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史继偕生平简介?史继偕历史评价?

Posted 吏部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史继偕生平简介?史继偕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史继偕生平简介?史继偕历史评价?

史继偕

史继偕,福建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史继偕踏入官场的时候,正是明末党争趋于激烈的时候。先是沈一贯、沈鲤分别代表邪恶和正直两个不同的派系进行斗争。到万历三十五年(1607)前后,朝臣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党派,正直派官吏被称为东林党; 邪派势力则形成了宣、昆、齐、楚、浙等党派,这是以沈一贯的追随者为基础,逐步扩大成员而形成的。宣党和昆党是根据其首领的籍贯命名的,而齐、楚、浙三党是科道官按籍贯形成的集团。三党与宣党、昆党一起,攻击东林党,排斥异己。正是由于党派集团的形成,正、邪之间以空前的激烈程度展开了斗争。宦海中的史继偕无疑也卷入了这场派系斗争之中,他是“三党”的成员。

正、邪两派的斗争有几个回合,其中最激烈的是王元翰案和淮抚李三才之争以及随之而来的京察。

王元翰是云南宁州人,为官期间力持清议,属于正直派的官吏。他曾经直言不讳地向明神宗指出,三十年来国家培养的人才,有一半被申时行、王锡爵所逐斥,另一半则被沈一贯、朱赓所禁锢。他推荐顾宪成等十余个被罢免的东林党人,要求起用。正因为如此,三党对他很不满意,必欲去之而后快。万历三十七年(1609)二月,御史郑继芳受吏科给事中陈洽则和同党给事中王绍徽的嗾使,上疏弹劾王元翰盗用库金,克扣商人货赀,奸赃数十万。王元翰见到弹疏,气恼万分,上疏自辩并对郑继芳进行反击。于是郑继芳的同党刘文炳、王绍徽、刘国缙等人纷纷上疏攻击王元翰。大学士叶向高请求明神宗将此事下部院评曲直,但神宗对此持无所可否的态度,不予理睬。实际上,郑继芳等人刚刚上疏之时,不等神宗下令,早已派人团团围住王元翰家。王元翰不堪忍受,终于满怀悲恨,大哭着不辞而别。同年六月,王元翰因擅离职守,吏部降之为刑部检校。

同年,淮抚李三才也受到弹劾。李三才是顺天通州人,为官期间与邪派官吏不相容,经常上疏攻其短,而且,他很爱交朋友,任淮抚13年,结交遍天下,与东林党人顾宪成关系甚好。万历三十七年(1609),有人提名李三才出任都御史掌管都察院,又有人建议李三才入阁,这令邪派官僚甚为不快。于是工部郎中沈一贯的亲戚邵辅忠首先发难,攻击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诈似直,实是一个贪险假横的小人。给事中马从龙等人上疏为李三才辩白,叶向高也上疏说李三才的事情应从速决定。对于这些上疏,明神宗皆不作答,结果导致李三才请罢,竟自离去。

这两件事的发生,加深了士大夫中两派党争的对立情绪。到万历三十九年(1611)京官中两派的斗争白热化。掌北察的是吏部尚书孙丕扬等人,他们不顾三党人的阻挠,将许多三党派的官僚列入察疏,在大学士叶向高的调护下,五月,察疏终于发下。掌南察的是南京吏部侍郎史继偕。与孙丕扬北察正相反,作为三党成员之一的史继偕在此次南察中,将前两次斗争中凡是支持李三才、王元翰的官吏全部逐斥。此后,三党的势力日益扩大,而史继偕也因为在京察中的表现令三党满意,所以,从此以后,三党人对他甚为重视。

万历四十二年(1614)八月,比较正直的首辅叶向高离职归乡,方从哲为首辅。方从哲是一个老好人,为人柔懦而谨慎,他的入阁是由齐党人物亓诗教等人极力推荐的,所以,方从哲入阁以后,诸事多听从三党的意旨。在这种情况下,史继偕等人在朝中可谓是春风得意。

方从哲任首辅以后,内阁中只有他一人,阁臣缺官严重。万历四十七年(1619),方从哲力请增补阁臣。但那时的明神宗已被廷臣的倾轧、党争的纷烈、太子的册立以及连年不断的水、旱、蝗灾弄得心力交瘁,也使得明神宗在刚刚亲政时所拥有的为国之君的乐趣荡然无存。明神宗终日郁郁寡欢,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他不理朝政,不接见大臣,对臣下的奏章也一概不予理睬。所以,当方从哲请补阁臣的奏疏报上来后,神宗根本懒得去看。方从哲连续上疏十多次,情真意切。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明神宗才下诏命令廷推阁臣。这次廷推可以说是被齐党人物亓诗教和首辅方从哲所操纵的,他们摈斥何宗彦、刘一燝等人,而推荐了沈和史继偕。沈因与方从哲关系较好而被推荐,史继偕则是因为在与东林党人的斗争中表现积极而被三党人物看中的。此次推荐的名单报到神宗处,神宗却仍旧像往常一样,将方从哲的奏疏留中,不予答复。方从哲又连连催促,神宗才点用史继偕、沈。但任命的诏书终万历之世都没有发下来。到了第二年,明神宗却以58岁未老之身,一命归天。

光宗继位后,泰昌元年(1620)八月二日,大学士方从哲请求光宗批准任用明神宗生前已钦点的两个大学士——吏部右侍郎史继偕和南京礼部侍郎沈。四日,光宗批准了这一请求,命史继偕和沈两人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但史继偕还没有来得及走马上任,短命的光宗朱常洛就在登极30天后,带着一腔遗憾,撒手归西了。皇位便由他的儿子朱由校继任,是为熹宗。天启元年(1621)冬十月,史继偕才由家乡赴京上任。不久,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熹宗朱由校是一个有名的玩主,生性活泼好动,对什么事情都怀有浓厚的兴趣。他追求新奇、刺激,曾亲手砍掉野兽的头后看它的眼睛转动,从鲜血淋漓中追求刺激。在这种情况下,魏忠贤等人为了讨好熹宗,自己好从中渔利,便一心对熹宗的玩加以引导,花鸟鱼虫,声色狗马,极尽所能供熹宗一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宫内阅兵。熹宗喜欢骑马射猎,更愿意玩刺激性的列阵对仗游戏。魏忠贤和大学士沈投其所好,趁机奏请在宫中设内操,挑选年青的太监习武列阵。在沈和魏忠贤里应外合的倡议下,熹宗大喜过望,天启二年(1622)就在宫中设了内操。宫中甲士上万人,明盔明甲,明火执仗,整天操练,锣鼓之声远闻于外。熹宗也经常全身披挂,骑着战马,指挥军队,过一过将军瘾,所以当时的京城好似有千军万马的战场。这样的日子,熹宗觉得很开心,所以宫中内操越办越兴旺,甚至驸马都尉王昺也奉诏招募兵勇。

但宫内练兵毕竟有违祖制,设立内操之事在朝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大臣纷纷上疏谏止,但熹宗哪里听得进去。于是朝臣们便把此事归罪于沈,认为沈作为辅臣不但不辅佐皇帝料理朝政,反而与魏忠贤、刘朝等人秘密勾结,招练内操,做出于国于君都不利的事情,罪不容赦。其中言辞最激烈的是刑部尚书王纪。他把沈指为宋朝的蔡京,指责沈与魏忠贤、客氏相勾结,祸国乱政。王纪的急切直言令客氏和魏忠贤大为恼怒,两人一起在熹宗面前编排王纪的不是,陈述沈冤枉。沈因主张兴办内操得到熹宗的赞赏,所以熹宗原本无意要责备沈,现在又有自己最亲近的客氏和魏忠贤从中说好话,熹宗自然是采纳了他们的意见,随即责备王纪无事生非。

沈躲过了这一关,便思谋着对王纪进行报复。当时王化贞、熊廷弼因辽东事而入狱,王纪对熊廷弼抱着一种和解的态度,说熊廷弼有才,可以戴罪立功。不久,又有佟卜年一案,千总杜茂诬陷佟卜年意欲谋叛,但查无实证。后又捕获奸细刘一巘。魏忠贤怀疑此人是刘一燝的弟弟,因刘一燝向来不肯向魏忠贤低头,并多次弹劾他,所以魏忠贤便想借这个机会杀掉刘一巘和佟卜年,而借刘一巘来株连刘一燝。王纪得知佟卜年冤枉,因此坚决不从。沈见时机来到,当即上疏弹劾王纪二大罪,一是袒护熊廷弼,二是拖延对佟卜年和刘一巘的判决。熹宗见到沈的上疏,便将王纪逐斥为民。王纪被逐斥,朝中许多大臣不满,作为阁臣的史继偕也上疏请求熹宗原谅王纪,但熹宗终是没有听从。

史继偕在内阁的几年中,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也没有什么大的过失。由于光宗继位以后,三党因主张顺应神宗意旨,保护郑贵妃而被清除,所以史继偕在东林党人与魏忠贤党的斗争中应是中立人物。他没有依附魏忠贤做坏事,东林党人也耻于接纳他,所以史继偕任阁臣时期处于无所作为的阶段。

天启三年(1623)正月,史继偕晋升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七月,晋少傅兼太子太傅,不久加官少保退休。著有《皇明兵志考》三卷等。

相关参考

明朝 严嵩生平简介?严嵩历史评价?

严嵩明朝嘉靖年间,朝廷出了个大奸臣,此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内阁首辅严嵩。他由于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宠信,贪鄙骄横,专权擅政,残害忠良,为害国家20余年,制造了大量的冤案。一严嵩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

明朝 刘忠生平简介?刘忠历史评价?

刘忠在明朝的21个皇帝中,浪荡无为的昏君要数武宗朱厚照了。武宗不理朝政,亲近佞幸,朝政黑暗,但有一人处于昏世,却以持正不阿著称于史籍,他就是当朝宰相刘忠。刘忠字司直,家居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是当地

明朝 马自强生平简介?马自强历史评价?

马自强马自强,字体乾,号乾庵。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明嘉靖(世宗朱厚熜)三十二年(1554)中进士,同科进士还有以后比较著名的张四维、李如松等。马自强所处时代正是明朝中期。此时的明朝,已经失去了初期那

明朝 张位生平简介?张位历史评价?

张位一张位,字明成,新建(今江西南昌)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改庶吉士,按明朝惯例,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参与修纂《世宗实录》。明太祖朱元璋时,曾设起居注给事中,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不久就取消

明朝 许国生平简介?许国历史评价?

许国万历十一年(1583),对于万历朝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神宗皇帝先是逐走了冯保,接着又追夺了死后不到一年的张居正的官阶、荣衔,真正地控制了朝中大权,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皇帝。从此,神宗

明朝 王鏊生平简介?王鏊历史评价?

王鏊王鏊,字济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他的父亲王琬,是光化县的知县。按明朝制度,七品官以上的子弟可直接进入国学读书,称为荫监生。所以王鏊自幼随父在国

明朝 温体仁生平简介?温体仁历史评价?

温体仁明朝末年,整个大明帝国犹如残阳夕下,一片零落景象。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朝廷内党派纷争,互相倾轧愈演愈烈。文武群臣口头上讲的是忠心为国,实际关心的只是个人、小团体利益。人人都会高谈阔论,似乎才华

明朝 吴甡生平简介?吴甡历史评价?

吴甡明朝末年宰辅中有诸多热血之士,他们为人友善,嫉恶如仇,颇有匡扶社稷的气魄与胆识。但是,由于受社会各种历史条件的制约,在明末大厦将倾的形势下,却只是有心报国,无力回天,这其中便有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吴

明朝 赵志皋生平简介?赵志皋历史评价?

赵志皋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嘉靖三年(1524),卒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隆庆二年(1568),进士及第,授编修。万历初年,进侍读。万历五年(1578)九月二十五日,时任内阁首

明朝 刘宇生平简介?刘宇历史评价?

刘宇明代宰臣数以百计,是不是宰臣都是有深谋远略、治国之才的贤能君子呢?非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靠阴谋诡计,玩弄权术爬上了宰臣的宝座,也有一部分人是以奸诈、收买而“荣登宰府之位”的,其中刘宇便是个代表。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