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沈纮生平简介?​沈纮历史评价?

Posted 刑部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 沈纮生平简介?​沈纮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 沈纮生平简介?​沈纮历史评价?

沈纮

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在中国的传播。利玛窦曾经居住在南京,与他的徒弟王丰肃一起宣传天主教,吸引了许多人。他们与中国士大夫交游,畅谈社会政治、天文地理等等。许多士大夫仰其学问渊博,成了他的忠实信徒。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官吏上奏说: “作为陪都的南京,不应该让异教在此传播。”此疏一上,许多有见识的人都认为他说的对。这个官吏就是南京礼部侍郎沈纮。但沈纮职微言轻,而且素来没有声望,所以他的话没有人重视。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明神宗于便殿召见了利玛窦。利玛窦进赠天主、圣母像及珍珠镶嵌十字架一座,自鸣钟两架,万国图志一册等,并展开口才攻势,终于得到了明朝皇帝的欢心,准许他们在宣武门内居住。从此以后,耶稣会士在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沈纮,字铭镇,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沈纮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沈节甫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先后做过礼部议制主事,南京刑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沈纮的弟弟沈演与他同一年中进士,由工部主事升至南京刑部尚书。按封建的光宗耀祖的观念来看,沈纮应该是沈纮家最有出息的一个,他曾任翰林院检讨,南京礼部侍郎,后来进了内阁,成为国家的辅臣。可惜的是,他的“出息”并没有造福于国家,反而使国家遭殃。

万历朝后期,昏庸、懒散的神宗皇帝已被廷臣的倾轧、党争的纷烈、太子的册立以及连年不断的水、旱、蝗灾弄得心力交瘁,也使得神宗在刚刚亲政时所拥有的为国之君的乐趣荡然无存。明神宗终日郁郁寡欢,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连他最宠爱的郑贵妃用尽办法也难得博他一笑,更不要说国计民生、军国大事了。他不理政,不见大臣,对大臣们的奏疏也懒得去看,一概不予理睬。所以,万历末年,明朝政治极端腐败。万历四十七年(1619),首辅方从哲连续十次上疏请求增补阁臣,明神宗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诏命廷推阁臣。沈纮与方从哲是邻居,关系极好,由于方从哲推荐,沈纮被推为阁臣。但名单报到神宗处,神宗并没有立即任命,而是像往常一样,将方从哲等人的奏疏留中,不予答复。方从哲在一个题本中曾经写到: “阁臣缺两年以后才同意廷推,廷推三月以后才点用,真正是慎之又慎,迟之又迟,不仅陛下亲政以来从没有过这种情况,而且国朝二百余年也从未有推补阁臣如此之难的……现在已经点用,却又留中。尽管多次催促,皇上却并不理睬。”所以这份任命的名单终万历一世也没有发下来,到了第二年,神宗却以58岁未老之身,一命归天。

光宗继位以后,召沈纮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沈纮还没有来得及走马上任,短命的朱常洛在做了一个月的皇帝之后也一命归西。熹宗朱由校在东林党人杨涟、刘一燝等人的操纵下即位为皇帝。天启元年(1621)六月,沈纮在经过了多次波折以后,终于进入内阁,成为可以参预机务,对皇帝施加影响的人物。

按说,沈纮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以后才得以进入内阁,他应该珍惜这个机会为国家效力,辅佐熹宗匡救大明。然而沈纮却没有这样做,他走上了另一条路,一条为世人所不齿,为后人所痛恨的祸国之路。按惯例,词臣教习内书堂,是教给宫内的太监、宫女等知书达礼。沈纮到京师以后,教习内书堂,太监魏忠贤和刘朝都是沈纮的弟子。从此以后,作为大学士的沈纮终日与魏忠贤、刘朝等人一起里应外合,气焰嚣张,做了许多祸国害民的事情。

熹宗朱由校是一个有名的玩主。在即位之前,奶妈客氏和魏忠贤就使朱由校玩起来能够花样翻新。做了一代天子以后,朱由校的玩性丝毫未减。而奉圣夫人客氏和魏忠贤也巴不得朱由校发扬玩的天性,自己好从中渔利,专权擅政。所以魏忠贤等人一心一意地对朱由校的玩加以引导,加以指教,想尽办法供熹宗玩乐,什么花鸟鱼虫、声色狗马等真是极尽所能。为了使朱由校尽兴地玩而忘掉社稷江山,魏忠贤和刘朝等人还劝他设内操,挑选年青的熟悉武功的太监习武列阵。大学士沈纮也乘机上奏说: “我在东阳、义乌、扬州、淮安等地招募了材官勇士二百多人,请皇上把这些勇士归于锦衣卫,而根据情况授予他们官职。”这一奏疏正合魏忠贤和刘朝等人的心意。朱由校也大喜,随即下令命锦衣卫的官员负责训练招募来的材官勇士,并授予材官王应斗等人游击以下官职。从此以后,年轻的熹宗迷恋上了极有刺激性的列阵对仗游戏。宫内兵士上万人,明盔明甲,明火执杖,整天操练,锣鼓之声远闻于外。熹宗也经常全身披挂,骑着战马,指挥军队,过一过将军瘾。这样的日子,熹宗觉得很开心,所以宫中内操越办越兴旺,甚至驸马都尉王昺也奉诏招募兵勇。沈纮因为有功,加官太子太保,进文渊阁,不久又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但宫内练兵毕竟有违祖制,设立内操之事在朝中引起了强烈的反映。廷臣们把此事归罪于沈纮,认为沈纮作为辅臣不但不辅佐皇帝料理朝政,反而与魏忠贤、刘朝等人秘密勾结,招练内操,做出于国于君都不利的事情,罪不容赦。天启二年(1622)京师有许久不见雨落,到了五月,却突然下起了冰雹。御史周宗建认为这是阴盛阳衰的征兆,上疏陈述四件事,第一件就是专门弹劾大学士沈纮的。接着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左光斗等人也上奏疏,弹劾沈纮,说沈纮明里招募兵士,暗中与中官勾结,太监刘朝等人兴办内操,实是沈纮从中诱使的。如今太监与奸相内外弄兵,明火执杖,整天操练,京城好似有千军万马的战场。沈纮等人实在是肘腋之贼。签都御史钟羽亚也认为沈纮勾结内宫,招权纳贿,应该尽快罢免。面对群臣的攻击,沈纮上疏为自己辩解,周朝瑞等人当即揭发沈纮贿赂魏忠贤、客氏、刘朝、卢受等人的情形,言辞十分激烈。沈纮迫于压力上疏求去。熹宗不但不责怪沈纮,反而对他加以挽留,而裁夺了带头上疏的惠世扬等人的俸禄。

熹宗的裁决更使群情激愤。刑部尚书王纪再次上疏弹劾刑部主事、魏忠贤心腹徐大化,同时,暗指沈纮好似宋朝的蔡京。蔡京是宋徽宗赵佶时的丞相,此人擅长书画,又会说话,因此甚得宋徽宗的宠信。蔡京与极乖巧的宦官童贯联合在一起,献媚顺承着宋徽宗,而打击那些正直的,不与他们狼狈为奸的大臣。所以王纪此疏一上,沈纮及魏忠贤就怀恨在心。御史杨维垣与徐大化有勾结,并向来依附沈纮,借此机会,杨维垣便协助沈纮攻击王纪,并要王纪指名道姓地把所弹劾的人明确地说出来。王纪便直接攻击沈纮淮,上疏的内容大致是说:“沈纮与蔡京虽然没有生于同一个时代,但所作所为却相类似。沈纮结纳魏忠贤与蔡京迎合童贯相同; 沈纮结纳死党邵辅忠、孙杰与蔡京联络交结吴居厚相同; 沈纮斥逐顾命元臣刘一燝、周嘉谟与蔡京处置吕大防、苏轼相同; 沈纮逐斥言官江秉谦、熊德阳、侯震暘与蔡京贬谪安常民、任伯雨相同; 沈纮以贿赂结交客氏,招权示威,致使皇帝不与内阁大臣商量而直接发出执行的中旨越来越多,而皇帝却不自知,这又与蔡京迷惑国士、欺罔皇上相同。”王纪的急切直言令客氏和魏忠贤大为恼怒,两人一起到熹宗面前,声泪俱下地向熹宗表示忠心,表明沈纮实在冤枉,陈述王纪实在可恶。熹宗原来对沈纮就没有坏的印象,又有自己最亲近的客氏和魏忠贤从中调和,熹宗自然是顺从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随即责备王纪无事生非,进烦言。

熹宗没有责怪沈纮,但沈纮对王纪却恨之入骨。他千方百计要整治王纪。当时王化贞、熊廷弼因辽东事而入狱,王纪等人对熊廷弼抱着一种和解的态度,说熊廷弼有才,可以戴罪立功,不久又有佟卜年一案。佟卜年是辽阳人,曾做过南皮、河间的知县,后由经略熊廷弼推荐被提升为登莱监军佥事。天启二年(1622),有一千总名叫杜茂,曾从登莱巡抚陶郎先处拿走一千两金子,去招募兵勇。这杜茂是一个无赖,金子花完了但兵勇一个也没有招募到,杜茂不敢回去,便闲游到蓟州僧舍。在这里,被巡逻者捕获。杜茂信口开河,说自己曾在佟卜年的河间署中住过三个月,佟卜年意欲谋叛,便让杜茂和他的两个仆从到后金汉将李永芳处进行联络等等。但几经拷讯,杜茂也没能供出二仆的姓名。行边尚书张鹤鸣与熊廷弼有矛盾,听说此事后,便想借佟卜年一案加罪于廷弼。那时朝野上下都知道佟卜年是冤枉的,但却无人敢说。案子移到刑部后,王纪立刻对此案发生怀疑。员外郎顾大章说: “杜茂既然与两个仆人往来三千里同行,但严加拷讯也最终没能供出两仆的姓名,此案无疑是诬陷。佟卜年虽无意谋反,但他是佟养真的族子,所以流放三千里还是合法的。”王纪听从了他的意见。不久,巡逻者又抓到一个奸细刘一巘。魏忠贤怀疑此人是刘一燝的弟弟。作为东林党的代表人物,刘一燝向来不肯向魏忠贤低头,并多次弹劾他。魏忠贤得到了这个机会,意欲立即杀掉一巘与卜年,而借一巘来株连刘一燝。王纪坚决不从。沈纮见时机来到,当即上疏弹劾王纪二大罪,一是袒护熊廷弼,二是拖延对佟卜年和刘一巘等人的判决。熹宗见到沈纮的上疏,便将王纪逐斥为民。

沈纮虽然报复了王纪,但大臣们对他也更加看不起。大学士叶向高说: “王纪、沈纮两人以言论相互攻击,都有失大臣的风度,现在仅仅判定王纪有罪,公论何在?”阁臣何宗彦、史继偕等人也上疏请求熹宗原谅王纪,在这种情况下,沈纮自感在朝中无法继续呆下去,便上疏极力求去。获准。

沈纮罢官去职后一年便离开人间,赠太保,谥文定。

沈纮在内阁的时间很短,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却联络魏忠贤、刘朝等人做了不少坏事。天启四年,东林党人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状,其中有两条涉及到沈纮,一是在第三条罪状中,说沈纮与魏忠贤曲意绸缪,结党营私,排斥正直的大臣邹元标、孙慎行而袒护乱臣方从哲; 二是在第二十二条罪状中,说魏忠贤与奸相沈纮内外勾结,创立内操,违背祖制,召集兵勇盘踞宫内,万一大盗、刺客混入,一旦肘腋生变,后果将不堪设想。由此可知,沈纮实是阉党初期的一个得力助手。

相关参考

明朝 刘忠生平简介?刘忠历史评价?

刘忠在明朝的21个皇帝中,浪荡无为的昏君要数武宗朱厚照了。武宗不理朝政,亲近佞幸,朝政黑暗,但有一人处于昏世,却以持正不阿著称于史籍,他就是当朝宰相刘忠。刘忠字司直,家居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是当地

明朝 马自强生平简介?马自强历史评价?

马自强马自强,字体乾,号乾庵。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明嘉靖(世宗朱厚熜)三十二年(1554)中进士,同科进士还有以后比较著名的张四维、李如松等。马自强所处时代正是明朝中期。此时的明朝,已经失去了初期那

明朝 张位生平简介?张位历史评价?

张位一张位,字明成,新建(今江西南昌)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改庶吉士,按明朝惯例,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参与修纂《世宗实录》。明太祖朱元璋时,曾设起居注给事中,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不久就取消

明朝 许国生平简介?许国历史评价?

许国万历十一年(1583),对于万历朝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神宗皇帝先是逐走了冯保,接着又追夺了死后不到一年的张居正的官阶、荣衔,真正地控制了朝中大权,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皇帝。从此,神宗

明朝 王鏊生平简介?王鏊历史评价?

王鏊王鏊,字济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他的父亲王琬,是光化县的知县。按明朝制度,七品官以上的子弟可直接进入国学读书,称为荫监生。所以王鏊自幼随父在国

明朝 温体仁生平简介?温体仁历史评价?

温体仁明朝末年,整个大明帝国犹如残阳夕下,一片零落景象。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朝廷内党派纷争,互相倾轧愈演愈烈。文武群臣口头上讲的是忠心为国,实际关心的只是个人、小团体利益。人人都会高谈阔论,似乎才华

明朝 吴甡生平简介?吴甡历史评价?

吴甡明朝末年宰辅中有诸多热血之士,他们为人友善,嫉恶如仇,颇有匡扶社稷的气魄与胆识。但是,由于受社会各种历史条件的制约,在明末大厦将倾的形势下,却只是有心报国,无力回天,这其中便有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吴

明朝 赵志皋生平简介?赵志皋历史评价?

赵志皋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嘉靖三年(1524),卒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隆庆二年(1568),进士及第,授编修。万历初年,进侍读。万历五年(1578)九月二十五日,时任内阁首

明朝 刘宇生平简介?刘宇历史评价?

刘宇明代宰臣数以百计,是不是宰臣都是有深谋远略、治国之才的贤能君子呢?非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靠阴谋诡计,玩弄权术爬上了宰臣的宝座,也有一部分人是以奸诈、收买而“荣登宰府之位”的,其中刘宇便是个代表。刘

明朝 谢迁生平简介?谢迁历史评价?

谢迁谢迁,字于乔,号木斋,余姚(今属浙江)人。余姚北滨杭州湾,姚江逶迤而过,风光秀美,文化兴盛,名士辈出。谢迁聪明伶俐,博闻强记。成化十年(1474)八月,他参加浙江乡试,一举夺得第一。翌年二月,赶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