明较高的一方,在技术、武器、装备等方面都胜于中国;而中国则是代表着封闭和落后的一方,在技术、武器、装备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英国,这样也就自然决定了当时战争的发展方向。中英进出口贸易价值及其指数(一七六0至一八三三年每年平均数)

历史人物 在禁烟运动中,穆彰阿是彻底的卖国贼吗

穆彰阿排斥林则徐是事实,主张对英国妥协也是事实。一些历史学家和文学作品中,穆彰阿一直是以投降派、卖国贼的形象,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有两点我们必须注意。首先,鸦片真正的失败,屈辱的条约的签订以及对林则徐等主战派的打击等等,主要责任在道光皇帝。因为,无论是战争的决定权还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以及高级官员的任免,决定权都是皇帝手中,穆彰阿最多也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穆彰阿的主要“罪行”,在于他主张“和议”,不意味着他反对禁止鸦片。>>当初,道光皇帝接到了黄爵滋的《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感觉非常好,命各地重臣讨论,然后让军机大臣等草拟了新的“禁烟章程”。1839年,由大学士领衔,军机处等官员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拟就的包含39条内容的这个法律草案,真正的主持人正是穆彰阿。该草案后来得到皇帝认可,正式颁布实施了。>一年以后,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建议对该“章程”的内容加以修改。其最主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对吸、贩鸦片的人的处罚过于严厉了,应该适当加以放宽。持这一观点的人,就是当时的礼部尚书贵庆。道光皇帝对贵庆等人的建议拿不定主意,就下令让朝臣讨论是否需要将原来的法律章程加以修改。穆彰阿等人研究了贵庆等的主张后,向皇帝上了奏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军机大臣穆彰阿等奏为遵旨会议贵庆奏改禁烟例文折》中,穆彰阿对贵庆的要求放宽处罚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坚决反对贵庆提出的对吸鸦片人减轻处罚的主张。>当初,清政府对吸鸦片者的处罚是“枷”与“杖”,既枷号示众及体罚。后来,新的处罚措施是规定了一年半的期限,在期限过后,凡是抓到吸食者,则要“绞监侯”即死刑缓期执行。贵庆以为这种惩罚过于严厉,理由是对那些无知的百姓似乎不该这样严厉处罚也不好这样严惩。>穆彰阿等人反驳说,新的处罚规定实行一年多以来,各地效果不错,并没有遇到太大障碍。同时,将吸鸦片的人判处“绞监侯”是明文规定在一年半以后,现在期限还没有到,轻易就改变法律,一来是没有看到结果,就不能判断该法律是否可行;二来容易造成混乱,使人们以为政策有所变动,使本来正在戒烟的人又心生侥幸,最终导致前功尽弃。>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尽管我们不一定赞同清政府对吸鸦片者采取如此严厉的处罚措施,当时的法律在今天看来也确实是不人道、人文的。但是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一项措施在执行的中间就加以变动,确实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穆彰阿提出的可能前功尽弃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其次,穆彰阿驳斥了贵庆的关于下级官吏借死罪威胁小民,可能激起民变的观点。>贵庆认为,在福建、广东一带,吸鸦片的人很多,甚至到了“十人九瘾”的程度。如此众多的吸鸦片者本来就很难禁止,如果当地的基层官吏动辄以死刑相威胁,万一造成烟民铤而走险引发暴乱,那就得不偿失了。>穆彰阿等人首先指出,对于那些下级的官吏借禁鸦片讹诈好人的行为,新的禁烟条例有明文规定,即按照“诬良为盗”罪处罚——发边疆充军;对于勒索财物的,要判处“绞监侯”;对于失查的上级官员也有相应的处罚规定。>>其次,穆彰阿等人指出,福建、广东两省吸鸦片的人很多是事实,但该两省到其他各地贩卖鸦片的人也很多,不一定就都是吸鸦片的成瘾者。以两省吸鸦片者众多可能引起动乱为理由就减轻处罚,那么贩卖的人也很多,是否对贩卖罪也要减轻处罚,是否因为害怕这些人的横行,从而修改法律。>穆彰阿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对吸食者及贩卖者的打击是相辅相成的。在当时,吸鸦片的人数很多,贩卖又非常猖獗,如果不用重法加以遏制,禁烟就一定会流于形式,最终彻底失败。此外,穆彰阿等人在该奏折中还提到了关于如何对待吸鸦片人的问题,即对吸食者是否应该歧视,对其后代是否歧视等问题。>穆彰阿等人在奏折最后指出: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固然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时制宜”。但是,政策法律一旦颁布,就必须全力实施、执行,绝对不能因为要照顾什么人的习惯或者特点而更改。鸦片泛滥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要想消除这种危害是非常不容易的。唯一可行的是按照新的政策及法律条文,全力禁烟,绝对不能轻易改变政策修改法律,造成混乱。>>穆彰阿等人在禁鸦片方面,态度是坚决的,所提出的观点看法也是正确的。穆彰阿在对外妥协、排挤林则徐等严禁派方面确实罪孽深重,但在禁烟方面,也确实有正确的立场和态度,至少在国内禁鸦片方面,穆彰阿起到过积极的作用。>郭佳·穆彰阿(1782年-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别号云浆山人,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大臣。>穆彰阿进士出身,历任庶吉士、刑部侍郎、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漕运总督、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职。他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善于揣摩上意,深受宠信,权倾内外。>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主张议和,诬陷林则徐等主战派,并主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咸丰皇帝继位后,重新起用林则徐等人,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叙用。咸丰六年(1856年),穆彰阿病死。

相关参考

林则徐禁烟之后

林则徐禁烟之后  翻开近代中国百年史,首先进入读者眼中的人物便是林则徐。在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反对外来侵略的丰功伟绩以及环顾世界,探求新知的远见卓识,使他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位“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 在禁烟运动中,穆彰阿是彻底的卖国贼吗

穆彰阿排斥林则徐是事实,主张对英国妥协也是事实。一些历史学家和文学作品中,穆彰阿一直是以投降派、卖国贼的形象,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有两点我们必须注意。首先,鸦片真正的失败,屈辱的条约的签订以及对林

毒品有多少年的历史

毒品在中国泛滥成灾后,禁烟便成了中国政府治政的中心任务之一。在我国历史上有三次大的禁烟运动。1729年,雍正皇帝颁布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禁烟法令。由此便揭开了人类史上禁烟运动的序幕。1839年,林则

民族英雄林则徐是被谋杀的吗 林则徐死因之谜

相信只要是学习过清朝历史的人,都认识林则徐。林则徐出生于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是我国第一位禁烟运动的发起者,在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就曾发起过虎门销烟,几乎将虎门所有的鸦片全部都集中起来

民族英雄林则徐是被谋杀的吗 林则徐死因之谜

相信只要是学习过清朝历史的人,都认识林则徐。林则徐出生于1785年8月30日,林则徐是我国第一位禁烟运动的发起者,在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就曾发起过虎门销烟,几乎将虎门所有的鸦片全部都集中起来

历史军事 揭秘:林则徐禁烟中你不知道的故事

在清朝政府内部,对鸦片贸易有三种不同的态度:禁烟、弛禁、反禁烟。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是反对禁烟的主要人物。广东按察使许乃济主张弛禁鸦片:就是允许进口鸦片,允许本国人种植,但禁止官吏和兵丁吸食。而一些正直

林则徐是怎么死的

  林则徐是怎么死的?提起林则徐,人们就会想起“虎门销烟”这一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伟大壮举。这位清末著名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者,领导了禁烟运动。第一个奋起组织抵抗外国侵略,并放

历史军事 揭秘:林则徐禁烟的始末

随着清朝政府闭关锁国,欧洲国家却完成了工业革命。船舶技术的进步,让海上运输变得发达。欧洲商人开始扩大他们在全世界的贸易。在马可波罗的记述中,中国富饶之地。可以说遍地黄金。很多商人为此纷纷涌向了中国。但

历史军事 林则徐禁烟后如何落入英国人设的战争陷阱

揭秘:林则徐禁烟后如何落入英国人设的战争陷阱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干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符抚,又字

历史军事 林则徐禁烟后如何落入英国人设的战争陷阱

揭秘:林则徐禁烟后如何落入英国人设的战争陷阱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干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符抚,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