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朱少连人物传,朱少连生平事迹,朱少连评价
Posted 工人
篇首语:不要以为努力只是自己的事,别忘了生命赐给你的春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朱少连人物传,朱少连生平事迹,朱少连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朱少连人物传,朱少连生平事迹,朱少连评价
朱少连是安源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九年一月壮烈牺牲。
朱少连,原名天资,字汉英,号孝莲,一八八七年三月二十日 (清光绪十三年丁亥二月十六日) 生于湖南省衡阳县竹花乡 (现在的曲兰乡湘西村) 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朱尧乾,靠租种朱族两亩公田和打短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朱少连八、九岁时,就上山砍柴、割草、放牛; 晚间父亲教他读《三字经》,后借钱送他到宝莲堂刘朴斋先生那里上私塾①。朱少连读书勤奋,学业进步很快。朱族长辈见他聪颖过人,商定从公田中提取部分租谷,资助他于一九○四年进入衡阳城里一所中学读书。毕业后,考上了湖北铁路学校。一九一二年在铁路学校结业,被分配到株萍铁路实习,随后正式当了火车司机,成为我国早期的有文化的铁路工人之一②。
一九二一年,朱少连被提升为株萍铁路管理局行车部总司机③。他的妻子黄琼英带着年幼女儿子昭、子明,也从衡阳老家迁来江西萍乡,在安源镇牛角坡租住一间房子。一天,经老工人杨连秋引荐,朱少连在安源镇的刘和盛小饭店内屋,第一次会见了来安源考察的毛泽东和李立三。这次会见使他十分高兴,当即要求毛泽东能来安源帮助大伙赶走欺压工人的安源煤矿总监工王鸿卿(外号王三胡子)及其干儿子石七麻子,并历数了王三胡子和石七麻子等人横行霸道的罪行。毛泽东、李立三与他一起谈到深夜,讲了许多工人求解放的道理,少连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第二天,毛泽东等人乘车返回湖南,临行时对朱少连说: “不久就会有人来安源帮助你们工作。只要把工友们团结起来,提高觉悟,事情就好办了①。
十多天后,李立三乘车来到安源,一开始就住在朱少连的家里。朱少连协助李立三,很快办起了平民学校。不久,蒋先云和蔡增准等人亦陆续来到安源。在平民学校的基础上附设工人补习班,吸收工人夜晚上课。朱少连参加校务委员会,并积极发动路局工人和煤矿工人来校学习。
那时,毛泽东住在长沙清水塘,担任中共湖南支部 (后为湘区委员会)书记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李立三常叫朱少连利用跑车的机会,去清水塘向毛泽东汇报安源的工作情况。毛泽东也常让朱少连把《新青年》、《工人周刊》等进步刊物带回安源。一九二二年二月,李立三在安源发展了朱少连等六名工人入党,建立了全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②。
党支部成立以后,朱少连立即与支部书记李立三商量组织工人结成团体的事。一九二二年三月十六日,李立三、朱少连在工人补习学校召集积极分子开了第一次筹备会议,确定团体定名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把铁路工人和煤矿工人都组织到一块,并推选出李立三为工人俱乐部的筹备主任,朱少连为筹备干事。会后,李立三和朱少连草拟了成立工人俱乐部的章程草案,规定俱乐部的宗旨为“联络感情,交换知识”。在四月一日召开的第二次筹备会议上,讨论了章程草案和呈文立案事宜。商定以李立三、朱少连、蒋先云等十人的名义呈报萍乡县署,并设法利用副矿长舒修泰与矿长李镜澄的矛盾,使呈文很快得到了县署的批准。四月十六日,李立三、朱少连主持召开第三次俱乐部筹备会,决定在“五一”劳动节正式召开成立大会,部址暂设牛角坡五十二号。第三次筹备会议通过投票,一致选举李立三为俱乐部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还选出评议干事七人①。
五月一日下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如期召开。李立三讲话之后,朱少连向大家宣告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诞生,宣读了工人俱乐部的章程和部员公约。会上还散发了传单,广泛宣传工人组织团体、成立俱乐部的意义,会后举行了大游行。这是安源工人第一次公开的有组织的行动。工人们手拿彩色小纸旗,唱起刚学会的《五一纪念歌》。朱少连领头高呼口号: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劳工万岁!” “俱乐部万岁!”这天虽然下起了小雨,但工人们游行时情绪激昂,晚上还演出了新剧,一直闹到深夜。
俱乐部成立以后,如何扩大俱乐部在工人中的影响,发展更多的工人参加到俱乐部中来,朱少连认为必须帮助工人解决一些切身利益问题。他找李立三商量说: “假如我们能在经济上帮助工人解决一些困难,一定要比在口头上讲俱乐部如何好会有效得多。”在讨论这个问题的干事会上,李立三提议立即着手创办工人消费合作社,让部员能买到一些便宜物品,减少商人的中间剥削。根据干事会的决定,参加俱乐部的工人每人拿五角钱作股本,办起了小型消费合作社,门市部暂设俱乐部内,朱少连兼任工人消费合作社副总经理。合作社七月份开门营业,商品齐全,价格低廉,工人个个说好。从此,加入俱乐部的人迅速增多,在册部员一下子增到七百多人①。
一九二二年七月三十日 (农历六月初七) ,朱少连受党组织的委派,来到株洲转运局,通过多方串连发动,九月二十三日,株洲工人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了,定名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株洲分部。至此,萍、株两地路矿工人都有了自己的组织。朱少连在团结教育工人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一九二二年七月,湖北汉阳铁厂工人因资本家用武力强迫解散工人俱乐部,掀起了全厂大罢工并获得胜利。消息传到安源,工人们大受鼓舞。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趁此时机,向工友明白宣告: “俱乐部之宗旨,是为了保护工人的利益,减除工人的压迫与痛苦。”这样,入部的人越来越多,声势一天天壮大。路矿当局十分着慌,想方设法,企图控制、解散这个组织。但鉴于汉阳铁厂因封闭俱乐部引起了罢工,不敢轻易动武。掌握矿局实权的副矿长舒楚生,便想用重金收买俱乐部的领导人。一天,舒楚生满面堆笑,亲赴俱乐部,对朱少连说,当局打算调出一所上等房子给俱乐部办公,并愿意给俱乐部办事人员一大笔津贴。当即遭到朱少连义正辞严的拒绝。舒楚生自讨没趣,十分气恼地走了。
舒楚生碰了一鼻子灰之后,并不死心。他了解到路局职员徐海波是朱少连的老同学,便同路局机务处长商量,叫徐海波去做朱少连的工作。九月七日,徐海波怀揣三百块银元,来到俱乐部小房子里,见到朱少连,装出一副关心的样子,把路矿当局已经注意俱乐部的事情讲了一番,并说:“看在好友份上,愿以三百银元相赠,请不要再替俱乐部办事了。”朱少连听了极为生气,认为这是对他极大的污辱,顿时变了脸色,厉声说:“别胡说了,你以老同学的身分来这里玩玩,我欢迎;要是来替路矿当局做说客,那就莫怪我不讲情面了!我朱少连秉光明正大之宗旨,作正大光明之事业,死也不怕! ”说着,把手向门外一指: “请吧! ”徐海波又碰了个大钉子,红着脸悻悻而退①。
路矿当局阴谋未逞,便诬蔑俱乐部是“乱党机关”,呈请萍乡县署正式出示,“训令”俱乐部自行停闭,并驱逐朱少连出境。工人闻讯,极为愤慨。马上召集俱乐部工人代表开会,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必须采取强硬的罢工斗争办法来对付路矿当局。此时,粤汉铁路罢工的消息也传到安源,对工人的鼓舞更大。路矿当局害怕工人闹事,便向俱乐部提出不将县署“训令”公开,并表示愿意前往官厅疏通,保护俱乐部。朱少连等趁此时机,向路矿两局提出三项条件: 一,路矿两局须呈请行政官厅出示保护俱乐部; 二,路矿两局每月须津贴俱乐部常月费二百元; 三,从前积欠工人存饷限七日内发清。此条件须于二日内完全答复,否则即行罢工。
九月十一日,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派刘少奇来安源参加罢工斗争的领导工作。朱少连闻讯,赶往株洲把刘少奇接到安源。
十二日晚,在李立三主持下,党支部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具体部署罢工事宜。会上,朱少连宣读了毛泽东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关于支持工人罢工的来函。毛泽东在信中指出:罢工胜利的条件,首先要依靠工人坚强的团结和顽强的斗志; 同时,要运用“哀兵必胜” 的道理,提出“哀而动人”的口号,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来函说:“……请你们努力作最后的对待,不要为官威所降伏。我们奋斗的精神,自有奋斗的代价。我们因压迫而死,毋宁奋斗而死,死有代价,死有价值! 我们对于你们表无限的同情,决设法为诸君的声援! ”①这些来函给朱少连和工友们以极大的鼓舞。会议经过讨论,成立了罢工领导机构——罢工总指挥部,李立三任总指挥,朱少连任副总指挥,刘少奇任全权代表。
十三日晚十二时,震撼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了; 朱少连指挥安源车站火车房的汽笛,首先大声吼叫着。与此同时,他把事先拟好的罢工宣言和向路矿当局提出的十七个条件四处张贴。宣言“哀而动人,言简意明”,其中写道:
各界的父老兄弟姊妹们啊! 请你们看: 我们的工作何等的苦啊! 我们的工钱何等的少啊! 我们时时受人家的打骂,是何等的丧失人格啊! 我们所受的压迫已经到了极点,所以我们要 ‘改良待遇’ 、‘增加工资’ 、‘组织团体——俱乐部’ 。现在我们的团体被人造谣破坏; 我们的工钱被当局积欠不发,我们已再三向当局要求,迄今没有圆满答复,社会上简直没有我们说话的地方啊! 我们要命!我们要饭吃! 现在我们饿着了! 我们的命要不成了! 我们于死中求活,迫不得已以罢工为最后的手段。我们要求的条件下面另附。我们要求的条件是极正当的,我们死也要达到目的。我们不作工,不过是死! 我们照从前一样作工,做人家的牛马,比死还要痛苦些,我们誓以死力对待,大家严守秩序! 坚持到底! ………”①
大罢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各地,得到了兄弟组织的声援和全社会人士的广泛同情。路矿当局慌了手脚,向赣西镇守使署、萍乡县署和上海总公司连发了三份所谓“乱党造反”的告急电报。接着又使出了各种阴谋手段,破坏罢工。矿长李镜澄一面假意表示愿意派代表与俱乐部接洽,一面指使总监工王鸿卿召开路矿两局包工头的紧急会议,布置各包工头动员与自己有亲戚关系的工人去上班,叫喊“凡入窿者,即不作工,亦照常发给工资。”工人监察队对此早有准备,使路矿当局的阴谋未能得逞。路矿当局又以重金雇佣军警来矿镇压。十五日上午,赣西镇守使肖安国宣布安源为“特别戒严区”,派旅长李鸿程任戒严司令,带领军队从萍乡开到安源。工人一见,群起反抗,数千工人冒死冲入俱乐部,把军队赶了出来。朱少连与刘少奇商量,组织宣传队向军队宣讲工人罢工的道理,指出: 工人罢工,是由于受资本家、工头的压迫剥削太重,无法生活。你们当兵的,也多是工人、农民的子弟。工人、农民、士兵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苦同胞。你们不要受骗,应该同情罢工。通过宣讲以后,士兵们都各自四散了。有的还说: “我们都是外地人,谁愿意来干涉你们的事! 我们不过是两块钱一天请来的呀! ”就这样,武力镇压的阴谋也破产了。
武力解决不行,路矿当局于是发出请帖,说是“由路矿两局代表同李能至(即李立三)去商会谈判”。朱少连带领几个工人陪同李立三一道到达商会会议室后,见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酒餚和一捆捆红纸包好的银洋。李立三严正指出: “要谈,就把工人提出的十七条摆到桌上来谈,想用这种勾结行贿的办法,那是把谈判的题目弄错了! ”朱少连斩钉截铁地说: “不承认条件,便没有说话之余地! ”
路矿当局慑于工人的强大力量,唯恐不能保住千数百万之产业,又在商会及地方绅士的请求下,不得不同意实行调和,磋商条件。十七日晚,朱少连和刘少奇、李立三等代表一万三千多工人,在坚持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原则下,同路矿代表、安源镇商会、地方绅士等调人进行磋商,将十七项条件简缩为十三条。十八日早晨,路矿当局终于在条约上签了字。为期五天的安源大罢工,至此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朱少连与刘少奇后来在合写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一文中写道:“……这一次大罢工,共计罢工五日,秩序极好,组织极严,工友很能服从命令。俱乐部共用费计一百二十余元,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
罢工胜利以后,加入俱乐部的工人由原来数百人一跃而为一万三千多人。工人们的阶级觉悟得到很大地提高。经中共湘区委员会同意,安源党支部把在罢工中涌现出来的大批先进分子,吸收为党团员。俱乐部也进行了重新改组,选举出各级代表及职员。按照俱乐部章程,每十人中选一名“十代表”; 每百人中选一名“百代表”; 每个单位还选出一名“总代表”,共选四十五名。在十月下旬召开的工人代表会议上,选出俱乐部四个主任,即:总主任李立三,路局主任朱少连,窿外主任刘少奇,窿内主任余江涛,成立主任团。下设各股和委员会,委任了各股股长和各股委员三十余人。
通过罢工,工人工资普遍提高了三分之一。在代表会议上,工人代表纷纷提出要给朱少连等领导人以高薪金,每月至少应拿两百块钱。朱少连严肃认真地说: “我们搞革命,不是为了图享受。既然大家都信赖我们,就不要拿我们当外人,更不要把我们和资本家当官的相比。大家生活都很苦,我们拿一二百元钱不就脱离工人群众吗?我看有十五元一个月就不错了! ”李立三、刘少奇也同意朱少连的看法。最后,俱乐部作出正式决议:从主任、股长到勤杂人员,每月的生活费都为十五元。消息传出以后,工人们无不称赞: “我们俱乐部的这些负责人,个个一心为大家,不辞劳苦,不计报酬,真是工人们的好领导啊! ”
俱乐部改组以后,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了罢工的胜利成果,为工人创办了各种事业。如设立文化补习学校七所,工人读书处五所,工人图书馆一所; 还扩大了消费合作社,建立了青年娱乐部。
原来,俱乐部在牛角坡办公,以后搬到半边街的延龄堂,房子都比较窄小。罢工胜利以后,部员迅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人的觉悟,需要召开各种会议或举办训练班,都因房屋窄小没法进行。大家认为:俱乐部要是建造起一座大楼,那就好了,一方面能够解决开会的场所,二方面也可以壮一壮工人的声威。经过俱乐部代表会议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刘少奇、朱少连提出兴建俱乐部讲演厅的建议,并确定朱少连负责有关地址的选择、图纸的设计、材料的安排等各项筹备工作。十月八日,俱乐部召开干部会议,决定成立建筑委员会,从部员中推选十二人为委员,朱少连为委员长,负责建筑讲演厅的全部领导工作,下设采办处、庶务处和工程处,从十月十八日起全面动工。朱少连深入工地,加强领导,建设工程进展很快,到第二年五月一日便宣告落成。这座大楼从外看,宏伟高大,落落大方;从内看,画栋雕梁,古色古香;正中宽敞的讲演厅,能容纳八百多人,讲台的对面和左右,共建通楼三层,能坐五六百人;主席台的墙壁上悬挂着列宁的巨幅画像,上方挂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大字横幅。工人们来到这里,都感到十分亲热①。
朱少连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路局主任以后,更加积极地从事工人运动。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他代表株萍铁路工人,到长沙新河总站,出席粤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大会。这个总工会是由徐家棚、岳州、株萍、新河四个工会组织起来的。毛泽东主持了成立大会。会后,朱少连作为株萍铁路的工人代表,提出成立全省工团联合会的建议,得到了各个工会代表的一致赞同。十一月五日,召开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筹备会议,朱少连被选为筹备委员会主席。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章程,议定了代表会议的八条规则,选举毛泽东为全省工团联合会干事局总干事. 郭亮为副总干事,任树德、罗学瓒、朱少连、朱锦棠等为各部正副主任①。接着,朱少连又作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代表,赴汉阳、大冶等地参加了组织汉冶萍总工会的筹备工作。在他和其他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这年十二月十日,汉冶萍总工会正式成立②。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日,朱少连与李德炳两人,受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派遣,前往株洲转运局领导工人罢工,给转运局的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局长胡省三被撤职,工人们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经济生活得到很大改善③。
六月,朱少连作为株萍铁路工人党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④。
一九二三年八月,为了总结一年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经验,朱少连与刘少奇合写了近两万字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详细地叙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情况。其中写道:“……安源路矿工人过去的胜利,一面是靠着工友坚强的团结、得时的反抗、以及对自己的团体——俱乐部——之悦意的服从与热诚的拥护; 一面乃是由于路矿两局前此森森的黑幕与此时不智的应付。……我们今后不仅应为我们自己的团体,为我们万余苦朋友,努力奋斗,我们更应为我们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苦朋友努力奋斗! 我们一面要去唤醒后营的伙伴,一面自己打迭精神收拾器械预备开赴前敌。时机何等紧迫,责任何等重大! ……”充分体现了安源工人为谋取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同年九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为纪念罢工胜利一周年,出版了《罢工胜利周年纪念册》。朱少连为纪念册亲笔书写了如下的题词: “保存精确诚实的计划,经济的做事,不要骄傲,不要游荡,操作时,遵守严格的规律。”①
一九二五年上半年,全国各地的工人运动呈现出风起云涌的形势。五月一日,朱少连与刘少奇、李立三等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会上通过了三十多个决议,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朱少连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②。
九月,汉冶萍公司总经理、大资本家盛恩颐窜来安源,暗中勾结湘赣两省军阀,谋划用武力镇压安源的工人运动。九月二十日深夜,赣西镇守使李鸿程率领军阀部队开进安源,包围了工人俱乐部,断绝所有交通,对俱乐部、学校、合作社和工人餐宿处进行大搜捕、大抢劫。这时候,朱少连已离开俱乐部回到家里,刚入睡,就被一阵紧急的敲门声惊醒。居住在俱乐部后面的铁路工人家属陈妈妈,以借米为由跑来送信,告知俱乐部、夜校、合作社等机关都已被围,敌人正在大肆抓人,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和一些工作人员都被捕了。朱少连闻讯,心急如焚,要去抢救。陈妈妈一把拖住他说: “敌人正要抓你,你去不是自投罗网吗?还不快走! 等以后再设法救他们嘛!”说着,陈妈妈就把他带到后山一个姓易的工人家里。朱少连离开不久,敌人就进了他家的门,见他不在,便将他妻子打倒在地,限第二天交出人来。第二天天未亮,陈妈妈的儿子和姓易的工人,掩护着打扮成农民模样的朱少连,从后山绕道走出萍乡①。
俱乐部遭破坏后,安源工人运动受到极大的摧残。朱少连根据党组织安排,组织一部分工人去广州学习和参加革命军,一部分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六日,朱少连在醴陵阳三石又组织了株萍铁路总工会,他被选为总工会主任②。五月一日,朱少连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会上作了《安源路矿工人之奋斗》的发言,向大会报告了工人俱乐部受到反动势力摧残的情况。他说: “五年前的‘五一’ 节,株萍铁路工人与萍乡煤矿工人合组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适于是日成立,厥后以很幼稚的组织,处于很恶劣的环境,竟能奋斗三年,颇著成效; 不幸经‘五卅’ 惨案之余波,忽被武力摧残了! 牺牲了我们的领导者——黄静源同志及战士三人,劫抢并捣毁了我们的建设事业——消费合作社、学校、图书馆、旬刊社……等机关,驱逐了我们的战士一万三千人,使之受失业的痛苦和恐慌。……”接着,朱少连讲了 “失败的原因”、“失败时的情形”、“失败后的各方面”等三个问题。最后,他说: “综观以上情形,我们一面看出敌人的罪恶,一面也应注意并纠正自己的缺点,即工会的内部组织不能完全公开,应付的策略要十分确当! 这是我们所得的教训。此后我们要努力于打倒帝国主义、军阀、资本家及其走狗工贼的工作。我们应为死者复仇! 我们要求解决失业问题! 我们要恢复保障我们利益的工人俱乐部! ”①
同年八月,朱少连代表株萍铁路工人,向国民革命军总部请愿,要求发放工人欠饷②。九月六日,北伐军从湖南进入江西,到达萍乡。赶跑了军阀部队。十日,朱少连与俱乐部干部刘昌炎、周怀德等一道回到安源。安源工人敲锣打鼓,夹道欢迎。萍矿矿警局局长沈开运九月十二日在致汉冶萍公司经理的信函中写道: “……九月十日,工党首领朱少连,由醴陵来安恢复工人俱乐部,聚众欢迎者不下万余人,此安源近日之情形也。……”③朱少连到达安源后,立即把工人组织起来,包围矿局办公大楼,把那些一贯欺压工人及帮助军阀屠杀工人的反动分子抓来作了处理。并召开了有二十七个工农团体和二万三千多群众参加的俱乐部恢复大会,成立了萍矿总工会。工人秘密保存的俱乐部大旗重新飘扬在安源上空. 俱乐部门前牌坊上写着“也有今天”四个大字。党在安源成立了地委,工人运动又蓬勃地发展起来了。
十月十六日,安源路矿工人为纪念黄静源烈士牺牲一周年,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朱少连负责大会的筹备工作。大会为黄静源烈士在殉难处竖立起高大的纪念碑,朱少连亲笔撰书“静源同志事略”的石刻碑文④,记述了黄静源烈士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表达了安源工人继承烈士遗志的革命信念。十二月,朱少连代表萍矿总工会出席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并作了《萍矿总工会工作报告》①。
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制造了血腥的“马日事变”。朱少连、刘昌炎以安源工人纠察队为骨干,立即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武装队伍,准备参加农军进攻长沙的战斗②。工人武装和农军队伍到达易家湾时,与许克祥的反动军队相遇,发生激战。打死敌人两个连长,缴获机枪一挺,步枪十余枝③。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朱少连只得把工人武装撤回安源。
六月十一日晚上,地主武装分四路乘夜袭击安源,被安源工人武装打退后,又改取围困的办法,将安源团团围住,断绝了路矿工人的粮食、蔬菜供应,并不时对工人武装进行突然袭击。朱少连、程昌仁采取“小股解决”、“重点突破” 的战法,对付敌人。对于前来骚扰的小股敌人,他们指挥工人武装与之搏斗,速战速决。工人武装枪支弹药不足,朱少连组织大家用矿上炸岩石的炸药,放进铁砂、铁钉、瓷渣、玻璃碎片等物,装上雷管、引线,制成简易手榴弹 (形状象藠头,浑名“洋藠古”),响声大,杀伤力强,打得敌人惊恐万状。朱少连乘机派铁路工人开火车冲出包围,到丹江等地从大土豪家里搞回稻谷,分给工人兄弟,解决路矿工人的粮食问题。
地主武装对安源久攻不克,军心开始动摇。朱少连等决定加强政治攻势。他一边命令战士们对俘虏实行宽待政策,向他们进行工农一家人的教育; 一边组织工人武装利用战斗空隙,向敌方高声喊话: “我们工农都是劳苦人民,同是受压迫的穷兄弟,不要为地主土豪卖命!”敌人的士气更加低落,开小差的日渐增多。
安源被围困十七天后,醴陵县的农民自卫军前来支援,地主武装被迫撤退。一场保卫“小莫斯科”①的战斗,终以安源工人的胜利而宣告结束②。
“八七”会议后,朱少连受“整理汉冶萍委员会”之委派③,以株洲转运局长的名义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九月初,毛泽东从长沙到株洲,会见了朱少连④,随后便去安源张家湾召开有秋收起义地区党组织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参加的军事会议,对起义进行具体部署。九月八日,中共湖南省委、行委颁发了《关于秋收起义的命令》,任命朱少连为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⑤。朱少连在株洲与袁德生、蒋长卿等人迅速组织工农起义队伍,以运煤工人为主体,联合八迭、残梅等地的农民武装三百余人,准备在九月十日 (农历八月十五) 攻打株洲团防局。
九月九日,朱少连用火车从安源运来大批安源工人自制的武器——“洋藠古”和“土炸弹”。晚上,他把参加起义的工人积极分子集合到衣冠冲开会,教练“洋藠古”和“土炸弹”的使用方法,布置分三路包围团防局:住在八迭一带的工人,从河边堵住团防局的出路;住在南华一带的工人,堵住团防局的侧门; 白关一带的工人担任正面攻击,信号是 “九响棒棒”(毛瑟枪) 打一枪,口令是: “前进”、“冲锋”。
为了作好充分准备,暴动按原计划推迟了两天。九月十二日晚上,一百多工人暴动队伍,汇集到七斗冲的凉坨坳上。午夜时分,信号枪打响了! 朱少连带领一队战士从田坎上一跃而起,冲至团防局,纷纷投掷 “洋藠古” 和 “土炸弹”,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以冯福林为头子的团防局四十多名团丁,一边慌乱地打枪,一边向侧门退却。刚退到侧门边,又遭到南华一带工人队伍的阻击,敌人更加慌乱,一窝蜂似的跑出了后门。由于担负堵住后门的三十多人没有及时到达,敌人从街上冲到江边,解下江边的渡船,划到湘江西岸,与藕花庵团防局会合。起义队伍追赶一阵之后,即返回进行搜索,共获步枪十二枝、刺刀二十把①。
由于敌人的疯狂反扑,朱少连等带领的这支队伍没有可能与其他起义部队会合,不得不暂时分散隐蔽到附近农村。随后,他们先后袭击过姚家坝、白关铺,镇压了保产党大地主刘先岩、黄世益等人。
一九二八年二月,朱少连等人根据党的指示,在株洲靠近浏阳、醴陵的一个山区——残梅乡,召开湘潭、醴陵、浏阳等县工农骨干大会,筹划扩充游击队伍,奔赴井冈山。参加这次大会的近两千人,朱少连在会上讲话宣布: 参加队伍上井冈山的同志安排好妻儿家室后,立即出发;其余的同志留在当地继续搞隐蔽的斗争。会上共组织一个团的兵力,由朱少连任团长,率队去醴陵黄土岭同其他上井冈山的队伍会师。在途经醴陵时,朱少连曾组织队伍攻打县城。但守敌已有准备,起义军伤亡甚众,不仅县城没有攻下,去黄土岭会师上井冈山的计划也未实现。此后,敌人四处设防,起义军弹药耗尽,湖南省清乡督办署又悬赏三百大洋通缉朱少连。于是,朱少连只好只身潜回衡阳老家,在朱公祠小学教书。
这时,国民党在安源驻扎几个团的兵力,声称要“血洗安源”、“杀尽共产党员”,并千方百计寻找朱少连的下落。农历十一月,敌人欺骗住在安源的朱少连家属谢清秀和族叔朱洪锦,叫他们去衡阳找寻朱少连,诡称安源的共产党组织已经恢复,望朱少连速回安源,开展革命工作。谢清秀和朱洪锦信以为真,遂返回衡阳竹花乡找到了朱少连。一九二九年一月四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四) 下午,朱少连与家住醴陵的工人石作东①同车到达安源,便衣特务立即跟踪。当天深夜,朱少连即遭逮捕,被押往萍乡县监狱。
反动派捉拿到工人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朱少连,如获至宝。开始,他们用金钱和地位作诱饵,企图收买朱少连,遭到朱少连的严词痛斥。后又施行种种毒刑拷打,企图迫使他屈服,供出党的组织。朱少连守口如瓶,坚不吐实。一月八日凌晨,朱少连被敌人杀害于萍乡,时年四十二岁。
当天下午,安源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得悉朱少连被害的噩耗,个个悲愤填膺。他们开上小火车来到萍乡。青年工人陈建元、王仁照冒着生命危险,把朱少连遗体抬到僻静的铁路旁,装上火车运回安源,安葬在花冲南面的山坡上。一九五六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在安源镇牛角坡为朱少连烈士修建了陵墓。
注释
①烈士女儿朱子明回忆材料。
②《湖南烈士资料辑》第41页,湖南省博物馆1966年撰编。
③《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载《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一)第427——454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版。
①《红色安源》第318——320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2版。
②《湖南党史资料通讯》第4期,(1982年3月25日)。
①《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
①工人消费合作社在大罢工后扩充股本。于1923年2月7日另立门面开业,由易礼容、毛泽民相继任总经理。
①《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
①转引自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
①《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
①《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版;《红色安源》。
①1922年11月11日 《晨报》; 李锐: 《毛泽东同志初期革命活动》,湖南人民出版社版。
②《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 。
③《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大事记》 (1919—1930),安源纪念馆编印。
④《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载1981年6月4日 《人民日报》第5版; 罗章龙给中共衡阳县委党史办的信。
①题词照片存安源纪念馆。
②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1919—1926),(1930年6月)。
①老工人陈建元回忆材料; 《红色安源》。
②《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第14期,(1926年12月15日); 老工人刘运林回忆材料。
①《中国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刊》第6期(1926年5月8日)。
②1926年8月28日 《湖南民报》,《劳动界要讯》。
③汉冶萍公司历史档案《萍矿矿警局局长沈开运致公司总、副经理函》 (民国15年9月12日) 。
④碑文照片存安源纪念馆。
①《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第14期,(1926年12月15日) 。
②《湖南党史资料通讯》第7期,《关于马日事变后农军进攻长沙问题座谈会纪要》; 《朱少连简历》,载 《党史研究资料》 总69期。
③王正光、王再庭等当年工人纠察队员的回忆。
①当时全国各地工农革命群众把安源称为“小莫斯科”。
②《安源工人运动史》; 《安源煤矿矿史》 (均1959年6月稿)。
③《朱少连赴株组织转运所及逃散情形》 ,(汉冶萍公司历史档案,民国16年10月11日) 。
④陈永清的回忆材料。
⑤《湖南省秋收起义的命令》存安源纪念馆。
①《株洲工人运动史片断》; 《秋收暴动的株洲》 (均1959年稿)。
①石作东1922年入党,俱乐部恢复时任过路局副主任,与朱少连一道被捕牺牲。
相关参考
唐朝有一个大臣名叫顾少连,为官的时候任御史一职。御史这种老学究平生最看不惯的事情有两种:一是看不惯皇帝不进忠言,不遵礼法,随心所欲;二就是看不惯皇上身边溜须拍马的小人、奸臣。 可巧了,朝堂上就有
唐朝有一个大臣名叫顾少连,为官的时候任御史一职。御史这种老学究平生最看不惯的事情有两种:一是看不惯皇帝不进忠言,不遵礼法,随心所欲;二就是看不惯皇上身边溜须拍马的小人、奸臣。 可巧了,朝堂上就有
历史人物 此人在奏折中画了一幅画给皇帝,皇帝看后立即疏远了奸臣
唐德宗时期,有一名叫顾少连的大臣,曾受礼部侍郎所器重一路升迁,担任过御史,尚书,中书舍人等要职。顾少连为人方正,足智多谋,一向最看不惯的就是狡猾献媚的奸诈之人,每每遇到,总要狠狠的教训其一番。>德宗在
宋之问,字延清,名少连(约公元656—公元712),汉族,汾州人士(现山西汾阳市),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生平经
山西汾阳的名人有很多,比如宋之问、郭子仪、狄青、王文素、朱之俊、牛允宽、曹树谷、卫天霖、樊世荣、蒋三、王桐年、王富厚,等等。一、宋之问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