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杨绾简介_杨绾以德闻名_杨绾拜相,镇俗移风_杨绾字公权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杨绾简介_杨绾以德闻名_杨绾拜相,镇俗移风_杨绾字公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杨绾简介_杨绾以德闻名_杨绾拜相,镇俗移风_杨绾字公权
本 名:杨绾
别 称:杨司徒
字 号:字公权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唐人(汉族)
出生地:华州华阴
主要作品:《条奏贡举疏》《上贡举条目疏》《裴遵庆碑》等
主要成就:疏议贡举,为相清俭
官 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追 赠:司徒
谥 号:文简
杨绾–唐朝名相
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幼年时便以聪慧闻名,等到长大后,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一览无遗。尤其擅长文辞,词藻结构清新韵足。崇尚玄理,沉静寡欲,经常独处一室,左右摆满经书,凝视满席书籍,非常宁静。内心明晰而运用隐晦,不求声名,每次写文章,羞愧于自白,不是知己的人不可看见。早年孤苦贫寒,以孝敬母亲而闻名,有时缺乏美味食物,脸上即显出忧虑。亲友劝说他去谋求俸禄,于是考取进士,调补为太子正字。天宝十三载(754年),玄宗御驾勤政楼,考试录用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的贤人,命有关部门提供食物,天黑才结束。选取辞藻宏丽外,还加考诗赋各一首。制举考诗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此时登科有三人,杨绾为第一名,被破格授予右拾遗。
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肃宗在灵武即位。杨绾在贼军中冒着危险,披榛求食,赶着路程。此时朝廷正急需贤臣,等到杨绾赶到,大家都感到很高兴,升为起居舍人、知制诰。历任勋员外郎、职方郎中,仍然是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过去,对年龄大的舍人称为“阁老”,官署杂乱难以统计,称为“阁老”的人有五分之四。杨绾认为他们品秩同列,待遇同等,全都应平均分配,此举深受当时舆论称赞。又升为礼部侍郎,向肃宗分条目上奏贡举的弊端。代宗诏令左右丞、各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给事中、舍人共同商议此奏文。给事中李讷、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议的内容与杨绾相同。李讷等人的论述与杨绾相似。宰臣们上奏说明举人旧业年月已久,很难速改,如今的举人还望能同意进行,来年再奉诏停止,仍然诏令礼部立即分条目上奏。代宗以废止进士科问题询问翰林学士,对答说:“进士制度由来已久,立即废除它,恐怕会耽误学业。”于是诏令孝廉与旧举同时进行。杨绾又上奏关于史贡孝悌力田以及童子科等考试,其孝悌力田应该具有实际意义,童子越来越多,不在常科,而都在岁贡,担心助长侥幸风尚。代宗诏令停止。又升为吏部侍郎,根据法则推举选用,精心考察人物,以办事公道受到称赞。
此时元载执掌大权,公卿大多依附他,杨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曾私下拜谒元载。元载认为绾平时声望很高,在外表示对他尊重,内心实际却对他疏远忌恨。鱼朝恩死后,元载认为鱼朝恩曾经出任国子监一事,玷污了太学,应该用名儒主理国子监,以明晰秩序,于是上奏提拔杨绾为国子祭酒,实际上是想以将他放置在散官职位上。元载贪财冒犯之举越来越盛,天下之人都对杨绾评论称赞,代宗非常清楚这些,考虑到载在枢衡任职已久,没有马上将其罢免。仍将杨绾升为太常卿,任礼仪使,凭借杨绾用以将久废的祭祀礼节振兴起来,同时以观察其成效。同年三月,代宗定计逮捕元载,将其诛杀。四月初一,代宗任命将杨绾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杨绾多次表示恳请让位,代宗不同意。杨绾德高望重,且质朴忠贞、车服俭朴,素以品德举止著称。任命他为相的诏令公布后,朝野之人相互祝贺,朝中权贵移风易俗的例子有许多:
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今四川省西部)崔宁的弟弟,家境富有,在长安之南建有别墅,其中的池馆台榭,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崔宽得知杨绾拜相后,在当天就暗中派人将其拆毁。
中书令郭子仪驻守邠州(治今陜西彬县),他正在宴请宾客时听说杨绾为相,便将在座助兴的声乐队减去五分之四。
京兆尹黎干受代宗宠信,每次出入车马有一百多辆,但也在杨绾拜相当日减少车马,只留十匹而已。
除此之外,其余闻风而动、将奢变俭的人不可胜数。杨绾又与常衮向代宗举荐被贬的湖州刺史颜真卿,代宗当即颜真卿入京担任刑部尚书。二人还向代宗举荐淮南判官关播(唐德宗朝官至宰相),使其被召为都官员外郎。杨绾在相位不到数月,便为人心所归。
杨绾患有痼疾,拜相不久后便中风,代宗优诏令他在中书省休养。代宗每次在延英殿引见杨绾时,都特许由人扶入。代宗内心看重杨绾,一心任用他,对他非常礼遇宠爱。改革朝政的弊病,惟杨绾是瞻。杨绾多次上奏请求辞位,代宗多次下诏回绝。等到杨绾病重时,代宗每天派遣宦官前往询问病情,并命御医在其身旁时刻守候。每次听说他的病有起色,代宗便喜形于色。同年七月二十日(777年8月27日),杨绾病逝,享年六十岁 。前来探望的宦官急驰回宫奏报。代宗闻讯后,惊愕悲悼许久,为他辍朝三日,并下诏追赠杨绾司徒。其后,代宗又命文武百官前往杨绾的宅第,与特派内常侍吴承倩会同吊唁,并赐其家绢千匹、布八百端。代宗非常惋惜,对朝臣们说:“上天不让朕致力于太平,为什么将朕的杨绾夺走这样快!装殓之时,朕与众卿悲痛哀悼之情正同啊。”宰相死后受到如此恩遇,长久以来少有人能与杨绾相比。太常最初为杨绾拟定的谥号为“文贞”,但宰相常衮平素便忌恨杨绾得到代宗宠任,至此时更唆使比部郎中苏端上疏大肆诋毁杨绾。代宗发怒,将苏端贬为广州(一作巴州)员外司马, 仍谥杨绾为文简。同年十月,杨绾下葬长安少陵南岗。
相关参考
杨绾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杨温玉,武则天时任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等职;父亲杨侃,玄宗时任礼泉(今属陕西)县令。祖、父都以儒行著称。杨绾自幼天资聪慧,机敏过人。在他4岁
杨绾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因死后被朝廷追赠司徒而人称杨司徒,出身弘农杨氏,年少时就很有名气了,后来更是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当上了宰相。可是拜相后不久他就中风了,最终在60岁那年去世,这是所谓的“慧极必伤”吗
杨绾(718年-777年8月27日),唐朝中期名相,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天宝十三载(754年),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名列第一,升为右拾遗,随后历任起居舍人、职方郎中、中书舍人、礼部侍
杨绾,生年不详,卒于公元777年,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名相。当时,唐代论文人之才,有三层,第一层是诗才,第二层是史才,第三层是治世之才。但是杨绾是当时文人中的一朵奇葩
杨绾,生年不详,卒于公元777年,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名相。当时,唐代论文人之才,有三层,第一层是诗才,第二层是史才,第三层是治世之才。但是杨绾是当时文人中的一朵奇葩
人物简介张镒是朔方节度使张齐丘之子,早年以父荫授左卫兵曹参军。后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年贬抚州司户参军。再贬晋陵令。江西观察使张镐表为判官,再迁屯田员外郎。与杨绾、崔v甫友善。大历初年,出
历史人物 唐朝左散骑常侍、宰相刘滋简介,刘滋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人物生平刘滋少以门J,调授太子正字,历涟水令。吏部侍郎杨绾荐滋堪为谏官,拜左补阙,改太常卿,复为左补阙。辞官侍亲还东都,河南尹李M署奏功曹参军。无几,丁母丧,服除,迁屯田员外郎,转司勋员外郎,判南曹,
历史人物 张延赏简介_张延赏旧唐书·张延赏传原文及翻译_张延赏,中书令嘉贞子_李晟为什么反对张延赏拜相
本名:张延赏别称:张宝符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蒲州猗氏官职:左仆射、同平章事爵位:魏国公谥:号成肃张延赏–唐朝宰相 张延赏(726年-787年),原名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
历史人物 文钦简介_文钦儿子_文钦、文鸯、文聘_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文钦
本名:文钦字号:字仲若所处时代:三国时期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谯郡(今安徽亳州)官职:幽州牧、镇北大将军爵位:谯侯相关事件:淮南三叛文钦–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文钦年少时以名将之子、勇敢果断闻名。建安二
本名:苏则字号:字文师所处时代:三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扶风武功主要成就:护羌校尉镇压曲演叛乱侍中苏则–曹魏大臣 苏则少年时就以学问操行闻名于乡里,被推举为孝廉和茂才,朝廷征召他去任职,他都没有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