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黄骅人物传,黄骅生平事迹,黄骅评价
Posted 物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使人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胜过他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黄骅人物传,黄骅生平事迹,黄骅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黄骅人物传,黄骅生平事迹,黄骅评价
黄骅,原名黄金山,又名黄为有,一九一一年二月八日诞生在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一九二六年参加革命,一九二九年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中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一九四三年六月三十日遭叛徒行刺遇难,时年三十三岁。
(一)
黄骅二、三岁时,父母、姐姐、哥哥相继病逝,靠嫂嫂柯九菊抚养,生活极为艰辛。他六岁开始打猪草、挖野菜、拣干柴,七岁给地主放牛,十三岁到地主黄志祥家当长工。
一九二五年,十五岁的黄骅不堪忍受牛马般的生活,逃出地主家到江西瑞昌一位姓胡的木匠门下做学徒。胡师傅为人忠厚老实,有正义感,常给他讲岳飞、武松和洪秀全的故事。他听后很受感动,立志要做一个岳飞、洪秀全式的英雄。
一九二六年春,阳新的革命活动蓬勃发展。同年八月成立的中共阳新县委遵照上级党的指示,于九月间帮助建立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阳新县各级党部,并以国民党名义公开活动,进一步把工农运动推向高潮。
瑞昌与阳新地界毗连,相距不远。当黄骅得知他的家乡木石港区建立了国民党区党部的消息后,便邀约黄为寿、黄自炎等奔赴木石港,找区党部要求参加工作。区党部负责人柯松涛接受了他们的要求,要他们在良上村一带发动青少年参加革命活动。很快,黄骅就将良上、桂家林、凤凰山、樟门、上建坪、下建坪、塘畔、竹林头等村的青少年组织起来,成立了凤凰乡儿童团,黄骅被推选为儿童团团长①。他带领儿童团员,肩扛红缨枪,站岗放哨,传递信件,贴标语,散传单,监视土豪劣绅,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一九二七年五月十七日,夏斗寅在宜昌叛变,回师偷袭武汉失败,于六月六日由通山窜入阳新“清乡”。阳新的土豪劣绅、党棍恶霸等反动势力,纷纷依附夏斗寅叛军,“夜间到各村捉人,连无辜群众都被拷打枪决,妇女被奸淫污辱,财产被抢劫一空”②。阳新城乡,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
在反“清乡”斗争中,中共阳新县委书记罗伟等共产党人惨遭敌人杀害。黄骅对儿童团员讲: “共产党员是杀不绝的,革命人民是杀不完的,为烈士报仇,为人民除害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胜利一定属于人民。”③他带领儿童团员,借着月光,在几个村的墙上,用石灰水写了“打倒国民党新军阀”、“打倒土豪劣绅”、“为死难烈士报仇”等革命标语,鼓舞群众坚持斗争④。
一九二八年春,阳新县各级共产党的组织相继得到恢复,赤卫队、游击队等地方武装也开始建立,反“清乡”的武装斗争逐步高涨。这时,黄骅找到木石港中共地下区委,秘密参加了赤卫队。在赤卫队里,他把标语传单机智地通过卖柴人,悄悄带进城里,或捆在竹筏上,放入富水河顺水漂入县城,扩大党的影响,扰乱敌人的军心。他还自告奋勇参加处决北冲村清乡团团长柯亨仁的战斗,受到木石港区委和赤卫队员们的称赞①。
一九二九年春,黄骅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十月,何长工、李灿率领红五军第五纵队抵达阳新。黄骅欣喜若狂,星夜兼程赶赴红军驻地木石港,第一个报名参加红军。在他的带动下,仅有几十户人家的良上村,就有十四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②。
(二)
黄骅参军后,被分配在部队当勤务员。他殷勤踏实,任劳任怨,经常受到首长的表扬。一九三○年六月上旬,红三军扩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指挥红军首先消灭了鄂东南六县 (鄂城、通山、咸宁、嘉鱼、通城、蒲圻) 的地主武装,接着又乘胜攻克湖南岳州 (今岳阳) 市,七月二十七日攻占了湖南省城长沙。在这一系列攻坚战斗中,黄骅机智勇敢,奋勇杀敌,多次荣立战功。
八月二十三日,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合组红军第一方面军,黄骅担任红八军一个连的党支部书记,兼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的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三次反革命“围剿”的战斗。他率领全连战士,每天以八十至一百二十里的速度,日夜与敌周旋,寻机歼灭敌人,取得了不少胜利。
一九三一年九月,黄骅升任营党代表,不久又任营长。一九三三年四月,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黄骅被选派进红军大学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政治指导员,从事培训红军干部的工作。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黄骅先后任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在长征途中,他时而走在队伍的前头,时而又跑到队伍的后面,一路上了解战士的思想情绪,关心战士的冷暖,细心做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体弱多病的战士,他总是把自己的马让给他们骑,把自己的粮食分给他们吃,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他们。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此后,黄骅进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干部团政治委员,与团长皮定均、政治部主任欧阳平并肩工作和战斗。
(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加强、组建抗日武装,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山西省委成立军事部,并将黄骅由八路军一一五师调任山西省委军事部部长。
当时,日军侵入山西,形势危急,封建军阀阎锡山想借助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力量,保住自己的地盘; 我党则根据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利用阎锡山的名义,大力发展抗日力量。黄骅担任省委军事部部长后,积极参与了在山西组织领导牺牲救国同盟会及建立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等新军 (阎锡山的晋绥军叫“旧军”) 的活动,并通过各种方式,做阎锡山及晋绥军的统战工作。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八日,太原失陷,阎锡山和晋绥军节节败退。黄骅等组织新军战士,拣起晋绥军丢掉的不少武器,装备自己和地方游击队。他亲自教练新军士兵使用武器,提高军事素质; 在新军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以八路军为榜样,把新军逐步建设成人民的军队。
一九三七年冬,八路军一一五师奉命挺进山东,收复失地,留下一个补充团,组成晋西支队 (又名晋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陈士榘任支队长,黄骅任副支队长,因此,这支部队又称“陈黄支队”。中共山西省委转到宁乡后,正式组织起省委卫队,对外称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一游击大队,由黄骅担任游击大队长。游击大队开始只有两个连兵力,后来发展到一个团。此时,黄骅还帮助各县先后组织游击大队,在同蒲路沿线活动。
“牺盟会”、新军和八路军在华北的积极抗战,和人民抗日热情的日益高涨,引起阎锡山的极大不安,也成为他进行投降妥协活动的重大障碍。他玩弄阴谋手段,妄图取缔“牺盟会”,夺取新军领导权。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二十三日 (实际拖延了近三个月) ,阎锡山在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召开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 (秋林会议) 。他在会上公开宣扬投降论调,说: “武汉失守以后,抗战越来越困难,二战区削弱了,只有共产党、八路军壮大了。现在我们要自谋生存之道。” “蒋先生脑筋中决无抗战之意。今天是如何妥协的问题了”①。黄骅和到会的其他共产党人一道,同阎锡山的反动言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秋林会议后,阎锡山一方面与日寇勾通关系,一方面积极准备进攻决死队等罪恶活动。十月到十一月间,阎锡山为袭击决死队,派人联络驻山西临汾的日军配合行动。阎锡山在对其将领的指示中说: “共产党、八路军势力日益壮大,再加上牺盟会、决死队与之合作,我晋绥军将无立足之地; 现在我们只有解决新军、牺盟,采用日本所提中日提携办法,达到生存之目的”②。一二月初,阎锡山开始调兵遣将,包围我抗日军民,企图消灭我抗日武装力量。黄骅得到乔明甫送来的情报后,明确指出: “这是阎锡山 ‘秋林会议’ 的继续和发展,也就是中央一再指示我们要防止突然事变的到来。”他果断命令部队做好一切战斗准备,随时准备迎头痛击叛军③。几天后,阎锡山就发动了通敌反共的“十二月事变”,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军和各路抗日武装力量发动进攻。十二月一日,阎锡山诡称对日发动“冬季攻势”,命令驻晋西的抗敌决死队二纵队立即集结部队,迅速向同蒲路出击,阴谋将二纵队部署于第一线,晋绥军作为预备队靠近二纵队,以便同日寇前后夹击,一举消灭。决死二纵队识破了阎锡山的阴谋诡计,断然拒绝了这一命令。但是,晋绥军已形成了对决死二纵队的包围。十二月六日,中共晋西南区党委在张家川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武装自卫,并宣布成立讨逆总指挥部 (司令张文昂,前敌总指挥韩钧) ,统率晋西地区所有新军以及晋西支队统一行动。晋西支队由陈士榘、黄骅指挥,是反击阎锡山反共军的主力。阎锡山借口新军不配合冬季攻势,公开向新军发动军事进攻。新军被迫武装自卫,把阎锡山的晋绥军阻击在山西隰县以南。与此同时,由陈士榘、黄骅领导的晋西支队和刘德明率领的决死队约七、八个团的兵力,协同包抄、痛击反共顽固军,歼灭叛军一部。
为了争取阎锡山抗日,北方局指示我军,在给予阎锡山的反共军以重大打击后,应主动撤离晋西南,以汾 (阳) 离(石)公路为界,划分新军、旧军的管辖区。山西省委随即命令黄骅,准备带部队撤出晋西南。黄骅接到指示,经过反复侦察,认为离石城是敌人的重要据点,防守严密,城北的大武镇由日军驻守,都难以通过,只有西面的柳林镇,敌人防守薄弱,驻有少量日军,主要由伪军防守,我军可从柳林镇通过。于是,他率领我军绕过离石,直奔柳林。十二月下旬的一天夜晚,黄骅指挥晋西支队,用机枪猛烈扫射敌碉堡,敌人误认为我军要攻据点,慌乱打了一阵枪,弃镇逃窜。我晋西南抗日新军和抗日武装部队,以及北方局机关,乘隙安全通过敌人封锁线,胜利到达晋西北,和晋西北的八路军、新军在临县会师。
一九四○年四月,黄骅调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领导鲁西地区部队和群众的抗日运动。翌年四月,一一五师政治委员罗荣桓考虑到冀鲁边区缺少军事干部,征求黄骅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去边区,黄骅表示服从组织决定。于是,黄骅又率百余干部赴冀鲁边区,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副旅长。临行时,肖华等领导人为黄骅送行。途经鲁中军区和清河军区,均有部队接送。时值日伪加紧对我鲁中军区疯狂“扫荡”,征途艰难、危险。一天,黄骅一行刚从莱芜县茶叶口出发,即被数倍于我之敌发觉。黄骅沉着地指挥随行人员边打边撤,退进崇山峻岭。第二天,他带领部队继续行进,不料又与敌人遭遇,被冲散。这时,他和身边仅有的十几个人,与敌人周旋了一昼夜,才摆脱敌人,收拢失散队伍到达小清河以北,与冀鲁边军区政治委员周贯五率领的迎接部队会师,继续向冀鲁边区挺进。当行进到惠民县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时,又遭日寇和国民党顽军顾景良部的联合袭击。部队在黄骅、周贯五的指挥下,躲过敌人的火力,安全到达目的地①。
当时的冀鲁边区,是抗日最艰苦的地区之一。日伪军在军事上推行“囚笼政策”,不仅占领了县城和交通要道,而且每隔二、三里就修筑一个岗楼,岗楼与岗楼之间有壕沟相联,妄图“竭泽而渔”。我军几乎天天都要移动,衣不解怀,鞋不解带,经常一个晚上要换几个睡觉的地方,战士开玩笑说: “我们白天开展游击战争,晚上开始游击睡觉。”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后方基地,达到 “以战养战”的目的,加紧对我华北解放区进行频繁的“扫荡”。一九四二年春,敌人对我冀鲁边区实行野蛮的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我军民的生存条件。黄骅率部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不断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一次,黄骅率领我军两个连进驻西多庄,准备在这里休整,不料西多庄四周的柳岭庄等村庄均驻满了敌人。傍晚,他乘敌不备,分兵两路,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柳岭庄,突然向敌人发起猛烈的袭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措手不及,我军胜利跳出包围圈,转移到安全地带①。又一次,黄骅率部在宁津县的张大庄宿营,突然被数路敌军包围。他指挥警卫连的机枪掩护突围,正在战斗紧要关头,机枪突然坏了。他纵身跳出壕沟,随手拔出匣子枪,向敌人猛烈射击,并大声命令: “机枪快撤,我掩护! ”经过浴血奋战,我军终于突出重围,安全转移。
一九四三年一月,黄骅率部驻扎在庆云县的严家务一带,准备在这里休整过春节,不料因汉奸告密,翌日拂晓即遭九路敌军包围。黄骅镇定自若,命令骑兵排向村西北方向冲去,吸引敌人的火力,自己率部队主力,以刚起义尚未更换服装的伪军为先头,迷惑敌人,向村东北方向前进。临近敌阵时,他下令突然发起猛烈攻击,使部队冲出了重围。
二月十四日拂晓,黄骅刚起床,便听到枪声。晨雾迷漫,看不清敌人,只听见子弹在树梢上“嗖嗖”地穿过。他立即派通讯员通知各部队分头转移; 自己带领十六团的“铁帽子五连”,扮成日本军模样,撤离大桑树,冲向西北方向。
五连走了一段路,雾气渐渐消散,隐隐约约看到前面来了一大批人马,黑压压地堵住去路。黄骅仔细听了听,发现对面的人群一边走一边吆喝,声音不象伪军的狂呼,也不象日本兵的嗥叫,便命令部队加快速度迎上去。不一会,他逐渐看清楚前面走的人都是老百姓,跟在后边的伪军端着刺刀,逼迫群众列成横队朝前走。这是日本兵“拉网扫荡”的新花招: 用抓来的群众在正面虚张声势,日军则散在两旁的道沟中。如果我军被正面的人群唬住,拐弯向两侧转移,那就会闯进日军的“网”里,遭到他们的暗算。“铁帽子五连”笔直地朝前走。伪军误以为是“皇军”过来了,赶紧向两边闪开,让出一条路来。五连指战员大摇大摆地到了伪军跟前,突然举起枪,用刺刀逼住伪军: “缴枪不杀,我们是八路军! ”
伪军吓懵了,不知所措地纷纷举手投降。几个企图顽抗的伪军,当即被我军击毙。这下老百姓可乐了,围上来问长问短。黄骅担心部队和群众被日军发现,就动员乡亲们赶快离去。然后率领五连押着俘虏,越过鬲津河,进入东光、南皮一带安全区①。
是年春,黄骅到一分区 (在东陵地区) 检查工作。一天早晨,突然发现敌人向我军驻地压来。他当机立断,带领分区机关避开敌人,巧妙地在敌人眼皮下穿插,终于向北转移到安全地带。当年参加战斗的许子祯回忆这段往事时,感慨地说:“我们都十分钦佩黄骅首长的革命胆略和指挥战斗的高超技巧。”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黄骅按照党的“利用矛盾,团结多数,各个击破”的斗争原则,争取了几支伪军和土匪部队归向人民,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渤海湾有个叫陈志芳的海盗,手里有三四百人的武装。为争取陈志芳参加抗日,黄骅只身乘船前往海岛与陈谈判,向他晓以民族大义,劝他参加抗日,为国立功。陈志芳见八路军的司令员、战功显赫的抗日将军,不带一兵一卒前来会谈,深为钦佩,于是当着部队的面,表示愿意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尔后,陈志芳的部队被编入我教导第六旅。
(四)
正当黄骅以高昂的战斗热情,领导冀鲁边区军民夺取抗日战争更大胜利的时候,混入革命队伍,窃取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兼教导第六旅旅长的邢仁甫①,却在加紧准备谋杀我军干部、阴谋叛国投敌。邢的罪恶阴谋,我山东军区已经识破,正在设法派人通知下属军区,因交通阻隔被耽误。黄骅、陆成道等冀鲁边军区负责人,对邢仁甫的诡密行动也有所察觉,并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但就在这时,邢仁甫叛变了。
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九日,黄骅率领主力部队到达新海县的大赵村,准备召开军事会议,部署秋季反“扫荡”任务。三十日傍晚,军区在大赵村召开侦察工作会议,会议由黄骅、陆成道主持。黄骅首先讲话,他说高苗庄稼正在成长,青纱帐快起来了,对侦察工作有利,大家要总结侦察工作经验,为部队出击敌人作好准备。就在这时,受邢仁甫指使收编的土匪部队、旅手枪队队长冯冠奎带着十余个贴身队员,跟踪赶到大赵村,骗过警卫,摸到会议室的门外。黄骅忽见门外有几个黑影在晃动,正要喝问,不料叛徒的枪响了,子弹射进黄骅的前额,鲜血喷涌而出; 紧接着又是一声枪响,陆成道也被打倒了。齐耀庭、池田等刚要举枪还击,但叛徒们的四、五支短枪一阵乱打,都倒在血泊里。黄骅、陆成道、陈彪、崔光华、董兴根五位冀鲁边军区领导人同时遇难。
新华分社发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噩耗传来,冀鲁边区军民悲痛万分,许多人痛哭失声。肖华说: “这是空前的损失,损失太大了……血的教训啊。”“黄骅是个好同志! ”①同年八月,山东军区决定将新海县命名为黄骅县,以表彰烈士为党、为人民、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不朽功勋。一九五三年三月,黄骅烈士的遗骸移葬济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园。他的英名和光辉事迹象巍巍丰碑,永远屹立在人民的心中。
注释
①③④访问黄为寿烈士堂弟记录(1982年3月)。
②1930年4月6日中共阳新县委给湖北省委的报告: 《阳新报告》,原件存湖北省档案馆。
①访问烈士亲属顾兰青、柯九菊记录。
②1930年4月6日中共阳新县委给湖北省委的报告: 《阳新报告》。
①②转引自杨献珍: 《论山西十二月政变》,1940年2月12日《新华日报》(华北版)。
③1959年5月22日乔明甫给黄骅县民政局的复信。
①吴鸿儒1982年5月20日、张荣亭1984年1月30日对《黄骅传》(送审稿)的修改意见。
①1959年5月9日张凤祥给黄骅县民政局的复信。
①周贯五: 《艰苦奋战的冀鲁边》,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43页。
①邢仁甫投降日寇当了“六县剿共司令”,日本投降后又当了国民党的军统特务。1949年天津解放时被我捕获,1950年押回旧县镇处决。
①周贯五: 《艰苦奋战的冀鲁边》第303、305页。
相关参考
1943年6月,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在新海县(今河北省黄骅市)被军区司令员邢仁甫秘密杀害,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大赵村惨案。邢仁甫是何许人?他为什么要枪杀黄骅?> 【投身革命战功卓著】> 邢仁甫,
中山市粤(孙中山)黄骅市冀(黄骅)志丹县陕(刘志丹)子长县陕(谢子长)靖宇县吉(杨靖宇)左权县晋(左权)子洲县陕(李子洲)尚志市黑(赵尚志)茂名市粤(潘茂名)秦皇岛市冀(秦始皇)微山县鲁(微子)任丘市
中山市粤(孙中山)黄骅市冀(黄骅)志丹县陕(刘志丹)子长县陕(谢子长)靖宇县吉(杨靖宇)左权县晋(左权)子洲县陕(李子洲)尚志市黑(赵尚志)茂名市粤(潘茂名)秦皇岛市冀(秦始皇)微山县鲁(微子)任丘市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