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钱士升生平简介?钱士升历史评价?
Posted 东林党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钱士升生平简介?钱士升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钱士升生平简介?钱士升历史评价?
钱士升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今属浙江)人,从小聪明好学。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月,钱士升在北京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三场考场下来,钱士升榜上有名。但那会试第一名即会元的桂冠却被一个叫沈同和的人夺得。钱士升才华横溢,会试未能夺魁,既惋惜又有些不服气。不久,会元沈同和的真面目被揭露: 他的试卷乃会试第六名赵鸣阳代作的。沈、赵二人被除名。此科会试便无会元。钱士升痛恨沈、赵二人弄虚作假的卑劣行为,积极准备,欲在三月初一的殿试中施展一番。
殿试如期进行。殿试名为皇帝亲自策试,实际上他不参加考试的任何工作,仅是从“读卷官”(即评卷官)推荐的前10名中,确定第一甲三名进士(即状元、榜眼、探花)的人选。此科殿试的主考官乃华亭(今上海淞江)人钱龙锡。钱龙锡是万历三十五年(1607)的进士,名列第二甲第十八名。“读卷官”评阅试卷,选出最好的10份,排定第一至第十的名次,进呈神宗皇帝裁决。神宗御览第一名的卷子,便见此卷不仅字写得好,立论也极高深,遂欣然在卷首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待拆封一看,此卷乃钱士升的。
此科共录取进士344名,此后出了一大批名人,如第二甲第十七名洪承畴,在明末清初是个“风云”人物,俘杀“闯王”高迎祥,大败李自成于潼关,为大明帝国立下“汗马”功劳。后降清,为清兵占领全国立下赫赫战功。第三甲第十名阮大铖、第十三名魏大中和第一百一十三名瞿式耜,也都是极有名的人物。阮大铖是有名的奸臣,魏大忠为“东林党”中坚人物,瞿式耜乃南明唐王、桂王时的举足轻重的名臣。钱士升也是名人之一。
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钱士升亦然。他在翰林院做了5年修撰。当时,翰林院还有他的“座主”(科举考试时的主考官,及第者称为“座主”)钱龙锡,常熟(今属江苏)人钱谦益,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钱象坤。四人都有才学,名望极高,时号“翰林四钱”。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神宗驾崩,皇太子朱常洛即位,年号“泰昌”,是为光宗。同年九月初一,光宗驾崩,大臣杨涟等拥立光宗的儿子朱由校为帝,年号“天启”,是为熹宗。熹宗坐天下时,“东林党”和“阉党”争权夺利,斗争极为激烈。
钱士升见局势动荡,遂以侍养老母为由,辞官回乡。朝廷诏他复出,授官左中允——太子东宫属官,他力辞不受。
钱士升是有远见的,“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达到白热化。“阉党”首领魏忠贤擅权,大肆逮杀“东林党”人。高邑(今属河北)人、吏部尚书、“东林党”领袖之一赵南星被“阉党”诬为贪污银两1. 5万两,逮捕下狱。钱士升的同乡、同榜进士、吏科都给事中、“东林党”中坚人物魏大中被诬为贪污银两3000两。钱士升同榜进士、屯田郎中、“东林党”人万爆被打死,魏忠贤还不解恨,诬他贪污银两300两,下令“追赃”。钱士升闻讯,竭力营救赵、魏、万三人,家产为之荡尽。他不是“东林党”人,只是出于正义,才冒险营救。“东林党”人极为感激。
“东林党”被“阉党”逮杀、贬谪殆尽,朝廷成了“阉党”的天下。正当“阉党”得意忘形时,熹宗驾崩,他唯一的弟弟朱由检入承大统,年号“崇祯”,是为思宗。思宗即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铲除“阉党”。
钱士升见党争结束,而朝廷正是用人之时,遂应诏复出,出任皇太子东宫衙门詹事府的副长官——少詹事,执掌南京翰林院。翌年,擢为詹事。
他的“座主”钱龙锡为政敌所诬,被逮往北京治罪。当时,钱士升已接到詹事的任命,还未赴任。“座主”被押解路过南京,钱士升护送至黄河。他见官场如此险恶,而自己又与钱龙锡私交甚好,怕招祸,遂上疏称病,辞归故里。
次年,思宗诏令钱士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署理尚书事务。钱士升不敢推辞,去南京上任。
二年后,即崇祯六年(1633)九月,思宗诏擢钱士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此时,大明帝国已危在旦夕。在大江南北,李自成、张献忠两支起义军攻城掠地,越战越强; 在关外,满族劲骑虎视关内;而大明帝国的朝廷里,又是奸人当道。此奸姓温名体仁,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为人奸猾。钱士升入阁时,他正在内阁首辅的高位上。内阁大臣除他俩外,还有巴县(今属四川)人王应熊和香山(今广东中山)人何吾驺。思宗脾性急躁,以严刑驾驭臣下,使最高统治阶层极为不稳。
钱士升见状,撰《四箴》进呈思宗,劝他宽以驭众,简以临下,所言切中时弊。思宗阅后,下诏褒扬钱士升,但内心对钱士升的逆耳忠言却大为不满。
不久,有个叫李琏的武生上疏,建议搜括江南富户以输官,解决财政困难问题。钱士升认为这是搅乱国政,拟旨下刑部提问李琏。思宗不赞成,温体仁见状,遂建议从轻发落。钱士升道: “这是败坏国家根本,不可不以去就谏诤!”遂上疏说: “自从陈启新以上疏言事而得高官后,巧借名目邀功者,实在不少,但没有像李琏那么放肆的。他说缙绅大户,富者家产千百万,一般人户百十万,以万计者不胜枚举。臣不知他指何地。就江南而论,富家有田数亩。家产有百两白银的富人,十家中有那么三四家; 万两以上的富人,千百家仅有那么一二家。江南最富,尚且如此,别地就更不用说了。郡有富人,乃贫民衣食之源。遇上旱涝,官府让他们出钱出粮,赈济饥民;碰上寇盗,官府让他们出钱出粮助饷。由此看来,富人未尝无益于国。《周礼》荒政十二条,保护富人是其中之一。如今把兵荒马乱归咎于富人刻薄,搜括他们的家财。当年,秦皇、汉武对大富翁巴清、卜式都不用此手段,如今却要实行于圣明之世。今黄淮一带已无宁日,惟江南数郡稍安。此议一倡,无赖之徒必相率而与富户为仇,这岂不是驱逼他们反叛吗?有人怀疑李琏之流乃李自成或张献忠的心腹,出此恶计以动摇人心,不能仅仅把他看成是邀功。”疏入,思宗御览,赐诏道:“若想沽名钓誉,前些日子进呈的《四箴》就足够了,毋庸汲汲以求!”
钱士升惶惧,引罪辞官,思宗立即诏准。
钱士升辞官,回到了嘉善老家,安度晚年。
他的弟弟钱士晋,万历四十一年(1613)第二甲第四十七名进士,历官至云南巡抚,修筑六座城池,浚疏两条河道,平定土官岭、侬两姓的叛乱,治绩卓著。经历吴鲲诬告钱士晋受贿,温体仁借此大作文章,想把钱士升一块整治。不料,他还未来得及下手,钱士晋便病死了。温体仁只得作罢。
钱士升隐居田园的数年间,全国局势急剧变化。
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大军发展迅速。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大军进抵北京城下。十八日,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迎降。十九日,思宗皇帝吊死煤山。
42天后,李自成在大明降将吴三桂和清兵的联合进攻下,退出北京。清兵于五月初二开进北京城,然后,向全国推进。李自成在通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袭杀,他的余部和大明残兵联合起来,抗击清军。
对全国局势的风云变幻,钱士升无动于衷,在嘉善老家安度晚年。距嘉善不远的钱塘江以东地区,便有明皇室遗民朱以海的鲁王政权,若干人投奔他抗清。但曾为大明阁臣的钱士升不为所动。
顺治三年(1646),清兵进占浙江。浙江成了大清帝国的地盘,钱士升也成了大清帝国的臣民。清廷要求汉族人薙发易冠,“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钱士升既留头,他的发当薙掉了。
顺治七年(1650),钱士升寿终正寝于嘉善老家。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钱士升的钱士升的生平介绍_钱士升东林_明史钱士升传
中文名:钱士升出生日期:1574逝世日期:1652籍贯:明嘉善魏塘镇人钱士升–明嘉善魏塘镇人 江西万璟受魏忠贤陷害惨死,钱士升破产以恤其家,为东林党人所推崇。崇祯元年(1628)起用为少詹事,主管南
崇祯八年。>朱由检右手一甩,一封奏折如炮弹般落在大殿地板上,啪的一响,满堂皆静。群臣都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声。>一个老臣,腿一软,五体投地,不断发抖。>崇祯皇帝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你想沽名钓誉,前面那封奏
美国拍卖一清朝文物,意外记载明朝穷书生见闻,推翻崇祯百年谣传
美国苏富比拍卖行以21.85万美金的价格,拍卖了一件清朝书画家金农的楷书作品《钱士馨事略》。金农是清朝扬州八怪之首,书法绘画都有很深的造诣,流传后世的有《菩萨妙相图》《东萼吐华图》等众多知名作品。《钱
宽以御众,简以临下,虚以宅心,平以出政。帝操切,温体仁以刻薄佐之,上下嚣然。士升因撰《四箴》以献,大指谓宽以御众,简以临下,虚以宅心,平以出政,其言深中时病。帝虽优旨报闻,意殊不怿也。无何,武生李璡请
严嵩明朝嘉靖年间,朝廷出了个大奸臣,此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内阁首辅严嵩。他由于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宠信,贪鄙骄横,专权擅政,残害忠良,为害国家20余年,制造了大量的冤案。一严嵩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
刘忠在明朝的21个皇帝中,浪荡无为的昏君要数武宗朱厚照了。武宗不理朝政,亲近佞幸,朝政黑暗,但有一人处于昏世,却以持正不阿著称于史籍,他就是当朝宰相刘忠。刘忠字司直,家居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是当地
马自强马自强,字体乾,号乾庵。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明嘉靖(世宗朱厚熜)三十二年(1554)中进士,同科进士还有以后比较著名的张四维、李如松等。马自强所处时代正是明朝中期。此时的明朝,已经失去了初期那
张位一张位,字明成,新建(今江西南昌)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改庶吉士,按明朝惯例,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参与修纂《世宗实录》。明太祖朱元璋时,曾设起居注给事中,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不久就取消
许国万历十一年(1583),对于万历朝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神宗皇帝先是逐走了冯保,接着又追夺了死后不到一年的张居正的官阶、荣衔,真正地控制了朝中大权,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皇帝。从此,神宗
王鏊王鏊,字济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他的父亲王琬,是光化县的知县。按明朝制度,七品官以上的子弟可直接进入国学读书,称为荫监生。所以王鏊自幼随父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