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秘主义道路,桓温能否迎来命运转折

Posted 公主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走神秘主义道路,桓温能否迎来命运转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走神秘主义道路,桓温能否迎来命运转折

桓温出身的贫穷让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没有绝对的把握绝不去做。因而他在权倾朝野的路上走得深谋远虑、踏实稳重。 桓温 >首先,是出名。三国故事告诉桓温,要出名首先得找有名气的人给他吹。这一点桓温的基础不错:他还没周岁的时候,父亲的好友温峤看到他,就赞扬说这娃有奇骨,哭哭看。桓温一哭,温峤又说,这是英雄。桓彝很高兴,就让桓温的名字随了温峤的姓,桓温这个名字就是曾经被温峤赞扬的最好广告。后来桓温又勾搭上了刘惔,刘惔也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说他长得“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是孙权、司马懿一流的人物。总之大英雄一定要长得怪模怪样特别抽象,比如说,刘邦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麻子,桓温的脸上就有七星连珠。 >刘邦 >天生异象,也是个出名的路子。走神秘主义道路的桓温终于娶到了晋明帝的女儿南康公主。按说,虽然东晋王族的势力一落千丈,但公主还是公主,想娶她的大有人在,干吗选了个没爹没家族势力的桓温?要不然,是桓山伯和司马英台一见钟情(南康公主能对一个满脸麻子的抽象男一见钟情实在是挺难想象的),要不然是晋明帝吸取了他老爹晋元帝因为忽视军队建设,结果被王敦打到南京的教训,决定选一个有军事天才能够拱卫王权的女婿。不管什么原因,反正娶公主,对桓温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更何况,这个公主的舅舅是庾亮。总之,桓温的这次婚姻,开始把他送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了他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 >庾亮 >(北溟鱼:《在深渊里仰望星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作者简介:北溟鱼,豆瓣高分阅读作者,有非常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字功底,笔力清雅明快,时现筋骨,气韵丰沛,已出版作品有《十七岁的脚印》《大清往事》等。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定的历史必然性极其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定的历史必然性极其重大意义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换一个说法就是: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说,其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

初三历史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相同点:两国改革的性质都是封建社会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都是两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都促进了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了国家的振兴摆脱了危局,但也都是国家走上军事扩张的道路。不同点:改革的

加入头条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让我坚定了追求学术的道路

#我和头条的故事#不知不觉,已经成为头条创作者一年半了,回想2018年2月的蹉跎岁月,不禁感慨万千,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无人问津的自媒体创作者,运营着一个规模不大的公众号,闲来无事时在知乎

一千年前,猪肉命运的历史转折

文|墨墨知道猪,历来负责提供油腻范本。不节制,没分寸,不上进,这大概就是猪给人的主要印象,连带着食客对猪肉的爱好也显得不高级。尽管汉字「”家”就是屋顶下面一个表示猪的「”豕”,但猪肉的地位在中国古代长

一千年前,猪肉命运的历史转折

文|墨墨知道猪,历来负责提供油腻范本。不节制,没分寸,不上进,这大概就是猪给人的主要印象,连带着食客对猪肉的爱好也显得不高级。尽管汉字「”家”就是屋顶下面一个表示猪的「”豕”,但猪肉的地位在中国古代长

三方势力命运的转折点,竟是这场不起眼的战役

导语1644年的怀远之战,既是南明弘光王朝的大好机会,也是清朝多尔衮的战略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是从历史上看这场战争,并不是那么的起眼,因为在闯王李自成一生中的战役,前有山海关大战,后有潼关之战,都被视作

历史百科 走“第三条道路”——“第二半国际”建立

走“第三条道路”——“第二半国际”建立1921年2月22—27日,各“中派”社会党在维也纳召开国际社会党代表会议,来自13个国家的7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宣告成立社会党国际联合会,驻地设在维也纳,

历史秘闻 三方势力命运的转折点,竟是这场不起眼的战役

导语1644年的怀远之战,既是南明弘光王朝的大好机会,也是清朝多尔衮的战略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是从历史上看这场战争,并不是那么的起眼,因为在闯王李自成一生中的战役,前有山海关大战,后有潼关之战,都被视作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不当,成曾国藩政治命运转折点

弱国无外交。曾氏处理此案的苦衷,就因当时的清王朝实际上只有一个空架子。以曾氏的为人,能不知其后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属无奈。1870年6月21日发生的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之一,它涉及法国

苏联 苏联·联共(布)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苏联·联共(布)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20年代中期在联共(布)内部发生的一场争论。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即将结束,苏联的国际地位也有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转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