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宋代·杂技与魔术
Posted 宋朝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 宋代·杂技与魔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 宋代·杂技与魔术
杂技与魔术
杂技与魔术,宋代统称为杂耍。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这门古老的艺术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瓦子勾栏里以及露天广场上常有演出。
宋代的杂技,在传统的竿伎、绳伎、冲伎、箭伎、刀棍、翻筋斗、打硬底 (硬气功劈砖石) 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南宋临安城里有位艺人叫王尹生,他表演转盘箭伎。在一个直径四五尺的大转盘上,绘画了1000多个人物、花鸟与器物图象。王尹生站在离转盘几丈以外,事先声明要用几支小羽箭射中转盘上哪些人物的眉眼、哪些花朵的茎蕊、哪些飞禽的羽翼、哪些器物的拐角。然后拨动转盘飞速旋转,他运气凝神,手起处,一支支小羽箭嗖嗖飞出射上转盘。而后把转盘杀住,请观众细细查看,果然箭之命中,毫发不偏,真是精妙入神。
宋代的驯兽、驯禽、驯虫鱼技艺,也有许多令人陶醉的表演。“老鸦下棋”、“蚂蚁斗阵”、“使蜂唤蝶”,都是当年十分轰动的节目。临安城里有个艺人在一个大水桶里养了一群鲫鱼、甲鱼、蚌蚧等水族。艺人敲着小锣,呼唤着鱼鳖的名字,被呼唤者立即浮上水面翘首以待,艺人丢下“斋郎”、“要和尚”之类的小面具,鱼鳖们扑上咬住,摇头摆尾,翻腾跳跃,看客们为之倾倒。至于魔术,除了那些穿肠破肚,吞刀吐火之类,一些高级魔术师居然可以使熟肉变生肉,使生肉还原为牛羊,最后使它们复活。这简直奇幻得不可思议!
杂耍是市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观赏性娱乐。它的伎艺奇妙,或惊人,或恐怖,可紧扣观众心弦,它的表演单纯,装备简单,便于进入大众视野。
相关参考
豪放与婉约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两大流派。婉约派上承晚唐五代绮丽词风,多写男女艳情、离愁别绪、伤春悲歌、个人遭际,形式上讲求音律,遣词造意宛转曲折,含蓄蕴藉。宋代词人多属此派,而风格各异,或清疏峻洁,或
太常寺与教坊先秦以来,统治者都郑重其事地把音乐与舞蹈应用于庄重肃穆的朝会、祭祀与其他典礼,作为神圣的政治装饰。这种音乐叫“雅乐”。演奏雅乐的任务,由隶属于礼仪乐舞管理局——太常寺的歌舞团承担。宋代承袭
张伯端与道教南宗宋代不仅极力提倡佛教,对道教也大加倡导,尤以太宗、真宗、徽宗三朝为盛。道教在宋代的代表人物有陈抟、张伯端、白玉蟾等人。张伯端生活于真宗至神宗时期,是天台人,字平叔。少年举进士,坐累谪岭
火器与《武经总要》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到了宋代,火药的炼制及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将火药应用于军事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太祖时兵部令史冯继升曾献火箭法,攻南唐时有火箭2万只及火炮等,说明宋太
通判与知州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州官的控制。宋初不拘铨选常规,往往用资序低的人暂代州官职务,以这种方法来控制州官,因而州官称“权知军州事”,后称“知州军事”,简称“知州”。同时,太祖夺取荆湘
宋代文献中,“乡原体例”一类的词汇时有出现,其含义大致是一定区域内被多数人所认可的地方惯例。从其实际内涵来看,包含“民间”与“官方&rd
服饰的限制与反限制服饰的等级性在宋代依然很鲜明。统治集团不断地强调表现身份等级的服饰功能,在服饰上进行多种限制。太宗端拱二年(988),下令禁庶民采用紫色服妆。可是面对这个禁令,竟然有不少人敢于以身试
苏颂与天文钟苏颂是泉州人,字子容,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举进士,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他对“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哲宗元祐元年(1086
沈括与《梦溪笔谈》沈括是北宋时钱塘人,字存中,仁宗嘉祐八年举进士,历任昭文馆校勘、提举司天监、权三司使、知宣州等职。元祐三年以光禄少卿分司南京。晚年定居润州,年65卒。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
宋代人物-真实的包拯与戏剧中的包拯 包公戏之所以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在于民间渴望有不畏强权、刚直不阿的人物为民作主,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在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法官,莫过于宋代的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