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向敏中生平简介?向敏中历史评价?

Posted 宋朝

篇首语: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安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向敏中生平简介?向敏中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向敏中生平简介?向敏中历史评价?

向敏中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后汉乾祐二年(949)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父亲向瑀,曾任后汉政权符离(今安徽宿县)县令,为人刚毅严正。向瑀只有向敏中一个儿子,全家视为掌上明珠,但向瑀对他却不溺爱,自幼上学读书就严格要求,常常就其学习亲自加以督教,期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向瑀曾对向敏中的母亲说: “我看这孩子勤奋好学,将来一定能为我们家支撑门面。”

后来向瑀调任京师,向敏中随父至开封,条件更加优越,他学习也更加勤奋。有一天,向敏中正在院中树荫下读书,朗朗的读书声引来了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此人站在向敏中家的大门口,静静地注视了向敏中好一会,然后走到向敏中的邻居家,对邻居家的人说: “你们隔壁家这个孩子,风骨秀异,器宇不凡,可不简单哪! 将来会贵比将相,寿比南山啊!”闻听此言,邻居赶快来告诉了向敏中的父母。向瑀听说后,便想见识见识这位书生,可走出门来时,此人早已不知去向。

世事变迁,五代结束,宋朝建立。向瑀卸官家居,淡泊自如。在向敏中二十岁这年,向瑀夫妇先后去世。此时的向敏中,虽已成家,但还未立业,于是更刻苦自励,博闻强记,欲图一展抱负。太平兴国五年(980),他参加这年科举考试,考取了进士,从此踏上了漫漫仕宦之途。

向敏中考取进士后,释褐授官,初为将作监丞,通判吉州(治今江西吉安),寻改官右赞善大夫。初为政,以清廉自律,事必躬亲,殚精竭虑,颇有政声。江南转运使张齐贤对他的才干尤为欣赏,上表举荐给宋太宗。

太平兴国六年(981),向敏中被召还朝述职,得太宗召见便殿。从江南政务到全国的大略方针,太宗都作了详细的询问,征求他的看法。向敏中则毫不掩饰,直抒己见,有条有理,多通方之论,深得太宗赞许,特擢其为户部推官,迁任淮南转运副使(治今江苏扬州)。

自太平兴国初年以来,宋政府尤注重地方治理,所设转运使和转运副使,也由原来单纯掌管供办军需,逐渐成为一路长官,主要经管一路全部或部分财赋,负责监察各州官吏,绳治官吏违法以及及时将民生疾苦、地方利弊情况上报朝廷,当时称为“外计”。由于转运使、副的权力越来越大,于是有些任此职的人,便以权宠自尊,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地方官对这些人往往曲意逢迎,委曲求全,造成相当恶劣的影响。向敏中莅任后,却完全出乎其下属官吏的意料之外,凡接触到向敏中的马上感觉到,他没有那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架子,没有那种妄自尊大、唯我独尊的官气,而是开诚相见,平易近人,待僚属颇为谦恭礼让。出令讲话也不是那种装腔作势的样子,而多是劝导的语气。为政更是旰食宵衣,躬行实践,因此深得众言称誉。向敏中再得举荐,被召入京。太宗以他兼具军事才干,欲授他诸司副使之职,向敏中上书恳辞,表示愿在原任为朝廷效力,并将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太宗。

太宗读了向敏中的文章后,更觉得他人才难得,于是特加其官直史馆,仍尊重他自己的意愿,遣还原任。次年春,朝廷举行“耕藉”大典,爵赏百官,向敏中加授左司谏。在淮南三年任满,向敏中再被召入京,擢任户部判官、知制诰,寻改权判大理寺。

监察御史祖吉在知晋州任上,枉法贪墨,贿赂公行,事发被逮下狱。朝廷没收其赃款赃物,诏分赐给审案执法的各位官员。向敏中作为审理此案的主要法官,理应得赐,但他却上疏太宗,表示欲效法后汉钟离意弃珠于地的故事(钟离意,后汉山阴人,明帝时为尚书。当时朝廷曾将没收交阯太守张恢的赃物,诏赐群臣。而钟离意却将所得珠玑弃之于地,对明帝说:“脏秽之宝,臣不敢拜。”于是明帝另赐其库金30万。此事见《后汉书》卷四十一本传。)拒不接受。太宗奖其廉。

接着,又发生庐州尼姑道安上诉朝廷官员徐铉有奸私的事件。太宗诏大理寺审理。向敏中以案中牵扯到开封府判官张去华,而张去华又是向敏中的岳父,为避嫌,向敏中向太宗提出不参与此案审理。太宗即任命王禹偁判大理寺,专审此案。王禹偁等人以道安的上诉是诬告,应按律惩治。道安不服,到登闻鼓院击鼓喊冤,并再告开封府判官张去华等人“循私舞弊”。太宗闻知大怒,偏信道安之言,不分青红皂白,对有牵连的官员一一加以贬谪。王禹偁贬官高州团练副使,张去华贬官安州司马,向敏中虽未直接参预此案,但最后仍受其岳父之累遭贬黜,出知广州府。

临行前,向敏中向太宗面辞,并当面向太宗陈述了前案的本末原委,太宗才恍然而悟。但事已至此,而且皇上是不会有错的,太宗遂许诺,不用三年就把他召回。次日,向敏中得诏迁官职方员外郎,离京赴任。

广州是当时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宋政府在此设立专门掌管海外贸易、管理外商、征收海关税以及收购舶来货物的市舶司。市舶司长官按惯例由广州知府兼任,知广州因此被视为肥缺,而且以前担任此职的人的确颇多赃迹,为人讥议。为了避嫌,向敏中在赴任途中路过荆南(今湖北江陵)时,特别把日常所需的药品等物,购齐带上。故他到任后,没有添置其他什么,故以清廉闻名。太宗就地擢任他为广南东路(治今广州)转运使,继又召为工部郎中。太宗还亲以飞白书(书体的一种,传为东汉末蔡邕所创,笔画露白,似枯笔所写)写下了向敏中和荆湖北路转运使张皃两人的名字,交付中书门下政事堂,对宰执们说: “他们两人都是有名之臣,朕将予以重用。”宰辅们也都称誉他俩确属难得的人才。

不久,向敏中和张詠詠同时被任命为枢密院枢密直学士。宋初以来的制度规定,朝廷所设主管出纳书奏文书的专门机构通进和银台两司,直接受枢密院的领导。凡内外奏复文字皆由二司进呈皇帝,两司的具体分工是,银台司负责抄录并付有关机构检查,通进司接受银台司的奏复文书进呈皇帝并负责颁发朝廷诏令。由于两机构互相制约,因此常常造成文书积压阻遏,甚至出现漏失的状况。向敏中任职枢密院后,首先将这一情况上奏太宗,认为如此一来会耽误事机,不利于政令的上通下达,要求另设专门机构,由专职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检查制度。太宗采纳他的建议,命他与张詠具体主持这一工作。

通过在朝廷的工作,太宗越认识到向敏中的确是个人才,欲进一步重用。不料遭个别执掌大权人的嫉妒,从中作梗。这时便有人上告朝廷说,向敏中在大理寺任职期间,无为军(治今安徽无为)监司皇甫侃,因在职掌官榷时受人贿赂,事情败露后,曾给不少权贵写信,要求在朝廷面前替自己说话,以减免罪责,向敏中也收到了这样的信。太宗令追究此事,诏由御史台官员审理。

经御史台的查证,皇甫侃的确有信派私僮送至向敏中门下,但向敏中当时知道是皇甫侃送来的信后,没有启封当即便让送信人把信带回去了。御史台又进一步查证退信之事,提审皇甫侃的送信私僮。经查问,私僮承认说,那封信的确被向敏中退回了,但私僮怕带回去受皇甫侃的责备,便将信放在一个竹筒里,埋藏到临江的一所驿舍旁边了。御史台当即派人去临江驿舍寻找,果然掘了出来,仍题封如故。太宗闻知事实的全部真像后,颇感惊异,遂即召见向敏中,把御史台审理的结果如实告诉了向敏中,并加以抚慰,并决定要委向敏中以重任。

不久,向敏中即接到诰命,除授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他从拜官工部郎中迄此次任命,先后不过三个多月,在他的同时人中,实不多见,向敏中因此为同僚们所羡慕。他也向太宗上书表示,决不辜负朝廷重托,不敢旁骛,克尽职守。

向敏中执掌枢密院大政之时,也正是西北宋夏交战之际,为此,他身负枢机之任,专主谋划计议,常常废寝忘食,夙夜匪懈。而向敏中因足智多谋,富有才略,故遇事多能迅速决断处理。另在道路、斥候等方面,向敏中也做了许多新的部署,使宋朝的边备状况大有改善。至道初年,向敏中迁官给事中。

至道三年(997)三月,宋太宗病死,其子赵恒嗣继,是为真宗。此时向敏中正因病告假在家。新君即位,不等身体完全康复,便入宫觐见真宗,得授户部侍郎、复职枢密院。宿臣曹彬任枢密使,向敏中任枢密副使。咸平元年(998)十月,向敏中再擢为兵部侍郎、参知政事。

自太宗初年以来,宋朝与北方的契丹政权关系紧张,契丹军队不时入侵宋境。真宗即位后,遂加强防御,调兵遣将,作重点部署。咸平二年(999),契丹军大举南侵,宋军迎战不力,不仅使祁(今河北安国)、赵(今河北赵县)、邢(今河北邢台)等广大地区横遭契丹军的焚掠,并且敌军有深入南下、直接威胁到宋政权生死存亡之势,为此真宗决定亲征。咸平三年(1000)二月,向敏中等朝廷大臣扈从真宗至大名。契丹军从东线进至瀛州(今河北河间)一带,一时各地纷纷告急。恰在这时,负责主持军政的枢密副使宋湜又病了,向敏中遂受命兼知枢密院事,主持当时最为急务的军政,部署反击契丹军。

但是作为最高决策者的宋真宗,虽然亲征,但在对契丹的总的指导方针上,却是继续贯彻实行太宗以来“守内虚外”的政策,故对反击契丹军并不持积极态度。加上所任定州行营都部署范廷台等人远非将才,反而在战场上临阵怯战,弃师先遁,致使宋军大败。契丹军队自德(今山东陵县)、棣(今山东惠民)一带渡过黄河,横掠淄(今山东淄博)、齐(今山东济南)、潍(今山东潍坊)等地而去。面对此种局势,向敏中建议真宗选派重臣负责重要地区的防务,并自告奋勇,欲身先奔赴疆场、亲临战场第一线,以报效国家。真宗被他的爱国热情所打动,于是任命向敏中为河北、河东安抚大使,任命枢密直学士陈尧叟、冯拯为安抚副使,率禁军万人,按巡河北各边郡。契丹方面闻知宋朝有新的部署,遂撤军北退。向敏中等所到之处,访民问苦,宴犒官吏,慰问将士,安抚遭受兵燹之苦的士民百姓,使人心大振。

咸平四年(1001)三月,向敏中以深孚人望,与左仆射吕蒙正一起诏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任为宰相。

太祖时宰相薛居正得太祖宠爱,太祖曾特赐其宅第一处,并有旨令世代相传,不得买卖。但薛居正及其儿子薛惟吉死了以后,薛居正的孙子薛安上却因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坐吃山空,家境逐渐败落,便欲将祖上的宅第出卖。向敏中因家口众多,住房拥挤,正想买房,便将薛家的房子买下。向敏中却不知道买下的薛家宅第正是太祖赠予薛居正、并有诏不得买卖的房子。此时又正好发生另一件事,即薛惟吉死后,其妻柴氏要携家产改嫁朝臣张齐贤,因争执家产,薛安上告柴氏于官,真宗命向敏中等审理此案。向敏中因买房事偏向薛安上,柴氏不服,复上诉,并说向敏中曾想娶她,被她拒绝,于是向敏中便偏袒薛安上,要求朝廷给以公道。真宗召问向敏中有无其事,向敏中分辩道: “臣近丧妻是真,但并没有议婚,更没有向柴氏求婚。”经查,确无此事,真宗便不再追究。不料柴氏仍不服,又至登闻鼓院,击鼓再诉,真宗遂令御史台接办此案。在审查薛安上与柴氏的财产争执中,将向敏中买房一事也牵扯出来,加上盐铁使王嗣宗与向敏中有旧嫌,这时也上书真宗说,向敏中丧妻没有议婚是假,他就曾向外戚王承衍的妹妹求过婚,而且双方都已有了定约,仅仅是没有举行纳彩礼而已。真宗召问王承衍,得知确实如此,遂以向敏中前言是欺骗朝廷的行为,贬其官为户部侍郎,出知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向敏中第一次罢相。

这时,宋朝西部边防又告紧急,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利用契丹政权进攻宋朝的时机, 也向宋境展开进攻。咸平五年(1002),李继迁率军联合周边诸蕃部,攻陷宋西北重镇灵州(今宁夏吴忠东北),改称西平府,成为他的政治活动中心,接着,又向西扩张。但在攻打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的战争中,党项军为吐蕃族所败,李继迁也中了严重的箭伤。他痛感连年与宋的战争对党项族造成的困难,人畜死亡严重,觉得还是以和为上,于是在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李德明,无论如何要与宋缔结友好。李继迁死后,李德明即上表宋廷,愿意议和。宋朝廷接受德明的议和条件,宋真宗下诏封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连年的战争也使宋朝边区人民遭受重大损失,为此,真宗在德明内附后,即起复向敏中为兵部侍郎,出任鄜延路(治今陕西延安)缘边安抚使,专职负责安抚和帮助饱受战争之苦地区的人民安家乐业,恢复生产,并整顿治理这些地区的武备及治安等急务。

这年冬天,契丹军又大举南下,深入宋河北地区,围攻定州(治今河北定县)等地,来势凶猛。河北各郡县告急的文书一夕数次传至开封,宋廷大震。宰相寇准力请真宗再次亲征迎敌。真宗无奈,只得允准。寇准扈从真宗从京城出发,行至澶州(治今河南濮阳),部署御敌。真宗又担心西部边防,遂写密诏给向敏中,将宋朝西部边防之事全权托付于他,允许他便宜行事。这时,向敏中已由延安府移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有人密告向敏中说,京兆禁卒欲乘每年例行的驱除疫鬼的之仪举行之时,发动兵变,因为次日即将举行仪典了,让他赶紧作部署。

向敏中得知这一消息后,没动声色,但却采取了紧急预防措施。第二天,府内所有文武官员前来观礼,向敏中令摆下盛宴接待他们。仪式开始后,参加驱除疫鬼的众禁卒入府。向敏中先让他们在中门之外表演,然后召至堂阶之下。这时,向敏中振袂一挥,预先埋伏在廊庑之下的兵卒一起跃出,将欲叛的禁卒全部擒拿。经搜查,这些人果然身揣短刃,遂下令在大庭席前将其全部斩首,然后当众宣读皇帝让他便宜行事的诏书,在场的文武官吏无不敬肃。边藩地区因此也更安定了。

另外,当时旧相出镇地方,往往不以军政大事为重,多以资格老、声望重,悠闲自处。如名重一时的寇准罢相出知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所至终日宴游,甚至把所喜爱的艺妓送给富豪之家,以求厚赠。前相张齐贤罢相出任地方官后,更是倜傥不羁,任情处事,高兴起来会把犯有重大抢劫罪的犯人放遣。对此,朝廷也往往不加责惩。但真宗听说向敏中尽职尽责、清明廉洁的事迹后,大为叹赏,他对侍臣们说: “自朕即位以来,大臣出临四方,只有向敏中尽心于民事,实在难得。”于是决意复重用向敏中。只是由于当时西夏虽已表示内附,但誓约未定,西部边防不可掉以轻心,真宗才决定向敏中继续留任地方,徙任其鄜延路都部署兼知延州,仍授以经略边防诸政的全权。不久,向敏中又受命改任知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东)兼西京留守。

向敏中把民间疾苦、兴利除弊作为施政急务,他在留守西京期间智破杀人案的事迹更多为人传诵。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僧人傍晚到一民家求宿,不料这家人家并不接纳他,并且恶语相加。僧人念这家主人年轻,没有计较,便在其门前的一个车厢中歇了下来,想天已晚,凑和一下算了。到半夜,僧人朦胧中见一人翻墙头进入这家人家,不久又见一人扶一妇人,手里拿着一个大布囊,俩人急急离村而去。僧人心想,他曾向这家人家求宿不允,今这家人家发生了这样的事,若追到我头上来,岂不说不清。为免惹是非,僧人决定趁夜早走为上。谁料到,摸黑急走之中,不小心坠落一口枯井之中,隐约间又看到井中好像还有一女尸,僧人是又急又怕,好不容易捱到天亮。这时,丢失财物和走失女人家的主人带人找来了。他们发现了掉在枯井中的僧人和被缢杀的女人,于是把僧人执捉到官。因经不起拷打,僧人屈招说,是他诱骗拐走这家女人,怕被人知道,所以将其缢杀,投之井中,而他不小心,也掉在井中,偷盗来的财物放在井旁,不知被何人拿走,狱具以后,县衙将案状上报河南府。一般人对此案都无怀疑,独向敏中认为,赃证不获,似不能最后定案,于是他亲自提问犯僧。僧人回答仍如从前,并表示服罪,可最后他又说了一句“我该当替此人死”,引起向敏中注意,僧人这才把实话说了一遍。向敏中因此派人四出,密访真犯。几天以后,派出的胥吏终于打听出诱奸这家主人并杀人、劫物的是邻村一无赖子弟。经搜查,人赃俱获,案情大白,僧人获释。人服向敏中明断。

这时,宋真宗以与辽夏议和,在宰相王旦等人怂恿下,为耀威外域而欲行封禅泰山大典。辅臣王钦若等议定了封禅仪式,并从开封到泰山修整了道路,兴建了行宫。向敏中以德高望重,被真宗召入京城,权任东京留守。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一月,封禅礼成,爵赏众臣,向敏中迁拜尚书右丞,受命与知审官院温仲舒清理吏部工作,使多年的人员臃滞状况得以改善,后经秘书监,又领工部尚书、充任资政殿大学士,真宗特赐诗予以褒宠。

大中祥符四年(1011),真宗又到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祭“后土”,向敏中复为京城留守。他身负重任,竭心尽职,使京城保持一派安宁。为此,真宗特在汾阴作诗派人赐予向敏中,仍示褒奖。礼成,朝廷诸臣仍得爵赏,向敏中即拜刑部尚书。当年九月,受命为五岳奉册使,代替真宗祭祀诸名山大川。次年四月,向敏中第二次拜相,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中书侍郎。随之,又相继任景灵宫使、兖州景灵宫庆成使、应天禅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再由中书侍郎迁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天禧元年(1017)八月,晋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在颁授向敏中为右仆射的当天,真宗对翰林学士李宗谔说: “朕自即位以来,还没有擢任谁为仆射。今命向敏中,实为特殊,他一定会喜出望外。”然后又说: “向敏中府前今日贺客必然很多,你不妨去看看,但不要说是朕的旨意。”

李宗谔奉命来到向敏中府前,出乎他的意料,其门庭前寂无一人。经传报,李宗谔来到向敏中府内,向敏中忙上前迎接。李宗谔恭手揖礼道: “在下闻知府上今日有降诏之喜,前来祝贺。我听说士大夫也都欢慰相庆。”向敏中嘴里只有“是”“是”的答应,脸上并没有显露出特别喜悦之情。宗谔又说: “自当今即位,还从未擢升谁为尚书省长官,若非勋德隆重,特受天子倚重恩宠,哪能有这等荣耀。”宗谔见向敏中并不答话,故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如何有功德,如何受天子的宠遇等,但向敏中也还是唯唯答应而已,最终没有多说一句话。直到告退的时候,李宗谔还偷偷地问向府家的厨师,今日是否有宾客宴饮,回答是并无一人。

第二天,李宗谔面见真宗,把他所看到的以及同向敏中的谈话如实讲了一遍,真宗不由地赞叹说: “向敏中的确为人稳重,没人能像他那样耐得住官职的升迁。”即加向敏中为玉清昭应宫使。向敏中后以年老屡请解除职任,真宗皆优诏不允。天禧三年(1019)重阳节,向敏中奉诏入宫苑赴宴,宴会一直持续到傍晚,在回家的路上,他突患中风眩晕之疾,随后的郊祀大典也不能参加了,便养病家居。

养病期间,真宗屡派人慰问,并晋其官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向敏中奉表恳辞,并要求罢职,皆不允。天禧四年(1020)三月,病重逝世,卒年72岁。真宗亲临吊唁,废朝三日以示恩崇,追赠太尉、中书令,谥文简。

向敏中在朝中任职前后达30年,时人以“重德”称之,真宗也在诏书中赞誉他“淳谨温良”,故直至其晚年,一直为真宗亲信和予以重任。向敏中为学严谨,有文集15卷传世。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向敏中简介 向敏中的后代 向敏中后人

向敏忠别名向文简,是北宋时期的大臣,钦圣皇后的曾祖父,他聪颖有谋,善于处理各种繁杂事物,身居要职数十年深得宋真宗器重,同僚敬佩。可惜,他因与张齐贤争娶寡妇一事被时人诟病,这也许是他一生中的“污点”了。

历史人物 北宋宰相向敏中简介,《峡山飞来寺》作者向敏中后人有谁

人物生平向敏中的父亲向r,在五代后汉时曾任符离县令。向r性情严肃刚毅,只有向敏中一个儿子,他亲自教育督促,不假脸色。向r曾对向敏中的母亲说:“光大我门庭的,是这个孩子。”向敏中后随向r赴调京城开封,有

历史人物 向敏中巧断案的故事 宋太宗称他是名臣有宰相之风

向敏中向敏忠出身名门、位高权重,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同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等职,为人端厚平易近人,为官公正不阿,难怪赵光义赞他为名臣,宋真宗则称其淳厚恭谨温和善良。向敏忠为官多年,善于断案,

宋朝 宋神宗赵顼皇后·向氏

向氏宋神宗赵顼皇后□□档案:姓名:向氏生卒年:1047~1102年籍贯:河内(今河南沁阳)婚配:宋神宗赵顼封号:皇后谥号:钦圣向氏,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父向敏中曾经任过宋朝的宰相,也算是出身官宦

宋朝 陈宜中生平简介?陈宜中历史评价?

陈宜中陈宜中,字与叔。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陈宜中出身贫苦,自小刻苦好学,但性情孤傲。进入太学后,更多地了解了现实社会,加深了他对宋理宗统治下的南宋王朝的认识,日益产生了对其腐败王朝的不满。当时,董

宋朝 陈执中生平简介?陈执中历史评价?

陈执中一景德元年(1004),集贤学士、判枢密院事陈恕病卒,其子陈执中赐恩授官太常寺太祝,为秘书省正字。陈执中,字昭誉,以荫得官后,仕途颇达,很快由秘书省正字迁卫尉寺丞、知梧州(治今广西梧州)。在梧州

在皇位交接的关键时刻,能断大事的寇准为何总是被迫出局

1寇准也算是生在新时代,长在大宋朝。在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第二年,他出生。在宋太宗赵光义执政的第五年,他十九岁,参加科举。这一届科举,是宋朝出名的龙虎榜,李沆、王旦、向敏中、宋湜、苏易简、张咏,全是大名鼎

在皇位交接的关键时刻,能断大事的寇准为何总是被迫出局

1寇准也算是生在新时代,长在大宋朝。在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第二年,他出生。在宋太宗赵光义执政的第五年,他十九岁,参加科举。这一届科举,是宋朝出名的龙虎榜,李沆、王旦、向敏中、宋湜、苏易简、张咏,全是大名鼎

向皇后叫什么名字

  向皇后  向皇后是宋神宗赵顼的皇帝,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宋哲宗继位后尊为皇太后,宋哲宗驾崩后临朝听政,后力排众议拥有宋徽宗为帝。  向皇后叫什么名字?  向皇后,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于庆历六年

历史人物 北宋向皇后简介,宋神宗的向皇后葬在哪里

人物生平向皇后,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青州知府向经之女。治平三年(1066年),向氏嫁于颍王赵顼,封安国夫人。治平四年(1067年),宋英宗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