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茧自缚杨仪 历史上的杨仪是怎么死的

Posted 丞相

篇首语: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作茧自缚杨仪 历史上的杨仪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作茧自缚杨仪 历史上的杨仪是怎么死的

2、历史人物 杨仪是什么结局

作茧自缚杨仪 历史上的杨仪是怎么死的

杨仪是谁?杨仪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 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建兴五年(227年),随亮出军汉中。建兴八年(230年),迁长史,加绥德将军。亮卒,他部署安全退军。亮生前定蒋琬继己任,仪仅拜中军师。

为什么说杨仪是作茧自缚

原本杨仪认为自己被诸葛亮托付后事,又为朝廷诛除了逆贼魏延,所以自己应该会继诸葛亮后掌政,于是招呼都尉赵正用《周易》卜筮,卦为“家人”,杨仪沉默不欢。而诸葛亮生前已有密奏,认为杨仪性情急躁狭隘,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只是自己便宜行事而已。起初,杨仪任先主手下的尚书,蒋琬为尚书郎,后来虽然都任丞相参军长史。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声色之间经常流露出怨愤表情,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当时人家都畏惧他出言不逊,不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t前往慰劳看望他。杨仪对费t表示自己的怨恨忿怒,说了许多以前的事,还对费t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前就魏氏,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费t便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 建兴十三年(235年),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诽谤,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自杀,他的妻儿老小回到蜀地。

历史上的杨仪是怎么死的

对于杨仪是怎么死的,怕是还要说到魏延之死了。魏延之死是蜀汉一大冤案,其人无造反之意,却因此全家遭戮,根据《三国志》上的记载,动手的是马岱,主谋的是杨仪。马岱执行军令无可厚非,而枉作小人的杨仪却因此为世人所唾弃,他自己最后也落个自杀身亡的可悲下场。 杨仪在诸葛亮死后,以为自己会继诸葛亮后掌政,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后来因为他多次上书诽谤,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最终杨仪自杀而死。

历史人物 杨仪是什么结局

杨仪劳苦功高,为什么会自杀,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杨仪字威公,襄阳人,蜀国政治家中军师,起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建安十二年(216年),杨仪背弃傅群,投靠关羽,被任命为功曹,于是关羽就派他做信使,去见刘备。杨仪因独到的政治主张和观点,滔滔不绝的言论,深受刘备喜爱,于是刘备就任命杨仪为做将军兵曹椽,建安二十四年,杨仪被升任为尚书。诸葛亮北伐期间,杨仪被任命为曹军,代行相府事宜。后转任长史,加绥军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因怀疑魏延会造反,死前召集杨仪除去魏延。杨仪依计行事,魏延死后不久杨仪也在愤闷中自杀而亡,杨仪功不可没,为何会自杀身亡呢?笔者以下做简要分析。>首先分析一下杨仪的功劳。>>其一杨仪能够被诸葛亮和刘备赏识,能力才干自然屈指可数。经常与刘备一起讨论军国大事,也是由关羽介绍刘备才得此大才。《三国志》记载:先主与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椽。>其二诸葛亮北伐后,杨仪开始担任丞相长史,帮助诸葛亮一起处理日常军政事物,杨仪恪尽职守,把本职工作做的出类拔萃。深受诸葛亮赏识,诸葛亮愈发信任杨仪,就把军队的日常琐事、行军调度的具体细节事情都交给杨仪于是杨仪也就成了诸葛亮的心腹。《三国志》记载:亮数出军,仪常规划部分,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死前,召见杨仪,秘令杨仪除掉魏延,诸葛亮认为魏延飞扬跋扈,无人能管制,日后必反。杨仪依计行事,魏延果然不听调遣,赶在杨仪大军前面,焚烧桥梁,阻碍道路。于是杨仪与魏延都上书控告对方谋反,但由于魏延势大,又有诸葛亮秘信,因此刘禅坚决坚持除掉魏延。于是在马代的配合下,魏延被杀,杨仪也就除去了一个死对头。>其次分析一下杨仪的死因。>其一杨仪因不受重用,心中愤闷不平。杨仪成功斩杀魏延后,回到成都,本以为从此就身居要职,封官加爵。但不料诸葛亮有密函给刘禅,说杨仪因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堪重任,因此刘禅拜蒋琬为丞相,军权全部交给姜维,而杨仪只得到了中军师的职位,并没有什么实在的权利。杨仪自然心中打抱不平,诸葛亮北伐期间杨仪出谋划策,筹集粮草,安排部署,兢兢业业,又遵照诸葛亮遗命杀掉魏延,为何没有的到应有的待遇。于是看别人的颜色都不对,貌似大家都得罪他了,逢人就说自己劳苦功高,众人碍于杨仪的职位也都不敢讲,离他远远的。>>有天,杨仪实在忍不住了,便跑到费祎的府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便对费祎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今人追悔莫及。可见杨仪是因为没有受到重用,有投靠曹魏的打算,费祎转身便告诉了刘禅,刘禅勃然大怒,要斩杨仪,但费祎苦劝:杨仪虽然有点过错,但毕竟劳苦功高。于是刘禅将杨仪贬为庶民。>其二杨仪心胸狭窄,与众人不和。杨仪小肚鸡肠,眼里面容不得沙子,性格狭窄,没有受到的重用。《三国志》记载:“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刘备伐吴时,杨仪就与刘巴不和,被改任弘农太守。刘备去世后,杨仪和魏延就成了死对头。魏延因自恃战功卓著,飞扬跋扈,经常欺负别人,其他人都让着魏延三分,唯独杨仪,就是不服魏延,经常吵吵骂骂,魏延经常拿剑指着杨仪的脸比划,气的杨仪哭着向诸葛亮禀报,诸葛亮也是暗中协调二人的关系,但没什么大用。魏延死后杨仪心里也就舒服多了。>诸葛亮死后,杨仪经常计较蝇头小利,私欲膨胀,因自认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导致心态失衡,终日怨天尤人,是个十足的怨妇。杨仪本来有机会一展才华,但因为性格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最终导致他不得善终。>>其三不知悔改,上书诽谤他人。杨仪被贬为庶民后,并不知道悔改,怨声载道,看谁都不顺眼。他痛恨魏延,嫉妒蒋琬,昔日的毛头小将都得到了重用,杨仪开始觉得朝中有很多人都有问题,于是上书给刘禅,控告官员,史书记载:上书诽谤,辞指激切。刘禅看后,大为震怒,彻底对杨仪绝望,于是派人捉拿杨仪,杨仪自知得罪了众人,大势已去,最终自杀身亡。《三国志》记载:>“杨仪以当官显,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杨仪因心胸狭窄、好大喜功而死,虽然可惜,但也说明,审时度势,知足常乐,才是生活的真谛。你是如何看待杨仪之死的?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杨仪是个什么样的人

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器重的杨仪究竟是怎样的人?看完你就知道了!>公元235年(蜀汉建兴十三年),蜀汉重臣杨仪因罪流放汉嘉,在此自杀。这位被诸葛亮尊称为“杨长史”的杨仪,为何会落得如此

历史人物 杨仪是什么结局

杨仪劳苦功高,为什么会自杀,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杨仪字威公,襄阳人,蜀国政治家中军师,起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建安十二年(216年),杨仪背弃傅群,投靠关羽,被任

历史人物 杨仪是什么结局

杨仪劳苦功高,为什么会自杀,全榜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杨仪字威公,襄阳人,蜀国政治家中军师,起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建安十二年(216年),杨仪背弃傅群,投靠关羽,被

三国杨仪是个什么样的人

记得有一位企业家在讲述他的用人之道时说:“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在三国这个人才的大舞台上,能够一展身手的多少都是有点才干的人。而对于用人的标

历史秘闻 大将军魏延怎斗输官阶低的杨仪

诸葛亮在西元234年第五次北伐时,突然病情加重,病逝五丈原,他死前告知丞相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撤军的安排,让大将魏延断后,若对方不听从命令,就随他便。事后魏延果然不服安排,甚至阻挠大军撤退,还

大将军魏延怎斗输官阶低的杨仪

诸葛亮在西元234年第五次北伐时,突然病情加重,病逝五丈原,他死前告知丞相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撤军的安排,让大将魏延断后,若对方不听从命令,就随他便。事后魏延果然不服安排,甚至阻挠大军撤退,还

历史人物 三国杨仪简介 杨仪怎么死的 杨仪魏延诸葛亮 杨仪和谁合力斩了魏延

  中文名:杨仪  别名:杨威公  籍贯:襄阳  性别:男  国籍:蜀汉www.cha138.com  职业:主簿,功曹,尚书弘农太守左将军兵曹掾  杨仪(?-235)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

杨仪怎么死的 三国杨仪为什么要自杀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身边的大红人,据悉杨仪最初是荆州刺史傅群辟的主簿,后来杨仪逃离傅群,前往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羽任命他为功曹。而后,杨仪开始青云直上,蜀汉建立的两年后杨仪已是蜀汉的尚书,奇怪

三国杨仪简介 魏延和杨仪有何恩怨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

历史人物 如果魏延投降曹魏,会不会受到重用?

三国时期的魏延,因为与丞相长史的杨仪关系不好,又因为诸葛亮死后,在继续北伐还是撤兵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两人都向刘禅上表说对方造反。但是由于两人平日的表现,很显然大家都相信杨仪说的话,怀疑魏延造反,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