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许国生平简介?许国历史评价?

Posted 明朝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许国生平简介?许国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许国生平简介?许国历史评价?

许国

万历十一年(1583),对于万历朝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神宗皇帝先是逐走了冯保,接着又追夺了死后不到一年的张居正的官阶、荣衔,真正地控制了朝中大权,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皇帝。从此,神宗皇帝便沉浸在天子迷梦当中。就在这一年,廉慎自守,固执刚强的许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许国,字维祯,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年轻时参加乡试中举得了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中进士,改庶吉士,授予检讨的官职。隆庆元年(1567),身为副检讨的许国曾出使朝鲜。许国在入阁之前,在万历朝先后做过皇帝的讲官,礼部左、右侍郎,后又在吏部掌詹事府的事务。

万历十一年,辽王朱宪节的次妃王氏上疏讼冤。朱宪节17年前曾被张居正废为庶人,并夺去府第。王氏疏中数陈张居正贪鄙,为夺府第诬陷辽王,还夺了数以万计的金银。神宗不愧为一个小商人的外孙,他具有了商人的贪婪,尤其对金银财宝有着特殊的爱好。此奏疏一上,神宗当即十分动心。但当时慈圣太后尚在,神宗不敢自做主张。他先将此奏疏报告给慈圣太后,太后因神宗已年满20岁,又已经亲政,所以未置可否。这一态度对神宗来说无疑是默许。他当即做出了查抄的决定,命令司礼太监张诚等人南下荆州查抄张居正家,搜罗金银财宝。在到达之前,张诚先派人告知了荆州知府和江陵知县,命他们封了张府的门,并将张家的全部人口关在一个空屋中,令衙役看守。张诚等人到达时,张居正的子女饿死者已十余人。张诚等人尽数搜刮了张居正及其亲友的财产,却只得黄金一万余两,白银十几万两,算不上什么巨财。张诚怕对皇上不好交待,便把张居正的长子、礼部主事张敬修抓来,拷问金银藏在何处。张敬修这时真巴不得家有巨财好免了皮肉之苦,若不说,又倍受拷掠,无奈只好信口说还有30多万两银子,分藏在曾省吾、王篆、傅作身等人的家中。结果这三家也受牵连。而张敬修自己终于不胜拷打,投环自尽。张懋修两次自杀未遂。惨状令朝野惊悸。在申时行等人的请求下,神宗才下诏留空宅一所、田十顷,赡养张居正的母亲。

神宗的这一系列行动向臣民们表明,自此以后,神宗断然不会为张居正说话了。所以自张居正被追夺以后,弹劾张居正的人很多。御史丁此吕上疏说道: “礼部侍郎何雒文曾代张居正之子嗣修、懋修撰写殿试策,而侍郎高启愚主试南京时,以‘舜亦以命禹’为题,显然是为张居正劝进。”神宗就此疏征求申时行的意见。申时行说: “丁此吕以不明朗的事情诬陷别人是不好的,若不严惩,怕的是以后谗言不断,而这不是清明之朝应当有的事情。”余有丁、许国也说考官只根据文章水平取才,怎么知道考生的姓名呢?不应该以此问罪。尚书杨巍上疏奏请将丁此吕发放京外。阁臣们的态度令神宗大为不满,昔日受张居正约束的窝囊气还未出尽,正好可以借此再一次显示皇权的威风,却没料到遇到阁臣的阻挠。恰在这时,给事御史李植、会御史江东之却说申时行和杨巍这样做是堵塞言路。李植、江东之与上疏追论张居正诬陷辽王的御史羊可立因倾陷张居正而得宠于皇帝,他们联络曾被张居正廷杖过的吴中行、赵用贤等人,结成一派。他们的上疏正合皇帝的心意,神宗听从他们的意见,罢免了高启愚,而丁此吕仍旧为官。申时行、杨巍因此求去。余有丁、许国上疏分析道: “大臣是国家的根本,现在皇上你因为群言而留下了丁此吕,恐怕不能使申时行、杨巍安心。”刚入内阁的许国向来与申时行比较好,发生了这件事,许国更是十分气愤,又一次专门求去,并攻击御史言官无事生非。此疏直接影响了神宗的态度。他说: “以前专横放纵的是权贵,今天却是小官吏; 以前颠倒是非的是小人,今天却是君子。由于偶然的机遇办成了一、二件事,便自以为了不起,联络浮浅而喜欢拨弄是非的人。真所谓党同伐异,罔上行私。这样的风气是不可以长久的。”此疏的本意是攻击李植、江东之,而隐斥吴中行、赵用贤等人。吴中行、赵用贤起而反击,也上疏为自己辩解,指责许国。许国乃避位不出。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朝野上下争论纷起。左都御史赵锦、副都御史石星、尚书王遴、潘季驯、杨兆、侍郎沈鲤、陆光祖、舒化、何起鸣、褚铁,大理卿温纯及都给事中齐世臣、御史刘怀恕等人纷纷上疏,强调申时行、许国、杨巍三大臣不能去职。而主事张正鹄、南京郎中汪应蛟、御史李廷彦、蔡时鼎、黄师颜等又极力分析留下三大臣的弊端。吴中行上疏说: “近来沿袭了维护张居正的遗风,辅臣辞官,大臣群起上奏疏请求慰留,连篇累牍地称赞他们的功德,极尽谄谀之能事,真是可耻极了!”就这样,在群臣的争论声中,神宗思虑再三,终于做出了决策,将丁此吕放出京外,而下诏慰留申时行和许国。由此可知,神宗亲政初年,还是能够接受大臣的批评意见,所以许国等人的话才会对神宗发生作用,而最终使得神宗改变了意见。但神宗的最后处理结果使御史言官深感不满,他们群起而攻击许国。从此以后,言官与政府内阁日益变得水火不相容了。

实际上,许国自入阁之日起便一直处于政治斗争的风浪尖上。丁此吕被放出京师以后不久,御史陈性学又上疏弹劾许国。首辅申时行站在许国的一边,请求神宗处罚陈性学。许国的性格比较急躁,所以见到上疏当即怒而求去,并极力攻击言官。由于申时行从中活动,神宗诏命慰留,许国这才息怒重新参预机务。几天以后,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又上疏弹劾许国,神宗二话没说,贬谪了伍可受的官阶。而这时,许国已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并改文渊阁大学士。

万历十六年(1588),御史何出光上疏,揭发太监张鲸作威作福,欺君罔上,犯了死罪。同时也把锦衣都督刘守有、序班邢尚智一起告了。张鲸见大事不妙,急忙送给神宗大量财宝,并托人说情。神宗是个爱财的主儿,见到金银财宝,怒气先自消了一半,结果,刘守有被解职,邢尚智被处死,只有已经送上礼的张鲸可以在接受教训的情况下,继续供职。此事一出,引起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御史马象乾再次上书弹劾张鲸。神宗觉得很没有面子,便诏令将马象乾下狱问罪。大学士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等人竭力救助,甚至封还皇帝的诏书,拒不传达执行,以此请求皇上能够将张鲸治罪,而免掉马象乾的罪名。阁臣们的这一举动促使神宗终于下令收回诏令,但张鲸最终还是没有治罪。

万历十七年(1589),南京御史王藩臣上疏弹劾应天巡抚周继。按照明朝的规定,御史弹劾官吏,奏疏应先报告给自己的上司即都察院的都御史处备案,但王藩臣此次上疏并未经过右都御史耿定向之手。耿定向因此大为气愤,上疏指责王藩臣不守宪规,弹劾失当。左都御史吴时来请求皇上按规定办事,整顿宪规。王藩臣被停发二个月的俸禄。此事发生以后,给事中许弘纲、观政进士薛敷教、南京御史黄仁荣及王麟趾也上疏论宪规。薛敷教说: “吴时来雍塞言路。而二三个辅臣,也一起蒙敝皇上。应该严禁党争,更换都御史,以整顿宪风。”疏中的辅臣指申时行、许国等人。这薛敷教本是许国的门生,许国见自己的学生在上疏中攻击自己,尤为气愤,自请罢斥,并说: “近来臣下议论国事,弹劾为官诸大臣成风,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得到名誉,还可以无视秩序,又可以掩盖过失,所以人人以此法为捷径而趋之若鹜。此风既已形成,真是无可救药。现在东南沿海发生旱灾,我认为这并不是大忧,真正的忧患是朝中建言之风盛行。”大学士申时行也上疏说: “按祖制,御史上奏弹劾大臣,在北京必须当日即告知都御史,南京则在三日之内告知。王藩臣无视祖宗的规章,应给予惩罚。”副都御史詹仰庇则指责王藩臣煽惑人心,淆乱国事。吴时来也上疏攻击薛敷教及主事饶伸。当时刑部主事饶伸正为王锡爵的儿子王衡参加顺天乡试得第一名这件事弹劾王锡爵,首辅申时行的女婿李鸿也入选,礼部郎中高桂疏参李鸿并及申时行,致使申时行、王锡爵被迫杜门求去。所以万历十七年春会试之时,由于许国典试入场,内阁内遂空无一人。面对此情,神宗只好下诏令将饶伸下狱除名。神宗真正是被群臣的争论搞得焦头烂额,因此对惹起此次争端的薛敷教等人大为不满,勒令薛敷教返回原籍闭门思过,王麟趾、黄仁荣亦遭停俸的处罚。而对吴时来和许国则加以挽留。

许国在宦海的风浪中沉浮,他比较固执,遇事控制不住,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并数次与言官为难。所以在朝廷中没有人缘,这就使得许国在为官的生涯中累遭攻击。

万历十八年(1590)夏,火落赤诸部攻到了明朝边境临洮和巩昌,西部边境震动。七月,神宗在皇极门召见申时行、许国等人,讨论如何来应付这件事。神宗忧心忡忡地说: “我国边境防备废驰,督抚又缺乏调度。火落赤此举只怕对我大明不利,我想重新整顿边务。”首辅申时行却力主以钱物来加以羁縻。许国认为,火落赤既然已经侵犯到大明边境,且气势很大,桀骜已极,对付他们,应给予重创,不可以羁縻。神宗觉得许国所言甚对自己的心思,便说“只以钱物羁縻怕也靠不住。只顾去巴结、谄媚敌人,结果反而使得他们更觉得自己了不起,而他们的贪欲也永没有满足的时候。”由于许国的建议加上神宗的态度,可以说这时朝廷的意见基本上倾向于用兵。但不久,边境警报接连不断地到了京师。神宗没料到会是这种结果,大惊之余立即派郑洛为经略尚书出使边关,实际上是去实施申时行的“以钱物与敌人和谈”的方案。婺源知县万国钦因此事上疏弹劾申时行: “陛下意欲用兵,而申时行必不用兵; 陛下意欲禁止和谈,而申时行却一心和谈。”并列举了申时行纳贿及朋奸误国等多件罪行。万国钦是许国的门生,万国钦上疏以后,许国便责问他: “你这么做,是为名利呢?还是为国家?”万国钦回答说: “当然是为了国家,假如所言不当,那么生死利害任凭处置!”那时申时行为首辅,在此事件的处理上,神宗最终还是听从了申时行的意见,所以万国钦奏疏上得很不是时候,神宗责备他淆乱国事,诬陷大臣。万国钦被贬为剑州判官。

不久,给事中任让上疏,说许国是一个庸鄙的小人。这任让乃是申时行的门生。前此不久,申时行曾被许国的门生万国钦弹劾,有人说任让此举是为申时行报仇。神宗虽然处置了任让,但自此以后,许国和申时行之间渐渐有了间隙。

许国作为辅臣,在内阁工作的几年中,眼见朝廷大臣终日攻击、弹劾不断,实感对朝政很不利。许国一直想对皇上言明,恰逢福建守臣上报日本入犯,许国借机上疏,说道: “现在四周临国相继来犯,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外小臣只顾攻击,致使大臣纷纷要求去职,那么还有谁能来担当国家的重任呢?请皇上下谕,告知朝廷诸臣,各自专心于自己的业务,不要按自己的主观臆测行事。”明神宗在打击张居正和冯保之时以及其后短暂的励精图治时期,曾鼓励臣下议论国事及批评他的缺点,但他的基本作风是不喜欢臣下多发议论的,特别是万历十四年(1586)以后,这种厌烦臣下上言的作风越来越重,神宗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觉得许国批评言官的奏疏写得甚好,当即下诏严禁大臣上言互相弹劾、攻击。当然群臣的谏诤之风是压制不住的,许国此疏的本意也并非是要杜绝谏诤,只是气恨言官的无事生非,使大臣无法安心工作。许国自己实际上就是因为向皇上进言而被迫去职的。

神宗有长子常洛,乃神宗与一宫女所生,神宗并不喜欢。常洛5岁那年,神宗最宠爱的郑贵妃生子常洵,爱屋及乌,神宗对常洵寄予厚望,意欲立常洵为太子。廷臣们看到了苗头,感到如此一来便违背了干百年以来祖宗留下来的“无嫡立长”的传统,便纷纷上疏请求册立常洛为太子。神宗不胜其繁,便把申时行找来,让他传谕众臣,说朕主意已定,立储一事,须待万历二十年(1592)再议行,并下诏说: “朕不喜欢大臣们如此鼓噪,也讨厌有人离间我们父子,所以最近有奏章一概留中。如果廷臣们能保证明年不再渎扰,就于后年册立,否则,等皇长子15岁再说。”诏书一下,真把诸臣给镇住了。他们知道后年就是万历二十年,那时皇长子常洛该11岁了,已属不早,便暂时偃旗息鼓,不再上疏。谁知,万历十九年秋(1591),工部主事张有德上疏请求把册立太子的仪注先订出来。这样一来,神宗有了借口,他不仅不允许,反而发起怒来,说他有言在先,如果渎扰就要延期,现在果然又渎扰了,只有延期一年,免得天下人笑朕言而无信。并夺张有德的俸禄三月。次辅许国认为小臣尚且能够以建储之事向皇帝进言,作为国家的辅臣若不说话发表意见怎么能行呢?于是与大学士王家屏一起联合上疏请求册立。在奏疏中具上疏者的姓名时,许国第一个写上了申时行的名字。此奏疏到了神宗手中,气得他两眼发黑,心想: “小臣鼓噪尚可原谅,现在内阁大臣居然也来逼我,太不像话了。”许国得知皇上主意已决,自知无法在内阁中继续呆下去,便上疏求去,神宗也因此事对许国失去了信心,便同意许国退休。申时行得到消息以后,便上密疏一封,说: “这件事我并不知道,册立之事,皇上自有主张,张有德不谙大体,皇上不必与他们计较,不要因小臣而妨碍大事。”按照惯例,阁臣的密揭都留中不发,而这次神宗竟发了下来。礼科给事中罗大紘见后甚不以为然,于九月上奏疏一封,说申时行明里附和群臣的意见请求册立,暗中却推卸责任。申时行以密揭求谅于明神宗,说明他背离了自己原来坚持的正确立场,自然是不得人心的。继许国以后,申时行也被迫离职回家。而皇太子的册立直到十年以后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

人们评论说,申时行改变了立场,结果遭弹劾而被迫去官; 许国坚持正确立场,因与皇上有意见争执而被迫离职,在这一点上,许国略胜于申时行。许国死后,赠太保,谥文穆。

相关参考

唐朝 苏颋生平简介?苏颋历史评价?

苏颋苏颋(670—727),字廷硕,雍州武功(今属陕西)人。其父苏瑰累官至尚书左僕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封为许国公。苏颋自幼聪慧敏悟,读书效率极高,一览千言,过目不忘。对苏颋的文采,苏瑰开始知之不深。

春秋时期的许国有多少人口

许国是历史上有记录的唯一可确定的男爵的国家。男爵是什么概念,在当时,爵位分五等,公候伯子男。男爵是最小的一级。就连秦楚这样的野蛮人,也都是子爵。齐鲁啥的是公国。郑国是伯国。一般的,一个公国,也不过现在

许国被那国所灭

许国国姓:姜爵位:男爵国都1.许(鄦)(河南许昌市东)2.叶(河南叶县南)3.夷,城父(安徽亳县东南)4.析,白羽(河南西峡县)5.容城(鲁山县南)始封此国者:周武王始祖:许文叔兴亡年代:前11世纪至

历史人物 海军世家以身许国

  福州市中心安泰河沿,榕荫遮蔽的朱紫坊22号,大门口高挂三块牌子:萨镇冰故居、萨本栋故居、萨师俊故居,告诉人们萨家名人们的辉煌传奇。>  他们中,萨镇冰早抗击外侮,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由晚清入民国后

历史军事 川军许国璋部破解敌退逃密电

日军占领常德后,只在城里勉强呆了六天,日军总指挥部惟恐深入常德地区和常德城内的日军陷入灭顶之灾,以“已达牵制怒江作战之目的”为自我解嘲似的借口,下令日军撤退反转。一架敌机飞临常德上空,空投反转命令。大

历史人物 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却被兄长卖给许国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一袭红妆的女子遥望故乡山山水水,往事一幕幕浮现:>“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淇水之畔,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早已伴随着盈盈水波远去,故乡啊,我什

历史军事 常德会战中杀身成仁的川中名将

  许国璋:72年后追认革命烈士2015年1月12日,原国民革命军第150师师长许国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作为一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人,许国璋在他长眠72年之后获得了这份殊荣。许国

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 ”两弹一星”科学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两国关系非常友好,在这一大背景下,1957年10月15日,中苏签署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承诺为中国的导弹、原子弹研制提供专家技术、留学生名额,以及实物、模型等。1958年4月

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 ”两弹一星”科学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两国关系非常友好,在这一大背景下,1957年10月15日,中苏签署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承诺为中国的导弹、原子弹研制提供专家技术、留学生名额,以及实物、模型等。1958年4月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暗箭伤人的故事

  解释:  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件事情在《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