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杨绾生平简介?杨绾历史评价?

Posted 唐朝

篇首语:活着,如同生命中最后一天般活着。学习,如同你会永远活着般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 杨绾生平简介?杨绾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 杨绾生平简介?杨绾历史评价?

杨绾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杨温玉,武则天时任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等职; 父亲杨侃,玄宗时任礼泉(今属陕西)县令。祖、父都以儒行著称。

杨绾自幼天资聪慧,机敏过人。在他4岁时,一次家中设晚宴招待亲友,大家做一个游戏,每人指自己座位跟前的一个物品,用四个字表达出来。未等客人开口,杨绾就指着桌子上的铁灯树(灯架)应声说道: “灯盏柄曲。”举座无不惊奇,都夸奖说这孩子将来定有大出息。

后来,杨绾的父亲去世,家境日渐贫寒,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读书热情。他常常是独处一室,以经书为伴,九流七略,无所不览,而尤其工于文辞,文笔清丽洒脱,独树一帜。他本来无意于仕途,但因家贫无以养母,便在亲友们的劝说下,参加了进士科的考试,并一举及第,补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年(754),玄宗御勤政楼开制科取士,杨绾又登辞藻宏丽科第一名,被破格授予右拾遗的官职。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反叛,玄宗和太子李亨西逃。杨绾当时没能来得及随同皇帝、太子一起逃走,落入叛军手中。不久,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南)即帝位,是为肃宗。杨绾冒着风险从长安逃出,奔赴灵武,一路跋涉,历尽艰辛。当时肃宗刚刚即位,官员不备,尤其缺乏精通儒家经典、谙熟朝廷规章的儒士,所以杨绾的到来,受到肃宗的欢迎,肃宗任命他为起居舍人、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回长安以后,又先后任命他为司勋员外郎、职方郎中、中书舍人等职。代宗即位后,升迁礼部侍郎,掌管贡举。

科举制度从隋代创立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日臻完善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弊病。广德元年(763)三月,杨绾掌典贡举后,就当时科举制度的一些弊病,向代宗上了一道奏书,并要求废除科举制。杨绾认为,当时的科举考试只是一味崇尚文辞,助长了华而不实、轻薄德行的不正之风,因此他建议: “令各地方县令留意观察那些孝顺父母、操行廉洁,德行上在乡里间著名、学术上通晓经术的人,推荐给州政府,州刺史考试后,再把他们送到中央政府尚书省,任由他们各自选一经,朝廷选择有儒学的人,考问他们二十条经书义理、三道对策。考中上等的马上注拟官职,中等的获得做官的资格,下等的让他们回去。而明经、进士以及道举等科目一并停止。”代宗命令有关方面的官员进行商议,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严武等都同意杨绾的意见。代宗又去征求宰相和翰林学士的意见,他们都认为,明经、进士科实行了很久,如果一旦废除,许多士人就要失业。于是杨绾的建议未能行通。

当时元载担任宰相,公卿百官多极力向他讨好。杨绾性格刚正,从不去阿谀奉承,于是引起元载的不快,要给他点颜色看看。恰好大宦官鱼朝恩被诛,元载说鱼朝恩曾代理国子监事,玷污了太学,须要名儒去清理秩序,便奏授杨绾为国子祭酒,表面上是尊重他,实际上却是剥夺了他的实权。大历十二年(777),元载得罪被诛,四月,代宗任命杨绾为相,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授予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诏出之后,朝野相贺,人们都说杨绾早该在宰相的位置上了。

杨绾素以德行著称,品质端正,生活俭朴。上行下效,他居相位后数月,人心不教自化。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弟,家富于财。崔宽在皇城之南有一幢别墅,池馆台榭,堪称京城第一。杨绾出任宰相后不久,崔宽便派人将别墅拆毁; 中书令郭子仪在邠州行营,听说杨绾拜相,将座内音乐减去五分之四; 京兆尹黎幹受代宗宠信,每次出入,车马百余为伴,前呼后拥,好不威风,至是,也减损车骑,只留下十骑而已。其余望风而变的大小官员不计其数。于是多年来朝中官僚竞相奢侈、讲究排扬的风气为之一变。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央权力大大下降,地方藩镇势力急剧发展,魏博、成德、卢龙河朔三镇以及淄青、山南东道等强藩大镇公开割据自不必说,其他一些内地藩镇,面对衰弱的朝廷,也大都消极对抗。杨绾做相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力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他建议代宗撤销天下团练、守捉使。当时各州刺史都兼任团练、守捉使,掌管军队。杨绾说: “刺史自有持节军事、掌管军旅的职能; 司马是古代的司武,为军事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副使; 司兵参军即现在的团练判官。现在一州之中,既设刺史、司马、司兵参军,又设团练、守捉使、副使、团练判官,官号重复,多所不便,可罢天下团练、守捉使。”代宗下令执行。唐朝旧制,地方州刺史因罪被停职或调离,都要由朝廷下达命令,然后才能离去。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设置了诸道采访使,访察州县官吏的得失情况。采访使认为哪位刺史不称职,可以暂时停止其职务,然后再向朝廷打报告。这致使朝廷权力外移,一些州县官为了自己的荣升,往往也屈从于采访使,秉承采访使的旨意办事。安史之乱以后,采访使改为观察使,有的由节度使兼任,有的专设。杨绾又建议取消藩镇的这一权力, “自今以后,各州刺史或不称职,或贪赃枉法,本道观察使要上奏朝廷,不得擅自停止其职,刺史也不得动辄去节度使治所。如州刺史故去,观察使也不得派人前去代管州政,而应由刺史副职代领。”代宗也下令各地执行。当时各藩镇都自行召募军队,尽量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杨绾又建议代宗下令规定各镇的兵员数,各镇不得私自召募。又将州兵分为两种,一种由政府发给本人及家人衣粮,称作“官健”; 一种是召募当地百姓,春夏务农,秋冬军训,只发给本人粮菜,称作“团结”。杨绾的这些措施,对于一些强藩大镇来说,只是一纸空文,不过在内地那些弱小的和忠于朝廷的藩镇,大都得到了贯彻,所以从这以后,朝廷的威望有所提高。

元载做相时,制定官吏俸禄,厚外官而薄京官,以鼓励人们外任。但这样做的结果,致使许多京官的俸禄不能自给,常向外官借贷。杨绾和另一名宰相常衮一起建议,增加京官的俸禄,最高的三师、三公、侍中、中书令,每人每月加至120贯,最低的国子书、算学博士,助教等,每人每月加至1贯917文。当时的物价,米每斗为200文左右,这样,俸禄最高的官员每月可购买600斗米,而最低的每月只可购买不到10斗的米。当然,官员除俸禄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收入。此外,从安史之乱以来,地方州县官的俸禄也极不统一。江、淮地区的一些富庶大郡,州刺史每月的俸禄可拿到一千贯,而在一些贫困边远地区,同是上州刺史,每月的俸禄收入却只有数十贯,这样也促使人们都争相到富州去任职,而不愿到贫困的边远地区去做官。杨绾又建议代宗对这一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不论是富州还是穷郡,刺史一律拿80贯的俸禄,县令40贯,观察使100贯,使优狭相约。当然,从两税法实行以后,地方财政实行了包干的制度,一些藩镇和州县官员的俸禄收入远远超过了规定的数目,而另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甚至无俸钱可充,又回到了地方官员收入悬殊的老路。

杨绾做相以后,致力于拨乱反正,使当时的朝政迅速得到好转。正当代宗倚重他进一步厘革旧弊、整顿朝纲时,不幸杨绾身患重病。代宗特令他到中书省疗养,派御医为他诊治,但他的病情却不见好转。大历十二年(777)七月,杨绾终于在做相三个月后病逝。代宗哀痛不已,对群臣说: “天不让我致太平,为何夺我杨绾如此之快!”废朝三日,诏赠官司徒,并赠送其家绢1000匹,布300端。又令文武官员都到其府上吊唁,代宗本人也派中使代往吊唁。宰相丧事恩遇哀荣如此之盛,近年来不曾有过。

杨绾去世后,太常寺为其谥号文贞。唐代谥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大虑克就曰贞,外内用情曰贞,清后守节曰贞,图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代宗以为其谥号不能反映杨绾的功德,又下诏说: “谥法曰:‘忠信爱人曰文,平易不懈曰简。’宜谥曰文简。”比部郎中苏端对杨绾的谥号持有异议,认为太优,上表论列,最终还是谥以文简之号。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杨绾简介_杨绾以德闻名_杨绾拜相,镇俗移风_杨绾字公权

本名:杨绾别称:杨司徒字号:字公权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唐人(汉族)出生地:华州华阴主要作品:《条奏贡举疏》《上贡举条目疏》《裴遵庆碑》等主要成就:疏议贡举,为相清俭官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历史人物 杨绾年少聪慧机敏 老子说他因好杀生而短命

杨绾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因死后被朝廷追赠司徒而人称杨司徒,出身弘农杨氏,年少时就很有名气了,后来更是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当上了宰相。可是拜相后不久他就中风了,最终在60岁那年去世,这是所谓的“慧极必伤”吗

历史人物 杨绾是哪个朝代的人

   杨绾,生年不详,卒于公元777年,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名相。当时,唐代论文人之才,有三层,第一层是诗才,第二层是史才,第三层是治世之才。但是杨绾是当时文人中的一朵奇葩

历史人物 镇俗移风──杨绾事迹,冒险犯难,重视教育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氏。祖父名温玉,武则天时为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亲叫侃,开元中醴泉令,他俩都以儒学德行著称。杨绾生来聪惠,年四岁,处在群体昆仲之中,显得聪敏才识过人。有回夜宴亲朋贵宾,行酒令,

杨绾是哪个朝代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杨绾,生年不详,卒于公元777年,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名相。当时,唐代论文人之才,有三层,第一层是诗才,第二层是史才,第三层是治世之才。但是杨绾是当时文人中的一朵奇葩

历史人物 唐朝左散骑常侍、宰相刘滋简介,刘滋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人物生平刘滋少以门J,调授太子正字,历涟水令。吏部侍郎杨绾荐滋堪为谏官,拜左补阙,改太常卿,复为左补阙。辞官侍亲还东都,河南尹李M署奏功曹参军。无几,丁母丧,服除,迁屯田员外郎,转司勋员外郎,判南曹,

历史人物 唐朝经学家、宰相张镒简介,张镒怎么死的

人物简介张镒是朔方节度使张齐丘之子,早年以父荫授左卫兵曹参军。后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年贬抚州司户参军。再贬晋陵令。江西观察使张镐表为判官,再迁屯田员外郎。与杨绾、崔v甫友善。大历初年,出

唐朝 杨炎生平简介?杨炎历史评价?

杨炎一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杨炎出生在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一个书香门弟的士大夫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杨大宝,唐初任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令,当时唐朝尚未统一全国,晋北地方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兵进攻龙门,

唐朝 魏征生平简介?魏征历史评价?

魏征有史以来,我国享有盛名的谏臣屈指可数,而在其时受朝野尊崇以至为后世楷模者,更是寥若晨星,唐初杰出的政治家魏征正是这样一个古今传颂的人物。唐太宗曾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

唐朝 刘晏生平简介?刘晏历史评价?

刘晏唐朝政府的财政状况,自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就处于极度窘迫之中。在这一形势下,刘晏受命于危难之时,勇挑重担,肩负起理财的大任,他夙兴夜寐,辛勤工作,为大唐帝国经济的恢复与振兴,殚精竭虑,成为唐代后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