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镇俗移风──杨绾事迹,冒险犯难,重视教育
Posted 皇上
篇首语: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镇俗移风──杨绾事迹,冒险犯难,重视教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镇俗移风──杨绾事迹,冒险犯难,重视教育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氏。祖父名温玉,武则天时为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亲叫侃,开元中醴泉令,他俩都以儒学德行著称。杨绾生来聪惠,年四岁,处在群体昆仲之中,显得聪敏才识过人。有回夜宴亲朋贵宾,行酒令,照规矩各人举出坐中之一物,以四声表明,诸多来宾尚未发言,杨绾应声指着铁灯树说:“灯盏柄曲。”众人全都惊异极了。>等到长大成人,他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之经籍,无不涉览,尤其工于文辞,词藻思路清晰远赡。而且崇尚玄理,沉静寡欲,常独处一室,左右堆满经书,积尘满案而沉浸其中,个性之谦冲、澹如由此可知。内在修为隐含光焰,可表面却显得昏晦无用,不欲彰显自己的名声,每回为文,耻于自白、显示,除非知己,否则不可能得而见之。>杨绾早孤,家贫,奉养母亲以孝闻名,给母亲吃好的、穿好的,倘若青黄不接,有所缺失,则忧形于色。后举進士。调补太子正字。天宝十三年,玄宗亲临勤政楼,开科考试,选取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等举人,特命有关部门供应膳食,至黄昏才结束。除了录取辞藻宏丽之外,个别还试作诗赋各一首。制举制度再试诗赋,自此开始也。当时登科者三人,杨绾为之首,超授右拾遗。> >冒险犯难 赶赴行辕 重视教育>天宝末年,安禄山反,肃宗即位于灵武。杨绾自贼众中冒险犯难,餐风宿露、披榛求食,一路奔赴朝廷行辕所在。此时朝廷正急于求贤,及至杨绾赶到,众人心中都充满喜悦,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历司勋员外郎、职方郎中,掌诰一职依然如故。又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照往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其中划归阁老者,五有四人。杨绾以为官品依秩属于同列,给受应该平均,于是有关种种悉数平分之,此等措施甚为当时舆论赞美。后再迁礼部侍郎,曾上疏,条分缕析的奏明贡举之流弊。>他说:“静观夏商周三代之选能士、任贤才,皆考察其日常德行,故能以德风感化、民俗淳朴,国祚长远。暴秦焚书坑儒,二代而亡。汉朝兴起,杂取前三代之施政,弘扬四科之举,西京方始振兴经术之学,而东都始终坚持注重名节之德行。于是最终有了近戚窃位,强臣擅权,弱主孤立,母后专政,而社稷不稳,终止了四百年之国祚,那哪是重视兴办学校、遵行天道、善化乡里民俗呢?臣以为,此刻国家应革除魏、晋、梁、隋之弊端,承袭夏、殷、周、汉之志业,四方归正,九州一同,再重视教育,务实天人合一的德化风气。哪有舍弃远古皇王举士之正道,而追随混乱时代取人之术呢?这是公卿大夫的耻辱也。”>杨绾所奏,实为正论。于是肃宗下诏停之。杨绾再迁吏部侍郎,历次典选、举士,推荐人才、精核人物,都以公平著称。>孤立中道 清贞自守>当时元载秉持施政,公卿诸侯大多趋附之,唯有杨绾孤立中道、不偏不倚,清贞自守,未尝私自進谒过他。元载认为杨绾雅量、名望素来高超,外貌表示尊重,内心实际上只想疏远他、妒忌他。正巧鱼朝恩去世,元载以朝恩曾判国子监事,玷污太学,应该得到名儒上任,以清整其秩序,乃上奏杨绾为国子祭酒,实际上是想以闲职处置他。> >元载贪污腐败日甚一日,天下所有的清议与舆论,也全都归止于杨绾的高尚道德,其实皇上深知,只是认为元载久在朝中重要的机关任职,无法立即罢黜遣归而已。但仍升迁杨绾为太常卿,充礼仪使,以郊庙礼仪久废,藉杨绾之力重新提振起弊,也是利用此机会,观察其所发挥的效用。>是年三月,元载伏诛,皇上乃拜杨绾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杨绾长久以来,积累的名声,早具位居公辅之资格,及至诏书一出,朝野人士互相道贺。杨绾累次上表恳辞谦让,可皇上执意很重,杨绾就不敢再辞。>人心自化 镇俗移风>杨绾素来以德行高尚闻名,本质真性坚贞廉洁,车舆服饰俭朴,居庙堂相位不到数月,人心自然归化。御史中丞崔宽,剑南西川节度使宁之弟,家富于财,有别墅在皇城之南,池馆台榭,堪称当时第一。杨绾拜相之后,崔宽即日起偷偷潜回,遣散奴仆、拆毁华屋。中书令郭子仪在?州行营,闻杨绾拜相,座内音乐声马上减散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素来以承恩受宠,每次出入车队驾驭百余众,也立即在三日内减少车骑,唯留十骑而已。其余望风变奢从俭者,不可胜数,其镇俗移风的示范就是如此的巨大。> >杨绾宿有痼疾,居职不过十日,即中风,皇上优待下诏,令他就在中书省摄生保养,每次引见他至延英殿,特许人搀扶進入。当时革除旧弊措施,唯杨绾马首是瞻,恩遇荣宠没有第二个人。杨绾累次上疏辞位,可上头频频下诏敦促嘉勉不许卸任。及至杨绾病笃,皇上每日派发朝中使臣,到相府慰问,尚书御医,日夜环侍在侧,皇上只要听闻他稍有起色,则喜形于色。杨绾病逝,此时中使正在门口,立即飞驰奏于皇上,代宗为他震惊哀悼甚久,辍朝三日。赠司徒。又下诏文武百僚光临于其宅第,遣内常侍吴承倩会吊,赠绢千匹、布三百端。上深惜之,谥曰文简。相关参考
杨绾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杨温玉,武则天时任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等职;父亲杨侃,玄宗时任礼泉(今属陕西)县令。祖、父都以儒行著称。杨绾自幼天资聪慧,机敏过人。在他4岁
杨绾(718年-777年8月27日),唐朝中期名相,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天宝十三载(754年),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名列第一,升为右拾遗,随后历任起居舍人、职方郎中、中书舍人、礼部侍
杨绾,生年不详,卒于公元777年,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名相。当时,唐代论文人之才,有三层,第一层是诗才,第二层是史才,第三层是治世之才。但是杨绾是当时文人中的一朵奇葩
杨绾,生年不详,卒于公元777年,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名相。当时,唐代论文人之才,有三层,第一层是诗才,第二层是史才,第三层是治世之才。但是杨绾是当时文人中的一朵奇葩
杨绾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因死后被朝廷追赠司徒而人称杨司徒,出身弘农杨氏,年少时就很有名气了,后来更是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当上了宰相。可是拜相后不久他就中风了,最终在60岁那年去世,这是所谓的“慧极必伤”吗
1.中国古代重视教育的传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中国古代教育从广义文化的角度看,人类创造的文化,即经验、知识和技能等,是依靠广义上的教育手段来传承和扩播的.消极影响:创立儒家学派的孔丘虽在
谁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武昌起义爆发前夕,起义消息泄密,多名革命志士相继遇害。危难时刻,程正瀛挺身而出,冒险犯难,对着清廷的忠实爪牙、工程营二排排长陶启胜举枪一射,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首义第一枪。吊诡的
谁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武昌起义爆发前夕,起义消息泄密,多名革命志士相继遇害。危难时刻,程正瀛挺身而出,冒险犯难,对着清廷的忠实爪牙、工程营二排排长陶启胜举枪一射,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首义第一枪。吊诡的
公元前352年,商鞅因为变法有功,被秦孝公提拔担任了秦国最高的官职——大良造。成功在前,大权在握,这时的商鞅志得意满,放开手脚进行第二次变法。这第二次变法,改革力度更大,把秦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
这也许不需要丁丁来告诉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住房、医疗和教育,这也是被大家戏称的压在当代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确实,现在的普通老百姓家庭,要购房一套房子恐怕要一辈子的积蓄;许多小康家庭因为一个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