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失败竟然是因一个穷书生 清朝密史
篇首语: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失败竟然是因一个穷书生 清朝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太平天国失败竟然是因一个穷书生 清朝密史
从1860年到1862年,太平军分别三次进攻上海,全都失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当今史学界的论断暂且不说,看看当时人的看法如何?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清军攻克上海附近和江苏一带太平军的七个堡垒,发现一个叫王畹的书生写给忠王李秀成的一封信,这封信看得清军的将领满头出冷汗,因为如果太平军采纳了这个王畹的建议,很可能就攻下了上海,甚至拿下了北方。
王畹是一个不得意的读书人,曾要求面见清朝官员吴晓帆,有所呈见,结果被忽略。王畹气不过,找到太平军,上了这封建议信。具体内容就是劝说太平借助洋人对抗清廷,“略劝与洋人和,而藉其势以图中原。”
王畹针对的就是洪秀全不愿意与洋人和谈的决策。洋人也曾派使者去南京劝说洪秀全停止攻打上海,洪秀全拒绝。王畹认为应该表面上答应,以稳定洋人,从而不会去援助上海。“而要令不得以军装火药资中国。”然后派水师渡过长江,经常骚扰江南河流运输,并在海道上劫持货运船只,让上海周边的水上运输陷入不安和停滞。
王畹认为,如果物资运不到上海,导致“贸易不通,厘捐断绝”,清朝官兵的粮饷不能到位,“洋人坐困”,然后几百万难民聚集上海,生存都成问题。在内外断绝的情况下,洋人就会“俯首来求修好。”就算洋人一时不合作也没事,太平军可以派遣几千士兵假装难民,混入上海洋人的地盘,清朝官员也无法稽察,然后“中夜一呼,应者四起,纵火焚烧”。洋人措手不及,只顾坐船逃逸,太平军趁机拿下上海。得到上海之后,又可以将洋人叫回来,待之以礼,然后与之合作。
清军将领对王畹此计的评价是“其虑甚周,其计甚毒”。他们都觉得李秀成不用这条计谋,实在太可惜。李秀成是难得的优秀军事将领,居然将王畹的献策置之不顾,确实便宜了清朝,“此真清廷之大幸也。”清军也知道忠王刘秀成求贤若渴,优礼士大夫,偏偏遗弃国士王畹,真是不可解,“殆不可解也。”当时的上海人,对王畹的这条计策,都耳熟能详。
王畹的计策其实和曾国藩提出的“借师助剿”是一回事,至于能不能成,洋人愿不愿意合作,则不得而知。况且太平军不屑于与列强勾结。王畹在太平军失败后走入美国人办的书院,后来死在那里。
晚清名士容闳从美国回来,曾面见洪秀全,建议洪秀全与欧美外交并购买洋船,洪秀全拒绝,就此而言,太平军失算。
相关参考
美国拍卖一清朝文物,意外记载明朝穷书生见闻,推翻崇祯百年谣传
美国苏富比拍卖行以21.85万美金的价格,拍卖了一件清朝书画家金农的楷书作品《钱士馨事略》。金农是清朝扬州八怪之首,书法绘画都有很深的造诣,流传后世的有《菩萨妙相图》《东萼吐华图》等众多知名作品。《钱
导读:公元1711年,也就是清朝康熙五十年,发生了一起著名的文字狱案件--《南山集》案,此案爆发的缘由,是因为翰林学士戴名世的作品《南山集》“语多狂悖”,充满了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结果被左都御史赵申乔
历史秘闻 袁世凯年轻的时候资助了一个穷书生,没想到,后来竟成了总统
袁世凯是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在大众形象中,袁世凯是万恶的军阀,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强盗,是进行帝制复辟的不良主义。但他的一生远不止这些,他一生可以说起起伏伏,没有平静之时,这也造就了有如此能力的袁
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地位相对低下,跟现代女性没法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常态,科举考试不被允许,仕途自然没有任何机会,甚至连读书都是一种奢侈。从明代开始,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
从晚清进入民国的大人物中,徐世昌算是地位很高的一号要角。在晚清位极人臣,做到军机大臣,太傅衔太保,进入民国,做过袁世凯的“国务卿”(内阁总理),最后居然成了民国大总统。可是细想起来,此公虽然一路大官做
从晚清进入民国的大人物中,徐世昌算是地位很高的一号要角。在晚清位极人臣,做到军机大臣,太傅衔太保,进入民国,做过袁世凯的“国务卿”(内阁总理),最后居然成了民国大总统。可是细想起来,此公虽然一路大官做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住在破窑里,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垄。他虽贫穷,却很勤奋,日夜刻苦攻读。一日,吕蒙正偶遇书生寇准,两人一见如故,便相约来到洛阳城里游玩。路过东大街,看到一户
,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男,汉族,公元前179年生,属相狗,星座约为双子座,四川蓬安人,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成功的道路上很少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磕磕绊绊,于是一些人就开玩笑,要是哪个富豪能把女儿嫁给我,做梦都可以笑醒,至少可以少奋斗二十年。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许多人都会迷失自我,尤其事业略有小成后,与以前判
中国古代士人,历来受孔孟之道义利观影响,重读书科举之途,而轻赚钱营生之道。不能及第的读书人,除非家业深厚,不然由于不谙生计,常陷入穷酸不堪的状态,就是科举中第,投身宦海的,也要一生小心,摸爬滚打多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