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常德会战中杀身成仁的川中名将

Posted 日军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常德会战中杀身成仁的川中名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常德会战中杀身成仁的川中名将

  许国璋:72年后追认革命烈士

2015年1月12日,原国民革命军第150师师长许国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作为一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人,许国璋在他长眠72年之后获得了这份殊荣。

许国璋,字宪庭,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县(今属成都市)县城。许父名作宗,是清军的一名将弁,曾在西南作战中立功。许国璋受到父亲影响,“少聪颖、好武略、卓然有乃父风”。遗憾的是,尚未成年时,父母就双双离世。为求生计,他不得不在18岁那年投入四川陆军第2师当兵。

许国璋在部队里颇能吃苦,靠着“勇往迈进、拔帜先登”,在两年里就当上了排长,继又在连长任内考入合川军官传习所接受军官速成教育,因成绩优秀被人称为“高材生”。此后他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少校营长、中校营长、上校团长等职,逐渐成为川军刘湘所部的一名优秀骨干。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率部驻防重庆的许国璋忧心如焚。他屡次“迭电上峰、请缨杀敌”,对部属训话时说:“日本铁骑,纵横黄河南北,日本军队的浪人,在淞沪一带横行霸道……我们要好好练就军事技术,将来一有机会,与日本强盗见个高下。”

1938年4月,当时已是第161师第483旅少将旅长的许国璋终于接到了开赴前线参战的命令。部队出发前,许国璋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他对妻儿告别道:“我此次出川抗战,身已许国。你们在后方,妻要勤俭过生活,儿要努力读书。我每月除以应得薪金寄助外,要你们自己努力。至于我,望你们不要惦念。”

由于川军装备较差,在与日军的作战中往往只能依靠血肉之躯作出大无畏的牺牲,这使部队的伤亡与日俱增。尽管如此,许国璋还是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先后在武汉会战、豫南会战和鄂西会战中与敌军殊死作战,他也因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苦而积功累升至第150师中将师长。

  常德会战:“我的热血要洒在这里”

1943年11月,日军为阻止中国军队继续从第6、第9战区抽调部队加入滇缅方向,遂以第11军为主体发起常德作战。许国璋所在的第44军根据军事委员会及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的作战部署,开赴洞庭湖以北的南县、安乡、津市、灃县地区,依托河湖水王地带布防,以屏障常德东北地区。

11月2日,日军五个师团向第6战区担任守备的第10集团军、第29集团军等部发动进攻。当日军主力尚未进抵第150师虎渡河防区时,许国璋就指挥所部伏击日军正在侦查骚扰的小汽艇分队,并缴获汽艇三艘及其它各种军用物资。此后,许国璋率部自虎渡河向南县、安乡、津市且战且退,逐次抵抗。

11月10日凌晨,日军第116师团(师团长岩永汪)的前卫部队一度突入津市,与第150师部署在此的一个营发生激战。为保该据点不失,许国璋亲率一个团前往增援,在经过激烈的肉搏战后,成功将日军击退。战斗到17日,第44军由于战线绵延百余里,并有部分阵地被日军击破,军长王泽浚为集中主力继续战斗,决定将部队转移到鳌山、临澧、观国山地区。

11月18日,蒋介石致电第6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孙连仲,要求将第44军“除以一部于澧、津以南地区,与敌周旋外,务集中主力,协力第七十四军太浮山以北地区之作战为要”,战区于是向第29集团军、第44军逐次转达了这一命令。

接到命令后,许国璋不顾连日高烧的病体,立即召集副师长杨自立、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孙梅臣、参谋长李霞举及所属三名团长谢伯鸾、鲁宗敬、杜芳商讨行止。会中,许国璋力主所部主力立刻出发,并要注意躲避沿途出现的日军,务必提前赶到太浮山目的地构筑起防线,在与友军第161师取得联系后与第74军协同向进攻常德的日军发起侧袭。许国璋的主张很快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同意。随后他正式下达命令,谢伯鸾的第448团轻装整束连夜出发开赴目的地,第449团和第450团随后兵分两路各取捷径向太浮山挺进。许国璋最后强调:“必须不顾一切先敌占领太浮山,我即率师直属部队跟进。”

不料部队开拔后,日军第120联队已经渡过澧水逼近太浮山。这使师部的前进道路被截断,师部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前进。许国璋见状,不得不率领师直特务连、搜索连、工兵连,以及被日军截断而无法归建的第449团和第450团各一个连,于11月20日向常德以西、沅江北岸的陬市转移。

许国璋认为,陬市是常德西面的门户,并且已有防御工事。只要陬市不丢,此刻正在常德奋战的第57师西面将无危险。据此,许国璋决定所属三个团继续按照原计划在太浮山部署并执行侧袭任务,自带现有的五个连坚守陬市。

为了鼓舞士气,许国璋要求部下死战到底,他在训话时说:“我们为国家尽力的时候到了,我们能多打一个日本兵,就给守备常德的部队减轻一分压力,以尽我们军人的天职……我们已经被三面包围,背后又是深不可测的沅水,既无渡船,气候又冷,与其当俘虏被日寇侮辱、杀害,或落水淹死,毋宁在前线为国奋战,直至战死光荣得多。我们前进才是生路,我决不离开阵地一步,我的热血要洒在这里。这里是祖国的土地,我要誓死保卫它,死了也是我的光荣。”官兵们在听了许国璋的这番悲壮誓言后勇气倍增,纷纷表示要与日军决一死战。

  自杀殉国:“长留正气满潇湘”

部队抵达陬市不久,日军第133联队的先头部队便向陬市发动进攻。许国璋拿着手枪督率所部迎战日军,由于他是带病作战,未得休息,在疲劳和中弹负伤的情况下,在战场上休克多次。左右劝其暂避,他却拒绝说:“我的热血要洒在这里,这就是我的坟墓。”言毕,许国璋叫来副师长杨自立,命令指挥残余部队继续阻击日军,自己则带着不满百人的特务连向正在冲锋的日军发起逆袭。不幸在激战中身中两弹,昏迷倒地。

许国璋负伤后休克,卫士误以为他已阵亡,便拼死将他背下火线,并乘着日军暂停攻势的机会将其送到沅水岸边的一所草房内。正巧有渔民两人欲驾船离开,在卫士的沟通下,两人愿尽全力将许国璋送往南岸。

11月21日凌晨4时左右,许国璋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并向既惊又喜的卫士询问战况。许国璋在得知自己被送下火线而师部人员仍在奋战后,痛声说:“我是军人,应该战死在沙场,你们把我运过河,这是害了我呀!”说完就再次陷入昏迷。片刻之后,许国璋再次醒来,他在羞愤中从睡着的卫士身上拿出手枪,对着太阳穴扣动了扳机,时年仅46岁。许国璋以实际行动完成了一天前在陬市立下的誓言。

1944年1月,许国璋的遗体被送回成都原籍安葬。途经重庆时,陪都各界举办了隆重的公祭仪式,蒋介石特派何应钦主持,并颁挽幛——“义壮山河”。此后,川康绥公署副主任潘文华在成都忠烈祠为许国璋举办追悼会,并亲写挽联以彰忠烈:“大忠大孝,以国家民族为先,频传常桃鏖兵,光复名城摧敌虏;成功成仁,继之钟(王铭章)弼臣(饶国华)而去,远昭睢阳授命,长留正气满潇湘。”

1944年2月2日,国民政府追赠许国璋为陆军中将。5月8日发布褒扬令,准许他入祀首都忠烈祠,其入祀令曰:“陆军第一百五十师师长许国璋,致身卫国,矢志忠贞。此次敌犯湘鄂边区,该员等督师战守,力遏凶锋,效命疆场,壮烈殉职,缅怀大节,悼惜良深。应予明令褒扬,将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并准入祀首都忠烈祠,以资矜式,而励来兹。此令。”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让西方认识了中国军人

常德会战结束后,时任国军74军军长王耀武将军为纪念捍卫国土而壮烈牺牲的将士们,决定在常德建造“烈士公墓”。公墓正门是一座高大的三门纪念牌坊,上方是王耀武所题“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的横匾。纪念坊的四

中国革命战争 常德会战

   顽强据守的常德会战   常德是湘北重镇,是中国第6战区补给基地。1943年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同时发现中国向云南边境增调军队

常德会战后喋血悍将余程万为何差点被枪毙

这个问题,恐怕是8年抗战期间,诟病蒋介石“屁股决定脑袋、选择性执法”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历史公案。既然是公案,就很难有非黑即白的标准答案。笔者只能尽可能多地援引细节,尽可能多地靠近这个“为什么”,谈一点个

中国历史 日军在湖南的暴行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侵华日军兵分三路:一路沿粤汉铁路,一路沿湘鄂公路,一路溯长江而上,向湖南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据守湖南的国民党军队奋力抗敌,在三次湘北会战、常德会战和衡阳保卫战中重创

历史军事 真实战斗远比《喋血孤城》电影残酷

「战死的官兵实在是太多了,我所在的营就只剩下了3人,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远远不止电影里这些,起码要残酷10倍以上!」  抗战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常德会战被搬上了大银幕,影片名叫做喋血孤城。该片讲述了1943

历史秘闻 为保卫常德誓与日军血战到底

原标题:不成功便成仁!为保卫常德誓与日军血战到底">导语>长胜桥原名长生桥。1943年常德会战时,中国军人在这里与日军浴血奋战,成功地阻击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还在这里击毙了日军精锐109联队的联队长布上

历史军事 在救援常德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彭士量,1904年8月5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杨梅村。毕业于黄浦军官学校第四期、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曾任陆军预备第四师副师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目睹国家民族危亡日益严重,彭士量义愤填膺,力主对日作战,捍卫

历史军事 和政委一起牺牲在反扫荡战斗中

  常德善,1912年出生在江苏省邳县(原山东省峄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母亲都给地主当长工。常德善两岁前后,因父母相继去世,为本族姐姐抚养,在山东枣庄生活,六七岁的常德善便开始给有钱人家放猪放牛,

历史人物 淞沪会战中的名将谢晋元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谢晋元别名:字中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出生日期:1905年4月26日逝世日期:1941年4月24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中山大学,黄埔军校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

历史军事 八千虎贲坚守常德伤亡殆尽

1943年11月4日,代号“虎贲”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在接到蒋介石“一定要保住常德,驻军必须与城共存亡”的命令后,从郊区河洑山开进常德城设防,一场血肉溅飞,死守孤城的恶战即将开始。守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