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刘忠生平简介?刘忠历史评价?
Posted 吏部
篇首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刘忠生平简介?刘忠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刘忠生平简介?刘忠历史评价?
刘忠
在明朝的21个皇帝中,浪荡无为的昏君要数武宗朱厚照了。武宗不理朝政,亲近佞幸,朝政黑暗,但有一人处于昏世,却以持正不阿著称于史籍,他就是当朝宰相刘忠。
刘忠字司直,家居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刘忠自幼好学,深受封建儒学的教育。少时还喜好行侠仗义,是个敢做敢当的男子汉。成年后,胸有大志,刻苦读书,在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改任庶吉士,又授为编修。在宪宗朝,刘忠主要在翰林院里研习经史,至孝宗弘治四年(1491),他也参加了《宪宗实录》的编写,这年协助完成了《宪宗实录》的编写工作,由此,刘忠升迁为侍讲,直经筵。不久,刘忠兼任侍东宫讲读。在东宫颇得太子的信任,弘治九年,就升迁为侍读学士了。孝宗在位18年,弘治十八年病逝,由东宫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改元正德。武宗当了皇上不是励精图治,而是荒于政事,对曾在他东宫任职的人多方提拔重用。刘忠因曾为东宫讲读,亲侍过武宗,所以,被提升为学士,并掌管翰林院,同时还直经筵。正德二年(1507),武宗亲近小人,宦官刘瑾得以用事专权。刘瑾等人经常劝诱武宗游乐宴饮,武宗常常夜不归宫,他还诱导武宗建“豹房”,到大同、宣化巡游。对祖宗旧制,他不放在眼里,常常是破坏祖宗成规,由此引起朝中大臣的反对,他们极力劝谏皇上,刘忠就是一个维护封建旧制度,反对皇上不遵礼法的代表。刘忠上书劝诫皇上不要经常外出游戏,应当尊崇儒家礼法典制等数事。这天,刘忠和朝臣杨廷和向皇上讲授经义,借古谕今,他们又劝皇上检点自己的行为。并指出皇上所犯的过失,刘忠性急,讲着讲着,火气便来了,当着皇上的面,厉声指责皇上亲近刘瑾,刘瑾用事,皇权旁落等等,使武宗很下不来台。事后,武宗对刘瑾发牢骚,说: “经筵(指刘忠)只不过是个讲书的罢了,说些浮华之词又有何用!”刘瑾立即就明白了,这准是刘忠又劝皇上,指斥自己了。刘瑾一向就厌恶忠直的刘忠和杨廷和,这回,他借着皇上的不满,就暗谕吏部尚书许进将刘忠调到南京去任职。南京是明朝的留都,也有一整套办事机构,但南京各部只有右侍郎一人,许进特别要求将刘忠安排到礼部任左侍郎,左侍郎比右侍郎低一级,这是有意难堪刘忠。任命刘忠的消息下达后,刘忠心里很难过,但他还是奉命而去了。刘忠的外遣,实际上是给朝中“爱管闲事”的人一个警告,所以,外界舆论哗然。身为吏部尚书的许进对议论纷纷的指斥很忧虑,如果朝臣一致反对自己,将来又如何立足呢?所以,刘忠去南京才两个月,许进就提升他为礼部尚书了。这年冬天,将刘忠调到吏部。
刘忠离开京师来到南京,反而心情好了许多,他可以在南京有一番作为了。当时,南京也有一批官员遥附于刘瑾一党,多为不法。其中有位御史向来骄横无度,一郎中也投靠刘瑾的心腹张綵,为张綵宠信,在南京搞特权。刘忠对官吏诡名寄籍,依附朋党,嫉恨如仇,所以,他督促诸曹检核属下,经过这次考核,有1000多人被他淘汰下来。特别是在大计(明朝考核官吏的制度)京官时,被他罢黜的官员比上次还多。不仅如此,他还上疏建议,要经常纠劾官员,以示劝惩,不必等到6年才考核一次。他这一针对百官而设的建议,正合了刘瑾的口味,通过皇上的诏令可知刘瑾很赞同刘忠的建议的,所以,诏准其奏。刘忠的出发点是整顿吏治,并不是附合刘瑾,但当时,刘瑾正以严苛折辱士大夫,在这个当口,刘忠又持法律严劾官员,所以引起了众人的不满,时论都说刘忠是为了附会刘瑾的意图,才这样做的,纷纷抱怨他。刘忠的正直风范并未因此而改变。正德五年的二月,刘忠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怎样当了吏部尚书,还兼翰林学士,专掌制诏。这突如其来的权势,使刘忠很不安,他知道自己和刘瑾不是一路人,如果不小心会搭上性命的。所以,刘忠两次上疏要求休假,皇上都未允准。到了八月,刘瑾以谋反罪伏诛,其党羽纷纷伏法,朝中官员大部分被牵连,所以史书上说“朝署为清”。事后,那些刘瑾的反对派上台,得以启用,刘忠便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身为宰臣,刘忠很想辅正王室,扫除弊政的,然而他不可能也确实做不到反对封建专制体制所带来的种种恶性循环。但他自己仍是以传统的典制来要求自己的。不过数日,这年春天宁夏等地不安宁,王置鐇率人造反被镇压,朝廷大行封赏,刘忠虽未前往镇压,但也借宁夏被平定的大喜,得以加任少傅兼太子太傅。按过去的典章制度规定,凡是阁臣加官没有直接加到三公的人。刘忠因无功得封,内心十分不安,连连上疏辞封,皇上不准。武宗虽然除掉了刘瑾,但他的恶性并未去掉,所以,只要他在,就会有无数个像刘瑾一样的人出现。宦官张永、魏彬之徒便继刘瑾之后,擅专朝政。朝中大臣大部分人为了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纷纷巴结张永等人,而刘忠却逆流而行,不曾拜谒张永等人。刘忠性直,又在内阁,所以,张永不想和他闹翻,他便派手下人廖鹏前去拜谒刘忠,谁知廖鹏不仅没见到刘忠,而且亲自送去的礼品也被刘忠家的奴仆退了回来,由此,张永便记恨起刘忠来了。刘忠得知后,知道自己已无出路,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京师。刘忠为了避不测之祸,前后七八次上书要求告假,皇上并不知内情,每次都是慰留他。第二年,皇上令刘忠主持会试的考试,刚考完,皇上就因为录取的人所作文章,文义多违背礼制,召来内阁重臣李东阳审阅。皇上的这一举动,使刘忠知道,自己已被宦官所陷害,在这种情况下,刘忠便想赶紧退出政坛。于是上书要求回老家扫墓。诏令允准。刘忠不知是悲是喜,他赶紧令家人收拾收拾便起程返乡了,回到养育了自己的故土,刘忠的心恢复了平静,他又上书要求致仕,皇上也准了。而且朝廷还每月发给他月廪、每年也给岁俸,让他终老。
武宗终于在正德十六年病逝了。由宗室朱厚熜继位,是为世宗皇帝,改元嘉靖。世宗即位后,屡次征召刘忠入仕,但刘忠就是不应诏命。世宗还派人到他家问慰,使刘忠大为感动,上奏谢恩。虽然刘忠再也没有入仕,但他仍十分关心朝政,对皇上也有所献纳,得到皇上的褒爱。只是在嘉靖二年(1524),刘忠病逝,享年72岁。朝廷追赠他太保,谥号文肃。
相关参考
刘晏刘晏是别名刘忠州,是唐朝宰相,也是著名的理财能臣,担任过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度支等使,著有《咏王大娘戴竿》《享太庙乐章》等作品。刘晏简介>刘晏(718年、715年或725年—780年),字士安。曹
这个女人本来是不出名的,但是因着儿子当上了皇帝的关系,她才逐渐为人所知。 西汉年间,有个叫做王翁须的小姑娘,因为长得特别出众,被中山靖王刘胜之孙、广望节侯刘忠之子刘仲卿选中,被送到贵府学习歌舞才
中央红军开始准备长征时,来自福建上杭县才溪乡的刘忠临危受命,调任第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长。他精选了一些政治素质高、技术本领强的人员,加上司令部便衣侦察队的30多人,组建了侦察科。长征中的侦察尖兵1935
历史人物 刘晏简介_刘晏对稳定乱世的作用_刘晏的故事_理财好手刘晏
本名:刘晏别称:刘忠州字号:字士安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曹州南华主要作品:《咏王大娘戴竿》《享太庙乐章》《奏禁隔断练湖状》《遗元载书》主要成就:做出一系列重要经济改革官职:吏部尚书、同平
人物档案 姓名:刘豫 别名:彦游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两宋相交之时 出生地:河北 出生时间:公元1073年 去世时间:公元1146年 祖父:刘忠,尊为齐徽祖 父亲
严嵩明朝嘉靖年间,朝廷出了个大奸臣,此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内阁首辅严嵩。他由于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宠信,贪鄙骄横,专权擅政,残害忠良,为害国家20余年,制造了大量的冤案。一严嵩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
马自强马自强,字体乾,号乾庵。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明嘉靖(世宗朱厚熜)三十二年(1554)中进士,同科进士还有以后比较著名的张四维、李如松等。马自强所处时代正是明朝中期。此时的明朝,已经失去了初期那
张位一张位,字明成,新建(今江西南昌)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改庶吉士,按明朝惯例,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参与修纂《世宗实录》。明太祖朱元璋时,曾设起居注给事中,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不久就取消
许国万历十一年(1583),对于万历朝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神宗皇帝先是逐走了冯保,接着又追夺了死后不到一年的张居正的官阶、荣衔,真正地控制了朝中大权,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皇帝。从此,神宗
王鏊王鏊,字济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他的父亲王琬,是光化县的知县。按明朝制度,七品官以上的子弟可直接进入国学读书,称为荫监生。所以王鏊自幼随父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