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晋 桓温谋篡建军功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魏晋 桓温谋篡建军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魏晋 桓温谋篡建军功

桓温谋篡建军功

桓温是东晋名将,身材魁伟,相貌堂堂,又是世家出身。成为南康公主的夫婿后,出任琅琊太守,不久又升任徐州刺史。

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对偏安江南的东晋来说,它是京城建康的屏障。东晋的历代皇帝,都选派得力的将领镇守。

荆州刺史庾翼去世后,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桓温被任命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军事。

桓温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当了荆州刺史,踌躇满志。在他出任新职以前,他的好友、时任丹阳尹的刘便对会稽王(后来的简文帝)司马昱说过:“桓温是司马懿一类的人物,不能让他控制荆州。”

桓温到荆州不久,便从军事上提高自己的威望。那时,由李特兄弟建立的成汉政权,占据今四川一带,国力日渐衰落,只有北方的后赵才是东晋的劲敌。他决定先西征成汉。

永和二年冬,桓温未经奏准,便将涪陵、巴东等四郡的兵力集中,以袁乔为先锋,领兵2000名先行,自己率主力部队兼程西进。

第二年春,汉主李势得悉桓温大军进抵青衣(今四川名山北),便命叔父李福、堂兄李权和前将军昝(zǎn)坚,分兵三路前往堵截,将部队埋伏在江南岸的密林深处,出其不意,打败桓温的军队。昝坚对此方案不以为然,坚持领兵经鸳鸯碕渡江,至犍(qián)为(今四川犍为东)摆开战场,以便与晋军决战。

三月,桓温的西征大军到了彭模(今四川彭山南岷江东岸)。他令全军卸下辎重,只带三天干粮,兼程向成都疾进。留下参军孙盛、周楚,带领部分老弱残兵据守彭模,照管军用物资。

李福见彭模守备空虚,还有大批辎重,认为有机可乘,便驱兵轻进。不意遭到孙盛的英勇抵抗,被迫向成都方向撤退。

李权的人马刚一出动,就撞上了桓温率领的主力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

昝坚的一路人马赶到犍为,才发现晋军早已向成都方向开拔,便调转马头,再渡岷江,尾追晋军。昝坚的部队绕了一个大圈子,人困马乏,及至和晋军相遇,不少人偷偷逃跑。昝坚没能把握时机凭借有利的地势阻击晋军,又未能集中兵力与桓温决战,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困守城中的李势,只好硬着头皮率领守城部队迎战晋军。双方在成都西南的笮(zuó)桥(又名夷里桥)摆开阵势。

桓温原以为汉军不堪一击,掉以轻心,结果被猛冲上来的汉军打败。参军龚护多处受伤,仍抡刀砍杀,终因力绝身亡。晋军更加慌乱。桓温见阵脚已乱,不敢恋战,示意鸣金。鼓手错会了他的意思,赶紧扬起木槌,擂响了催阵的战鼓。袁乔一听,立即挥舞利剑,大喊一声,带领部队反冲过去。正待退却的士卒见袁乔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也蜂拥而上。汉军抵挡不住,纷纷逃奔。桓温乘胜追击,一举攻克了成都,反败为胜。

早在晋军破城之前,李势便趁夜带领少数人马和大臣、宫妃,逃到了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

战后桓温想起击鼓的事,觉得蹊跷:我示意鸣金,为什么擂起鼓来了呢?一查,才知是司鼓的士兵领会错了他的意思。按照军法,这是要问斩的。这次因错而获胜,桓温宽恕了他。

第二天,晋军又追到了葭萌。走投无路的李势,便到桓温军中请降。成汉灭亡。

桓温从成都回到江陵,被晋封为征西大将军、临贺郡公。

不久,桓温讨伐姚襄,收复了洛阳。他开始插手政务,把防守洛阳的重任交给了陈。

正在他大力实施“土断”、整顿户籍之际,前燕慕容氏不断向南扩展势力,攻下了许昌、汝南等地,军锋进逼洛阳。

守将陈见燕军强大,借口驰援许昌,领1500名精兵而去。留下的500名羸(lěi,瘦弱)兵,由长史沈劲指挥,把守城垣。终因寡不敌众,洛阳沦陷,沈劲英勇就义。

升平五年(公元360年),前燕主慕容俊去世,子慕容继位,改元建熙。任慕容恪为太宰,慕容评为太傅,掌管朝政。不久,慕容恪去世,慕容评是个庸才,前燕政权日渐衰落。

独揽东晋大权的桓温,认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已经来临,决定再次兴兵北伐。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初夏,他统率5万大军,从姑孰出发,向北推进。黄墟一战,大败了前燕下邳王慕容厉的2万大军;晋军前锋又击败了燕将傅颜,直逼国都邺城。后来晋军粮草短缺,加上前秦派兵增援,慕容垂坚守不出。日子一久,军心动摇。桓温见取胜无望,便下令南撤。沿途遭到燕军袭击,至姑孰时,已不足1万人了。

晋哀帝死后,司马弈继立。改元太和。是为废帝。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冬,桓温废司马弈,另立司马昱为帝,改元咸安。他就是简文帝。

桓温晚年有代晋自立的野心,曾上表要求朝廷“行加九锡之礼”。大臣不服,又得不到士族的拥护,才拖延下来。不久他病入膏肓,至死也未能实现代晋自立的心愿。

相关参考

家世不够军功来凑,打造自己的大佬人生

家世不够的门槛到后来一直若有似无地缠绕着桓温,好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桓温曾经为儿子向王坦之的女儿求婚,王坦之回家征求他老爹的意见,王坦之的老爹王述本来颇为亲昵地把王坦之抱在腿上,听见他提出这件事情大

历史人物 假如桓温真的篡位成功,其父郗愔又会作何感想呢?

魏晋时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所谓“魏晋风度”,东晋的郗超就很有点这种意思。>郗超,(公元336年-378年),字景兴,东晋官员,同时还是著名书法家,书法造诣极高,仅次于著名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祖父是太

历史人物 桓温做了什么,让原本的一代英雄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

桓温:最能代表魏晋风骨的男人,一代英雄又怎会落得遗臭万年?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本站小编一起看下去。>桓温要去攻打蜀国。桓温听说后喜道:“石虎去打凉州,我没有后顾之忧了。此时若不灭蜀,以后怕再没有这么好的

从 ”欲加九锡而不称帝”入手,探析东晋桓温与其他枭雄的异同

自秦帝国完成中国的大一统之后,中国社会迎来了长达400余年统一时期。两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涌现了无数独领风骚的英雄豪杰。在西晋灭亡之后,北方被游牧民族政权掌控,而偏居

走神秘主义道路,桓温能否迎来命运转折

桓温出身的贫穷让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没有绝对的把握绝不去做。因而他在权倾朝野的路上走得深谋远虑、踏实稳重。桓温>首先,是出名。三国故事告诉桓温,要出名首先得找有名气的人给他吹。这一点桓温的

三国魏晋时期的将军职位有哪些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魏晋时期的将军职位有哪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看三国魏晋的史书也好,小说也罢,我们总是被各式各样的官职名称绕晕,文官还好,多看几遍也就明白了,像丞相、尚书、州牧、刺史、太守等

历史秘闻 三国魏晋时期的将军职位有哪些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魏晋时期的将军职位有哪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看三国魏晋的史书也好,小说也罢,我们总是被各式各样的官职名称绕晕,文官还好,多看几遍也就明白了,像丞相、尚书、州牧、刺史、太守等

桓温堪称文韬武略,为何数次北伐尽都失败

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段历史虽然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面,但是这段历史比之三国时期也是同样很精彩。因为这时期也是名将辈出:有那「”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祖逖,也有那「”东山再起”谢安,还有那「”金戈

历史人物 晋朝的桓温杀了三个人,不仅没有被惩罚反而被招为驸马

桓温,谯国龙亢人。他的高祖是三国时期在嘉平之狱中被司马氏诛杀的曹魏大司农桓范。由此谯国龙亢桓氏沦为刑家,在西晋并非高门望族。南渡后,桓温的父亲桓彝交结名士,跻身江左八达之列,并“志在立功”,曾与明帝密

三国魏晋 赤壁鏖兵

赤壁鏖兵官渡之战,袁绍的主力丧失殆尽。他又恼又气,得了一场重病,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去世。曹操经过四年征战,荡平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鏖(ao):激战。雄踞一方,并不是曹操的最终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