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拍卖一清朝文物,意外记载明朝穷书生见闻,推翻崇祯百年谣传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国拍卖一清朝文物,意外记载明朝穷书生见闻,推翻崇祯百年谣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拍卖一清朝文物,意外记载明朝穷书生见闻,推翻崇祯百年谣传

美国苏富比拍卖行以21.85万美金的价格,拍卖了一件清朝书画家金农的楷书作品《钱士馨事略》。金农是清朝扬州八怪之首,书法绘画都有很深的造诣,流传后世的有《菩萨妙相图》《东萼吐华图》等众多知名作品。 《钱士馨事略》与这些名作相比,只能算是很普通的一件,美国拍卖行甚至以为这是隶书。不过,字的内容却让历史学者们兴奋不已。 因为这幅书法记载了一位名叫钱士馨的明朝穷书生的生平事迹。 钱士馨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考取贡生后便四处颠沛流离,1644年明朝灭亡之际,钱士馨刚好游荡到了北京的舅舅家,在此定居3年之久,并意外结识了时任左中允(掌管皇后、东宫事务的属官)的李明睿。 虽然是一名穷困潦倒的穷书生,但钱士馨却亲身经历了明朝灭亡、李自成进京、清军入主的整个甲申之变全过程,并且把所见所闻写成了《甲申传信录》。 但是,《甲申传信录》记载的关于崇祯皇帝的内容却跟主流史书相悖,加上作者并不知名,所以仅仅只有3本抄本,直到1935年才有出版社以「 ”断句刊行”的方式出版,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 那么《甲申传信录》究竟记载了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二十四史》撰史原则都是后一个朝代依据前一个朝代的实录修撰而成,清朝在修《明史》时即是这种做法。但由于李自成在1644年攻陷北京,所以关于崇祯朝的奏章、留中奏疏、邸报基本散失,崇祯皇帝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只能根据传闻以及亲历者的回忆重新归拢。 这其中就包括南迁争议。 明朝实行两京制,除了北京之外,南京保留着完整的六部体系,换言之,明朝保留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备份。但是,在面对外有清军叩关,内有李自成逼近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却没有选择迁都避敌锋芒,而是自缢在了煤山。 对此,《明季北略》《流寇志》等史书都把原因总结为崇祯皇帝好面子,既想南迁又怕承担「 ”丢失宗庙陵寝和北方大片疆土”的骂名,最终错过了南迁的时机。 比如邹漪写的《明季遗闻》提到,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三日,左中允李明睿向崇祯皇帝进言:「 ”只有南迁一策,可缓目前之急。”崇祯皇帝说:「 ”此事我已久欲行,因无人赞襄,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此意决矣。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此事重大,尔且密之”。 显然,按照《明季遗闻》的说法,崇祯皇帝早就想南迁,但因为大臣反对,所以只能私下商议。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穷书生钱士馨写的《甲申传信录》记载了截然相反的一幕: 「 ”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五日(崇祯自缢前33天),驸马都尉巩永固提议南迁,上不听”。 「 ”二月二十八日(崇祯自缢前20天),左谕德李明睿、少詹项煜请上南迁,上反复观之,怒甚,少间,色渐平。事竟留宫中,不发”。 三月初四日(崇祯自缢前14天),平台召对,又有大臣提议南迁,崇祯皇帝说道:「 ”朕方责诸臣以大义,而使太子出,是倡逃也。其谓社稷何!” 《甲申传信录》的上述内容,也刚好印证了时任崇祯朝锦衣卫的王世德所说的「 ”李明睿倡南迁之议,幸而上不为所惑。”大学士倪元璐也提到:「 ”皇上有‘国君死社稷’之言”。 可以说,即使到了大同失守,京城门户洞开的危急时刻,崇祯皇帝的态度始终很明确:国君死社稷。 放弃南迁翻盘的机会坐以待毙或许并不明智,但对于一个帝王而言,却是最为人钦佩的一种选择。《甲申传信录》也彻底推翻了流传了几百年的关于崇祯皇帝的一则谣传:想南迁活命却又顾及颜面犹豫不决。

相关参考

太平天国失败竟然是因一个穷书生 清朝密史

从1860年到1862年,太平军分别三次进攻上海,全都失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当今史学界的论断暂且不说,看看当时人的看法如何?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清军攻克上海附近和江苏一带太平军的七个堡垒,发现

太平天国失败竟然是因一个穷书生 清朝密史

从1860年到1862年,太平军分别三次进攻上海,全都失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当今史学界的论断暂且不说,看看当时人的看法如何?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清军攻克上海附近和江苏一带太平军的七个堡垒,发现

历史秘闻 所有人都不信,结果很意外

范镇,字景仁,华阳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曾参与编修了《新唐书》。范镇一生勤勉,著述十分丰硕,写过一本叫做《东斋记事》的书。这本书是范镇记录时事见闻的笔记,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宰相张士逊是

曾经计划在美国暗杀孙中山

朵云轩、敬华、国拍、新华4家拍卖行已恢复经营资质,将如期举行秋拍。剩余企业已补齐文物拍卖企业所需专业人员证书,上报国家文物局等待审批,上海艺术品市场将不受影响,这是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获悉的信

明朝历史 最穷皇帝

一般人认为,明朝崇祯皇帝是中国史上最穷的皇帝,穷到只吃素菜,龙袍破了还要请人补,还把宫中的金银财宝卖出去,这样才能维持开销,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他实际上十分有钱,抄了魏忠贤后,获得3700万巨款,既然他

英国夫妇不识货把帽架文物当灯座被拍出500万元 帽架为罕见的清朝皇家用品

  英国夫妇不识货把帽架文物当灯座被拍出500万元帽架为罕见的皇家用品。一个清代的皇家帽架8日在英国以58.1万英镑(约合49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卖成交。这一稀罕物件曾被一对英国夫妇当成“灯座”用了

明朝古墓挖出雷同石碑,推翻明朝百年悬案,清朝给朱元璋泼了脏水

明朝嘉靖年间,奸臣严嵩主持科考,对官职明码标价,一位来自浙江嘉兴的进士花费1.3万两白银购得吏部考功主事一职,世人惊叹的称之为「”沈万三官”。为什么会这么叫呢?这是因为沈万三在明朝时就是财富的代名词,

历史秘闻 穷书生对出的下联太经典

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地位相对低下,跟现代女性没法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常态,科举考试不被允许,仕途自然没有任何机会,甚至连读书都是一种奢侈。从明代开始,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

历史秘闻 明朝古墓挖出雷同石碑,推翻明朝百年悬案,清朝给朱元璋泼了脏水

明朝嘉靖年间,奸臣严嵩主持科考,对官职明码标价,一位来自浙江嘉兴的进士花费1.3万两白银购得吏部考功主事一职,世人惊叹的称之为「”沈万三官”。为什么会这么叫呢?这是因为沈万三在明朝时就是财富的代名词,

历史人物 从穷书生到大总统的传奇

从晚清进入民国的大人物中,徐世昌算是地位很高的一号要角。在晚清位极人臣,做到军机大臣,太傅衔太保,进入民国,做过袁世凯的“国务卿”(内阁总理),最后居然成了民国大总统。可是细想起来,此公虽然一路大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