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吴甡生平简介?吴甡历史评价?

Posted 阉党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吴甡生平简介?吴甡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吴甡生平简介?吴甡历史评价?

吴甡

明朝末年宰辅中有诸多热血之士,他们为人友善,嫉恶如仇,颇有匡扶社稷的气魄与胆识。但是,由于受社会各种历史条件的制约,在明末大厦将倾的形势下,却只是有心报国,无力回天,这其中便有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吴甡。

吴甡,字鹿友,杨州兴化(相当于今福建莆田、仙游县地,以产“兴化油菜”和“中庄醉蟹”著名)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后历任邵武(今福建邵武,辖境相当于今邵武、泰宁、建宁等地)、晋江(今福建东南沿海、晋江下游)、潍县(今山东潍坊寒亭)等地知县。在任上,遍察民情,较深入地了解民众疾苦,与民休息,深得辖地民众爱戴。天启二年(1622),被征授御史之职,行使纠察任务。

初升职务的吴甡,年轻气盛,做出几件较为轰动的大事。

一是重新追论崔文升、李可灼二人之罪。提起这二人,在明朝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他们就是著名明末三大案中“红丸案”的罪魁祸首。李可灼,原是南方秀州府西灵山下的一个农民,因为父亲从病到死,欠了很多债,父债子偿,卖光了土地之后,只好自卖自身,在山上观音庵内当一名种花工。因为庵内的住持妙净师傅精于医道,他也跟着学了一些认药种药以及采药的知识,以帮她开拓药源。这样一来,他自己也积了不少医药知识,虽然谈不上华陀再世,扁鹊重生,可比一般江湖郎中也还能强出几分。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李可灼认识了在宫内当太监、到处为皇帝老子寻觅仙丹妙药的崔公公(文升),崔文升被李可灼的一番江湖医理所蒙,将李可灼胡乱凑起来的丸药,送到了沉疴病榻的光宗皇帝口中,第二丸药下来,光宗帝便在他即位后的一个月内去逝。从服药到驾崩如此之速,它的因果关系自然十分明显。今天,吴甡又重提此事,追论旧罪是表面现象,举荐贤臣乃为根本。

二是极力推荐方震儒,请求召还邓元标、冯从吾,文震孟。以上几人皆为明末较为忠孝之臣。吴甡的一系列主张,大大违背了阉党魏忠贤之流的意愿,于是,三番五次到皇帝面前进谗言,诋毁吴甡,资历尚浅的吴甡怎能抵挡住他们的进攻,遂于天启七年(1627)二月,被削籍撤职。

熹宗死,崇祯帝即位,早就对魏忠贤恨之入骨的崇祯,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除阉党,起用故官,整顿朝纲。吴甡自然也官复原职了。

崇祯帝用枚卜遗制,廷推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周道登、刘鸿训、成基命、钱谦益等11人。这种结果,引起了早已望为宰辅,偏偏此次廷推均不在列的礼部尚书温体仁、侍郎周延儒的不满。于是,温体仁便兴风作浪,大讲已经中选的钱谦益的坏话,刚正不阿的吴甡害怕崇祯帝听信谗言,挺身而出,指出枚卜大典当就廷推中简用,极力为钱谦益辩白。然而崇祯为温体仁花言巧语所激,认为廷推阁臣,均不足用,将廷推11人,悉置之不用。

吴甡反对阉党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魏阉伏诛后,满朝对阉党余孽一片声讨,吴甡认为这些人的罪恶并不是考功法所能完全包容的,应该先定他们的罪,坚决不能让他们混淆察典。御史任赞化因弹劾温体仁被谪戍,吴甡便极力营救,同时金殿之上大声斥责王永光献媚阉党,请求皇帝将其罢黜,虽然这些建议未被最高统治者所接受,但吴甡刚正不阿之正气,可见一斑。

吴甡比较体恤流民。这年,陕西、河南遭受旱灾,民不聊生。崇祯帝便派吴甡以御史身份前去河南、陕西赈抚。临行前,崇祯帝颁发诏书,晓谕全国: 陕西屡报饥荒,小民失业,甚而至于被迫当贼,拿自己的头往刀上碰,谁又愿意这样呢?今特发10万两银,命御史前去赈抚,请晓谕百姓,即便加入贼党,若肯归正,即为良民。吴甡奉命于四月启程,沿途之上,对洗劫村舍的强盗,格杀勿论,对灾民却极力赈济,多次为民请命,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嘉奖。因赈灾有功,迁大理寺丞,进左通政,负责审核刑狱案件。

崇祯七年(1634)九月,吴甡被再次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主要负责山西一带的防御。后又任山西巡抚,成为统治一方的重要人物。也就在这一时期,提出了他在用兵、用人上的重要主张。即为官宜防御、边寇、练兵、恤民四难; 以及议兵、议饷、议将、议用人四事。他创造了一整套严格的训练军队的方法和用将、排兵布阵之道。所以,在他镇守山西的三年间,基本未出现大的问题。崇祯八年(1635)四月,他又上疏崇祯,山西百姓有三苦: 一苦凶荒,无计糊口; 二苦追呼,无力输资;三苦杀掠,无策保全,由此悉为盗。请皇上免去最穷困的那十个州县的捐税。被崇祯帝采纳,颁诏实施。

这年秋天,满洲兵平灭察哈尔。旋即,师逼朔州,直抵忻州、代州,守将闻风丧胆,落荒而逃。总督杨嗣昌派副将自代州出发侦察,也一去杳无音信。崇祯帝怒发冲冠,认为明军之所以屡战屡败,节节溃退,最大的原因是杨嗣昌以及吴甡、叶廷桂等指挥作战不力,不尽忠为国效力,只知追逐功名利禄,为自己谋私利。下令对吴甡降五级处分,杨嗣昌及大同巡抚叶廷桂降三级处分,以观后效。山西大盗贺宗汉、刘浩然、高加计都是山西前巡抚戴君恩所抚,今拥众自持。吴甡假装对他们抚慰,而暗中密令参将虎大威、刘光祚等集合军队包围盗贼营地,盗贼依次被杀。吴甡行军时都树二白旗,以招抚贫弱百姓。他在山西担任巡抚四年,因恩施于民,百姓敬若父母,深得百姓爱戴和拥护。后因病归京。

崇祯十一年(1638)二月,兵部左侍郎、尚书杨嗣昌上报皇帝言边关吃紧,吴甡和侍郎惠世杨又久不到任,请求改推他官。皇帝听了,异常恼怒,遂将吴甡撤职,令其回家闲住。

崇祯十三年(1640)冬启用故官,第二年吴甡受命协理戎政,皇帝问他守京军队怎样训练才能使其勇猛善战。吴甡回答: “京营边勇营应使一万二千专练骑射,壮丁二万专练火器。现如今,粮饷充足,而其技艺却和散兵没什么两样。应该采取分练之法,技精者,散兵提拔为边勇,否则边勇降为散兵,壮丁亦然。对老弱要迅速淘汰,并补上不足。革弊应当迅捷,不可使知有淘汰兵勇之意”。崇祯帝认为很对,又问“别立战营,能得善战者五万吗?”吴甡回答: “京营兵本来堪战,但承平日久,令其剿贼,沿途又雇佣充实。现今练兵之法,最重要的在于选将,有善战之将不愁善战之兵,5万并不是难事。但要切忌杂乱无章,一哄而上,我认为不必别立战营了。”听罢吴甡之言,崇祯随即便命兵部尚书陈新甲,迅速选将。

崇祯十五年(1642)六月,吴甡被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其时,周延儒为相。吴姓居江北,延儒居江南,各自树党,互相牵制。周延儒欲起用张捷为南京右都御史、起用锦衣都督骆养性,都遭到了吴甡的反对。

崇祯十六年(1643)三月,崇祯帝因为襄阳、荆州、承天接连失陷,急召廷臣商量大计,他流着泪对吴甡说: “你可往督湖广师?”吴甡具疏请得精兵3万,自金陵趋武昌,扼贼南下。崇祯本只念湖北,听吴甡如此说,十分不悦,认为所需兵多,仓促间难以召集,南京相隔甚远,不必退守。大学士陈演说: “督师出兵则督、抚之兵皆为你节制之兵。”吴甡言:“我请兵,正是因为督、抚无兵啊。使臣束手待贼,时机一失,我无言以对啊!”崇祯帝即令兵部火速商议发兵之事。尚书张国雍请以总兵唐通、马科及京营兵共一万交给吴甡,又说此兵方北征,等敌退后方可调用。崇祯帝命姑且等待。吴甡屡次请求出兵。崇祯帝说: “等过一段时间,敌退兵,兵自然可以集结,你独往又有什么益处呢?”吴甡请战心情可见一斑。

一个多月之后,周延儒出城督师,早晨受命,傍晚就启程了。蒋德璟对倪元路说“皇上欲吴公速行,故意缓言相慰,这是试探之举,观首辅急趋可见。”吴甡直到五月才聚集唐通兵出师,崇祯帝忽下诏责其逗留,命停止出师,先进京。吴甡惶恐之至,连上两疏引罪。正要出发,陈演、骆养性又在崇祯面前,说三道四,致使崇祯更加恼怒。七月,亲自召见吴昌时,说“两辅臣皆负朕,朕待延儒甚厚,他却纳贿行私,不知国法。命吴甡督师,他却百方延缓,延儒被查办,吴甡还留他干什么?”既而又说: “朕虽说,让锦衣卫令吴甡候旨。”吴甡入都后,敕法司讨论定其罪。十一月被遣戍。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派人送疏为吴甡求情,却并没起作用。

崇祯十七年(1644),福王在南京称帝,敕令召还吴甡,因勋臣刘孔昭反对,只能作罢。后死于杨州老家。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古城兴化的三位状元郎 见证了整个明朝的兴衰沉浮

古城兴化,古老的四牌楼在深长的岁月中低诉着无尽的历史话语。一块匾额,一个名人,其中明朝三宰相高谷、李春芳、吴甡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在兴化民间,有明朝出高官、清朝出文人的说法。明朝三宰相的出现,造就了一

明朝 严嵩生平简介?严嵩历史评价?

严嵩明朝嘉靖年间,朝廷出了个大奸臣,此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内阁首辅严嵩。他由于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宠信,贪鄙骄横,专权擅政,残害忠良,为害国家20余年,制造了大量的冤案。一严嵩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

明朝 刘忠生平简介?刘忠历史评价?

刘忠在明朝的21个皇帝中,浪荡无为的昏君要数武宗朱厚照了。武宗不理朝政,亲近佞幸,朝政黑暗,但有一人处于昏世,却以持正不阿著称于史籍,他就是当朝宰相刘忠。刘忠字司直,家居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是当地

明朝 马自强生平简介?马自强历史评价?

马自强马自强,字体乾,号乾庵。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明嘉靖(世宗朱厚熜)三十二年(1554)中进士,同科进士还有以后比较著名的张四维、李如松等。马自强所处时代正是明朝中期。此时的明朝,已经失去了初期那

明朝 张位生平简介?张位历史评价?

张位一张位,字明成,新建(今江西南昌)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改庶吉士,按明朝惯例,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参与修纂《世宗实录》。明太祖朱元璋时,曾设起居注给事中,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不久就取消

明朝 许国生平简介?许国历史评价?

许国万历十一年(1583),对于万历朝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神宗皇帝先是逐走了冯保,接着又追夺了死后不到一年的张居正的官阶、荣衔,真正地控制了朝中大权,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皇帝。从此,神宗

明朝 王鏊生平简介?王鏊历史评价?

王鏊王鏊,字济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他的父亲王琬,是光化县的知县。按明朝制度,七品官以上的子弟可直接进入国学读书,称为荫监生。所以王鏊自幼随父在国

明朝 温体仁生平简介?温体仁历史评价?

温体仁明朝末年,整个大明帝国犹如残阳夕下,一片零落景象。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朝廷内党派纷争,互相倾轧愈演愈烈。文武群臣口头上讲的是忠心为国,实际关心的只是个人、小团体利益。人人都会高谈阔论,似乎才华

明朝 赵志皋生平简介?赵志皋历史评价?

赵志皋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嘉靖三年(1524),卒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隆庆二年(1568),进士及第,授编修。万历初年,进侍读。万历五年(1578)九月二十五日,时任内阁首

明朝 刘宇生平简介?刘宇历史评价?

刘宇明代宰臣数以百计,是不是宰臣都是有深谋远略、治国之才的贤能君子呢?非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靠阴谋诡计,玩弄权术爬上了宰臣的宝座,也有一部分人是以奸诈、收买而“荣登宰府之位”的,其中刘宇便是个代表。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