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梁适生平简介?梁适历史评价?

Posted 宋朝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梁适生平简介?梁适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梁适生平简介?梁适历史评价?

梁适

梁适,字仲贤,真宗咸平三年(1000)出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的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梁灏,雍熙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年42岁暴病卒。梁灏死的时候,梁适还小,他的哥哥梁固恩荫获出身。

梁适与梁固受家风的影响,皆自幼嗜读,并早有所成。梁固13岁时即著《汉春秋》,梁适后来辑其父遗文如制、诏、奏议等为书,并自撰其文,进献朝廷,得真宗赞赏,夸奖他说: “梁灏有子矣。”遂即授其官秘书省正字。

仁宗天圣初年,梁适补任开封府工曹参军,知府吕夷简非常欣赏他的精明与干练,特推荐他于朝廷,擢任苏州昆山县(今属江苏)知县。任满徙知梧州(今属广西)。

梧州地区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政权统治之下,赋税尤重。入宋以后,广南西路转运使又以调用不足,复实行赋税折变,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梁适为此上书朝廷,要求蠲减梧州赋税,得朝廷允准。诏赋税勿折变缴纳、并废除一些杂敛。从此以后,梧州人民的赋役负担有所减轻,梁适也颇得称誉。任满,还京任为勾当在京诸司粮料院,迁官大理寺丞,复通判泰州(今属江苏)。

泰州地处长江下游,水乡泽国,水患频仍。在此之前,地方官府为了治水,曾在泰州境内修筑港口、待贤二条长埭,以节水势。但因为每年在河上的船只来往颇多,埭久废圮,仍不免水患,且行船受阻。于是梁适到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兴修水利,调夫浚修港口、待贤两埭,并清理河道。河渠整修后,不仅水流通畅,避免了水患,且便利了行船。

明道二年(1033)发生全国性饥荒,淮南地区尤重。梁适即在境内募集大姓储粮,作米粥以济贫民,救活了许多濒于死亡的贫民,然后招抚流亡,减免赋税,使其安家居业,恢复生产,颇见成效。任满仍调入京,监在京广衍仓。

梁适虽入仕居官,仍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追求学业上的成就。他的哥哥梁固入官以后参加科举,中大中祥符进士。梁适也决心向哥哥学习。景祐四年(1037),梁适在职参加了这年的科举大考,亦榜上有名,获进士及第出身,遂改官太子中允,出知京东淮阳军(治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

京东地区每年预出官钱和买布帛70万匹,后来不断增加,数额增至200万匹。梁适对此上书认为,预买本为惠济下户贫民、摧抑豪强兼并的一项便民措施,但现在市买数量激增,则恐伤农,多买无益。建议削减京东预买绢130万匹,仍维持原来和买数量。仁宗采纳其议,下诏实行。

朝廷举行南郊大礼,仁宗在诏书中录用五代后梁政权朱全忠的后代,致人言纷纭。梁适也上书认为,朱全忠为唐朝叛臣,现录用其后,不足以示劝戒之意。仁宗采纳他的意见,取消了录用朱全忠后的打算。并擢梁适为审刑院详议官。

梓州(治今四川三台)人白彦欢,利用宗教骗取钱财,自称能依鬼神作法,又常用诅咒等迷信办法致人于死,白彦欢因此被告发系狱。有司拘于常法,以白彦欢杀人不见伤,故从轻判其罪。梁适则认为,若用刀杀人要判极刑,而杀人不见血,罪就更重,力主应据法予以重判。在他的坚持下,白彦欢最后被判重辟。

有一天,一只类似鹤雀的鸟飞来停在皇城端门之上,又从端门飞至内宫之中,引起朝廷上下的好奇,议论纷纷。有人为此上书说,这是一只祥鸟,祥鸟飞落宫中,象征着天下大治,是祥瑞之至。针对此种议论,梁适亦上书,力加反驳,明确指出: “这是一只野鸟,飞入宫廷不足为奇,何瑞之有!”劝谏仁宗不要相信。

梁适的才干越来越为仁宗赏识,欲重用他,但遇到一些人从中作梗。仁宗欲擢梁适为御史,执政大臣拘于常例不予认可。仁宗欲提拔他为谏官,有人又说他资历太浅。但仁宗仍诏迁其官为太常博士,命为提点京东刑狱公事。复改为开封府推官。有一次,他同谏官燕肃一起进宫受仁宗召见,因事说到“何次公”,仁宗问: “次公是不是汉代一个什么人的名字?”燕肃一时无以为答,梁适随即应答道: “历史上字次公的有两人,一是盖宽,一是黄霸。”仁宗极欣赏他的博学与记忆,因问及他的身世。当仁宗得知他就是梁灏之子时,对他越发器重。当后来有执政大臣荐补梁适为外官时,仁宗说: “此人先留着,等谏官有阙,可用之。”果不久以后,梁适即除右正言,任职谏院。

梁适任谏职后,果不负仁宗所望。他不畏权贵,不循私情,犯颜谏诤,秉笔直书,克尽职责。

官员林瑀由仁宗特旨任命为天章阁侍讲,梁适上书劝谏仁宗说,林瑀无侍讲之才,条列其过,力陈除任不当。又有知枢密院夏守癱为将带兵经略陕西,无功而还,复职枢密院。梁适上书认为,此种人不宜复职枢密院,掌典机密。鄜州路钤辖黄德和在与夏军的战斗中,畏怯先逃,造成宋军的重大损失,梁适主张对其要予以重责严惩。又有龙图阁直学士张存奉命知延州,以延州地处边郡,为宋朝边防的冲要地区,遂畏惧不前,要求改任他郡。梁适亦上书指责张存此种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而不顾国家大事的利己行径。还有入内都知岑守中以受贿罪拟贬光州,但岑守中却依恃仁宗宠爱,要求留在京师。梁适上书仁宗,不可循情废法,卒遣其郡。

宋政府以陕西备边,粮草储蓄不丰,欲加重税收,引起老百姓的不安。朝廷又以北京大名府地当冲要,欲征收赋役,大建宫阙,梁适皆上书力谏而止。当时,宋政府面临着财政开支严重不足的问题,为节省浮费,梁适还与御史中丞贾昌朝一起校定真宗景德年以来朝廷各项费用的数目,拟定了朝廷内外上下的费用数目,最后每年可节省费用达数百万缗。

庆历二年(1042),梁适迁擢为知制诰、判昭文馆、知审刑院。辽朝这时遣使臣刘六符来宋,就宋夏议和问题从中与宋朝磋商。仁宗以此为大事,特命梁适为大使,出使辽朝,就宋夏议和的条件通过辽方转达给西夏政权。后又奉使至延州(今陕西延安)直接与西夏的代表谈判。在谈判中,梁适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立场,几经往来,到庆历四年(1044)十月,宋夏遂达成和议。仁宗以宋夏和议告成,欲擢梁适为枢密副使。梁适以时任枢密副使任中师有亲戚关系,力辞,遂避嫌改为直史馆、判太府寺、同修起居注,奉命出使陕西、经制陕西驻军粮草,与知庆州范仲淹条奏边防重事十余条,备言攻守之计,为仁宗采纳,下诏实行。

之后,梁适以权判吏部流内铨、权发遣开封府,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寻求外郡,出知兖州(今属山东)。兖州是宋代冶铁重地,有著名的莱芜监,规模甚大,冶场十八所,矿工数千人。但这里的铁冶自宋初以来都由官府经营,有的差派衙前管理,矿工的来源则采用劳役制,差派农户充任。由于官府征收的铁税苛重,冶户负担过重,致使冶户大多破产以偿逋税。十八处冶场有的也废弃不兴。为了恢复这里的冶铁业,梁适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是变更旧有的铁冶经营方式,变劳役制为募役制,招募矿工开采矿冶,成绩大者还可授以官职。从此凡铁冶皆募人为之,冶铁不再为当地民户之累,而且铁课也逐年增加至数百万斤。

知兖州任满后,梁适擢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河阳(治今河南孟县以南),复迁枢密直学士、徙知延州。不久,因母亲去世,他辞职回家奔丧。路过京师时,得仁宗召见,他向仁宗申明前曾遭有朋党之见的人的排挤,希望朝廷能予雪冤,仁宗答应他的要求。服除,仁宗欲擢任他为翰林学士,不料任命还未发表,梁适所说的那些人便又纷纷上书,一齐攻击他。仁宗觉得,既然如此,梁适也无法在京城任职,遂命他以侍读学士出知澶州(治今河南濮阳),继以秦凤路经略使,移知秦州(治今甘肃天水)。秦州为边远地区,因宋夏之战,许多土地荒废不耕。梁适为恢复发展沿边地区的农业生产,遂招募沿边州县的弓箭手耕垦荒地,使大片荒地变成良田。他还奏请朝廷,削减沿边戍兵,精简官府机构,削减属下官吏百余人,以减轻当地人民的负担。针对当时边疆地区私自铸钱严重的情形,他还奏请朝廷改革陕甘边区的货币制度,铜、铁钱并行,既减轻了私铸钱币的情形,又平抑了当地物价。这些措施的采取,也使梁适获得了朝廷内外官员的好评,政声鹊起。加之朝廷官员的几经黜陟,对他有成见的人相继离开朝廷,他才得以重新入朝。先由礼部郎中、吏部郎中擢任知审刑院,又历同群牧使,皇祐元年(1049)升为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直接参预军政大事的处理。

此时的仁宗,沉溺后宫,宠爱贵妃张氏。而张贵妃又借宠弄势,甚至干预朝政,卖官鬻爵,其伯父张尧佐也在一天之内,连晋宣徽南院使、淮康节度使、景灵宫使、群牧制置使等四使,引起众人嗟骇。台谏官员交相上书,力加反对。仁宗愠怒,欲治罪上书的台谏官员,并下诏今后谏官上殿言事,须先征得中书门下大臣的同意,欲以宰执遏制谏官。梁适为此面奏仁宗说: “台谏论事,是其本职。张尧佐实恩宠太过,除授其官职太多太快,恐非陛下爱护张尧佐之上策。”又反复向仁宗陈说利害,终使仁宗渐渐回悟,下诏削除张尧佐二使之职。

广南西路这时发生以侬智高为首的僮族起义。侬智高野心勃勃,沿郁江东下,攻下邕州横山寨,进而占有广西重镇邕州,并建名为“大南国”的割据政权,自称仁惠皇帝。侬智高还上书宋朝廷,要求朝廷授其邕桂节度使的称号,企图使割据合法化。仁宗与宰臣们为急于平叛,欲答应侬智高的要求为缓兵之计。对此,梁适力加反对,他对仁宗说: “朝廷决不能轻率答应侬智高的要求,若不问是非曲直,一味迁就其无理要求,臣恐岭南不久即非朝廷所有了。”在梁适的劝说下,仁宗决定派枢密副使狄青为帅,发兵讨伐侬智高。皇祐五年(1053)平定侬智高以后,仁宗对侍臣们说: “若没有以前梁适对朝廷的建议,则南方安危至今还恐未定呢!”遂诏迁梁适为参知政事。

辽朝自景祐初年宋夏发生战争冲突以后,也不断提出一些苛刻条件要挟宋朝。辽朝曾派使臣至宋,提出在双方往来的国书中,要改变双方原来的称呼,提出宋朝改为“南朝”,辽朝改为“北朝”。仁宗对此颇感为难,征询中书和枢密院两府大臣的意见,有人犹豫不定,有人不持可否,梁适则表示意见说: “契丹的要求决不能答应。宋之为宋,受之于天,断不可随意更改。契丹也是他的国名,也要更为北朝,自古以来,岂有无名之国!”在梁适的坚持之下,终于促使仁宗断然否决了辽朝的这一无理要求。

皇祐五年(1053)七月,梁适再由参知政事擢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庞籍、陈执中一起为相。梁适通晓律令,临政处事颇有胆识。

受仁宗亲信的宦官王守忠恃宠弄势,在授其官职时,竟厚颜向仁宗提出,授其节度使的称号。节度使自宋初以来为武官高级虚衔,恩数同执政,俸禄则高于宰相,并给仪节,称为旌节。一个小小的宦官竟要求如此称号,太有点自不量力,不知天高地厚,但仁宗则犹疑未定,对此梁适上言仁宗,予以明确地抵制。又仁宗宠爱的张贵妃死了以后,仁宗欲追封其为皇后,并用皇后之仪治其丧葬,梁适又以为不可,面陈仁宗,以为自宋朝开国以来无此先例,并力辞张氏丧葬园陵使之职。宰相陈执中却一味迎合仁宗的意思,张贵妃终以皇后规格安丧。经过几件事情之后,梁适因常忤仁宗之意而使仁宗开始对他不满,梁适与同列陈执中也愈来愈不合,常为事发生严厉争执,加上梁适本人亦多意气用事,为政处事喜用智数,故也不为清议认可,因此,御史马遵、吴中复等人便先后上书,弹劾梁适,指责他“贪黩怙权”等。在这种局势下,梁适提出辞职,至和元年(1054)七月,罢相出知郑州。梁适为相,前后仅仅一年时间。

梁适莅郑州不久,仁宗又以其为朝廷重臣,寻又除授其观文殿大学士,改知秦州(治今甘肃天水),经营西部边防事务。

秦州为防御西夏的重点地区,境内建有古渭寨(位今甘肃陇西境)以为防守之用,但屡遭附近诸少数民族的抄掠。后来宋政府在这一地区加派军队驻守,则又引起这些少数民族的惊疑,形成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为安抚诸族,梁适亲备礼物去见诸羌族首领,开诚布公,晓以大义,说明利害,终于取得他们的谅解与支持。然后梁适又奏明朝廷,罢撤增益的军队。自此以后,这一带平息下来。

之后,梁适又奉命徙知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因西夏境内的边民多流入宋境,耕种屈野河(流经今内蒙、陕西境内的乌兰木伦河、屈野河)以西的田地,宋政府欲收回这些土地,于是又命梁适为定国军节度使、检校太傅、河东路经略使、知并州(治今山西太原)。为此,梁适亲自深入夏民耕种的地区,仔细勘查,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梁适妥善地解决了西夏边民盗耕宋境土地之事,使宋朝不费一兵一卒,收复疆地六百里。为此,仁宗遣特使慰问并嘉奖他。后内徙河阳(治今河南孟县),英宗治平初年,加昭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因病辞职归故乡,以太子太保致仕。神宗熙宁元年(1068)再晋太子太傅,以南郊大典,特召他入京陪祀,以示褒宠,但他因病未能成行,次年十二月,卒于家,享年70岁。赠司空兼侍中,谥庄肃。所著有文集30卷。

相关参考

北宋官员梁适简介 梁适是怎么死的?

  梁适是北宋官员,生于宋咸平三年,字仲贤,后入朝为官。梁适做官和旁人不同,朝中官员大多数都是通过可科考正儿八经考进来的,梁适却是沾着祖上的光,被皇帝赐的官。虽然不比一般进士出身的人硬气,但好歹是会做

唐德宗李适有何早年经历?唐德宗李适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李适出生于长安大内宫中。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李适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德宗14

唐德宗李适有何早年经历?唐德宗李适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李适出生于长安大内宫中。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李适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德宗14

宋朝 梁克家生平简介?梁克家历史评价?

梁克家梁克家(1128—1187),字叔子,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他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成诵。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三月参加“庚辰科”殿试,一举夺魁,成为南宋第十一位状元。时年32岁。被

宋朝 文彦博生平简介?文彦博历史评价?

文彦博很久很久以前,一群小儿正在击球戏耍,你踢一脚,我踢一脚,玩得开心极了。忽然球掉进了树洞里,树洞太深了,孩子们的小手怎么也够不着底。正焦急间,只见一个男孩提了桶水来倒入洞中,大家一齐帮忙,树洞灌满

宋朝 杜衍生平简介?杜衍历史评价?

杜衍在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多年中,真宗、仁宗之世为北宋王朝的鼎盛时期。而仁宗在位的四十年间,所任二十多位宰臣中,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被称之为“宋之贤相”。杜衍与张知白齐名,史称其“劲正清约,靳惜名器

宋朝 李迪生平简介?李迪历史评价?

李迪一李迪,字复古,祖先是赵郡人,后来迁至幽州(今北京),到他曾祖李在钦时,又因躲避战乱,徙家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李迪少年时,曾到嵩山随名士种放求学。他想赴京应考,便请种放给当朝公卿写封推荐信。

宋朝 章得象生平简介?章得象历史评价?

章得象宋代江南一些地区,曾盛行一种“溺婴”的习俗,尤其是女婴。而福建的建州、剑州、汀州、邵武军等地区,则不仅女婴,且男婴亦常常被溺死,不仅一般穷苦老百姓家溺婴,甚至某些仕宦之家也往往如此。太平兴国三年

宋朝 陈宜中生平简介?陈宜中历史评价?

陈宜中陈宜中,字与叔。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陈宜中出身贫苦,自小刻苦好学,但性情孤傲。进入太学后,更多地了解了现实社会,加深了他对宋理宗统治下的南宋王朝的认识,日益产生了对其腐败王朝的不满。当时,董

宋朝 向敏中生平简介?向敏中历史评价?

向敏中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后汉乾祐二年(949)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父亲向瑀,曾任后汉政权符离(今安徽宿县)县令,为人刚毅严正。向瑀只有向敏中一个儿子,全家视为掌上明珠,但向瑀对他却不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